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两会特稿|“今天大家一起来共商教育大计”——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侧记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3-09 17:36:10 | 浏览:5087次 ]
分享到:

2025-03-09 15:34:33新华社

398人参与34评论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今天大家一起来共商教育大计”——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林晖、丁小溪

春日暖阳下,北京友谊宾馆飞檐流阁、庄重典雅。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友谊宫二楼聚英厅,灯光璀璨,俊彦荟萃。下午3时30分许,总书记步入会场,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很高兴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亲切地说。

第一个发言的是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委员,他向总书记汇报,当前,企业生产一线急需大规模高技能人才,而职业学校学生对企业一线生产工作认可度不高,存在“有岗无人上、有人无岗上”的矛盾。

“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有的出现人员荒、人才荒,有的供过于求,是个结构性问题。”总书记详细询问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率等,叮嘱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发展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去年,他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指出:“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联组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职业教育要提前做好谋划,以改革适应现实需求。

“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既要久久为功,又是当务之急。”总书记语气坚定。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规模和分布正在发生变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光洁委员,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对积极适应学龄人口变化、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思考。

听了蔡光洁委员的发言,总书记感慨良多。集资办学、乡村小学、希望工程……总书记历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变迁。

总书记强调,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最是书香能致远。文化要繁荣、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都离不开阅读带来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力量。

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郑家建委员在发言中提到一个数据:我国未成年人年平均阅读量为11.39本,显著高于成年人,“书香校园”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书香是一种氛围。”总书记从书香世家,谈到书香校园、书香社会,指出要把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随着座谈逐步深入,会场气氛更加活跃。

当今时代,数字教育正点亮人类未来。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委员,提出了加快推进国家教育智联网建设的建议。

从徐坤委员的发言主题宕开,总书记进一步谈到近期火热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心灵的培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崔亚丽委员向总书记介绍了高校“新医科”建设的情况。

“医疗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总书记指出,在医疗水平、医疗装备器械材料国产化、医院建设等方面,我国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过去很多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不仅能解决,还可以达到国际高水平,有的甚至是国际顶尖水平。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正确道路,要继续往前推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也是青年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源泉。

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委员发言说,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可以在物质上和国外的年轻人平视,但只有在思想认识和文化上有着更高的自信,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向总书记汇报了依托学校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

“学校会在一个人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总书记叮嘱大家,“小学、中学甚至是幼儿园,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听了6名委员发言后,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刚才听了几位委员的发言,聚焦在教育问题上,很有启发。民盟、民进两个党派成员很多在教育界,所以今天大家一起来共商教育大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总书记的一席话掷地有声:“毫无疑问,我们要培养的首先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

“这些年我们在德育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积极成效,要再接再厉。”总书记谋深虑远,“从小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可靠的接班人。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我们的下一代来实现。”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再次强调了对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一个“高于”的要求: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

“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总书记说。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成为联结三者的纽带和途径。

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联组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击鼓催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天天学习丨一段两会对话背后的文明交往故事

2025-03-09 15:37:13央视网

43人参与27评论

天天学习丨一段两会对话背后的文明交往故事

3月5日,人民大会堂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一场关于传统戏曲的对话在此展开。

“青春版《牡丹亭》,20多年演出500多场,收获观众百万,无数年轻人被‘圈粉’……”

“舞台、服装、人物,都非常美。”总书记肯定道。

向总书记作汇报的是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他分享了《牡丹亭》“圈粉”年轻人的现象后,又向总书记讲述了2016年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时,和英国艺术家合创“汤莎会”的体会。

柯军说:“通过对两位剧作家经典作品的同台演绎,展现相互欣赏、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之道,在海外引发观演热潮。”

《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是中国明代剧作家,莎士比亚是英国大文豪。二人被誉为同时代东西方两大文学巨匠。两位东西方巨匠何以能在400多年后跨越时空“牵手”,这还要从11年前说起。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调研期间,撒下了这颗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

遂昌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汤显祖曾在这里当过5年知县,并在这里写出了传唱至今的《牡丹亭》,还留下了很多亲民廉政的故事。

习近平对汤显祖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在遂昌调研期间,他和时任遂昌汤显祖纪念馆馆长谢文君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坐在后花园的树下,习近平不断叮嘱,要注意挖掘和弘扬好汤显祖文化。

此后,遂昌县很快出台了为期十年的《遂昌县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浙江省还专门派出浙江昆剧团会同遂昌代表团出访英国,把《牡丹亭》带到莎士比亚的故乡——位于英国曼彻斯特的斯特拉夫德镇,面向当地民众开展演出交流活动。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他又谈起这两位戏剧大师:“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戏剧享誉世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两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习主席提议2016年“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2016年,《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在英国展演时谢幕。

2016年,《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在英国展演时谢幕。

由此,中英两国在2016年举办了隆重纪念两位世界文学巨匠的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两位文学巨匠跨越数百年后“邂逅”,成就了中英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亲身经历了这段文化交流的人大代表柯军在与总书记面对面交谈时有感而发:“对美好的向往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昆曲等传统戏曲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好地交流、交心、交融,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张有魅力的名片。”

总书记点头表示赞许,还回忆起另一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往事。他说:“我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推动了杭州和意大利维罗纳两个‘爱情之都’的友好交流。杭州有梁祝、白蛇传,维罗纳有罗密欧和朱丽叶。”

众所周知,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有两个诞生在西湖边,分别是“白娘子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动人的爱情传说,赋予了西湖多情与浪漫,也赋予了杭州这座城市细腻婉转的独特韵味。

跨越近万里,在意大利北部、威尼斯西65英里,也有着一座被称作“爱之城”的城市。莎士比亚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名叫维罗纳的老城里。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大力推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仅2005年,他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批示、指示就多达20余次。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杭州成为我国第一个承办“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的城市。

2019年3月,习主席访问意大利。在中意两国元首的见证下,杭维两市签署《世界遗产地友好关系协议》,开启了两座城市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2024年12月27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公园,举办“爱在西湖”杭州·维罗纳新年文化活动。

2024年12月27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公园,举办“爱在西湖”杭州·维罗纳新年文化活动。

多年来,杭维两市以爱情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开通爱情公交专线“1314路中意巴士”,举办中意“爱情文化周”“古往今来——中国杭州与意大利维罗纳双城交流主题展”等,不断推动两市互学互鉴以及各领域合作交流。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无论是昆曲“走出去”成为中华文化名片,还是杭维两市的“中意”交往,无不证明: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文明的旺盛生命力。

正如习主席所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文明和文化只有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以开明开放的态度相互包容、和平相处,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珊珊

设 计丨颜妮

校 对丨李丹 孙晓媛 宋春燕 任佳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图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一问一答 照见发展大势

2025-03-09 15:36:18人民网

51人参与29评论

跟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大河新图

2025-03-09 15:40:11大象新闻

35人参与25评论

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足迹踏遍黄河上中下游各省区,目光所及、驻足所思,尽是对母亲河未来的深谋远虑。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这条大河在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下发生了什么新变化?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青海电视台、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宁夏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延安市安塞区融媒体中心)、山西广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派出骨干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多维度看大河之变。

河南郑州:地上悬河不再“悬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眺望黄河。总书记指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看黄河河南之变,就从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开始。

Loaded27.51%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29/Duration 3:13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河南兰考:黄河滩变成幸福滩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东坝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了解黄河防汛和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看黄河滩区之变,就从最后一道弯开始。

Loaded10.01%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4:0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青海:三江源重现千湖美景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实地察看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指示要把守护好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作为重中之重。看黄河青海之变,就从青海湖仙女湾开始。

Loaded11.11%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3:17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甘肃:这里有更美的黄河

2024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中山桥段,驻足眺望,由衷感慨: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第二天,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重要指示。看黄河甘肃之变,就从中山桥上开始。

Loaded13.72%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2:27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宁夏:从“黄”河到“清”河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黄河古城湾砌护段,沿岸边步道,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总书记指出,要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看黄河宁夏之变,就从吴忠古城湾开始。

Loaded11.5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3:06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内蒙古:黄河水浇灌出“塞上粮仓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检测中心,听取了当地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情况的介绍。看黄河内蒙古之变,就从巴彦淖尔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检测中心开始。

Loaded11.14%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3:04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陕西:入黄泥沙量十年减三成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苹果园,向现场采摘的果农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看黄河陕西之变,就从延安的苹果园开始。

Loaded10.62%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3:12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山西: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汾河太原晋阳桥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考察调研山西,作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看黄河山西之变,就从汾河太原晋阳桥段开始。

Loaded12.15%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2:50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山东:“鸟浪”涌向黄河入海口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考察时指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看黄河山东之变,就从入海口三角洲开始。

Loaded12.1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学习时节|关于强军兴军,习近平在两会上这样“划重点”

2025-03-09 15:41:58南方网

34人参与26评论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后盾。

从提出强军目标,到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提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再到提出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2013年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与全军官兵代表们谋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军擘画强军兴军蓝图、指引奋进方向。

我们梳理了2013年至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重点,通过一组海报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

统筹:李琳 杨格

策划:叶莉子

设计:曹雅琴

动效:张琪达

校对:梁洁萍

两名正部级干部首次亮相两会记者会

伴公汀

2025年03月09日 15:18:56

0人参与0评论

9日下午3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这是陆治原、雷海潮首次亮相全国两会记者会。

2024年全国两会,陆治原曾亮相部长通道;王晓萍、倪虹曾亮相民生主题记者会。

公开报道显示,去年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民政部部长陆治原等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

去年3月9日下午3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就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疾控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公开履历显示,陆治原,男,汉族,1964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第二十届中央委员。陆治原曾任陕西省副省长;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等职。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任命陆治原为民政部部长。陆治原现任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雷海潮,男,汉族,1968年4月生,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中共党员。雷海潮曾任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去年6月起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DuratiFullscreen

上一篇:增长7.2%的国防支出将用在哪里?吴谦划重点
下一篇:倪岳峰、孙绍骋、郝鹏、黄强、许勤、尹弘、林武、陈刚、冯飞、王宁、赵一德,给网友回信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总访问量: n|总访客量: n|今日访问量: n|今日访客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