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第一观察·瞬间丨让中哈命运共同体更加富有内涵和活力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7-05 14:59:25 | 浏览:1593次 ]
分享到:

2024-07-05 11:57:08新华社

第一观察·瞬间丨让中哈命运共同体更加富有内涵和活力

仲夏时节,习近平主席应托卡耶夫总统邀请,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次阿斯塔纳之行,在人们心中留下许多难忘瞬间,书写了中哈友谊新的篇章,让中哈命运共同体更加富有内涵和活力。

(一)特殊礼遇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当地时间7月2日中午,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阿斯塔纳。迎接贵宾的蓝色地毯一路铺展,英姿挺拔的礼兵分列两侧,挥舞着中哈两国国旗的哈萨克斯坦儿童用中文热情欢呼“您好”。中哈两国元首并肩前行,习近平主席微笑着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五次访问哈萨克斯坦。东道主做了精心准备,给予最高礼遇——

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进入哈萨克斯坦领空后,三架哈空军战机升空护航;托卡耶夫总统在筹办上合组织峰会的繁忙日程中专门抽出时间,率政府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并邀请习近平主席共进晚餐;习近平主席3日上午乘车抵达总统府时,六架哈空军战机从上空飞过,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色彩烟……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殷博古 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殷博古 摄

前所未有的特殊安排,诚意满满的最高礼遇,充分展现出哈方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传递着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习近平主席的崇高敬意、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二)合作新篇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翟健岚 摄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翟健岚 摄

“启运!”随着两国元首共同下达作业指令,视频连线的另一端,车辆登船、集装箱装船,一派忙碌景象。

7月3日中午,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总统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

此次是中方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方式抵达里海沿岸港口,标志着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正式建成。

这一幕让人想起2017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访哈期间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那一次,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哈跨境运输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为地区发展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11年前,习近平主席正是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此访期间,两国元首共商合作大计,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许多共识。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7月3日,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老朋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三)友好传承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7月2日在机场,参加迎宾仪式的10余名哈萨克斯坦少年用标准流利的中文演唱《歌唱祖国》,迎接敬爱的习爷爷。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洋溢着对友谊的美好期盼。两国元首并肩而立,看着这群可爱的少年,一次次鼓掌致意。

7月3日同托卡耶夫总统会谈时,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了这一令他十分感动的场景,强调青年是中哈世代友好的传承者。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发挥好两国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作用,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相知相亲,筑牢两国全方位合作的社会民意基础。

此访期间,两国元首共同见证阿斯塔纳中国文化中心、北京哈萨克斯坦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并宣布在哈萨克斯坦开设第二家鲁班工坊、明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一系列新举措新亮点,让两国人民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古丝绸之路叩开了中哈友好交往的大门,推动了两个伟大民族的交流互鉴。随着两国元首共同关心和推动青年一代友好交往,中哈必将在构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共享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大道上携手阔步前行,两国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必将不断焕发新的光芒。

策划:张晓松、鞠鹏

主笔:温馨、邵艺博、张继业

编辑:郝晓静、谭谟晓

新华社国内部、国际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主席与塔吉克斯坦的故事

2024-07-05 11:59:06新华社

【学习进行时】当地时间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杜尚别,开始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梳理习近平主席与塔吉克斯坦的故事,一起重温。

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合作共赢的好伙伴、彼此扶持的好兄弟。时隔5年,习近平主席再次来到这个友好国度。

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中塔关系不断提质升级,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有力促进两国共同发展,树立了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典范。

“到好邻居、好兄弟家中作客”

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来到塔吉克斯坦是在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表示,这次访问是“到好邻居、好兄弟家中作客”。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像欢迎亲戚一样接待习近平主席,特别安排了家宴。

当天,拉赫蒙总统夫妇偕身着节日盛装的家人早早迎候在总统官邸门口。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同他们一一握手。习近平主席表示,三代同堂在中国是福气,祝愿你们阖家幸福美满。宾主边走边谈。庭院内树木葱郁,瓜果飘香。拉赫蒙总统亲手摘下一颗果实递给习近平主席。

2014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出席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的家宴。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拉赫蒙夫妇陪同下参观总统官邸。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2014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出席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的家宴。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拉赫蒙夫妇陪同下参观总统官邸。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官邸楼前铺着丝质地毯,这是塔吉克斯坦人民欢迎尊贵客人的最高礼遇。官邸内摆放着塔吉克斯坦传统家具、民族服饰、特色食品。拉赫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夫妇介绍当地风俗习惯,亲手为习近平主席穿上塔吉克民族塔袍,系上腰带,戴上毡帽。

晚宴后,拉赫蒙总统夫妇邀请习近平主席夫妇来到塔吉克斯坦国宾馆庭院中茶叙。主人特意在凉亭旁安排了大巴扎展示,“巴扎”也就是集市。拉赫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夫妇介绍了当地土特产和馕、抓饭、拉条子等特色饮食。两国元首在凉亭中落座,再次就两国关系发展坦诚交换意见。

习近平主席表示,今晚,我们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深入交换了看法,相信这次访问一定会取得成功。我衷心祝愿中塔友谊枝繁叶茂、世代相传。

201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201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那次访问期间,拉赫蒙总统陪同近10个小时。其间,他多次主动握住习近平主席的手,表示“这次访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我同你成为更加亲密的兄弟”,“好兄弟就要手拉手前进”!

元首外交一路引领,中塔友好阔步前行。2013年,中塔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中塔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中塔联合声明中写明,打造安全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6月,时隔近5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到访塔吉克斯坦。

为感谢习近平主席为发展塔中关系所作的卓越贡献,拉赫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授予塔吉克斯坦国家最高勋章“王冠勋章”。拉赫蒙总统为习近平主席披上绶带,戴上“王冠勋章”,全场嘉宾热烈鼓掌。转向记者镜头前,拉赫蒙总统再一次为习近平主席仔细检查勋章位置。随后,拉赫蒙总统与习近平主席的手紧紧相握。

2019年6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出席仪式,接受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授予“王冠勋章”。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2019年6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出席仪式,接受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授予“王冠勋章”。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一枚勋章,见证友谊。习近平主席表示,拉赫蒙总统授予的“王冠勋章”,饱含着全体塔吉克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对此十分珍视。

2023年5月,陕西西安,拉赫蒙总统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再度会面并共同宣布,推动构建世代友好、休戚与共、互利共赢的中塔命运共同体。

“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

塔吉克斯坦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塔务实合作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塔吉克斯坦第一大直接投资来源国。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塔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拉赫蒙总统共同出席两国重大合作项目——杜尚别2号热电厂一期工程竣工仪式、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境内段开工仪式。

杜尚别2号热电厂内彩旗招展,厂房上悬挂用中塔两国文字书写的“中塔人民友谊万岁”巨型条幅。数千名两国建设者鼓掌欢迎两国元首的到来。习近平主席和拉赫蒙总统共同按下启动钮,标志着一期工程胜利竣工。随后,两国元首在二期工程奠基纪念页上签名,一同将纪念页放入金色的金属管,密封后放入水泥墩中并用水泥浇灌。

201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杜尚别共同出席中塔两国重大合作项目——杜尚别2号热电厂一期工程竣工仪式、二期工程开工仪式。这是习近平和拉赫蒙一同将装有两国元首签名二期工程奠基纪念页的金色金属管放入水泥墩中。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201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杜尚别共同出席中塔两国重大合作项目——杜尚别2号热电厂一期工程竣工仪式、二期工程开工仪式。这是习近平和拉赫蒙一同将装有两国元首签名二期工程奠基纪念页的金色金属管放入水泥墩中。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习近平主席说:“真正惠及民生、获得老百姓欢迎的是最好的项目。”中塔合作的热电厂项目,给杜尚别的冬天带来光明和温暖。

离开热电厂,两国元首一同驱车前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境内段开工仪式现场。车队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进时,成千上万塔吉克斯坦民众集聚在沿途山坡上欢迎中国贵宾,中塔两国国旗在高处迎风飘扬。习近平主席频频向人群挥手致意。

在开工仪式上,习近平主席眺望远方,抚今追昔:“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古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要继续发扬‘丝路精神’,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开创中塔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两国元首来到奠基石前,共同掀开红绸布,正式启动D线管道塔吉克斯坦境内段建设。掌声响起,汽笛鸣响,气球飞空,山坡上人群热情欢呼。

携手共谋发展,深化互利合作。

近年来,中国同塔吉克斯坦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持续深化、不断拓展,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道路。202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39亿美元,同比增长53.5%。

“让中塔友好薪火相传”

中塔人文交流源远流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两国先民千百年前就互通有无、互学互鉴。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和2019年的署名文章中都提到了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之间互信交往的文明纽带:

“西汉时期,中国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也开启了中塔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2000多年来,丝路上驼铃清脆、马蹄声声,承载着友谊和合作的使团商队往来不绝。”

“索莫尼、鲁达基等塔吉克斯坦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也在中华大地传颂,粟特人多姿的身影成为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的主角。历经千百年积淀,两国人民友谊如同巍峨屹立的帕米尔高原,不因风云变幻而动摇,不随时代变迁而改变。”

友谊如浩荡江河,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静水流深。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塔吉克斯坦,在欢迎仪式上检阅仪仗队。习近平主席行至队伍中央,用中塔文问候:“大家好(萨龙)!”仪仗队回答:“习近平主席好!”

近年来,中塔两国各层级人文交流持续深入。塔吉克斯坦在孔子学院学习的学生和赴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中亚地区首家鲁班工坊为塔职业教育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培养大量紧缺人才。“塔吉克斯坦文化节”在北京和西安两地成功举行,让中国人民再次领略了塔吉克斯坦文化的魅力。

这是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城市风光。新华社记者 郑开君 摄

这是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城市风光。新华社记者 郑开君 摄

新时代,两国人民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世代友好更加深入人心,两个古老文明在对话互鉴中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019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塔吉克文版首发式暨中塔治国理政研讨会在杜尚别成功举办。新书推介会上,拉赫蒙总统在贺信中表示,该书出版发行将帮助广大塔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理念和当代中国发展道路。

同年,拉赫蒙总统所著《历史倒影中的塔吉克民族》中文版在中国出版发行。习近平主席曾在署名文章中专门提及,表示该书“为中国人民了解塔吉克斯坦提供了新视角”。

这是2024年6月26日拍摄的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城市风光。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这是2024年6月26日拍摄的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城市风光。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推进民心相通,深化语言教学、名著互译、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影视制作等方面合作,让中塔两个悠久文明在交流融汇中更加多彩。我们要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友谊种子,培养两国友好事业接班人,让中塔友好薪火相传。

策划:储学军

监制:车玉明 李志晖

统筹:万 方 王子晖 翁伟庆

主笔:张芮绮 刘 淼

编辑:金佳绪 潘子荻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联播+|习主席为何重视这条中欧运输新走廊建设

2024-07-05 11:58:11央视网

联播+|习主席为何重视这条中欧运输新走廊建设

“启运!”

7月3日,正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总统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两国元首共同下达作业指令。

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是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一部分。此次是中方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方式抵达里海沿岸港口,经驳船运输跨越里海,最终抵达欧洲。这标志着中欧之间除航运、海运、铁路外的“第四物流通道”正式贯通。

△ 2024年7月3日,中哈两国元首通过大屏幕观看车辆登船、集装箱装船等实时情况。(新闻联播截图)

△ 2024年7月3日,中哈两国元首通过大屏幕观看车辆登船、集装箱装船等实时情况。(新闻联播截图)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一直高度关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

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习主席在主旨讲话中特别表示了对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的支持。

同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第一项行动就包括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

出席开通仪式的前一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哈要“用好互利共赢的合作法宝”,其中一点就是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

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是中国—中亚务实合作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最新成果。

就走廊自身而言,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起自中国新疆,通过哈萨克斯坦和里海水域至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可经土耳其陆路或跨黑海海路达到欧洲。这条走廊穿过亚欧大陆中间地带,因此又被称为“中间走廊”。

“中间走廊”采用铁路、公路和海上运输相结合的方式,是连接中国和欧洲最短的多式联运贸易路线,可将中国到欧洲的货运时间缩短一半,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中国与欧洲地区贸易联系的可靠性。

统计显示,仅2022年,“中间走廊”沿线的货运量已接近150万吨。

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后,采用TIR运输(国际公路运输),承运车辆持TIR单证只接受始发地和目的地国家的海关检查,途经国海关原则上不再开箱查验,大幅节省了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

中方承运人代表表示,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是我国国际道路运输的又一突破,使中欧物流线路更加多样化。

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间走廊”的年货物吞吐量将达1000万吨至1100万吨,有望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从共建“一带一路”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包括六大经济走廊,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都经过我国新疆。若将中国新疆喀什(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与霍尔果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联合连接点)连接起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三条经济走廊都将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起点——我国新疆相连接。

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联通欧亚的跨境网加快形成,使其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4月,阿塞拜疆最大物流企业在我国西安浐灞国际港设立中国首家分公司。双方计划携手推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实现中欧班列长安号跨里海班列每天1列开行,远期将实现每月开行50列,促进通道、贸易和产业的良性循环。

另据了解,从中国始发跨里海的中欧班列已平稳运营2年。今年以来,跨里海中欧(亚)班列共开行100余列,同比增长10倍以上。特别是5月以来,跨里海中欧(亚)班列日均稳定开行一列以上,实现日日开行,展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 2023年5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附近,货运列车驰骋于阿拉木图与中国霍尔果斯间(无人机照片)。

△ 2023年5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附近,货运列车驰骋于阿拉木图与中国霍尔果斯间(无人机照片)。

从推动中亚国家发展来看,中亚国家均为内陆国家,地处国际交通运输通道的交会部位,自古就拥有区位优势。然而中亚市场一度被世界忽视,其区位优势并没有转化成为区域优势。

加快与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建设,是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驰骋在欧亚大陆上的中欧班列,将中亚国家的地理位置劣势转化为过境运输优势,80%以上过境中亚的中欧班列成为贯通东西方物流的“大动脉”和生命线。

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持续深化,中亚已经成为我国通过陆路链接西亚和欧洲市场的重要枢纽、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

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也收获颇丰。一方面,因中欧班列运行获得过境运输收益;另一方面,中欧班列助力共建国家打开对外贸易通道,为中亚国家实现进出口贸易格局多元化、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繁荣创造新条件。

放眼未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深入融通,中亚的交通区位优势与枢纽作用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与发挥。这不仅丰富了所有参与国的贸易选择,促进亚欧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还将串联起一些内陆国家尚未开发的新市场,有望重塑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习言道|独一无二,习近平说的这几个词别有深意

2024-07-05 12:02:29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4日电 时隔一年多,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哈萨克斯坦。

第五次到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习近平提到的几个关键词,意味深远。

独一无二

“建交32年来,中哈关系经受住时代变迁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结为独一无二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7月2日,在抵达哈萨克斯坦时的书面讲话中,习近平用“独一无二”一词评价中哈关系。

建交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的确有很多独特之处,两国率先解决边界问题,率先铺设跨境油气管道,率先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2019年,两国元首还决定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在中国对外关系定位中是唯一一个。

此访期间,两国元首再次强调了中哈关系的“永久”:“中方维护好、发展好中哈关系的意愿和决心坚定不移,不会因一时一事或国际风云变幻而改变”“深化对华友好战略合作,是哈方坚定不移的战略优先”。

同路人

“中哈两国都处在各自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7月3日,在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见记者时,习近平用“同路人”定位新时期的中哈关系。

中哈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路”是两国关系的特殊联结。

2013年9月,在访问哈萨克斯坦之际,习近平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哈萨克斯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最早支持参与共建的国家之一。

本次中哈元首会谈的成果中,有不少都跟“路”有关:加快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和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建设,采取措施保障中哈原油管道,探索开行首趟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班列,等等。

两国元首还共同以视频方式出席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正式建成。

从地理上的路联通,到人文上的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已是中哈关系的金字招牌。

传承者

“青年是中哈世代友好的传承者。”在同托卡耶夫会谈时,习近平特别提到了“传承者”。

7月2日,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纳扎尔巴耶夫国际机场时,十多名哈萨克斯坦少年儿童用中文唱起《歌唱祖国》,欢迎他的到来。孩子们向习近平表达长大后想去中国大学读书的愿望,习近平对孩子们表示赞许,“衷心祝愿你们,今后能上好的大学。欢迎你们到中国去上大学。”

简短对话,是勉励,也是期许。

第二天,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哈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正式揭牌。

北京语言大学是托卡耶夫年轻时留学中国的母校,而这种接力与传递,正是中哈世代友好的写照。

近年来,中哈互派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中国在哈开设的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广受欢迎,中国不少高校设立了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哈萨克语专业。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近彼此,中哈关系新的“黄金三十年”,将有更多传承者。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徐洋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含山量93%!这个国家是……

2024-07-05 12:01:00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7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杜尚别,开始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东南部,山区占总面积的93%,有“高山之国”之称。杜尚别是塔吉克斯坦的首都,也是塔吉克斯坦经济、文化中心,在塔吉克语中的意思是“星期一”。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哪些风俗特色、美食文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蒋安琪 黄绪甜

海报丨罗方柠 李婷婷

校对丨高少卓

元首外交·心相近|两国元首见证,中哈青年交流又有新桥梁

2024-07-05 11:17:41新华网

新华社阿斯塔纳7月4日电 元首外交·心相近|两国元首见证,中哈青年交流又有新桥梁

新华社记者孙浩 赵嫣 温馨

“正是高考季,已经有200多个电话陆续打过来咨询招生情况。”盛夏时节的阿斯塔纳,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一名工作人员微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秋季,大约100名哈萨克斯坦青年将走进这所学校,成为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新校友”。

在两国元首亲自关心和支持下,中哈第二所合办高校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项目稳步推进,为两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架设又一座交流互鉴、相知相亲的桥梁。

“令人振奋的时刻”

“我们共同出席了两国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仪式,相信这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民众相识相知相亲。”7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托卡耶夫总统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说。

这是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总统时隔9个月再次会晤。2023年10月,托卡耶夫总统访华并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间,他到访自己40年前留学的北京语言大学。了解到中哈合作办校的计划后,他欣然表示支持。

3日,阿斯塔纳总统府,在两国元首见证下,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和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大学校长伊尔萨利耶夫一同将红色盖布掀起,为分校揭牌。

“对我们合作双方而言,这是令人振奋的时刻。”段鹏说。

“中国在科研、创新方面发展迅猛,这些领域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未来合作方向。”出席揭牌仪式的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努尔别克对记者说,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已顺利运营,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也已揭牌,“充分显示哈中合作的巨大潜力”。

托卡耶夫总统2023年两度访华。去年5月,在西安,中哈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了设立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如今,该校第一批学生已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任务。

“青年是中哈世代友好的传承者。”3日在同托卡耶夫总统的会谈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

“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相互交流,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一代将成为推动哈中友好关系的生力军。”去年10月访华时,托卡耶夫总统在“母校”北京语言大学同样对两国青年寄予厚望。

在习近平主席此次访哈期间,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不断传来好消息——中方决定在哈萨克斯坦开设第二家鲁班工坊,哈方将积极办好明年“中国旅游年”,两国还将进一步密切地方合作和教育、文化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

让更多人与中国结缘

在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的橱窗内,展示着一份特殊珍藏:托卡耶夫总统在北京语言大学短期留学时学生卡的复制品。

段鹏说,托卡耶夫总统汉语流利,常常提起自己在北京语言大学的学习经历,是母校的“代言人”。“留学期间,他喜欢骑着自行车游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对中国人民有着真挚的情感。”

伊尔萨利耶夫校长说,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的设立意义重大,将帮助更多哈萨克斯坦青年在本国接受高质量教育。他认为,分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中文教师。当前,哈中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发展,“哈萨克斯坦对优秀中文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迅速增长”。未来5年,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计划将学生规模扩至800人。

阿斯塔纳国际大学青年教师努阿力2004年曾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他说,很多哈萨克斯坦青年学生都想学习中文,“中国犹如广阔的海洋,将为哈萨克斯坦年轻人带来更多机会”。

去年金秋,托卡耶夫总统向北京语言大学赠送了一尊哈萨克斯坦哲学家阿里·法拉比的雕像。雕像如今坐落在校园“文明互鉴广场”内,同其他中外文化名人雕像并肩而立。

在分校即将开办之际,北京语言大学特别设计制作了一座传统中式亭子,并命名为“棠棣”,它将坐落于阿斯塔纳的校园内。“‘棠棣之华’取自《诗经》,形容兄弟之间牢不可破的情感,正如中哈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段鹏说。(参与记者:马峥、缪晓娟、安晓萌、张继业、魏梦佳)

“上合大家庭”助力地区稳定和发展

2024-07-05 13:08:33光明网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记者 李遥远

7月4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自此,白俄罗斯成为上合组织的第10个成员国。

“上合大家庭”助力地区稳定和发展

图为装点了“上合元素”的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纳扎尔巴耶夫机场。 李遥远摄/光明图片

在当天会议开始时,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发言中说,上合组织已成为“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之一”,鉴于上合组织的独特性和巨大潜力,其他国家对加入该组织的兴趣正在“稳步增长”。

托卡耶夫所言道出了上海合作组织相较其他国际组织的优势。而该优势源自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动指南——“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正是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成立23年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除了‘上合大家庭’内的国家外,在我的办公室里还有更多加入上合组织的申请。”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对媒体表示,之所以有这么多国家希望加入“上合大家庭”,是因为上合组织多年来奉行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上合组织23年来的合作成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赞赏。

“‘上海精神’成了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和共有财富。”张明表示,上合组织成立于冷战结束之后,成员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是冷战后“和平红利”的受益者。“上海精神”以及上合组织奉行的原则宗旨,与成员国谋求和平、谋求发展的诉求高度契合,反映出地区国家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平等国际秩序的强烈愿望。

世界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给地区稳定和各国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次峰会的主题——“加强多边对话,寻求可持续的和平与发展”恰是对地区国家普遍关切的精准回应。记者在与多位当地普通民众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非常支持哈方办好这场峰会,一方面认为这有利于提升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这个地区一定要稳定下去”的朴素愿望。

阿斯塔纳峰会的成果令人欣喜。除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外,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阿斯塔纳宣言》,反映出各成员国在当前复杂国际和地区形势下积极携手应对挑战、合作造福本地区人民的重要共识。另外两份重要文件《上海合作组织关于各国团结共促世界公正、和睦、发展的倡议》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睦邻互信和伙伴关系原则的声明》不仅阐述了上合组织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秩序的重要主张,更向全球展现了成员国团结合作的明确信号。此外,阿斯塔纳峰会还开创性举行了“上合组织+”会议。

23年间,上合组织涵盖的空间不断扩大,合作内容不断拓展,但需要应对的外部挑战亦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各成员国坚持秉承“上海精神”、奉行组织原则和宗旨,充分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安全合作安危与共,经贸往来互利共赢,人文交往美美与共,推动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上合组织前秘书长诺罗夫看来,“上海精神”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指引各国携手塑造更加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秩序。

根据阿斯塔纳峰会的决定,由中国接任2024至2025年轮值主席国。这是中国时隔7年再次担任主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日前表示,中方对此高度重视,已全面启动筹备工作,愿同各方一道,在“上海精神”指引下,进一步深化政治、安全、经贸、人文领域合作,促进上合组织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为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贡献更多力量。

(光明日报阿斯塔纳7月4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5日 12版)

社评:上合组织的共同选择,对世界至关重要

当地时间7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独立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峰会首次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和“上合组织+”会议的形式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独联体、经合组织、亚信、集安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也应邀参加此次会议。从中不难看出,上合大家庭的“亲戚”“熟人”更多了,这也表明“上海精神”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经历23年的风风雨雨,上合组织逐渐从一个区域性组织成熟蜕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力量,难能可贵。

一个有着更多好朋友、新伙伴的上合组织,在当下世界面临种种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将自己的道路走稳走好?习主席在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时呼吁,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应当说,这既是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应对种种变局的必然选择。

习主席的讲话也凸显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上合组织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特殊历史使命。在安全上,上合组织将以对话协作和共赢思维应对安全挑战,做亚欧大陆的和平稳定之锚。在经济上,将以科技创新和普惠包容打破贸易强权,激发各成员国经济内生动力。在政治上,将以互相支持和聚同化异抵制干涉主义,共同建立多边主义国际秩序。

与之相呼应的,是上合组织呈现出的价值理念。本次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发表了阿斯塔纳宣言,以及“关于各国团结共促世界公正、和睦、发展的倡议”等文件。人们深切感受到,上合组织在推动巩固全面和平、安全与稳定,构建民主、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方面的坚定决心,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所说,上海合作组织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对世界至关重要。

上合发出的集体呼声,也是一种共同选择,这在当下的国际格局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少数国家在国际上推动阵营对抗,动辄搞“脱钩断链”,就上合国家而言,也面临着外部势力的干涉与分化挑拨,这从西方舆论近年来一边对上合扩员酸溜溜,一边鼓吹“众口难调”“内部矛盾”等矛盾心态可见一斑。相比之下,此次“关于各国团结共促世界公正、和睦、发展的倡议”等文件及关于建立新的安全体系、公正的经济环境和清洁世界的呼吁,不仅是对冷战思维的明确拒绝,更显示出超越地缘政治的更高格局和更大胸怀。

今年会议的另一大看点是上合组织正式接纳白俄罗斯为成员国。很多人注意到,白俄罗斯处于欧洲地理中心位置,与过去成员国大多来自中亚、南亚等不同,这表明上合更加多元化,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了。就在去年,在中国推动沙特阿拉伯(上合对话伙伴)与伊朗(当时为上合观察员)恢复外交关系之后,伊朗于7月被接纳为上合成员国。同样是扩容,北约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上合组织的扩容则意味着地区和平力量的增长。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潜力最为丰富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也因此具有了独特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塔纳还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2013年,习近平主席正是在这里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国际社会反响强烈。许多上合组织成员国纷纷主动将自己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合作共赢的友好氛围为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刚刚拍板的中吉乌铁路项目,将彻底打破中亚地区没有出海口的限制,中亚由此有机会成为整个亚欧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已成为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遵循,也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面旗帜。在阿斯塔纳峰会后,中国已经接任上合组织2024至2025年度轮值主席国,必将努力工作,为上合组织发展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习近平结束对塔吉克斯坦的国事访问乘专机离开杜尚别
下一篇:【地评线】荔枝网评:写好活化利用“大文章”,让古老大运河不断“流”新篇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