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家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19-11-13 21:58:15 | 浏览:3511次 ]
分享到:
家谱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颜其玲转发)
       谚语有云:乱世砸锅造枪炮,盛世修谱建史庙。
       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就要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上面的每一个名字,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大禹时期—-家谱发展
       最早的家谱很可能出现在大禹时期
       大禹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的创建者,也是王位世袭制的创始者。由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所以血统的纯净、王族成员血缘关系的亲疏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家谱的诞生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炎黄时期——口述家谱、结绳家谱

       黄帝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这一时期的历史并没有留下文字的记载,只有一些口耳相传的传说。那么最早的家谱就应该是口述家谱。
       口述家谱在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中是极为普遍的,据说成吉思汗就能将自己黄金家族的世系背诵二三十代。
       在文字产生以前,先民们使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记事,称为结绳记事。使用结绳的方法来记载世系,记录家族内成员的情况,便是结绳家谱。

商朝——甲骨文家谱

       商代甲骨文的出现,使家谱从口耳相传的口述家谱及结绳记事家谱阶段步入了文字记载的实物家谱阶段。中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家谱便是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商代甲骨文家谱,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

商朝——金文家谱

       商代晚期出现了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就是金文,因此所谓的金文家谱也就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家谱。

周代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的局面影响,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后,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
       周代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但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享有特权,其死后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 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便渗进了主从尊卑的阶级斗争里,其功能也是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两汉

        两汉时期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隋唐——家谱的兴盛期

       魏晋隋唐时期是中国家谱发展的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家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当时从选官到婚姻,都要以家谱为凭,家谱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著名史学家郑樵曾说:“谱系之学,莫盛于唐”。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其实,唐代之所以多次编制官修谱牒,其原因也还是出于对门第的追逐。

宋代以来家谱的普及和平民化

       宋代的家谱是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由于没有谱牒的记录,家族的世系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宋代以后都是私人自行修谱,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许多著名的士大夫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洵、黄庭坚、文天祥等都曾亲自主持家谱的纂修,欧阳修和苏洵还创立了新的谱例,对私修家谱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清时期家谱数量大增

        进入明清以后,统治者继续积极鼓励家谱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号召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劝说百姓编修家谱,这使得家谱数量大增,甚至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谱成为家族生活的头等大事。
         记事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注重伦理教化的功能。随着修谱的普及和人口的增加,明清时期家谱的规模越修越大,出现了“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的统谱,蔚为壮观。

改革开放以来家谱的复苏和变革

        新中国建立后,除了1950年、1951年还有少量在建国前已纂修完成的家谱,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当破四旧的口号响彻云霄的时候,在中国历经了千年风霜雪雨洗礼的家谱不幸被贴上了“封建”的标签,戴上了“宗法制度帮凶”的高帽成为了革命的对象被严令禁止。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也不断解放,家谱记录家族历史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重修家谱的呼声渐起,一些地区陆续开始有了零星的修谱活动。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家谱研究的升温和名人家谱的不断影印出版,使得人们对家谱的认同不断强化,而日益增多的海外游子寻根问祖的行动也对重修家谱起到了推动作用,修谱之风开始复苏,中国的家谱纂修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新修家谱中比较注意男女平等,世系排行中女儿也能入谱。
       进入21世纪,各地祠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研究会、宗亲联谊会等姓氏机构遍地开花。宗族事务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家谱也由原先族长等少数人保管与特定时间查阅,向更多族人及同胞开放。
         随着进入互联网时代,家谱扫描数字化后,老谱、古谱可以更加久远的保存。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创建、查阅家谱有了更加方便的途径,不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将为家谱的普及产生无法预期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对颜氏流源的看法
下一篇:江西九江颜本清:寻亲啟事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