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语丨给梁家河村集资办的小学没了,为什么总书记说“也是好事”?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3-11 15:40:46 | 浏览:3343次 ]
分享到:

2025年03月11日12:1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当年我给梁家河村里还集资办了小学,挺高兴的。”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提到了一段往事。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梁家河父老乡亲的关爱,让习近平受益终生。当时梁家河很多人不识字,在习近平的提议下,村里办起了一个扫盲班。

  离开陕北后,习近平始终牵挂着那里的乡亲们。他先后帮村里通了电、修了桥、翻建了小学。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他专程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给孩子们带去了新书包、文具和用来提醒上学时间的闹钟。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一直是习近平心中最温柔的牵挂。“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等一等’的”“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在地方工作时,习近平对孩子们的教育倾注了许多心力。

  “看到来信,我回想起20年前为你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202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情真意切的回信。之江小学是浙江在南充援建的希望小学之一。2004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为学校奠基,殷殷嘱托“要把这座学校建好,让山村里的孩子早日成才”。

  “共同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大山深处的学校,到民族地区的学校,再到灾区重建的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考察足迹。

  “孩子有没有学上”“孩子书读得怎么样”“孩子在哪里上学”……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时,看到家里有孩子就悉心询问。他一遍遍强调“下一代要过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从一穷二白之时为扫盲办识字班,到改革开放之初集资办学、实施“希望工程”,再到迈向教育强国的新时代。回望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教育发展史,总书记感慨:“我们自己的教育历程,天翻地覆!”

  进步中的变化,带来新问题。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对教育提出新挑战新要求。“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重要部署。

学习卡丨总书记三场团组活动,强调同一个关键词


2025年03月11日12:1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一起学习↓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柴婧

  编辑&制图丨裴勇博 潘杨 高少卓

(责编:牛镛、岳弘彬)

  2024年9月,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这次联组会上,来自四川省教育厅的蔡光洁委员提到,近些年来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学龄人口梯次减少,一些新问题随之而来,如学位供给过剩与紧缺并存、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等。

  习近平总书记提起当年给梁家河村集资办的小学:“后来为什么没了呢?也是好事,为提升教学质量,集中到乡镇去办了。那也是学校结构的一次调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作出了部署。中央一号文件不仅要求“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消防、安全等管理水平”,还明确提出“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

  在3月6日的政协联组会上,总书记谋深思远:“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监制:梁昌杰

  策划:岳小乔

  撰文:邱耀洲

  海报:王宇峰

(责编:牛镛、岳弘彬)

跟着总书记上两会系列融媒体报道

总书记眼中的教育数字化:“基本功还得有”


2025年03月11日09: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统筹:任佳晖

协调:李彤 李兆民 汪瑞华 齐浩男 申佳平

设计:全媒体制作二部 闫倩

(责编:彭静、邓志慧)

代表委员热议总书记的两会“关键词”·创新


2025年03月11日06: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云南省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正忙。
  吴 鑫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统计局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指出

  

  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大国重器持续“上新”,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代表委员表示,要坚定发展信心,锐意进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代表表示,“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创造力才能转化成生产力。接下来,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纽带,健全相关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催生大量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代表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比如,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智能感知技术的不断突破,能有效提升产品性能。“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大模型赋能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将新技术突破快速转化为产业价值。”

  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们精心绘制产业图谱,找准主攻方向,引导骨干企业主动上门到高校院所找成果,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如今,绵阳市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低空经济顺势起飞,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李云代表说,接下来要着力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院长武强委员认为,“随着智能化采矿设备和环保技术的应用,煤炭行业向‘新’发展。这充分证明,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能够释放巨大发展动能。接下来,应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从人机协作的智慧工厂,到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我国数字经济活力迸发。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代表委员表示,数字技术与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相契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引擎。要把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拓宽经济发展潜力。

  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正开展绿色低碳环保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工业大模型帮了大忙。”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傅国涛代表说,当前,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赋能实体经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迎来新机遇。接下来,要加快工业大模型在船舶、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础。”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委员认为,5G具有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等特性,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座”。接下来,企业与运营商、设备商应加强合作,不断拓展5G的应用场景,扩大5G规模化应用。

  “‘5G+工业互联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建明代表感受深刻,近年来企业部署“5G专网+边缘计算节点”,关键工序节拍实现秒级匹配,整体产能提升15%以上。“今后,我们将打通设计、生产、施工‘数据孤岛’,实现全链条生产数据的深度协同。”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河北金融学院院长杨伟坤代表表示,一方面要加大数据供给和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为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经济活动提供数据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4年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3.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这符合我国创新型企业发展现状,有助于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让各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更好地获得相应资源和政策支持。”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代表表示。

  张水波代表建议,相关地区和部门应立足实际,分阶段、分目标、分类别实行创新型企业梯度式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提升全产业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海军代表说,创新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将继续深耕血管通路和心脑神经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向更高层次不断攀升。

  创新发展,需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代表表示,接下来,要强化“链主”效应,推动产学研密切合作,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生态,引领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一直以来,我们都高度重视培育创新型企业,目前上海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2.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2万家。”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委员介绍,“上海将强化对初创企业的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使其加快进入高成长期;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相互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代表说,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尤政代表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连接点,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聚焦国家战略和世界科技前沿,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持续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企业大有可为。”浙江省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代表表示,接下来,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代表委员表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形成科技攻关的合力。

  尤政代表表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要拧成一股绳,围绕产业发展所需开展全链条攻关,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代表表示,科技创新的背后是人才支撑。“我们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已由畜牧、兽医等专业,拓展到人工智能技术。要进一步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常态化‘引才’;完善创新奖励机制,在生产一线‘育才’;健全制度,不拘一格‘用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科技创新一线。”

  (本报记者邓剑洋、王云杉、刘温馨、张文豪、武少民、王明峰、刘军国、沈靖然、周欢、范昊天、窦瀚洋、葛孟超)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1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岳弘彬)

两会特稿丨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经济大省挑大梁系列述评之四

2025-03-11 09:35:10新华网

0人参与0评论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经济大省挑大梁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高敬、黄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之一:“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选取浙江省先行先试,为全国促进共同富裕探路示范。2024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3,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上取得明显进展。

广东、江苏等一些经济大省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作出有益探索,取得了新成效。

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经济大省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了工作着力点。

经济大省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

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引导村企融入新能源产业链,鼓励村民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特色民宿等产业,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全国人大代表、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说:“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我们和贵州台江县台盘村等多个村结对联建,正在分享我们的共富经验。”

当前,包括浙江在内的一些经济大省,着力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在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经济大省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延续定点帮扶、消费帮扶等,更加注重运用好的经验、做法,帮助相对落后地区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经济大省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服务尤其是失能老人的照护是不少群众的关切点。在多个经济大省公布的2025年为民办实事“清单”中,失能老人照护成为一项重要安排。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栾新说,不少经济大省老龄化程度较高,在发展银发经济、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上有条件、有优势,能够为各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益借鉴。

从破解养老难题到满足托幼需求,从获得更好的医疗到住进更好的房子,经济大省要在努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走在前,办好更多民生实事。

经济大省要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景宁县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曾经,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是这里的老大难问题。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让老百姓的笑脸更多了。”全国人大代表、景宁县县长蓝景芬介绍,通过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全县98%的中小学生都在县城就读;探索构建“固定+流动”山区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巡回诊疗制度为偏远山区的群众送医上门。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健全更均衡更可及,既是现实需要,更关系长远,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代表委员们表示,经济大省要积极在公共服务方面逐步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提升水平,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需求,为全国立标杆、作示范。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乘势而上,奋勇争先。

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经济大省先行先试、共建共享,必将更好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就业优先,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5-03-11 09:43:11光明网

0人参与0评论

【会外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优先,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就业优先,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他们的笑脸是我最大的动力

讲述人:辽宁抚顺望花区朴屯街道公共就业服务专员 马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作为一名公共就业服务专员,我感触良多。2023年,我刚到岗,翻看走访工作日志,“小妍君”这个名字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姑娘大专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父母还重度残疾,生活压力很大。得知她想在本地创业,我为她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陪着她忙前跑后,帮她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场地补贴等,见证了她从创业“小白”到项目主理人的成长过程。现在,她不仅事业有了起色,还当上了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代办站志愿者,我别提多高兴了。

就业优先,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求职者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在保康·“职”创未来现场招聘会上了解岗位信息。杨韬摄/光明图片

干就业服务这行,可不是简单地帮人介绍工作,得实实在在“走”进大家心里,知道大伙儿到底在想啥、需要啥、适合啥。两年来,我手机里存满了想找工作、想创业的辖区居民的电话。为了能更方便地交流,我建了就业互助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分享招聘信息、解读创业政策,大家有啥问题,我第一时间回复。

2024年,抚顺在全市推广“雷锋在线365”就业创业服务品牌,我和网格员、代办站的工作人员,还有志愿者一起参与了这项工作。我们联系辖区企业、院校,搭建起就业大联盟工作体系。我还开通了“雷锋在线365”家门口直播间。经过直播间牵线搭桥,此前一直在家照顾老人的顾女士找到了饺子馆服务员的工作,待业的宁女士在四合堂医院重新上了岗。他们的笑脸,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

(光明日报记者刘勇采访整理)

暖心服务助梦想起航

讲述人:广东深圳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职员 罗楚依

“我中年失业了,还能找到工作吗?”“投了上百份简历都石沉大海,我该怎么办?”电话那头经常传来此类焦虑的询问。作为广东深圳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就业服务工作者,我深知每通来电背后都是一个亟待托举的人生。如今,龙岗区遍布各街道的11家就业驿站成为他们重新出发的起点。

一个初春的上午,经历了十多次求职失败的高校毕业生小李攥着简历走进驿站,眼中尽是迷茫。从职业规划调整、简历优化,到面试技巧辅导、岗位推荐,我们为他量身定制求职计划。最终,他成功入职一家生物医药企业。

就业优先,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安徽省首届职业院校在校生创意蛋糕技术大赛比赛现场。袁兵摄/光明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们不仅提供职业指导等服务,还积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开发青年见习岗、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岗等岗位,并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我们还培育了42家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孵化服务。

去年10月,一位香港青年参加了龙岗区举办的“湾有引力·梦启龙岗”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活动,被深圳的创业政策吸引。前不久,得知她想在龙岗创办一家电商企业,我们第一时间为其提供了场地推荐、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如今,她的直播间不仅卖货,更成为向港澳青年展示内地机遇的窗口。

当就业政策化作春风,每个重新出发的故事都在书写着“就业优先”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严圣禾采访整理)

让劳动者工作更舒心

讲述人:湖南长沙某外卖配送平台团委书记 王一方

如今,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我对行业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外卖配送员行业流动性大,25岁至35岁人员占比达65%,低学历人群占比为70%。为做好配送员的就业服务工作,我们把加强组织覆盖、发挥组织功能、提升就业获得感幸福感作为稳定就业的核心内容。

就业优先,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职业中专学校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汽修实践操作。田如瑞摄/光明图片

我们扩大配送员群体商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赔付额度,实行最低工资保障,设立薪资问题专用客服反馈通道。遇到恶劣天气、冬季寒冷天气、夏季高温天气、夜间配送等情况,我们还为他们提供补贴。我们参与落地共青团长沙市委和长沙市化妆品安全协会打造的爱心驿站项目,为外卖、快递小哥在多家理发店提供低价理发、免费充电、饮水休息等服务,同时整合行业资源,向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提供特惠餐品,让他们工作生活更舒心。

就业优先,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能大赛现场。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记者赵嘉伟、龙军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11日 09版)


上一篇:两会新华社快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
下一篇:一见·两会“下团组”,总书记点赞昆曲有深意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总访问量: n|总访客量: n|今日访问量: n|今日访客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