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国史家乘二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15-06-25 06:32:57 | 浏览:2307次 ]
分享到:
 颜  衎
   颜衎,字祖德,五代时兖州曲阜人。少时苦学,治左氏春秋。后梁末帝龙德年间(公元921-922
年)擢第,任北海主簿,临济、邹平令,以治行闻于世。天平观察推官房知温镇守青州,召其为幕僚。
房知温险愎厚敛,多为不法,颜衎每次都极力陈说,不惧冒犯知温。后晋代梁,高祖石敬瑭入洛阳,
房知温恃兵力而自傲,颜衎劝其入贡。知温诸子不慧,颜衎劝其以家财十余万上贡晋廷,受到石敬瑭
嘉奖,归功于颜衎,拜殿中,不久迁都官员外郎,累迁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颜衎听说父亲在
青州有风痺疾,不侍奏,即弃官而去。侍疾年余,躬亲污秽,不复有仕宦之意。晋祖听说后,召为工
部郎中、枢密直学士,接连派使催促召至宫中。一年后,颜衎上表奏请还乡侍养父亲,晋祖转授其青
州行营司马。其父去逝后,复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颜衎以母亲年老恳辞,晋廷有诏令其止守本
官。不久,复出为天平军节度副使。后晋开运末年(公元946年) 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
史中丞。宫中丧乱之后,朝纲不振,颜衎执宪颇有风采。复抗表乞罢,侍养其母,诏书褒许,即与其
母东归。后周广顺初年(公元951年) 起为尚书右丞。旋充端明殿学士,后周太祖郭威征兖州,以颜
衎权知州事。 归朝后,权知开封。显德初年(公元954年)上表请求解官,授以工部尚书放还乡里。
卒年74岁。颜衎守章句学,无文藻,然直谅孝悌,为时所推。

颜易安2013-05-28 11:01
 二


   颜  太  初
   颜太初,字醇之,颜子四十八世嫡孙,北宋山东曲阜人(一说徐州彭城人)。少博学有隽才,慷
慨好义,喜为诗,多讥切时事。北宋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曲阜文宣公孔圣祐卒,因其无子承袭,
爵位十年空缺。颜太初致书参知政事蔡齐,蔡齐为之言于仁宗皇帝,遂以孔圣祐之弟孔宗愿袭封。山
东人范讽、石延年、刘潜等人喜豪放剧饮,不循礼法,后进多慕之。颜太初作《东州逸党诗》,时任
御史中丞的孔道辅阅后深器之。中进士后,为莒县尉。宋天圣年间为亳州卫真令,亳人黎德润为官吏
诬陷,屈死狱中,颜太初乃以诗发其冤,见者莫不壮之。任临晋主薄时,前此有太常博士宋武做同州
(陕西大荔)通判,与同州郡守因事冲突怨恨而死,郡守恨之,搜构其子罪名,罗织罪状,其子发狂
也愤恨而死。父子骸骨寄寓僧舍。当时郡守正以贵显,无人敢为其直冤。颜太初因事至同州,闻此毅
然为宋武父子下葬。著名诗人苏舜钦(公元1008-1049年)于其墓左表彰其事。后迁应天府户曹参军,
累官南京国子监说书, 著书号“洙南子” 。隐于凫绎两山之间,自号“凫绎处士”,有文集十卷及
《淳曜联英》行世。
   颜  慥
   颜慥(1009-1077年)  字汝实,号朴庵,福建龙溪青礁人。北宋恩贡,以德行文章名世。与蔡
襄(公元1012-1067年) 结为金石之交, 读书西湖白莲书院, 两人唱和颇多。仁宗庆历年间(公元
1041-1048年),蔡襄为郡守,辟颜慥为漳州路教授。及蔡襄迁高职,颜慥遂隐于龙溪青礁,自号遊
翁。当时闽南一带文教未兴,颜慥倡明道学,教授生徒,人皆化之,为青礁颜氏一世祖。卒祀漳州名
宦祠、海澄乡贤祠及青礁慈济宫。
   颜  孝  初
   颜孝初, 宋泉州永春慕仁里人。 力学起家, 北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中进士。初廷
对有升黜,颜孝初凡两中南宫。以文名世,尤工于诗,人争诵之,至今脍炙人口。官秘书省校书郎。
祀永春乡贤祠,载郡人物志。
   颜  复
   颜复,字长道,颜太初长子,山东曲阜人。北宋嘉祐(公元1056-1063年)年间仁宗皇帝下诏郡
国敦访遗贤逸士,京东策试于中书省者有二十一人,考官欧阳修以颜复所上策言为第一名,上奏仁宗,
赐进士,为校书郎,知永宁县。熙宁(公元1068-1077年)中为国子直讲,元祐(公元1086-1093年)
初召为太常博士,建言“士民礼制不立,下无矜式”,请令礼官荟萃古今典范,为《五礼书》。又请
考证祀典,凡是谶纬典学、污条陋制、道流醮谢、术家厌胜之法,一切芟去,使大小群祀,尽合于圣
人之经典,为后世所效法。迁礼部员外郎。孔宗翰奏请遵奉孔子祠,颜复因上五议:欲专其祠,飨优
其田,禄蠲其庙,干司其法,则训其子孙,朝廷多从之。兼崇正殿说书,进起居舍人兼侍讲。奏请选
择经行之儒补县教官,凡学者考其志业,不由教官推荐不得与贡举、升太学。拜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祭
酒,不足一年,改天章阁待制。卒,年57岁, 王言叟等人奏称颜复学行超特, 宜加优赙,诏赐钱五
十万治丧。工书法,《陈亚之诗帖跋》有其书。《宋史》有传。
   颜  直  之
   颜直之,字方叔,号乐闲居士,宋平江府长洲(江苏吴县)人。气貌丰硕,善摄生,官至中散大
夫。工画人物,善小篆,得秦《诅楚文》笔意。曾为参政楼钥书《攻愧斋》榜,楼钥为之赋诗赞美。
著《集古篆韵》二十卷。
   颜  博  文
   颜博文,北宋画家。字持约,山东德州人。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进士。历仕著作佐郎、
中书舍人。金人立伪楚时,充事务官,草劝进表。南渡初,责授果州别驾、澧州安置,移贺州。以诗、
画擅名,长于人物,有横披十六罗汉,其笔法位置如李公麟,但意差短;又善于水墨花卉,喜作墨梅;
所作山水,亦颇有情致。晚年贬广州,以卖画为生。
   颜  峣
   颜峣, 字平伯, 颜复长子, 山东曲阜人。 宋靖康之乱,金人南侵,建炎二年(1128年) 以
翰林博士与弟颜岐等11人扈从高宗南徙, 居武林(杭州)。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卜居会稽(绍
兴)。无嗣,以颜岐之子颜堪为宗。
   颜  岐
   颜岐,字夷仲,颜复次子,山东曲阜人。自幼颖悟绝人,诏察孝弟词学,赐出身。宋建炎初年与
朱胜非同为尚书左丞擢门下侍郎,资正殿大学士,正奉大夫,封鲁郡侯。时金人猖獗,颜岐等于建炎
二年(公元1128年)扈从高宗南徙。适苗、刘逆谋,请皇太后临朝,张俊等会师勤王,苗、刘二凶授
首鸾与返正。颜岐以疾乞休,筑别业于浙江嘉兴府桐乡县石门镇北白马里,自成村落,因名曰“陋巷
村”,子孙遂家焉。其诸兄弟散居上虞、海盐、慈溪、漳州、姑苏诸郡,各为一宗。颜岐享寿七十而
终。
   颜  师  鲁
   颜师鲁(1119-1193)  南宋大臣。字几圣,福建龙溪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桥。南宋高宗绍兴十
二年(公元1142年)中进士,初任番禺主簿,继任莆田、福清知县。因政绩卓著,内调国子监丞,嗣
外放任江东提举、浙西常平。在浙西时,当地农民终年辛勤耕种,收获常为豪强掠夺,交不上租赋,
地方官吏即以“盗种”罪名对农民枉法惩办。颜师鲁提议应核实农民租赋数额,使农民劳有所得,才
能积极生产。宋高宗认可其奏,遂颁布政策法令于天下。当时役法大敝,每次征役,百姓纳款代役,
往往倾家荡产。颜师鲁莅任,即订正收入薄籍,核定服役顺序,放宽期限,减免代轮,使百姓得以安
居乐业。浙西每年盐税收入百余尤钱,而官府久欠盐主本钱不还,造成民间盐贩走私猖獗,屡禁不止。
颜师鲁尽量节省地方开支,偿还旧欠,并严禁官吏克扣侵吞。经珲整顿,浙西路盐税年收入比他路为
多。以此政绩,他被内调直秘阁,先后任监察御史,太常府少卿,礼部侍郎,吏部尚书兼侍讲等避。
在任监察御史时,有人勾通中贵,将补御史缺。颜师鲁立即指出,这种人拉帮结派,勾勾搭搭,令人
痛恨,即使朝廷确实缺乏人员,也不该用这种人。我虽然能力不强,也羞于这种人为伍。经过颜师鲁
的坚决阻止,此人奸计终不得逞。
   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宋孝宗以颜师鲁平生学行,堪为典范,遂任他为国子祭酒。他言传身
教,整顿学风,成绩显著。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宋高宗崩。治丧期间,朝廷派颜师鲁赴金国报丧。依照旧例,
金国要用戴花、歌舞迎接宋使。颜师鲁以国丧期间,誓死要金国撤去一切娱乐仪式和活动,维护了宋
朝尊严。
   颜师鲁为人刚正不阿,史称“遇事尽言”,“大节确如金石”,做官时所到之处皆做有益于百姓
的事。在福清时,开陂修水利,灌溉农田;粮食歉收时开仓平粜、赈济饥民。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
年)颜师鲁以龙图阁直学士衔出任泉州知府,减免海船诸税;免除永春百姓受“预借”赋税之苦;解
除安溪百姓补纳逃亡产税的负担。淳熙未年,推行“经界法”,豪绅官吏乘机侵夺土地,百姓大受其
害,颜师鲁遂请孝宗制止。他还留意学校教育,修葺孔庙;改善道路交通,修整洛阳桥。
   颜师鲁官至大中大夫,爵封漳浦郡侯,赠宣奉大夫,谥定肃。
   颜  唐  臣
   颜唐臣(1129-1211年)  字旋纲,号理庵,颜慥曾孙,福建龙溪青礁人。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公元1148年)进士,官承事郎,以仲子敏德贵赠朝议郎。所居里有青石渡,潮涨可行舟,潮退则泥
泞愁人。他倡导乡人在此填土铺石为堤,长2780尺,筑垂虹亭供涉水者歇息。其子敏若又筑南堤至新
亭,长1900尺。岁久淤深,其孙颜戴再砌石增高,建庵于憩亭侧。里人有谚语:“渡不难,待三颜”。
后人敬其德祀于慈济宫。
   颜  度
   颜度,字鲁子,南宋江苏昆山人。以文章政事名于一时,登进士第,历海门主簿、临海令,有循
绩。改知长兴县,遇事慈善宽容,人不忍欺,其审理案情,能于淳朴中时出智计,以得其事实真相,
被人称做神明。有一次某亲王自宁国入朝,在其县界停船休息, 看到为其挽船的都是妇女, 感到很
奇怪,向她们询问,她们回答说,知县“颜佛子”爱惜民力,让男子都下田耕种去了,一时很难召集
来,我们恐颜公受牵累,所以都来担当差役。该王入朝后一一向皇帝秉明此事,皇帝下诏拜其为监察
御史,累迁工部侍郎、江东福建运副知湖州、江东京西运副,以秘阁修撰提举冲祐观。颜度与朱熹友
善,宋孝宗谓颜度每出一言,不动如山,因以“如山”自号。
   颜  敏  德
   颜敏德,字克和,号养斋,南宋福建漳州龙溪青礁人,颜唐臣次子。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
年)进士,知德化县,擢知循州,除邕筦安抚使。其地素有峒蛮,敏德以威信待峒人,不敢犯,民赖
以安。朝旨嘉之,官至朝散大夫。
   颜  彻
   颜彻,字介叔,一字子通。颜师鲁之子。南宋福建龙溪青礁人。少警敏庄重,力学尚志节,师鲁
奇之,每有所奏,必与其进行一番讨论。颜徹以茂才荐授南外睦宗院。丁父忧服阙,除授西外睦宗院,
后为永福县令。多历外任,有政声。丞相葛邲、枢使王閵首荐颜徹于朝。嘉泰年间,丞相谢深甫、参
政何澹向朝廷举荐三十五人,颜彻为预选之一。皇帝正下旨要进行堂审,颜彻却因患病而去世。官至
奉议郎。累赠光禄大夫。
   颜  棫
   颜棫(1154-1206)  南宋大臣,字叔坚,福建永春人。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首荐于
乡,入太学。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上舍两优,释为温州判官,除国子正,与吴猎、项安世齐名,
时号“三隽”。由二馆兼两宫舍人。出知池州,以治理才干闻。提举江东常平,赈灾救荒有政绩,召
还为宋正少卿,俄迁中书舍人兼直翰林。当时,加慈福尊号,且建长秋典册,丛委皆出其手,雅丽有
体。接伴贺正使,诵其文曰:“此内翰颜先生作耶。”其为外国敬慕若此。进吏部侍郎,以工部尚书
致仕。 年五十二卒。 颜棫少时受学于傅伯寿,既而师生对掌内制,一时荣之。所著有《礼记解》、
《内外制奏议》、《诗文》四十卷。颜棫以文学名世,惟晚节阿谀韩侂冑,草制褒许过当,为士论所
薄。
   颜  槦
   颜槦,字养正,南宋福建泉州永春人。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3年)以太学生登进士第,曾教
授藤州,历任会昌、南海、南康知县,擢循州判官,均有惠政。任梅州知州时,江西陈三枪率众逼城,
颜槦激励将士防御阻击,陈三枪遁去。不久病卒。
   颜  戣
   颜戣, 字子治, 号泰初。颜敏德三子。南宋漳州龙溪青礁人。以父泽补知循州,历任多在琼海
(海南)  外,以安黎族有功。适逢诸峒民攻昌化军(儋州),颜戣讨捕悉平之。南宋理宗端平二年
(公元1235年)诏改昌化军为南宁军,令其守之。除琼管安抚使,未行,除直秘阁。将漕广西。后以
宝谟阁学士致仕。
   颜  耆  仲
   颜耆仲,字景英,颜彻子。南宋福建龙溪青礁人。弱冠以祖泽入仕,补承务郎,调福州海口镇。
镇有书院,廩资不足。颜耆仲到任后始置庄田,制祭服,供养生员,镇人感其德,为其立生祠纪念。
后知鄞县,遇火灾,将要危及府衙,颜耆仲以厚赏召集乡民救灾。大火扑灭后,他所给的赏钱都是自
己的私钱, 不动一厘公款。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除监六部门,宁宗(赵扩)驾崩,差调绍兴
府通判,遵属因山之后建陵下葬。竣工后,特差调临安府通判。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擢进
士第。不久迁进奏院,除知江阴军,修建学校,充实廩给,政绩卓著。值当年发生饥荒,他力请于朝
廷, 得米三千石, 救活灾民无数。召除太府寺主簿,迁屯田员外郎,历吏部郎中。绍定五年(公元
1232年)朝廷策士充任编排官,除右司郎中、直秘阁,出为淮东提举兼提刑。除直宝谟阁枢密院副都,
任职不久又除司农少卿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正当朝廷重用他时,颜耆仲却已厌倦官场,“浩
然有归志”,遂除知池州,改江西运判兼权知隆兴府。召除太府少卿,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颜
耆仲雅爱士子,所至以崇学校奖风谊为先,于乡下尤加意买田为桂庄,岁入钱四十五万余。及田未垦
者,种植可获百斛,积三年所入,赠以贫寒生员,资助其学业。奉诏岁试士子于平湖书院,按其成绩
分别给以奖励,  士子无不钦佩赞誉。  官至中奉大夫,赐爵龙溪县开国男。端平年间(公元1234-
1236年),朝廷征用正直之士,他与弟颜颐仲齐名,一起受到朝廷重用。当时天下称儒学政事者,必
以“二颜”昆仲为首。
   颜  颐  仲
   颜颐仲(1187-1262)  南宋大臣。字景正,颜彻子,颜耆仲弟,福建漳州龙溪人。以祖荫补宁
化县尉,后任西安丞,除西安县令,皆有善政,民受其德。丁内艰服阙。调衡山,未上任,委转运司
干办公事,迁临安府通判。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除将作监主簿,出知严州,次年入朝为司农
卿兼金部郎官,除直秘阁两浙转运判官、 户部侍郎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进将作监, 仍兼知府。
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进太府少卿。嘉熙元年(公元12 37年)以直秘阁奉祀武夷祠,除广西转运
判官。 到任后,  首次上奏即要求废除海南琼、 崖、儋、万四州盐赋并免除本钱。淳佑年间(公元
1241-1252年)任泉州知府,以秘阁修撰兼福建提刑。任内减商税,除盗贼,养孤老,百姓感其德。
官至吏部尚书,以宝章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卒年75。他在端平年间, 曾与兄长颜耆仲于福州建
造九仙观,摹写道经564函庋藏。乡人立二公祠于道藏之右。归老时又曾于鹤鸣山建造天开图画亭、
仙亭岩。为漳州史迹。
   颜  振  仲
   颜振仲,字景玉,颜颐仲弟。南宋福建龙溪青礁人。以祖泽补登仕郎,曾宰安溪县,以赵忠定所
书“公、勤、廉、恕”四字刻于县斋自警。释冤狱,当地以神称之。后为莆阳令,笃意学校,借废田
于学,以曕士子。当年乡试,名列前茅者皆莆阳学子。时论皆以为振仲激励之效。奉旨调遣招讨司,
飞雄军军噪于市,要求增加粮饷。颜振仲躬出抚谕,以副厅官钱给以增发,皆拜而去。官至朝散郎。
   颜  振  仲
   颜振仲,字景玉,颜颐仲弟。南宋福建龙溪青礁人。以祖泽补登仕郎,曾宰安溪县,以赵忠定所
书“公、勤、廉、恕”四字刻于县斋自警。释冤狱,当地以神称之。后为莆阳令,笃意学校,借废田
于学,以曕士子。当年乡试,名列前茅者皆莆阳学子。时论皆以为振仲激励之效。奉旨调遣招讨司,
飞雄军军噪于市,要求增加粮饷。颜振仲躬出抚谕,以副厅官钱给以增发,皆拜而去。官至朝散郎。
   颜  公  兖
   颜公兖,字鼎卿,颜唐臣之孙,颜敏则三子。南宋福建龙溪青礁人。以父泽补官。南宋理宗绍定
年间(公元1228-1233年),为兴宁令。当时强寇陈三枪、罗动天逼境,颜公兖出城与其相遇,下车
谕以礼义,陈、罗等怒不听。颜公兖厉声叫骂,被执,死于县学大成殿前。兴宁民众哀之,为其立祠
纪念。朝廷下诏赠朝奉郎,官其子。
   颜  复  之
   颜复之,字子开,颜唐臣曾孙。南宋理宗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能赋。试礼部,寻补太
学,不久迁太学録,惠阳教授。为人貌温气和,不苟言笑。然轻财好义,表里如一。叶侍郎推荐“十
贤”于朝廷,颜复之为其中之一。调湖南庾干,卒于官。
   颜  应  焱
   颜应焱(?-1275)  字正伯,湖南茶陵人。南宋末进士,潭州帅李芾荐为湖南安抚节度判官。
南宋恭帝德祐年(公元1275年),元军围潭州,城将陷落,安抚使李芾举家以火自焚,颜应焱也赴火
而死。
   颜  希  孔
   颜希孔(?-1275))  宋江西彭泽人,为县主簿。宋末,元兵南下,取安庆、江州。颜希孔率
兵民八百人,聚舟载石,战于江中,飞石回击,敌舟几败。后石尽力屈,遂被害。
   颜  晖
   颜晖,宋末元初画家。字秋月,江西吉安人(一说浙江江山人)。善于画人物及佛道、鬼怪,造
形奇绝,用笔有力,但较刻露。兼工画猿。存世作品有《中山出猎图》、《李仙像》、《戏猿图》等。
   颜  伯  录
   颜伯录,字畴叔,元泉州永春人。所居亭馆多种梅,故自号“梅野”。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
年),福建行省尚书左丞蒲寿庚把他推荐于朝廷,授从仕郎,除广州路南海县尹,辞不赴任。
   颜  希  哲
   颜希哲(1271-1313)  颜敏德曾孙,初名颜泾,字清甫,号云岩,元代福建龙溪人。大德八年
(公元1304年)进士,授同安县丞,时方行经界法,被檄往古田,按亩核实,官吏报其公平。擢知福
清县事,,有政声,监司郡守列荐于朝廷。以疾卒于官。
   颜  荣
   颜荣,号日渊,元代福建安溪人。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7年)官户部尚书。与昊君英宗游玩
观灯被谗,而歿于朝。台湾颜氏,多为其后裔。
   颜  瑜
   颜瑜(?-1358)  元兖州曲阜人,字德润。历邹、阳曲教谕。顺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
避兵走郓城,为田丰军所执,以不肯写旗,被杀。
   颜  六  奇
   颜六奇,字原仲,别字仲伟,江西吉水人。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以《书经》中江西书魁,
历任建昌、 抚州二路儒学正。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再中一榜。后元末兵变,奉勅得铨官以典
江西瑞金儒学。明洪武初年经大学士胡某推荐入国朝,曾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广东乡试考官,
次年再任江西考官,经他录取的多为博学才士。曾提拔至京城任职,因病辞职返乡。临近一山谷隐居,
并为之作记。所作古文独步江西,文出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诸大家,诗作也有气质格调,从学者
尊称其为“颜谷先生”。
   颜  应  祐
   颜应祐,字孝先,元末福建浯州(金门)颜厝人。因明初遭遇兵乱,逃亡迁徙中母亲许氏走失。
他走遍江南探寻其母下落,访求二十六年,有人告之母亲在云南,他即往寻求,终于在云南晴蛉岭与
母亲访遇相见, 迎归于家乡。 时人誉其为“金门孝子",士人多为诗歌颂赞美之,以嘉其孝。事入
《三十六孝故事》。
   颜  贤
   颜贤,明代万安人。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为泉州司狱,性温良果毅,对囚徒体恤备至。郡人
翁彦立在狱中服刑,泉州通判胡钊挟私恨欲加害于他,颜贤力拒胡钊使其免遭毒手。其折狱判案主持
公正多类此。狱囚有疾病饥饿者,供给衣食无缺,重案囚徒被处决前,必到颜贤处拜谢之后才赴死。
时称颜贤“能守官称职”。
   颜  悫
   颜悫,字存诚,明洪武年间浙江慈溪人。官司经局正字。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载:“存诚真、
草、篆、隶俱工。”
   颜  师  胜
   颜师胜,明初扬州府兴化人。以人才荐为四川峨眉知县。洪武年间,苗军攻城,颜师胜拒战获捷,
率众紧追,被刺死。
   颜  伯  玮
   颜伯玮(?-1401)  名公环,以字行,明初江西庐陵人。明建文帝初年(公元1399年),举贤
良,知江苏沛县事。不久南北战事爆发,燕王朱棣兵马南下攻占济宁,沛县民众荒乱,颜伯玮设立丰
沛军民指挥司,召集流民五千人,修筑城堡,做好防御。及至北军驻沙河攻沛城,固守不下。颜伯玮
派遣县丞胡先到徐州告急,并对其弟颜珏及子颜有为说:你们回家告诉老人,我做儿子的职责不能克
尽了。在察院墙壁上题诗曰“丹心不改人臣节,青史谁书县令名。”看到的人无不痛哭流涕。夜间二
鼓后,北军攻入东门,守城指挥王显迎降。颜伯玮在县衙冠带升堂,南向遥拜,大哭曰:“臣无以报
国矣!”遂拔剑自刎。其子颜有为不忍离去,也自刎于父亲身旁。主簿唐子清、典史王谦被擒皆遇害。
县丞胡先事后收敛颜伯玮父子尸首,葬于沛县南关,题名“颜公墓”。南明福王时(公元1644年),
谥忠惠,子有为谥孝节。
   颜  皞
   颜皞, 字子明, 号松菴,颜六奇之子,江西吉水人。以荐任南昌县学训导。明永乐四年(公元
1406年)奉召入朝,预修《永乐大典》,病逝于北京。有《松菴集》。
   颜  宝
   颜宝,字太和,明代福建龙溪人,进士出身。永乐间(公元1410-1420年)任四会知县十余年。
他为人温厚,办事公正,宽严有度。在任期间曾为民奏请免除不正当的田粮赋税九百余担,又申请减
免盐税十二万贯。他更注重开办学校,对一些破旧的校舍加以更新。凡县内的桥梁、堤围、河岸都给
以加固。对外地逃亡来的人,组织他们从事生产。对善良百姓加以安抚,使其休养生息。省、府两级
上司都写奏章推举他,称他为“岭南独步”的人才。当颜宝升刑部郎中离去时,送行人群塞道,并请
求挽留。
   颜  宗
   颜宗,字学渊,明代广东南海人。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举人,授福建邵武令,为政平易
和乐,以救荒悯旱为先,奉诏增设义仓,劝勉士民贡献粮食二十余万担以作储备,歉年按人口计配赈
济,百姓得以免遭饥荒。曾遇大旱,他斋戒沐浴,徒步行走百余里祈祷上天,大雨顷盆而下,旱情遂
解。经过详细调查,破获吴铁牛被杀一案。沙尤邓茂七举众造反,朝廷派军队征讨,擒获其主要头领
后,余众据险不降,上司命颜宗进行招抚。他仅带年老长者数人直抵其营地,进行劝阻,余众皆哭谢
而散,所活七万余人。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期满考核,无公私之过,擢兵部车驾司主事,三年后
署员外郎,奔母丧,卒于途。颜宗善画山水,为世人所推重。
   颜  泽
   颜泽,明代江苏江阴人。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进士,累官镇远知府。府治新设,颜泽为之立
学兴教,风化一变。数迁至福建参政,亦有政绩。闽人呼为“佛子”。
   颜  隆
   颜隆(1390-1471)  字文盛,明代福建永春始安里上场堡(今永春石鼓乡桃场村)人。明永乐
十九年(公元1421年)以岁贡入太学。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任江西吉安府推官,执法公正,为
少师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所赏识,杨士奇曾亲笔为他题《永思堂颂》。
   杨士奇之子杨稷,依靠父势,结党横行邑里,霸占良田,抢夺民女,杀害百姓,县官无可奈何。
被害群众纷纷上告于吉安府。颜隆不以受杨士奇知遇而枉法,收集杨稷罪状达百余条,用计把他诱至
官署,然后拘捕鞫问,依法判处极刑,上报朝廷审核。一时朝野震动,谏议官员纷纷上表弹劾杨士奇。
英宗皇帝虽欲袒护杨士奇,但逼于众议,不得不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十一月,下诏将杨稷并从
犯三百余人解京,下大理寺复勘。杨士奇忧郁成疾,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三月病故。同年秋,
杨稷被处死刑于锦衣卫狱中。颜隆执法严明,受到朝野一致称颂。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冬,吏部尚书王直会同众官举荐颜隆升任河南省按察司佥事。当时,
北方瓦刺部落首领也先不断举兵侵犯山西大同等地。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御驾亲征,于
土木堡被也先围袭,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直隶、河南二省的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颜隆在
按察司分管兵备事务,亲自督率兵民严密防守。也先见明军有备,不敢来犯,河南全境得以安宁。
   颜隆为官清廉,一切家务,夫人均亲自操作,一如普通民妇,勤俭持家,传为美谈。
   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颜隆以老病致仕归里。成化改元(公元1465年),诏赐五品以上致仕
官员增秩一级,颜隆遂进朝列大夫。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卒。
   颜  彪
   颜彪, 明淮安府盐城人, 为真定卫指挥同知。 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冬,累擢指挥
佥事,充右参将,守十八盘,有勇有谋,抗击瓦剌军,多次立下战功。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以
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压大藤峡起义军。
   颜  公  辅
   颜公辅,字秉约,明代四川巴陵人。以乡贡署四川安岳教谕,严以律己,教授生员孜孜不倦,并
将自己的薪俸捐出用以修葺学校及资助贫寒学子。当时四川兵荒马乱,朝廷命守臣征讨平乱,驻军安
岳。县令与县尉均难以履行职责,军务政事皆依重于颜公辅,遂擢本县县令。因消灭大坝土匪首领石
和尚等也有立功,又平抑物价,护陂筑堤,民获其利。乱后百务废驰,颜公辅整顿管理过严,又因纷
纷多事以扰,被人诽谤免职返乡。后以子颜颐寿封佥都御史又赠尚书。长子禄寿官至安庆府同知,次
子期寿为辽府仪宾。
   颜  俊  高
   颜俊高(1425-1485)  字佛护,名维岳,福建德化县泗滨村人。俊高4岁丧父,靠母亲李氏暨
谊兄俊成抚养。幼时多病,母亲经常祈求佛的保佑,故名佛护。少时励志读书,因家境贫寒,辍学从
事陶瓷业;明正统、景泰年间,得到先祖颜化綵所著的《陶业法》和《梅岭图》善本,按图依法建梅
岭窑,开拓梅岭陶瓷业,惠及后世。平生勤劳俭积,造仓禀备荒年,筑水碓加工瓷土,梅岭瓷业从此
盛极一时。
   颜  颐  寿
   颜颐寿,字天和,明代四川巴陵人。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进士,授宝丰知县,调淇县,有惠
政,当地民众为其立生祠。征拜监察御史,巡按四川两广, 政绩卓著,屡迁光禄大理少卿,  佥副
都御史。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谋反,副使胡世宁揭发其奸,朝廷命颜颐寿同太监赖
义、驸马都尉崔元前去勘察处置。尚未到达,宁王即举兵造反。颜颐寿急奏朝廷,因会事而记功,迁
刑部侍郎。嘉靖初年进南京礼部尚书。 一年后改南京户部尚书。 武宗南巡,颜颐寿掌管储饷,不久
改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奉召补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考核各级官吏,人们均佩服
其公。为刑部尚书,因李福建官司,颜颐寿受诏断案,忤旨被下狱,寻革职。死后至隆庆初年(公元
1567年)又恢复其官爵,加太子太保,赐祭葬。
   颜  木
   颜木,字惟乔,明代湖北应山人。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进士,知许州,以荐调亳州知州。当
时有武平卫指挥佥事、参将石玺,因祖上立有军功,累世成为一大劣绅,豢养家丁恶奴数百人,多方
夺占军民财产,又铲平别人坟墓为其田园,擅设抽分,强索商人财货,无故将其使婢磔杀,私造盔甲
弓刀,令家丁演习兵阵,号称“父子兵”,密令手下人投奔叛王朱宸濠。武宗南巡,石玺通过佞臣江
彬引见于武宗后,更加嚣张跋扈,肆无忌惮。朱宁濠叛乱平息后,在其书信中发现石玺与其勾结的罪
证,经按察副使李爵审理核实后,发配南丹,充军亳州。颜木并发其奸,当时赴州衙控诉的被害者达
千余人。石玺之子石坚又怙恶不悛,率领家丁五百余人,横行乡里,胁制地方官员,并杀死潘天运一
家,罪发后被捕入狱。朝廷将石玺等定罪处斩。石玺自知罪大恶极,公文未至而越狱逃跑,潜藏于东
昌府。颜木率人将石玺擒获押至亳州。亳州男女老幼无不切齿痛骂,遂被郡民丁淮踢死,石坚也自缢
于狱中。颜木复细查石氏父子夺占黎钊等1100余家田产共582顷,房屋4987间,银36231两,金16两,
布帛80端,骡马50头匹,各给还其主,时称“雪万姓之沉冤,除积年之巨慝”。颜木在治理亳州时,
又兴办学校,鼓励农桑,深受亳州士民拥戴。他平时性喜读书,为文怪奇,与亳州人考功郎薛惠为同
年友, 常以文字往来, 晚年诗作,近体得唐人之意。退居马坪二十年,吟诵不辍,有《随州志》、
《家政集》、《七礼解》、《选诗评》等著作。
   颜  阶
   颜阶,字德升,明代福建龙溪人。明正德举人,署香山教谕。庄重温雅,士子均慕其风范。嘉靖
初年(1522年)受朝廷之征,纂修实录。官至工部员外郎。
   颜  可  久
   颜可久(1485-1561)   字与新, 别号洞阳,江苏无锡人。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 进士,
拜行人,左迁国子学正。嘉靖初拜户部员外郎,终广东按察副使。议大礼忤旨,  两遭廷杖,后以广
东兵备副使放归。明皇甫汸《司勋集》曰:“与新好染翰作钟、王书,尽得其髓。”有《洞阳诗集》。
   颜  钥
   颜钥(1498-1571)  字子启,号钟溪。明代江西永新北乡中陂(今芦溪乡中陂村)人。其父颜
应时曾任江苏常熟训导。颜钥兄弟五人,他居二。长兄名钦,大弟铸为邑廩生,小弟镗为恩贡生,二
弟颜钧即是明泰州学派中坚、名闻天下的平民思想家。
   颜钥自小就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熏陶,在父亲的督导下研习时艺,攻读孔孟经典和《性理大全》、
《五经大全》、《四书集注》等钦定之书。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父亲赴任常熟训导。十六年
(公元1521年)死于任上。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颜钦、颜铸、颜钧兄弟护送父亲灵柩回归老家。
这时,颜钦遭人陷害,家被洗劫,全家竟不能及时办理父丧,生活一时陷入贫困,给颜钥兄弟以沉重
打击。颜钥虽身处逆境,仍苦学不已。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 , 颜钥被乡邑举荐到白鹿洞书院听讲王阳明“致良知”说。他好思敏
学,接受新思想快,一接触阳明学说,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手抄录王阳明的《传习录》,日夜研
读,颇有心得。随后便将《传习录》带归给其弟颜钧阅读,引导颜钧学习阳明“致良知”理论,使颜
钧这个平时穷年不通一经的鲁钝痴儿顿然大悟。以后,又不时给颜钧解说引导,共同切磋,结果使颜
钧日有长进,思想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终发展成为名闻天下的平民思想家。
 


上一篇:国史家乘三
下一篇:国史家乘一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