颜才里 发表于 2015-4-9 17:21:56

羌族婚礼

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新娘在闺房中唱:“白木板凳五尺长,猪儿按在板凳上,
猪儿三声我三声,猪儿上命我离娘。”
“我的爸爸我的爹,快给猪儿烧把纸,
猪儿路上有钱使,快给羊儿烧把钱,
羊儿路上有盘缠。”




子时新郎进堂屋,列祖列宗看红烛。


娘亲舅爷双红挂,姑表姨叔道万福。



四方宾客齐贺祝,青年男女喜进出。


热热闹闹羌山村,锅庄沙朗跳一宿。




双方杀猪又宰羊,哭嫁祭杀要烧香。
三天三夜不熄火,婚嫁最忙是厨房。
远亲近邻齐帮忙,还有姑表和姨娘。
蒸炸煮切有条理,依次上菜有跑堂。





《摆礼歌》:男家礼物堆满山,样样件件都鲜艳。
金银首饰珠宝玉,光彩夺目人人欢。
上是莲台观音现,下是岫釉对牡丹。
中间衣物莫法比,恰是玉袍绣金边。
四季服装鞋帽袜,玲琅满目乱花眼。
众位贵亲细观看,主家一一把客安。




<添箱> 女 家 黄 昏 开正席,酒宴行至午夜里。
亲朋好友齐“添箱”,堂中搭桌“摆嫁礼”。








哭嫁




<坐锅堂>





凌晨三点座歌堂,新娘哭嫁出闺房。拜天拜地拜祖宗,拜斗拜灶拜爹娘。
盖头蒙面先一曲,少女伴娘依次唱。出嫁歌儿声声忧,母女泪人挂断畅。




锅堂闹至五更鸡,出嫁早宴轮流起。
唢呐一曲高声奏,黎明出轿“流星雨”。




神树金桥鞭炮鸣,花轿翻山又过岭。
流云伴舞水唱歌,婆家门前把轿停。





一、《谢男家知客》
知客总管费尽心,十里长亭来迎宾。
里里外外照顾周,鞠躬一礼表诚心。
二、《谢红爷》
蒙月老穿针引线,全凭你三寸舌尖。
搭鹊桥银河渡岸,攀贵府天结良缘。
普天下迎亲接眷,都是你月老大仙。
迎风酒轰天烈战,壶中液温良恭俭。
桌案上薄备杯盏,吃一个喜报三元。
三、《自谦》
一树梨花满园白,承蒙贵亲远迎接。
来的人多修见怪,言语不周少礼节。
四、《祝福》
金乌东升月西沉,小女就是你家人。
如烟往事随风去,夫妻和睦奔前程。




拜堂




入洞房





男家正酒




新郎新娘敬酒首谢"红爷"


1991年的腊冬,北川县青片羌族藏族乡尚武村羌族的一个传统婚礼,打开了我的眼界。事隔12年,我终于又等来机会,采访到一个完整的传统羌族婚礼,使我领略了这个古老民族的民风俗情。
2003年1月17日(腊月十五),我驱车170公里来到海拔1500米的北川县青片羌族藏族乡正河村五龙寨,绵阳电视台的几位朋友已经提前到了,当天晚上,村长杨华武向我们介绍了这次婚礼的男女双方简况。六年前,双方的父母按旧时的习俗,由红爷(媒人)牵线定下了这门亲事。现在到了法定年龄,又由红爷找人“测期”(选定结婚日期),“嫁娶”定在农历腊月十七、十八进行,并按羌族古老的习俗举行婚礼。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海拔1700多米的雪山脚下的新娘家。
新娘是她!小刘(刘琪)。十分招人喜欢的姑娘。 “清亮亮的咂酒耶…依呀勒索勒,哟…哦啊,依啊勒索勒…呀!清早、清早、清耶早耶,咂酒耶,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耶…再也喝不完的咂酒耶…”前几次我到五龙寨采访,作为五龙寨的接待员,她的歌声清脆悦耳,她的锅庄古朴幽雅,青春豪迈。一个天真活泼的姑娘,今天确一下子就变得温文而雅,不好意思起来。“颜叔叔,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谢谢你来采访!”我向她表示祝贺后,就开始四处寻找我的“镜头”。
今天的新娘家已开始一片繁忙,杀猪宰羊,烫鸡破鱼,下油锅(炸酥肉,炸豆腐块等),煮腊肉香肠,做各种蒸菜、香碗等。一个厨子带领着十多个人,忙得热火朝天。他们要准备出五、六十桌正规酒席和前两天的几十桌普通酒席。各路亲戚不断送来各种“小礼”(鸡、鸭、蛋、豆腐、粉条、蔬菜等。“大礼”要在“出亲”的凌晨二点左右,“添箱”时出手(给现钱)。主人都一一记下,以便今后还礼!
新娘在闺房里一边收拾针线活,为爸爸、妈妈和哥哥做的最后一批新鞋和鞋垫,一边在伴娘的陪伴中唱着“出(哭)嫁歌”……同是这一天,新郎家也同样大事筹办酒席,而且酒席的桌数接近女方的两倍。正酒那天(腊月十八)中午,三百人左右,要开三轮席才能吃完一顿饭。另外新郎家还请来工匠,制作出一台“接亲”的花轿。
为了完整的记录好这次婚礼,我在新娘和新郎两家之间不断“穿梭”。记笔记、做调查,拍照片、抢镜头,不放掉每一个细节。可新郎家又在另一个山凹里,距新娘家有半个多小时的山路,下沟过河,上山翻墚,每一次都累得我气啜吁吁,浑身是汗,每天要来回五、六次。腊月十七那天晚上,新娘、新郎家都是通宵达旦,仪式繁多。我来回跑了四趟,而且白天就得作好计划,才不会漏掉关键程序。(电视台两台机器,一边一台)。确实把我累惨了,但一想起手中的“宝贵资料”,我十分欣慰,值!


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2007年7月12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羌族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