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才里 发表于 2015-5-7 17:49:45

把着力点放在传承、弘扬民俗文化上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夏节(民国初定)。名称虽各异,习俗皆相仿。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并贴一副对联:上联是“艾叶如旗招福禄”,下联是“菖蒲似剑斩妖魔”。人们赛龙舟、佩香囊、扎龙线、吃棕子、饮雄黄酒、备牲醴以祭奠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在我国延续至今已达两千多年。    据报载,亚洲某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报端午节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出,国人哗然,本人开始也感到很气愤,亦想引经据典,参与口诛笔伐。但深入思考以后,又感到这样做意义并不大,舍本求末,不切要害。因为我们的端午节终归我们的,谁也“端”不走,我们照常过。眼下最主要的是如何从这一事件中引起反思,进一步增强国人保护、传承、发展民俗传统文化的意识。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多民族文化、民俗传统以至民俗节日传至亚洲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中医中药、活字印刷、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韩国亦称“端午祭”)以至农历七月半(在中国称鬼节,在日本称玉兰盆节)等等。再从已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蒙古马头琴传统音乐、越南宫廷音乐、韩国宗庙皇家祭祖仪式及神殿音乐、印度尼西亚哇扬皮影戏等项遗产来看,从本源上来讲,都来自中华文化。但它们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长期本土化的演变,使其成为本国文化的组成部份,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现在人家将这些民俗文化传统列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对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视。而我们一度对一些民俗传统、民俗节日却逐步淡化。就拿端午节来说吧,目前主要是吃棕子还得到传承和发展,所谓发展也就是商家借机生产名目繁多的各类棕子,加上各种豪华包装以谋利罢了。我想若非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很少经历过传统端午节那种隆重热闹的场面。相反,诸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之类的洋节却在国内蓬勃发展,这固然有媒体宣传、商家炒作的重要作用,但我以为国人对民族习俗淡漠应是主要内因。长此以往,我真担心象端午节这样的传统民俗节日,即便不被别国“端”走,也会被我们自己舍弃。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下,传承民族传统、弘扬民俗文化已逐步引起社会各届,特别是各级领导人的重视,国家已明文规定: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民俗节日,为法定节假日,这对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俗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民族的象征,它对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可以凝聚人心,传递共识,振奋精神。纵观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都伴随着文化发展的强力推动。也正因如此,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纳入我们党的本质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其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可见,我们所建设的先进文化,应该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应该是包含传统民俗文化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   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笔者认为重点应充分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保护、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各级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把保护、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要有工作目标、具体举措、经费保障和总结检查。一些重要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政府应出面组织,以扩大影响和效果。二是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团体的骨干作用。各级民俗学术文化团体中汇聚了本地区对民俗文化有研究、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和积极分子,是保护、传承、弘扬民俗文化的中坚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政治上的领导,精神上支持和财力、物力上的投入,以保障和促进这些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组织作用。乡村、街道、企业、学校都应因地制宜地建立文化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开发诸如民俗学术讲座、民俗知识竞赛、民俗节日纪念等活动,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保护、传承、弘扬民俗传统、民族文化的主体。四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动作用。当今社会,要做好任何事,几乎都离不开媒体的作用,同样,要大力传承、弘扬民俗文化,也离不开各类媒体的宣传、推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及新闻传媒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优良的民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繁荣民俗文化的浓厚氛围。总之,只要我们遵照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增强广大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大力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让一些民俗节日在人民群众中根深蒂固,还怕谁“端”走端午节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把着力点放在传承、弘扬民俗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