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阅读与欣赏〗
《滕县公堂记》赏析 □颜锡扬 历史名著《滕县公堂记》,是北宋文学大家苏轼久负盛名的名篇巨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且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滕县人尤其关爱有加,为此则引以为莫大的荣尚和骄傲。 许多历史文化爱好者,对北宋大文豪苏轼并不陌生。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堪称全才。他在任徐州郡守期间,滕县西部微山湖一带遭受前所未有的水灾,运河被淤塞,漕运也不能航运船舶。于是,苏轼便莅滕视察。郡守苏轼来滕,知县范纯粹遂邀请苏轼的同榜进士、本县官绅名士时公(“世基”,此名为学者考证)陪同视察。视察结束后,郡县官员人等回到县城,接着又察看新近修缮竣工的县衙公堂。苏轼这次来滕,还游览了时同年的西园,写下了“滕县西园诗”,又撰写了传世名篇《滕县公堂记》。 旧时民间曾流传着“官不修衙”,这是一句年久日远的民间谚语。然而,清正廉洁知县张大素、范纯粹这两位地方官,竟然相继修缮了县衙,完工后请苏郡守观光指导。而苏轼却他以敏锐的政治动察力,说出了平民百姓的心里话: 苏轼在公堂记里说,君子“才有大小,故养有厚薄”,后来竟成了警世铭言。他又说,“今日不治,日后之费必倍”,同样也成为至理名言。滕县知县张大素、范纯粹两位地方官,因此也名垂史册。这篇名著后来收入《苏轼文集》,继而又载入《滕县志》。而今,《滕县公堂记》这篇佳作又被遴选为高等学校教材,编入大中院校教科书,以供青年学子们研读和欣赏。专家学者对《滕县公堂记》注释与解读,可谓是诸家蜂起,笔者不敢与大家苟同,却以本土文化的视觉阅读与欣赏美文。 公堂记里说,有才干的君子做官,用才干换取天下供养。才干有大小,所得回报也有厚薄。如若有利于他人,虽严厉对人也不为过甚。所以饮食必须丰富,车服必须安适,宫室必须壮观,使用的人必须供给,士人就会轻去其家而重去其国。如若衣食菲恶不如我私家,宫室蔽陋不如我家房屋,使用的人朴野不如我的童仆,虽然做官的人感到安慰,愿离父母捐资修坟墓而又远游的人,岂不是厌安逸而想劳苦?至于宫室,各有所属,传授则无穷尽,并非自家私产。今日不治,日后费用必定加倍,然而多年来,所在处公务甚为简陋,回避土木营建之功。堂舍倾斜狭窄朽坏,相互转交而不更换一根椽木,这又是什么仁义?
笔者认为:这是苏轼对封建社会长期遗留的“官不修衙”无所事事为官者的斥责与规劝。因为封建社会长期流行“官不修衙”的遁词,也成为无所作为的官吏不修不治的理由。清廉的官吏无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释文】 滕,是古国古县,在宋国、鲁国之间,一向认为难以治理。楼堂庭阁破陋已甚,没有人修缮,不是不敢,而是没有闲暇。自天圣元年(1023年),太常博士、知县张大素开始治理。52年以后,文正公范仲淹的四子、赞善大夫范纯粹降职滕县,再度复修一新。重建公堂吏舍116间,高大明亮壮观,号称“子男邦君之居”。然而宿舍未修,范知县为避奉已嫌疑说,“我是没有闲时间罢了”。三国时有廉吏毛玠(字孝先)、崔琰(字季珪),士人变车辆服饰用以求得名,而徐公(徐邈,字景山)却不改以往,天下人则认为过甚。后来世俗奢侈靡废,徐公仍是泰然自若,天下人又认为吝啬。就君子风范这一条,与世俗是两回事。未尽之义还说,做官要想民间疾苦,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张大素人品高尚,范纯粹家风纯正,其父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仍在传扬。 滕县公堂原址,在滕州市内的府前路北侧,即原市政府所在地院内。光阴荏苒,岁月流失,几经兴废,宋代的古县衙后已不复存在,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老县衙公堂,则是在原址上明清时代重建的古建筑。老县衙虽历经数多次的战火劫难免遭毁没,新中国成立后,滕县政府再度修缮后,改为第一会议室一直延续保存至今。近几年来,随着“六城同创”的进展,市政府先是修葺老县衙,并依据历代所存的历史档案资料,恢复了明清时代所建的吏舍群及历史人文景观,复在清代善国门遗址处,重新建善国门坊。新建的善国门牌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善国”与“仁政”镏金大字,分别镶嵌在面南向北的扁额上方,驻足观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在东北隅重建的明清仿古建筑门外影壁前面,还设置安放了文人、雅士和市民铜制群体铸像,人物个个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往昔的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在开阔的地面上,广植珍贵名木。栽培奇花异草,四季常绿,花香芬芳,成为市民游乐观赏理想的去处,市政府特地命名为“市民广场”。开阔的广场下面是地下超市,市民游人观赏之余,以便人们购物与修憩,千年古县人文胜景荟萃,滕州历史文化得以彰扬。 附【原文】 滕县公堂记 宋·苏轼东坡
君子之仕也,以其才易天下之养也。才有大小,故养有厚薄。苟有益于人,虽厉民以自养不为泰。是故饮食必丰,车服必安,宫室必壮,使令之人必给,则人轻去其家而重去其国。如使衣食菲恶不如吾私,宫室蔽陋不如吾庐,使令之人朴野不足不如吾僮仆,虽君子安之无不可者,然人之情所以去父母损坟墓而远游者,岂厌安逸而思劳苦也哉!至于宫室,盖有所从受而传之无穷,非独以自养也。今日不治,后日之费必倍,而比年以来所在务为俭陋,尤讳土木营造之功。欹仄腐坏,转以相付,不敢易一椽,此何义也?
滕,古邑也,在宋、鲁之间,号为难治。庭宇陋甚,莫有葺者,非惟不敢,亦不暇。自天圣元年(1023年),县令太常博士张君大素实始改作,凡五十有二年,而赞善大夫范君纯粹自公府掾谪为令,复一新之。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名硕大,称子男邦君之居。而寝室未治,范君非嫌于奉己也,曰:“吾力有所未暇而已。”昔毛孝先、崔季珪用事,士皆变易车服以求名,而徐公不改其常,故天下以为泰。其后世俗日以奢靡,而徐公固自若也,故天下为嗇。君子之度一也,时自二耳。 元丰元年(1078年)七月二十二日 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徐州军事 苏轼记 (2006.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