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8|回复: 2
收起左侧

老子

[复制链接]

2150

主题

218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0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7-15 12: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子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莱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老子》,又名《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1973年,马王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给几千年来的老学研究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光明。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这使得自魏晋以来被误名为《道德经》,及颠倒《德篇》与《道篇》编排次序的事实真相大白。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老子*德道经》,多以《德篇》为上篇,《道经》为下篇,不分章,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上下二卷(《道经》在前,《德经》在後,并分为八十一章)次序不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德道经》为汉文帝二十年(公元168年)以前的版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可见《老子、德道经》以“德”、“道”分上下是战国以来的旧传,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敦煌写本、银雀山竹简本和马王汉堆帛书保持了这个真面貌,是研究老子的最好材料。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可见魏晋以前的《老子》实为《德道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而且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0

主题

218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0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7-15 12: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  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莱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老子》,又名《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1973年,马王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给几千年来的老学研究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光明。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这使得自魏晋以来被误名为《道德经》,及颠倒《德篇》与《道篇》编排次序的事实真相大白。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老子*德道经》,多以《德篇》为上篇,《道经》为下篇,不分章,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上下二卷(《道经》在前,《德经》在後,并分为八十一章)次序不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德道经》为汉文帝二十年(公元168年)以前的版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可见《老子、德道经》以“德”、“道”分上下是战国以来的旧传,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敦煌写本、银雀山竹简本和马王汉堆帛书保持了这个真面貌,是研究老子的最好材料。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可见魏晋以前的《老子》实为《德道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而且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0

主题

218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0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7-15 1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此外,《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  老子道德经
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从古至今有很多种翻译,就光原本也有很多的版本,所以研究起来比较艰难。   关于《老子》的各种注解的评介,可参考《老子〈道德经〉资料整理方案之一——我希言子为某类特定初学者撰写集释性、资料性的摸门读本》。特别推荐冯海涛先生之《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一书,经文可靠,注解精当,译文严谨,解读灵动,日用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3-29 16:24 , Processed in 0.26424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