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9|回复: 0
收起左侧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重视齐鲁文化

[复制链接]

2150

主题

218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0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6-4-19 17: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面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我认为应该从核心价值观着手。因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中华民族自古迄今共有三个历史时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为主流社会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一是尧舜时代的“五教”。 舜帝是东夷人,他出生的地方在今山东诸城市。司马迁推崇舜帝是中华人文道德始祖,说“天下明德自虞舜始”。这是因为舜帝即位后,着力推行道德文明建设,将东夷人崇尚的仁德推广、普及到整个夷夏联邦社会,并将仁德具体化为“五教”: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作为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道德规范,“五教”是每位家庭成员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这实际上就是尧舜时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早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秦汉至明清时期的“三纲五常”。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以大一统背景下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为基本特征的秦政制,并成为秦以后历朝历代因循承袭的制度模式。秦政确立后,如何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便成为思想家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法家、儒家先后承担了这一任务,共同参与构建了与秦政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三纲五常”。近代以来,“三纲五常”不断受到批判、唾弃,但是必须看到,它作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历史上曾起到了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维持社会秩序的巨大作用,其历史价值不容抹杀。到了现代社会,“三纲五常”虽然总体上不合时宜,但也不宜全盘否定,至少“五常”仁、义、礼、智、信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三是民国时期的礼、义、廉、耻。1919 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纲常名教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与攻击。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舶来品,仅为少数革命者和知识分子所接受,还没有深入推广到民间社会,也就没有被确立为全社会认可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1934 年,民国政府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提出了礼、义、廉、耻的价值准则,明确规定以礼、义、廉、耻作为国民教育的中心、民族复兴的工具。蒋介石是认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传统理念的,从“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古语中引申出“四维既张,国乃复兴”的结论,重新解释礼、义、廉、耻,赋予其新的内涵,试图以此收服人心,整合思想,规范社会,振兴民族。“新生活运动”是民国时期持续最长的国民教育运动,我们不妨把此运动倡导的礼、义、廉、耻视为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历史时段的核心价值观均出自齐鲁文化。东夷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先导。东夷文化的优秀成果,包括舜帝发明的“五教”核心价值观,为齐鲁文化所继承,自然也就包含在齐鲁文化之中。“五常”出自邹鲁孔孟之间儒家的发明。“三纲”草创于法家,完成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大儒荀子的弟子)提出“三纲”的原型“三常道”:“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后由汉代董仲舒将“三常道”提炼为“三纲”。礼、义、廉、耻由《管子》一书总结提出。将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是齐国思想家的认识。


由此可见,齐鲁文化以儒学为大宗,以东夷文化为先导,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鉴古而知今。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考虑齐鲁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4-19 16:35 , Processed in 0.21062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