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小邾国考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18-01-03 07:57:33 | 浏览:4455次 ]
分享到:

                   小邾国考
                颜道朗   颜道彩

     小邾(郳)国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地处邾、鲁、薛、滕之间的子爵诸侯国。由于战争及历史原因,小邾国史失传。其历史只零星的存于《春秋》、《左传》、《公羊传》之类的古籍之中,长期无人问津。2002年,小邾国前期墓地在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被偶然发现,出土了大批文物。小邾国的国都、国土面积等问题迅速成为热点,各持已见。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小邾(郳)国进行考证,敬请方家指正。
        1、 小邾(郳)国的建立及发展
    小邾(郳)国是由邾国分立而来。据记载,邾国先祖为晏安,周武王建周后,封晏安裔孙曹侠于邾地,子爵,建立邾国。初都现曲阜息陬附近的訾娄,其后裔先迁现济宁东南的邾娄,后迁现邹城峄山之阳。曹侠的七世孙邾武公,名夷父,字颜,另字伯颜,娶姓盈的女子为妻,生二子,长为邾夏父,次为邾友父。周宣王三十年(公元前798年),南方的楚国攻打周朝边境。周宣王派元臣方叔率三千战车攻楚。夷父颜也率本国军队参战,在打败楚国战争中立下大功。周宣王封夷父颜的次子友父到商代兒国废墟上建国,为邾国附庸,称倪国,国都称郳城。据《左传》载:“鲁僖公七年(公元前653年)改称小邾国。一国二名,交互使用。”《通考》云“周宣王时,夷父颜有功于王室,王别封其子友于郳、为附庸,以居郳故,因称郳国”。唐代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云:“邾武公、名夷父,字颜,子友,别封郳,为小邾子。”东江小邾国墓地3 号墓出土的邾君庆壶和兒庆鬲的铭文为小邾国一国两名提供了实证。
   其实邾友父受封建国前三代并没有获得爵位。其曾孙郳犁来即位后,积极改善鲁、邾、宋等国的关系,并依附春秋霸王齐恒公。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年),在齐恒公的帮助下,周天子封子小邾国为子爵,列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的第四等,附属关系由邾改为鲁国。《通志》云:“齐恒公霸,郳君附从,王命进爵为子、谓‘小邾子’,姓列诸侯。”
    郳犁来曾孙穆公执政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军力雄厚、文化繁荣、外交活跃,名显于诸侯,成为强国。穆公在位期间曾三次朝鲁。公元前525年第三次朝鲁时,鲁昭公隆重设宴招待他。席间,鲁国大夫季平子赋《采菽》,穆公和《箐箐者莪》以对。鲁国大夫孙昭子盛赞穆公把诗中的意境运用到国家施政上。穆公晚年,历史已进入春秋晚期。
   穆公子恭公执政期间,大国征代不断,小邾国时常被迫接受盟主晋国和其他大国的各种征调,为周王室修筑王都成周(今洛阳),为周王室内输粮、出兵帮别国打仗,疲于应付,面临生存危机。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南面的宋国借故将恭公拘捕,史称“宋执小邾子”。战国前期,穆公之孙惠公曾力挽危局,小邾国有过短暂振兴。小邾国后期长时间相继依附南方强国吴、越、楚三国,受此保护。周郝王五十四年(公元前261年),楚军伐鲁,并攻取徐州(今薛国故城)。第二年,小邾国及邾等附近小国被楚国灭亡,小邾(倪)疆域并入楚国版图。《左传疏》云:“倪自友初封,后列于诸侯,终春秋之世至惠公三百多年,惠公而后六世,为楚所灭。”
       2、 小邾国的姓氏及流源
   千百年来,史志学界对邾友父封国及姓氏起源众说各异。据记载,邾友父初为姓曹曹氏,源于邾国贵族公族曹姓。邾国是黄帝之孙颛顼帝之苗裔。颛顼裔孙陆终娶女聩为妻,生六子。因陆终之父吴回征讨共工氏族有功,陆终六子都开姓立国,封疆为君。其中第五子晏安初封今河南宝灵市曹地为国,取地为姓,姓曹。晏安裔孙先迁今河南滑县,再迁今山东定陶,直到商末亡国,国名一直称曹国,以曹为姓。周武王建周后,“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封曹侠建邾国,奉曹国曹姓之祭祀。传到邾武公夷父颜时,因故被周王室所杀。夷父颜被杀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邾国是鲁国附属国,本应为鲁国之命是从,却帮助齐国推行霸业,奔走各国联略,鲁国愤恨,夷父颜被视为叛逆,鲁国向周室诬告夷父颜。公元678年,周王杀夷父颜。《左传》载:“邾子克卒”。另一种说法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相应随从,干涉鲁国内政,杀死了鲁国君主鲁懿公,立伯御为鲁君。鲁孝公年幼,被鲍广父、梁买子救走,逃到镐京(今西安),向周宣王告状,请求出兵。周宣王派兵入鲁,杀伯御,立鲁孝公为君;入邾,杀邾武公,立其弟叔术为君。叔术为君十多年后,周幽王时夷父颜的冤诛得以昭雪,他又把邾国君的位子让给了夷父颜的长子夏父,到邾国的滥邑(今滕州羊庄土域)建立滥国,传11世,近300年。
     邾友父是邾武公次子,小邾国的第一代国君。夷父颜蒙冤,友悲痛至极,遂以父字为氏,始称“颜友”,这就是颜氏的起源。颜友的庶子颜爽去鲁国做大夫,后世子孙多为鲁国大夫、士卿。颜友的裔孙颜回,字子渊,拜孔子为师,孔子称赞其贤,世尊颜子,后封为复圣,颜回在颜氏家谱中被尊为一世祖。鲁国《陋巷志》载:颜回是颜友的第十八世孙。唐代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中曰:“友别封郳,为小邾子,遂以颜为姓。”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有高弟子七十二人,其中八位是颜姓,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还曰:“孔门八颜,皆郳出也。”
    小邾国建立在商代兒国废墟之上,亦称倪国。小邾国与商代兒国只是地缘上有联系,在血缘上没有任何关系。邾友父第六世孙穆公去世后,按嫡长子继承制,恭公继位为君。穆公庶子郳甲去宋国为大夫。据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载:“倪甲小邾穆公之庶子也,仕宋为大夫。”向华之乱后奔郑国。《左传》云“郳甲出奔郑”。其胄孙便以桑梓地“郳”为氏,此即“郳”氏之始。《通志·氏族略》曰:“郳即小邾国,以居郳城,故又称郳国,子孙以国为氏。”福建富湾倪氏族谱云:“先其受姓为邾公子封郳为倪,故为郳姓。”
    小邾国和邾国被楚国灭亡后,楚国把这两个国家的大部分贵族和百姓,强迁今湖北江夏,筑城让邾人居住,实为囚禁。《路史》载“邹(邾)为楚并,封其君为巨鹿侯,迁之江夏,江夏故有邾城。”《晋书·地理志》也载:“楚灭邾,徙其君,此城居邹谓之邾,迁鄂仍谓之邾。”过了一段时间,楚国又在江夏邾城北50公里古弦子国故地,筑新邾,把大部分邾人迁于此地。两国遗民将国名邾去掉“邑”旁后的“朱”作为姓氏。《朱姓》云:“小邾之后,有朱氏。”《通志》卷二十七载:“小邾(郳)国亦为楚灭,其遗族亦改邾姓为朱。”其他由小邾国演变而来姓氏,就不一一列举了。
      3、 小邾国的都城及疆域
   小邾国的都城和疆域原为邾国的一部分。有关历史典籍记载,小邾国前期都城—倪城,位于今滕州市市区东部土城村。据调查土城现处荆河河道曲处,水沿村东北流,折西绕绕而南,形成河围三面,村居其中。村南平地靠荆河东路。村东北隆起地带为古邾城遗址,称“城子”。这是土城村现在的地貌,与清乾隆年间前的地貌根本不同。由于地理的变迁,小邾国都城的位置,历史上说法不一。《读史方舆纪要》卷三载:晋代杜预曰:“昌虑县东北有郳城,南梁水东。”古人依据杜预的《通典》进行考证,南梁水不在昌虑东北而在滕州市区东部倪国故城西。明万历《滕县志》还曰:“今查昌虑东北无郳城,所以郳城在昌虑西北,岂杜预把西北误注为东北”。《太平寰宇记》承县条目中云:“郳城,土人曰小灰城,小邾之讹也”。《乐史》云:“郳城在氶而不指其处,考据尚未真”。《齐乘》曰:“土人曰小灰城即小邾城之讹,即以峄之小灰城当之恐非”。
    2002年夏,枣庄市文物部门在山亭区东江发掘了小邾国前期六座贵族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带有墓道,出土文物233件,其中青铜器203件,24件有铭文,为研究小邾(郳)国提供了实物证据。然而有人为宣传小邾(郳)国,虚构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把山亭中东部历史记载为鲁国疆域的地方说成小邾国领土。2014年8月年山东省史志办编印刊行的《山东省历史地图集》,仍把山亭中东部区域按鲁国疆域画入。有人还宣传今枣庄山亭区东江是小邾国前期都城,后迁往山亭区西集河北村西的梁王城。首先东江不是小邾国前期都城:理由之一违反了春秋时期不能在边境建都规制。从《山东历史地图集》上看东江位于小邾(郳)国东部近靠鲁国边境处。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时代,在边境上建都城,于都城守卫不利,这是古代建都的大忌。理由之二不符合西周礼制。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周公旦制礼作乐,形成了严格的周礼,不同级别的诸侯的都城城郭大小都有具体规定;诸侯死亡,不同级别的诸侯葬制都有具体规定,葬地需按堪舆学选风水宝地,葬地、葬期还要靠占卜来最后决定。更不许在都城内埋葬,死人、活人不能并居一处,与礼崩乐坏时的战国风俗不同。理由之三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堪舆学。古代建都城或其他城池皆按堪舆学进行勘探,不象现在凭拍脑袋瓜办事。东江小邾国墓地处十字河北台地,坐东向西,为卯山酉向,南、北、东皆山,处于谷口,二水相合,山挡水阻,交通不便,地形暴露,不适合建都城,是“阴宅”的首选之地。理由之四不符合周代诸侯都城组合元素。小邾国墓地考古工作者2003年探测到了城墙并用探沟方法对城墙进行解剖,发现城墙残长东西125米,南北残宽105米,从形制考察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出土16件介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间石制工具,城墙文化堆积层为12层,面积为13125平方米,不足20亩,由灰坑、墓葬、夯土墙体三部分组成,文化堆积层厚薄不均,没有外城廓,没有城壕,没有宫殿建筑遗址、居住区建筑遗址、作坊建筑遗址。从这四点来说,东江遗址不是小邾国国都城址,而是墓地遗址。其次山亭区西集薛河支流龙河北岸河北村西梁王城,是只河边的一个突出高台地,直径200米,面积不大。清代前各种典籍很少有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的《峄县志》记载在西集薛河支流龙河北岸有“郳犁来城”,是否正确还有待考证。况且还没有对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是否有城墙与夯土城基还没有确定,现在下结论西集梁王城就是小邾国都城还为时过早。

    小邾国早期都城为郳城,位于现在荆河岸畔的土城村。荆河古为南梁水,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南梁水是涓涓水也”,源头为荆泉,是荆泉水流向西南很小的水沟,倪城遗址即现在的土城村并不是三面环水。《滕县志》万历时主修明代御史王元宾,卸任后住县城龙泉塔东侧茹芝园别墅居住,与倪城遗址仅隔南梁水这条小水沟,直线距离不足一里。那时郳城城墙遗迹还存在。王元宾治学严谨,参阅历代典籍,古本《滕县志》与曲阜《陋巷志》,对历史文献认真考证,对郳城城墙遗址进行现场考察,绘郳城图于滕志图中,为历代滕志所沿用。清乾隆十二年漷河发水,在大宫村夺荆入湖,才形成荆河现在的状况,据说郳城域址被水冲坏。倪城所在地的土城才形成三环水的现状。地貌的变化是地形的历史变迁,不同时代有不同地形。历史研究不能以今度古,以现状否定过去,更不能以土城的现状来否定曾建都历史的存在。
    国家收藏的历史文献《尚书·禹贡图》、《古本竹书纪年》等历代历史地理文献资料,证明小邾(郳城)故城在山东滕州市旧县城东一里,南梁水东岸。《图书集成》云:“郳犁来城在县东一里梁水之东。《禹贡七朝战国疆域变迁考》曰:“郳在滕县治微东。”明代《兖州府志》载有地图,文字曰:“郳犁城在县东一里,梁水之东,周回八里。”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曰:“郳在县东一里许,梁水之东。”清康熙五十六年《滕县志》云:“倪城在县东一里,周八里。”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载有《小邾世家》详实的记载了郳城的历史及地理。中国科学院主办,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所在:“小邾(郳)在山东滕县城东。”由此可见小邾国都城确实在滕州市区东荆河畔的土城村。
    周代实行分封制。裂土分封的诸侯约1800多个。爵位由公、侯、伯、子、男等组成,诸侯国的面积大小不一。爵位高,国土面积大,爵位低,国土面积小。如位于今滕州的滕国是周代的同姓宗亲封国,侯爵,面积也不大,绝长补短才方圆50里。小邾(郳)国属异姓国,是子爵,国土面积肯定不大。王献唐在考证小邾(郳)国面积时,由于受当时的考古资料等方面限制,绘制的《三邾疆域图》时,出现了“城国东移”说,把小邾(郳)国西部的城邑、国土划给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滕国,把山亭中东部的鲁国领土划给了小邾(郳)国。其实小邾(郳)国版图根本不会为山亭区全部,加之东达今兰陵县西部,北达平邑县、费县南缘,西达滕州中部,南达峄城区,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45公里,总面积2475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面积,堪与公爵的齐、鲁比肩,不符合子爵国规制,不符合周代礼制。《禹贡七朝·战国疆域变迁考》云:“小邾(郳)国约东及南界鲁,西界滕、北界邹。”具体说小邾(郳)国为:西北、北部与邾国为邻,东北、东、东南与鲁国、缯为邻,南部与宋国、偪阳、滥国为邻,西南、西部以薛国,滕国为邻,也就是今滕州东部和山亭区西部的范围,这些林立的中小诸侯国把小邾(郳)国团团围在中间,500年期间国土面积虽有变化,也不是很大。国土面积虽有扩大的时候,据历史记载,春秋中期齐鲁争斗,鲁败齐胜,小邾国依靠齐国,乘机占领了缯国西部大片领土。但更多的是小邾国疆域被大国侵占,如公元前481年小邾国大夫将封邑句绎(今滕州东北部)献给鲁国,小邾国面积缩小不少。还有小邾国周围的国家被大国兼并,压缩了小邾国的生存空间,如公元前551年滥国国君邾黑肱投降鲁国,今滕州羊庄镇的大部分地区成为鲁国疆土。研究小邾国要秉持客观科学严谨态度的进行综合研究,以免误导当代及后人。
    小邾(郳)国小势微,前期国都确实在滕州城区东部的土城村,后是否迁都,迁于何地还需考古来证实。小邾(郳)国在诸国环视,夹缝中生存,确实不易,仍享国500余年,传约20余世,是世界颜氏、倪氏、朱氏等姓氏的发祥地,创造了灿烂的邾娄文化。                                                                                                          
   


上一篇:明清时期大田县志地图
下一篇:热烈祝贺福建社山颜氏祖宇重修庆典隆重举行!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