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17:16:18新华社
原标题: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蔡奇出席汇报会
新华社长春2月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吉林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2月8日上午,习近平在吉林省长春市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省委书记黄强作了汇报,省长胡玉亭等参加汇报会。
听取汇报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对吉林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习近平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无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还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都要全面落实政策规定,注重典型引路,既解决共性问题又解决个性问题。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文明乡风建设水平,打造平安法治乡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习近平强调,吉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着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要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边境贸易、特色产业。
习近平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落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预警和应对,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来引领。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增强本领、担当作为、争创佳绩。要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干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出席汇报会。
何立峰、王小洪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汇报会。
2025-02-08 19:10:31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发生山体滑坡,截至8日17时,已造成10户民房被掩埋、30余人失联。
灾害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多人失联。要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妥善做好善后等工作。要加强监测预警,注意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强化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指出,要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做好善后处置。同时,抓紧查明滑坡原因,排查周边地质灾害隐患,转移受威胁群众,严防次生灾害。
根据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强要求,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到现场指导救援,四川省、宜宾市组织力量全力开展抢险救灾。目前,各项工作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2月5日,正月初八。节后新春第一会上,回顾过去一年“战况”的同时,各地纷纷擂起催征战鼓。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在过去一年的“成绩”已出炉。红星新闻梳理统计发现,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各地经济发展有不少亮点。
东部沿海,广东2024年外贸进出口破9万亿元、增长9.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量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一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增幅不仅高于全国(5%),也高于江苏(7%)、浙江(7.4%)等全国重要外贸大省。
经济总量上,2024年广东以141633.81亿元的GDP,连续36年实现全国第一。GDP紧随其后的江苏同样展示出不凡实力,和2023年相比,江苏经济总量去年增加近6100亿元,增量居全国第一。
山东、浙江、四川等省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对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湖北、内蒙古等中西部省份在去年也有不错的成效和发展势头。
▲2024年10月15日,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一期拉开帷幕。图据视觉中国
01
GDP前十省份
占全国经济总量超六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
结合31个省市区在2024年的表现,GDP排在前十的省市区依次是:广东(141633.81亿元)、江苏(137008亿元)、山东(98566亿元)、浙江(9.01万亿元)、四川(64697亿元)、河南(63589.99亿元)、湖北(60012.97亿元)、福建(57761.02亿元)、上海(53926.71亿元)、湖南(53230.99亿元)。
进一步统计发现,GDP前十省份的GDP之和超82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六成以上。由此可见,经济大省充分发挥“挑大梁”的作用,对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在经济大省表现也较为直观。
以外贸为例,广东省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9.11万亿元(其中,出口5.89万亿元,增长8.4%;进口3.22万亿元,增长12.5%),比上年增长9.8%,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量占全国外贸两成以上,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为38.7%。
▲2024年5月9日,南京龙潭港进出口集装箱码头繁忙景象。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江苏省2024年进出口总额5.62万亿元(其中,出口3.65万亿元,增长8.3%;进口1.97万亿元,增长4.6%),同比增长7%,增幅较全国高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12.8%。浙江省2024年进出口首破5万亿元(其中,出口3.90万亿元,增长9.5%;进口1.36万亿元,增长1.9%),实现5.26万亿元,同比增长7.4%。
这些沿海省份靠什么赢增长?根据各地海关披露的信息,这主要得益于前述省份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抢占产业链中上游,增加产品附加值,赢得出口竞争力,比如机电产品占到江苏全省出口的近七成。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省出口机电产品2.51万亿元,增长9.3%,占全省出口的68.7%。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手机、船舶、汽车零配件分别出口2433亿元、2356.8亿元、1042.2亿元、880.1亿元,分别增长5.3%、7.3%、59%、7.4%。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深圳外贸首次突破4万亿,达4.5万亿、增长16.4%,至此,深圳超越上海(4.27万亿),也意味着深圳在时隔9年之后,再度登顶全国“外贸第一城”。今年2月5日召开的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就深圳的表现,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谈到,“支撑这份耀眼成绩单的,正是深圳这些年来深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20个主导产业积攒的冲劲”。
2024年,浙江出口总额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规模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山东2024年实现进出口总值3.3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4年,四川以64697亿元,稳住了GDP在全国排名第五的位置。四川省聚焦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实施“工业投资提升年”等行动,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省会成都注入强劲力量,2024年成都工业投资增长48.7%,成都还实现了“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从第9到第8的进位。
▲2024年9月11日,成都,2024成都国际石油和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图据视觉中国
02
中部省份“重回赛道”
西部多个省市区跑赢全国增速
稳住经济基本盘,与经济大省发挥好“挑大梁”作用有密切关系,也和中部主要省份的发展密切相关。
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GDP前十省市中,中部占了三个席位,分别是排名第六的河南(63589.99亿元)、第七的湖北(60012.97亿元)和第十的湖南(53230.99亿元)。
此外,中部的安徽和江西也有不错的成绩,其增长都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5%)。比如GDP排在第11名的安徽,其在2024年的GDP为50625亿元,同比增长5.8%。GDP排在第15名的江西,其在2024年的GDP为34202.5亿元,同比增长5.1%。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山西地区生产总值为25494.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同时,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山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26051亿元。这意味着,和2023年相比,山西GDP减少556.31亿元。据《财经》杂志统计,这是全国唯一负增长省份。
▲2024年7月26日,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图据视觉中国
不过,放眼中部六省,整体发展势头依旧不错。提及工业经济运行时,河南省统计局表示,“2024年全省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2.5%、比2023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17个行业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湖北省统计局则总结,“近年来,我省经济顶住多重压力,2020年疫后复苏,2021年复元打平,2022年重回赛道,2023年修复向好,整体来说,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2024年全省进一步聚势突破,竞进势头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经济增速也领先全国,主要经济指标在经济大省和中部地区均处于前列。”分析2024年经济运行时,安徽省统计局表示,“经济运行逐季向好、结构向新向优,主要指标增速快于全国、领先中部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梳理还发现,西部12个省市区中,除云南、青海、广西三省区外,其他9个省市区去年的增速都跑赢了全国平均增速。
介绍2024年内蒙古经济运行时,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传敬用“基础稳、势头好、成色足、潜力大”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我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向上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汪传敬说:“2024年内蒙古经济总量突破2.6万亿元,在全国的排名上升至第20位,时隔5年重回全国中游,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位居全国前列。”
未跑赢全国平均增速的省份亦有发展亮点,如云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在2024年底增至5515户,较上年净增431户,净增量创10年来最高水平。
“当DeepSeek在通用大模型领域崭露头角,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央视舞台,人们发现杭州的创新图谱已悄然超越‘电商之都’的固有印象。这座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华贵天城’的城市,正在演绎从互联网经济到智能文明的进化论。在这片诞生过阿里巴巴传奇的土地上,新的创新物种何以持续涌现?”
新年假期刚刚结束,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旗下“交汇点”客户端在2月7日晚、8日上午连续发布了三篇专稿文章《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文章从DeepSeek的火爆现象出发,进而延申开讨论城市对于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并直接抛出问题,对标同在长三角的浙江杭州,江苏南京为什么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
7日晚间发布的《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重点讨论了杭州“硬核创新”转向的问题。
文章表示,当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杭州率先开启“硬核创新”转向。2017年之江实验室成立,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
DeepSeek的崛起正得益于这种产业土壤:其创始团队来自浙大CAD实验室,依托阿里云算力底座在大模型时代,杭州的产业土壤已进化出新的养分层级。底层是阿里云构建的算力基座,中间层是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企业沉淀的视觉识别与边缘计算能力,应用层则有钉钉这样的亿级用户入口。
DeepSeek正是这种“芯片设计-算力集群-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链。正如宇树科技将伺服电机研发中心设在杭州,看中的是这里既能对接上海张江的芯片资源,又能触达义乌的供应链网络。
8日上午交汇点客户端发布的文章《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更为犀利,直接将南京与杭州对标,检讨了城市在发展、产业和氛围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文章开篇就承认:杭州“六小龙”狠狠破圈,客观上,让南京人也很震撼。
文章写道:关心城市发展的南京人难免会想,论高校、科研、人才、科技人口,南京超过杭州,论产业导向,南京很多年前就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很多区都有布局,怎么最后还是杭州DeepSeek破圈?成为杭州新兴产业的代表企业?杭州的科技创新怎么一波一波源源不断?
与此同时,广东正在深刻反思,为何广东没有诞生出AI巨头?他们认为,“AI三杰”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Kimi创始人杨植麟、人工智能科学家何恺明都是广东人。广东人反思自己的科技产业强,但基础科研、原始创新等方面不出色,要注重长期主义,重视教育,疯狂办大学。
随即,文章抛出一连串疑问:说真的,广东缺的,南京都有。那么,南京怎么没有诞生一个轰动世界的市场化地面对老百姓的AI巨头呢?或新兴产业巨头呢?这个问题与10多年前的“南京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互联网巨头”一样,“南京为什么错过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电商”“南京为什么没有诞生出新能源汽车品牌或整车巨头”等类似。
可以统称为一个问题,即,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不断迭代,南京为什么很少诞生本土新兴产业巨头?
文章指出,南京不容易出“链主”,只能做“产业链”中的一员,命运被别人决定。南京每年培养出的几十万高级人才,最终都是助长其他城市巨头的成长、成功,而自己只能做做外包,吃点“外包利润”。
文章重点对比了南京与杭州在不同的城市定位与产业战略、政策与营商环境、不同高校科研投入与侧重、科技产业化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进而得出一个结论:杭州的容错率较高,也比较能容忍一定的创投失败,年轻人敢闯敢做。
结尾部分,该文认为:“一个城市的最终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个城市绝大多数企业、绝大多数工作人口、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幸福感。我们希望南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并能迅速弥补自己的短板,让自己的城市氛围更宽容、更包容民营力量的生长(而不是漠视或打压)、更注重小微企业。”
2月8日中午刊发的第三篇文章《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同样话语犀利。文章开篇就关注了两座城市在GDP方面的差距:2024年长三角城市经济数据显示,南京以1.85万亿GDP总量位列第10,与杭州的差距扩大至3360亿元。
文章认为,DeepSeek的缺席不应被简单解读为创新失位,而应视作特色发展路径的选择印记。当南京的工业软件定义智能工厂的运行逻辑,当创新药企解码生命的奥秘,这座城市正以独有的节奏参与科技革命——不做聚光灯下的独角兽,而做深海之处的定海针。
对此,文章建议:在产业周期的潮起潮落中,南京需要的不是对“风口缺席”的焦虑,而是对“长坡厚雪”的坚守。
本报记者 欧阳洁2025年03月16日05: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外贸是开放型经..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
总访问量: n|总访客量: n|今日访问量: n|今日访客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