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4|回复: 6
收起左侧

呼叫------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的宗亲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9 09: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留言人:颜树银,     留言时间:2011年11月15日 22:59:25

留言内容:
我是来自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露圩镇君庄村的颜树银,据族谱记载,始祖名字叫颜才旺,字创源,祖藉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但是没有记录第几代,希望有来自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的宗亲或者其他有研究颜氏的宗亲能告之,我的QQ:262647145。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9 09: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留言人:颜树银,     留言时间:2011年11月15日 22:59:25

留言内容:
我是来自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露圩镇君庄村的颜树银,据族谱记载,始祖名字叫颜才旺,字创源,祖藉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但是没有记录第几代,希望有来自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的宗亲或者其他有研究颜氏的宗亲能告之,我的QQ:262647145。谢谢!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9 09: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现在哪里应该建了宗祠吧!按我所知道的,在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现在有二间颜氏宗祠!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9 1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玑巷人南迁

      进入珠玑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座巨型石像群雕,群雕浓缩着善良纯朴的珠玑巷人逃避战乱灾荒,背井离乡,寻求光明,拓展南疆的悲喜剧。
      据史料记载,唐至清代千余年间,尤其是靖康之难和宋、元战乱,大量珠玑巷士民分水陆两路南迁珠江三角洲。散播数十个市县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繁衍生息。据现存族谱考证有157姓数千万人,故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居民都说:“珠玑古巷,吾家故乡。”
      珠玑巷迁民及其后裔既是珠江三角洲的开拓者,又是中原文化的传播者,为发展岭南经济、文化乃至昌兴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人赋诗赞曰:“南疆拓荒扬四海,开辟烟瘴万代彰。”
      这两座石像群雕是珠玑巷后裔捐款数百万元,于1996年由福建省惠安县中意石业雕刻工艺公司设计制作的。石像群雕中行水路的劈波斩浪,走陆路的翻山越岭,男、女、老、少栩栩如生,牛、羊、鸡、鸭形象逼真,尤其令人称绝的是:石像群雕把珠玑巷人顶天立地、勇往直前,拓展南疆的精神风貌刻画得淋漓尽致,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游客看后无不拍手称好。

来源: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网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9 1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珠玑巷人南迁石像群雕.jpg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9 10: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玑巷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是岭南诸氏族的发祥地,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考察众多族谱和有关史料,自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初期的二百多年间,中原及江南氏族由南雄珠玑巷陆续南迁的有130多次,主要迁居地为珠江三角洲一带及海外,以操粤方言为其文化特征。时至今日,人口约4000多万。珠玑巷人的南迁,以其范围之广,次数之多,时代延续之长,挥写了中华民族迁移史上极其悲壮的一页。今天,许多广东人和海外广东籍华人都称自己是珠玑巷后裔。溯祖思源,血脉相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明·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吾广故家望族,其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郝玉麟《广东通志》云:“珠玑巷在南雄府保昌县沙水寺前,相传广州梁储、霍韬诸望族,俱发源于此。”
       近人中山黄慈博搜集了家谱40多种,在其所辑《珠玑巷民族南迁记》一书中,列出两宋由保昌县沙水珠玑巷南迁广州诸县的氏族167个。曾昭璇、曾宪珊著《宋代珠玑巷迁民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考证珠玑巷后裔分布广大。认为珠江三角洲以其大片的荒坦,不断增生的沼泽地,成为南雄珠玑巷农业迁民的目的地,源源南下,遍布三角洲水网区,氏族有143姓之多。 据有关专家研究,珠玑巷居民的南迁史上,其中有三次大规模的迁徙。
       一是逃天灾地劫。南宋绍兴元年(1131),南雄珠玑巷人有过一次33姓、97户的集体南迁行动。其原因是天灾岁荒,加上朝廷兵部严令居民迁移,取土筑寨,驻兵屯田,弄得民不聊生,不得不申请南迁逃命。这批以珠玑村贡生罗贵为首的南迁居民在《赴南雄府告案给引词》中说:“贵等历祖辟住珠玑村,各分户籍,在丁应差,有田赋税,别列亏缺,外无违法向恶背良。为因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旨颁行,风民莫敢不遵。贵等因思处无地堪迁,素闻南方烟瘴地面,田多山少,堪辟住址……”这段文字,很清楚地说明了罗贵等人南迁的原因和动机。 罗贵等人离开南雄后,顺浈江而下,到了韶州,又从韶州沿北江南下至广州,再从广州逐渐散居新会、南海、顺德、中山、东莞各地。他们在途中备尝艰辛,“遇风箪散”,溺毙男女的事故不断发生。 番禺市《谢氏族谱》、香山小榄《麦氏族谱》等对这次迁移有详细描述。其中有《珠玑村三十三姓九十七流徙铭》云:“珠玑流徙,罗湛郑张,尹文苏谢,陈麦卢汤。温胡赵伍,曹欧李梁,吴冯谭蔡,阮郭廖黄。周黎何陆,高发其祥,九十七人,开辟烟瘴。三十三姓,永镇南方,子孙万代,为国栋梁。文经武纬,愈远愈昌。”所谓“九十七人”,实指97户中每户出一人作代表。33姓97户集体迁徙,应该是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据小榄《麦氏族谱》说,在这次南迁中,“我祖必达公兄弟五人相与携家二百余口……至香山黄旗角乡。”一姓五户,竟有“二百余口”,可知这次南迁人口之多。
       二是避胡妃之祸。胡妃事件对珠玑巷居民影响很大。各大氏族居民恐祸及身,乃先后相率而逃,大多顺江而下,来到珠江三角洲一带。许多族谱记叙了这段辛酸的往事。 《粤东简氏大同谱》云:“吾宗各谱有由南雄来者,以其时南雄有胡妃逃至,于是珠玑巷人虑祸及,故相率而迁。……人民畏惧,举族奔逃,时无舟楫,我祖兄弟砍竹为筏,乘流漂泊。” 南海鹤园《陈氏族谱》又云:陈氏祖先为避胡妃之祸,“各携家逃窜荔枝山者万人,遂结竹为箪,顺水飘流,乃狂风大作,箪散溺死者甚多。” 香山小榄《李氏族谱》记载:小榄李族祖先为避胡妃之祸,由珠玑逃至荔枝山,后又“斩竹结筏,随流抵杭乡亭子步奠居。” 这次南逃可能不止珠玑巷人,或者牵动了附近牛田坊57村,或者牵动了保昌全县。其规模之大,人口之多,为南雄历史上所罕见。
       三是躲元初兵燹。南宋末年,由于元军的大举入侵,特别是德佑二年(1276)元将吕师夔攻陷南雄、韶州,南雄珠玑巷居民,为避元兵,又不得不纷纷往南迁徙。正如南海《苏氏族谱》所说:“时宋末民避兵燹,亦由珠玑巷南迁。” 《岭南冼氏宗谱》云:“大桐房一世祖樵南,当宋末元师肇乱,携眷由珠玑巷迁南海大桐堡。” 庞尚鹏撰《庞氏族谱序》云:“吾祖沙水村公讳晏者,南宋祥兴间由南雄珠玑巷避乱迁南海。谱自南雄以上不可考矣。” 香山《任氏族谱》云:“过城任族祖鸿业,宋嘉熙进士,官保昌令,留居此土,继而兵燹,徙居香山。” 香山《杨氏家谱》云:“杨泗桥,原居同雄府保昌县沙水珠玑里,因元兵扰攘,逼近南雄……偕婆及二子,来至香山……”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多次移民浪潮,珠玑巷后裔已跨出中国大陆,越过南海,越过印度洋、太平洋,走向世界各地,今天的珠玑巷后裔已遍布海内外。珠玑一脉,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珠玑巷人的南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发展岭南经济和岭南文化以至昌兴世界文明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珠玑巷南迁氏族最突出的贡献表现在对珠江三角洲农业的开发,大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南迁的士民,以罗贵这一批为例。罗贵说自己是个贡生,他还未有入仕,只能说是个士人。据载,他一家男女6口,15岁以上,男的5人,妇女1人;另有家仆5人。他们在冈州(新会)朗底村定籍之后,“新收山塘田地共二十一亩二分二厘一毫”,耕地与劳动力相配,劳动力是足够的。至于其他96家,即使其中有些原是地主,避地南来,也是不可能把原占有的土地带来。所以总的说来,南迁诸族,除老弱病残和幼小的以外,大部分要参加劳动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南方烟瘴之地,当时的珠江三角洲,山少平原多,未垦地多,到处布满河流水风。他们人多势众,与当地土著居民结合起来,奋力开垦沙滩荒芜之地,修筑堤坝,并应用和推广了中原与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共同耕垦开发那块广阔而又有良好自然条件地土地。经过多少艰难困苦,经过多少岁月,逐步变瘴地为丰产的农业地区。人们早就注意到,在中国农业生产史上,以南海、番禺、顺德为中心的产地,经过南迁后裔长久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种种丰产的技术和方法,如“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和“果基鱼塘”等。他们挖塘筑基,在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善意蚕,用塘泥作桑、蔗、果的肥料,用蚕粪、蚕蛹、桑叶梗、蔗叶养鱼,鱼塘里鲩鱼、鲢鱼、鳙鱼(大头鱼)和鲮鱼几种鱼类混合放养,放养的数量合理搭配。总的说,塘和基互养,互相调剂,互相利用。
       珠玑巷南迁氏族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传播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 先后南迁的珠玑巷氏族,很多是官宦之家,或游宦至此,或致仕隐居,或避乱南迁,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南来珠江三角洲以后,其子孙承其家学,寒窗苦读,获取功名。晚岁归田,亦多讲学,或终身不仕,以教育为乐。东莞的李用、翟杰、梁文奎、罗亨信等开馆授徒,集四方英杰而教育之,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在岭南广泛传播,并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
       珠玑巷南迁氏族很重视对后代的培养和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宋明两代,珠江三角洲各氏族功名鼎盛,由珠玑巷南迁的氏族占其中很大的比重。以东莞为例,宋代东莞进士共33人,可考知属珠玑巷南迁氏族的有13人,占39.4%。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又自然会产生不少杰出人物。试举一些南迁后裔为例: 南宋的崔与之,增城人。其先世汴人。李昴英,番禺人。曾祖仙之,自保昌(南雄)迁来。明朝罗亨信,东莞人。其先祖南雄人。陈献章,新会人。“先世仕宗,自南雄迁新会。”屈大均,番禺人。“南屈珠玑实始迁”。康有为,南海人。据康有为自编年谱云:“始祖建元,南宋时自南雄珠玑里始迁于南海县西樵山北之银塘乡。”梁启超,新会人。据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引《梁氏世系图谱》:“绍字季美,宋赐进士,绍圣间为广东提学,与叔焘同择居南雄珠玑里。广东梁氏自公始。” 珠玑巷后对先祖南迁刻骨铭心,对自己的“祖宗故居”珠玑古巷无限眷恋,深深怀念。他们将祖先南迁的史实刻入碑石,写进族谱,不敢稍忘,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南海市九江有一地名叫“破排角”。据黎春曦《九江乡志》记载:“破排角在大洋湾,广州各家族谱称,始祖多从南雄珠玑巷来。”相传在宋咸淳年间,有胡妃逃至珠玑巷,乡人怕祸及,便相邀结排筏,带家眷顺着江流而下,到了九江大洋湾,排筏被水漂坏了。众乡亲只好登岸,散居各地。此地因而得名。“破排角”至今留有碑石和记述这次南迁的碑记。 中山小榄凤凰岭有一记载着何氏先祖由珠玑巷南迁至此的纪念碑和一口“思源泉”井。显然,这是为了纪念先祖的南,告诫子孙不忘“祖宗故居”。 中山市小榄菊花大会,也是为纪念先祖从珠玑巷南迁定居小榄而召开的。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一个风冷霜落的秋天,一群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珠玑巷人,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一个菊花盛开的荒凉小岛。这一年正是甲戎年。此后,他们便在此耕耘收获,休养生息,繁衍子孙。每年风冷霜落,小榄依然开满菊花。清嘉庆十八年,在当年的“黄花会”上,众人建议,先人历尽风霜从南雄迁来,当年为甲戎,而来年又是甲戎,不如将花会规模扩大在全乡举行,以纪念先祖的业绩。众人附议,并定为60年一届,永不更替。于是便有了喜庆十九年(1814)的第一届菊花会。
       近年来,不少海内外珠玑巷后裔纷纷回珠玑巷寻根问祖。为方便珠玑巷后裔更好地了解其祖先在珠玑巷聚居和南迁的历史,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联结乡谊,增进感情,共商富策,1990年4月,在社会各界贤达的介议下,南雄市成立了“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筹备委员会”,编辑出版《珠玑巷丛书》。为迎接“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的召开,接着又成立了“广东南雄修复珠玑巷领导小组”,负责珠玑古巷的修复工作。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楼主| 颜才里 发表于 2015-6-19 1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颜德智于2012-12-21 09:58发表的  :
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现在哪里应该建了宗祠吧!按我所知道的,在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现在有二间颜氏宗祠!



顏家人不少,祝福您們!



[/td]
[/tr]
[t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4-25 22:09 , Processed in 0.20487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