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5|回复: 0
收起左侧

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复制链接]

2151

主题

21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27
QQ
颜才里 发表于 2016-4-19 17: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亲,实名注册一下吧,方便大家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有所区分,如此方能知晓自己到底要继承和弘扬的是什么。在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有几个优秀的部分特别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一是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早在炎黄时代,中华人文精神就已萌芽。春秋战国时期,中华人文精神以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形式出现。它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生成的思想基础,也是现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思想渊源。比如,“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等等,都属于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二是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辨哲学不发达,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虽然也研究天道、人道、万事万物的本原等问题,但最终目标却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华民族信奉“道高明而不离乎日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耕稼工商、政事日用以及平常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身价值。以儒家思想为例,董仲舒的新儒学虽保存了早期儒学的精华,但已经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的一些思想,以进一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之后,程朱理学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体系本身的变革与发展,正是为了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三是“和而不同”。我们常讲,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倡导“和而不同”。先秦儒家一贯与其他学派和平共处。例如,墨子本是孔子弟子,后来创立与儒家针锋相对的墨家,率领墨家弟子公开反对儒家。李悝,本是子夏弟子、孔子再传弟子,后来著《法经》,创建了与儒家势不两立的法家。战国后期的韩非本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弟子,后成为法家名人,不断抨击儒家。在思想原则问题上,儒家与他们各不相让;但与此同时又与他们和平共处,坚持不以暴力相向。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仍旧奉行“和而不同”。西汉当局之“独尊儒术”,主要为儒家设置了两个不准诸子涉足的禁区,即官学与选官。除此之外,道家、法家、墨家等仍可在民间开门授徒,著书立说,还可以继续打出批儒旗号。有两处史实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西汉皇家校书者刘向在其所著的《七略》中,并没有将诸子抨击孔子的那些文字悄悄删掉,相反都原样保留下来;二是东汉王充的批儒名著《论衡》问世后,被社会舆论热捧,但无一人因此获罪。由此,我们不难窥测两汉当局对其他学派的态度。

    正因为秉承“和而不同”理念,儒家文化才能不断从自己的对立面及外来文化中吸取营养,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至于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我认为,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20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化妖魔化、非理性批判的问题。诸如胡适之等文化学者用欧洲标准来衡量中华传统文化,认为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使得当时的中国“百事不如人”,因而主张全盘西化。回顾历史,这种观点对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受这种思想影响,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抛弃传统文化。因此,现在我们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必须先客观、理性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颜氏网手机端|小黑屋|颜氏宗亲论坛 ( 闽ICP备12021329号-5 )

GMT+8, 2024-4-27 18:14 , Processed in 0.24919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