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未来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6-21 07:31:22 | 浏览:1614次 ]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同心筑梦勇毅前行

2024年06月21日05: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高质量发展、强化实干担当,团结一心、奋发进取,以中国式现代化共圆民族复兴梦。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昆仑山莽莽苍翠,三江水滚滚澄碧,藏羚羊成群迁徙……6月的青海处处涌动着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念兹在兹,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五道梁保护站工作了8年的巡山队员德尕说,“经过一代代巡山队员的努力,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数量已从不足2万只增长至7万余只。作为一线生态守护者,我会继续坚守于此,将总书记‘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要求落实落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高原上的一草一木,巩固生态环保成效,让国家公园成为大美青海、美丽中国的展示窗口。”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法治保障。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之大者’,我们将全力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司法屏障。”近期经办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的西宁铁路运输法院副院长赵霞表示,“我院集中管辖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区域内刑事、民事、行政一审环资案件,我们将认真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通过司法审判实践,守护好三江源‘中华水塔’。”

  河道是否畅通、水质是否达标……这是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工作人员罗中唯每天巡河工作的内容。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罗中唯表示,作为基层水利人,自己和同事们将通过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让水清岸绿成为百姓家门口的亮丽风景。

  保护好生态与推进绿色发展,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在青海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内,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正马不停蹄地开展生产,用清洁能源生产多晶硅,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深有体会。”公司运营总裁尹东林说,将继续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推动以智能制造促绿色发展,推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无人物流车搭载汽车零部件有序移动,一辆辆新车从生产流水线下线。在广西柳州市的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一派现代化智能生产景象。

  “广泛应用新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俊成深受启发。吕俊成说,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公司正在推动上下游优质要素汇集,构建新能源产业链全链生态布局,助推广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西宁城北,元朔山麓,蓝天白云下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绿意葱茏。沪青两地联合创建的这所学校,满足了当地学子“上好学”的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到学校考察,让高一学生尕桑才旦感到很温暖。“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很自豪!”回忆起今年初和30多名同学赴上海研学的经历,尕桑才旦说,“各民族同学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既开阔了眼界,也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我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今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宁第一站就来看望民族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让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吴德军感受到总书记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关怀。

  “我们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吴德军表示,青海将在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更高质量迈进。

  琴声悠扬、舞姿蹁跹,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乌兰社区,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0个民族的居民生活其乐融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乌兰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庆杰说,将把民族团结工作与社区管理服务有机结合,营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让各民族携手共建幸福家园,厚植浓浓“石榴情”。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久久为功。

  云南丽江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迎来一批批参观者。

  “在一场场解说中,每当看到参观者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都感到很高兴。”讲解员李佳说,自己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扎根本职岗位,做一名有温度的讲解员,把更多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给大家听,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仲夏时节,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老幼村,村民们正忙着收割冷凉蔬菜。利用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等优势种植的冷凉蔬菜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为村民们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为我们继续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方式注入了信心。”老幼村党支部书记杨润说,将带领大家进一步发展好当地特色绿色有机农业,让村民们腰包更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民宿、市集等已初见雏形。

  “对口帮扶、产业振兴是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我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打造起农文旅体融合的乡村产业项目,走出一条以文塑旅、以旅促农的新路,有效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来自山东东营市的援疆干部、塔孜洪乡党委副书记刘志胜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围绕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开展帮扶工作,最大程度满足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漫步在辽宁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服务老年人的健康驿站、老年活动中心,提供给孩子们的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等一应俱全。

  “‘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事,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多福社区党委书记樊月介绍,近年来,在全市统筹推进下,多福社区不断强化社区“一老一小”服务等工作,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精细管理与优质服务。“今后我们将精准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继续抓好社区各项暖民心的实事和民心工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樊月说。

  不久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游力带领团队,完成了湖北荆门新港储能电站在极端条件下迅速恢复电网供电能力的试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这让游力的使命感更强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关乎国计民生。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要求,加强科技攻关,保障电网稳定,提升电力服务质量,保障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刘集乡团结村,虽然下着细雨,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工地上一片忙碌。“继续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区的牵挂让施工负责人马应海的工作干劲儿更足了:“我们牢记嘱托,坚持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组织人员、机械等抢工期、抢进度,目前195户住宅已全部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相关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

  “要真抓实学、善始善终”“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党纪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学者叶子鹏看来,通过党纪学习教育,一方面,持续深化纠“四风”树新风,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民办实事;另一方面,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得到增强,纪律之弦进一步绷紧,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更加饱满,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1日 02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时习之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习近平作出重要部署

2024年06月20日16: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央视快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2024-06-21 08:07:03央视网

“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海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青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使命任务,明确提出了做好青海工作的原则方针、重点要点,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海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钾盐、镁盐、锂盐储量占全国80%以上。青海有5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49.74%。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尤为重要。

青海要不断深化对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战略定位的理解认识,精准把握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坚持”为重要抓手、主攻方向,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时刻牢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要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要在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指引下,今天的青海,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已由上世纪不足2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多只,青藏高原“旗舰动物”雪豹监测数量现在已超过1200只。青海要深刻认识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既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青海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特别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大美青海展新颜,砥砺奋进新征程。青海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关怀厚爱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笃行不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央视评论员

一见·这堂思政课,蕴含民族团结大题目

2024年06月20日08:50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西宁城北,元朔山麓,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绿意葱茏。6月18日,正在青海省西宁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并观摩了一堂思政课。总书记对思政课历来很重视——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怎么讲才能讲得好?长期以来,总书记在思索中作指引:“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这堂思政课,正是从可知可感的生活变化上巧妙破题。这堂课上,心灵手巧的学生们画出了家乡的新变化,一幅幅手中画述说着孩子们的心里话——家乡果洛正建设得越来越好。

家乡之变,依靠发展。“民族地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紧贴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4月,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明确要求。

民族地区的发展,蕴含的是民族团结的力量,揭示的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道理。这所民族中学,本身就是解决急难愁盼的务实之举、就是民族团结的一个标识。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高、气候恶、环境苦,师资力量短缺,办学水平不高。为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当地借助上海市对口支援,在西宁建起了这所学校。

东西协作,三地联动,发展之变可知可感,民族团结沁润其中。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所学校从无到有的过程,正是一堂关于“民族团结”最有说服力的大思政课。

看一个学校的从无到有,看一个民族地区的蓬勃发展,看不同民族间团结互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实践……这些年,总书记一次次深入民族地区,雪域高原、天山南北,祖国北疆、西南边陲,调研的足迹自信而坚定。

这些年,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竞相绽放。

前些年一次在新疆考察时,总书记就指出:“通过调研我们要建立一种自信。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都是压不倒的。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

光明在前,更需在民族团结的奋进之路上笃行不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总书记强调。

去年,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洲

海报:李艳

摄影:谢环驰

视觉:毕晓洋 李琰

编辑:王嵘 王萍萍

校检:朱利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责编:王潇潇、邓志慧)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一见·这堂思政课,蕴含民族团结大题目

2024年06月20日08:50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西宁城北,元朔山麓,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绿意葱茏。6月18日,正在青海省西宁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并观摩了一堂思政课。总书记对思政课历来很重视——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怎么讲才能讲得好?长期以来,总书记在思索中作指引:“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这堂思政课,正是从可知可感的生活变化上巧妙破题。这堂课上,心灵手巧的学生们画出了家乡的新变化,一幅幅手中画述说着孩子们的心里话——家乡果洛正建设得越来越好。

家乡之变,依靠发展。“民族地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紧贴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4月,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明确要求。

民族地区的发展,蕴含的是民族团结的力量,揭示的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道理。这所民族中学,本身就是解决急难愁盼的务实之举、就是民族团结的一个标识。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高、气候恶、环境苦,师资力量短缺,办学水平不高。为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当地借助上海市对口支援,在西宁建起了这所学校。

东西协作,三地联动,发展之变可知可感,民族团结沁润其中。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所学校从无到有的过程,正是一堂关于“民族团结”最有说服力的大思政课。

看一个学校的从无到有,看一个民族地区的蓬勃发展,看不同民族间团结互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实践……这些年,总书记一次次深入民族地区,雪域高原、天山南北,祖国北疆、西南边陲,调研的足迹自信而坚定。

这些年,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竞相绽放。

前些年一次在新疆考察时,总书记就指出:“通过调研我们要建立一种自信。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都是压不倒的。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

光明在前,更需在民族团结的奋进之路上笃行不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总书记强调。

去年,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洲

海报:李艳

摄影:谢环驰

视觉:毕晓洋 李琰

编辑:王嵘 王萍萍

校检:朱利

一见·从一所学校,看东西部协作这项大战略

2024年06月19日15:45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从三江源腹地到湟水之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孩子们在西宁有了一所新学校——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在上海市的援助下,这所学校专为解决果洛州农牧区孩子上学难而建。

2024年6月18日下午,在青海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情况。

半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忆起20年前为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这所学校是在浙江省对口帮扶下实施的迁建。

两所学校,承载跨越千里的情谊,点亮西部孩子的梦想,都缘于东西部协作这项大战略。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从199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拉开帷幕,到新时代扩展升级为东西部协作;从“给钱给物”到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格局,越来越多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涌入西部。

数据显示,1996年至2016年,东部地区共帮助西部贫困地区援建学校7325所,卫生院(所)1690个,帮助修建农村公路2.15万公里;2015年至2020年,东部9省市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

28载同心接力,东西部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的关切。

根据中央部署,福建对口帮扶宁夏。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不久,赴宁夏西海固进行扶贫考察。

连续多天调研5县,一路上的见闻让他深感震撼:

“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一家子既没有桌椅板凳,也没有铺盖。家里唯一的‘财产’是挂在房梁上的一撮发菜,就靠卖这么一点发菜来买油盐酱醋。”

在西海固的调研,让习近平同志对闽宁对口协作的模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建设闽宁村,推动实施“吊庄移民”工程;点将林占熺,为宁夏带去菌草技术;先后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为闽宁协作搭建四梁八柱……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又分别在2008年、2016年、2020年三次踏访西海固,重点都是扶贫。

2016年的宁夏之行,当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闽宁镇,他特意叮嘱,让车绕着镇子转一圈,仔仔细细把那里看了个遍。昔日尘土飞扬的“干沙滩”变为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的“金沙滩”,8000多人的闽宁村成长为6万多人的闽宁镇。

那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感触很深:“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而且大规模长时间开展这项工作,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这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时光向前。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当时任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接过闽宁镇荣获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奖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一以贯之,刮目相看!”

一以贯之,着眼的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鲜明阐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深刻重大意义。

一以贯之,锚定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

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进程,“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了,不能不管其他地方,要共同富裕”;

合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

当前,东西部协作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2023年,东部8个省市向西部10个省区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31.9亿元,协作双方互派党政挂职干部3045人、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

无数人,无数的努力,正写下中国式现代化浓墨重彩的一笔: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策划:杜尚泽

撰文:李建广

海报:田兴洲

摄影:鞠鹏

视觉:毕晓洋 李琰

编辑:皇甫凌雨

校检:朱利

时政镜距离 | 共奏一曲团结歌

2024年06月21日08:05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video id="_v_p_393" clas

在银川的长城花园社区里

一个个带石榴花的剪纸正被居民制作


一首首民族团结的歌曲从党群服务中心中传出


6月19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居民在社区“才艺堂”创作剪纸作品。


6月20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居民在练习唱歌。

赵耐香是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

从2003年开始就扎根于此的赵耐香

脑子里装着全是社区居民的大小事

6月20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左三)在社区广场与居民交流。

早上去看看小区的硬件损耗情况

中午去社区食堂听听对菜品的建议

下午去居民家里坐坐聊聊

一天下来,工作总是马不停蹄


6月20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了解食堂运行情况。

赵耐香说:

“每当给他们解决一件事的时候,

看着他们幸福的笑脸,

我觉得真的是值了。”


6月20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右一)在社区“才艺堂”与居民交流。

长城花园社区是典型的多民族社区

居住着6个民族

共有居民一万八千余人

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8%


6月20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居民在居民议事厅议事。

多年来,长城花园社区组建了13支志愿者服务团队

15名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

调解矛盾纠纷、环境保洁、

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工作

各民族彼此尊重,和谐相亲


6月20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志愿者在入户为居民提供服务。

每天饭点一到

前来社区食堂就餐的老年人就络绎不绝

这里有效解决了辖区内老年人的吃饭难题


这是6月20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6月20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居民在社区食堂买早餐。

社区各种丰富的活动增进了邻里情谊

使得辖区内各族群众团结一心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是6月19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

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一个个如长城花园一样的多民族社区

在民族团结的和合之音中谱写着幸福篇章

记者:王鹏 卢烨 杨植森 冯开华 毛竹

编辑:侯俊 毕晓洋 虞东升 许睿 周荻潇

制作:卢烨工作室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上一篇:热解读|从总书记考察的这所学校看教育版“山海情”
下一篇: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