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千年守墓人 ——一千一百年的坚守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16-11-05 10:21:17 | 浏览:2474次 ]
分享到:
           千年守墓人
        ——一千一百年的坚守
   (颜华民讯)不为功名利禄,只为祖辈的一句遗训,父辈的一句嘱托,这些家族千百年来世世相传,代代默守一座墓,如今这场接力还在继续……这句源自“中国神秘的守墓家族”的开篇语,在我的心里翻起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里的一个小村子,聚居着一支颜氏后裔,翻开当地颜氏《龙浔泗滨颜氏族谱》他们居然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裔。
据历史记载,唐朝颜氏家族受“安史之乱”冲击和颜真卿被李希烈所害之后,颜氏家族受到极大打击,颜氏族人逐渐离开京兆(长安都城),辗转东移。另据《龙浔泗滨颜氏族谱》记载颜真卿四子颜庀回迁“豫之温”,生子颜景茂,颜景茂偕三子颜芳从温入闽(为颜氏入闽最早者),颜芳入闽定居永泰归德场山亭里(今德化三班镇泗滨村)任塾师至去世。
   唐朝至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走了一千多年,聚居在戴云山脉的这一支颜氏后裔,依然坚守着这遍“贫脊” 的山区土地。是什么“信念”让这支族人,无怨无悔地甘受清贫呢?因为这里有颜氏族人的“根”!因为这里有颜氏族人“感恩”的承诺!
说起这个“根”和“感恩”的承诺,就必须提到一千多年前的“两个人”。
   颜芳(颜氏族人尊称:芳公),字教先,生于公元787年,卒于公元860年,享年74岁,墓葬本里(德化县三班镇)东山洋村钟型山麓(古东颜山下)。据《龙浔泗滨颜氏族谱》记载,芳公生子七,仅五子颜雅及七子颜仁郁留居德化(有少数颜氏族亲“否认颜芳、颜仁郁的父子关系”,在此暂且不论)。
   颜仁郁(颜氏族人尊称:仁郁公),字文杰,生于835年,卒年不明。898年被王审知任命为归德场场长,909年再被“闽王”王审知任命为“闽农官”。墓葬本里(德化县三班镇)纱帽峰麓(古称泉山村:汾阳山,俗称察田尖)。颜仁郁后裔已迁徙到福建、广东、海外等各省、各地(第三代开始迁离本里祖居地)。
   颜芳、颜仁郁“两位”先祖,自立“墓”开始。德化泗滨颜氏族人“代代相传”,一千多年来,“年年拜祭”先祖芳公,“岁岁守护”着(叔祖)仁郁公。一千多年来,“朝代更替”、“兵焚人毁” 动荡过后,德化泗滨颜氏族人又重新为先祖芳公、(叔祖)仁郁公“立碑”修墓。一千多年来,每遇“天灾”、“暴雨山洪 ”之后,德化泗滨颜氏族人又会主动去“看一看”先祖芳公、(叔祖)仁郁公“墓”是否安然,碑“崩塌”了,重新立;墓“受损”了,重新垒。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山上的墓草长高了,德化泗滨颜氏族人用“手”去拔,用“镰”去割。上山的路“坏”了、找不到了,德化泗滨颜氏族人用“锄”去修,用“脚”去踩。这一切,一直延续至今,没有中断,创下了人世间“一千一百年” 的守墓史。
   因为这里有一支颜氏族人的“根”。
   颜雅(颜氏族人尊称:雅公),字文丽,始祖颜芳第五子。颜雅子颜化綵,刚满18岁,父亲颜雅“仙逝”。一个刚满18岁的“孩子”,幸得叔父仁郁公的“照料”和“提携”,学业有成,最终编著出“世界第一”的《陶业法》、《梅岭图》。未来的“海丝”申遗将展示这一伟大的“乐章”,为感恩(叔祖)仁郁公,德化泗滨颜氏族人为仁郁公“守墓”一千多年。
    这是德化泗滨颜氏族人“感恩”的承诺。
   文章最后,笔者用当今网络流行语结束:我!兄弟的守护者。
(备注:颜芳墓、颜仁郁墓均已纳入德化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范围,同时纳入德化县“千年古墓”保护范围。)
文章参考古今文献资料:
1、新华网 闽南文化网
2、明·陈道修黄仲昭《八闽通志》(明弘治四年本)
3、明·何乔远《闽书》(崇祯二年本)
4、明·阳思谦 黄凤翔《泉州府志》(万历四十年本)
5、明·许仁《德化县志》(嘉靖十年本)
6、明·陈懋仁《泉南杂志》(万历眉公秘籍本)
7、清·周亮工《闽小记》(康熙年说铃本)
8、清·鲁鼎梅《德化县志》(乾隆十一年本)
9、清·陆廷灿《南村笔记》(雍正十三年本)
10、清·郭柏苍《闽产录异》(光绪十二年本)
11、民国·方清芳《德化县志》(民国二十八年铅印本)
12、民国·许曼亚《瓷史》(民国三十七年德化瓷艺学社油印本)
13、民国二十七年德化《龙井苏氏族谱》
14、民国己巳年(1929)德化《龙浔泗滨颜氏族谱》
15、《晋江地区文物考古普查资料·德化部分》(1977年福建省晋江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
16、《德化瓷》(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0版)
17、《德化陶瓷历史人物》(1993年德化县地方志办公室)
18、《德化瓷研究文集》(香港华星出版社1993年版)
19、新编《陋巷志》(齐鲁书社2002年版)
20、《十国春秋》卷
21、福州社科网 杨济亮(1975~),男,福州市社科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闽国时期福建经济发展状况述评》


上一篇:广东五华颜标古---体验颜氏文化
下一篇:颜氏的图腾由来解说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