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当河朔称雄镇,虎踞龙盘燕赵间。
河北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扼太行山东麓大道要冲,历史上是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有“燕南古郡、京师屏障”之称。
沧桑往事与千古之美可寻可看,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映相融。
从古建到古城,由文物到文化,正定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推动古城风貌恢复提升、文旅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文脉传承创新之路。

厚重:以人为本传文脉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正定古城南城门前,百余名鼓手排兵列阵,英姿飒爽——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山战鼓”震撼开场。
观罢战鼓,拾级而上,登临城楼远眺:古街古楼、古寺古塔,古色古韵尽收眼底;商厦民居、绿地公园,古城中轴线、天际线、轮廓线一览无余。

图为河北正定古城。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移步隆兴寺,千年古槐掩映之下,古建筑群环绕之间,《千手观音》沉浸式舞蹈频频返场,为游客带来文化盛宴。
“隆兴寺景区是正定古城的骄傲。”讲解员李明自豪地介绍,看建筑,这里有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看雕塑,这里有被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倒坐观音;看书法,这里有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龙藏寺碑;看佛像艺术,这里有我国现存古代最高大、最古老的立式铜铸佛像……
守护文化瑰宝,留住历史根脉。正定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38处,九朝不断代,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现有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00余件馆藏文物,文物数量与密集程度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十分少见。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源,正定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措施,建立起利在长远的文物保护机制。而后,正定一任接着一任干,让文物有尊严,促文脉得传承。
“尊重历史遗产、珍视文物价值、赓续古城文脉,已成为正定人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敏说。
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牢记嘱托,在前期古城保护工作基础上,正定按照“尊重历史、保持完整、延续文脉、凸显特色”的原则,启动实施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等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2019年底,工程全部完工,古城整体格局得以彰显。
让千古之美可寻可看,也让历史与现代相映相融。正定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一体推进,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护历史文化底蕴。
文物与人相近,人与古建相亲,现代与古城相融。
在古城开元寺考古遗址,透过玻璃罩,市民游客可直观自唐朝开始遗留下来的古井、古城墙、古街巷等七个历史时期叠加的文化地层遗迹,身临其境,一眼千年,触摸城市根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或漫步闲谈于城墙之上,或歌舞游戏于阳和楼下,或端详沉思于古寺古塔旁,或欢聚在旺泉古街市井烟火里。古城古迹已然深深嵌入百姓生活。

游客在正定古城南城门欣赏花灯。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传承历史文脉与改善居民生活结合起来,既能让外来游客领略一城繁华,也能让本地居民安享幸福。正定古城保护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建设人城融合宜居城市。”正定县副县长、县文旅局党组书记王素刚说。

古雅:熔古铸今兴文旅
“遥瞻恒岳青霞绕,静对滹沱白练长。”古城南北中轴线上,原址复建的“镇府之巨观”阳和楼巍然矗立,一声声高亢的河北梆子唱腔,穿越历史,回荡古老街巷。
“在元曲的故乡演出,特别有意义。”梅花奖获得者、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蕙蘅颇为激动,“我非常愿意把戏曲宝藏分享给我的学生和戏迷票友们,把正定戏曲文脉传承下去。”
作为元曲艺术发祥地和繁盛之城,正定在中国文化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正定生活创作。相传,白朴的许多作品都在阳和楼上“首映”。
为传承创新这一文脉,正定整合文化资源建成元曲博物馆,着重展现正定与元曲的渊源以及元曲文化魅力。“彭蕙蘅戏曲艺术传承工作室”也落户元曲博物馆,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彭蕙蘅也时常到阳和楼上演出经典剧目。

游客在正定荣国府景区观看实景演出。梁子栋 摄
在正定“文旅名片”荣国府景区里,曲乐悠扬、游人如织。当年,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在这里拍摄期间,这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就火了。
20世纪80年代,正定富有前瞻性地确定了“文化兴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打造“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光谋划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得益于文化赋能,“自在正定”文旅品牌愈加响亮。2023年,全年游客量超过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14.5亿元;2024年上半年,游客量超过33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0%。
“在正定,老百姓已经把古城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有尊严地复活、有价值地存在。”担任正定博物馆名誉馆长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如此评价。
如今,行走在正定,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可感可知,古城古韵越来越浓。

图为正定古城阳和楼及周边夜景。陈其保 摄

活力:开放包容谱新篇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洋女婿”伊利亚,15年前与妻子蒋云霄相遇相恋,并把家安在了正定。
“正定这几年发展虽快,但城市仍保持古风古韵的建筑风格,浓厚的历史尽现眼前。”伊利亚用流利的中文说,“我喜欢去公园溜达,和大爷们聊天,可以学到很多中国文化。”
2024年春节,在阳和楼上,正定居民代表与美国马斯卡廷市市民代表远程视频连线,畅叙友谊,一同通过视频直播观看民俗展演,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两个月后,马斯卡廷中学师生研学团来到正定,实地感受名胜古迹。
自2013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两地已有50多批次互访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月20日,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学生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学生在河北正定的“中美友谊传承青年林”共同植树。新华社记者 张粲 摄
包容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正定历史底色。春秋时期,鲜虞国在此定都;战国时,中山国在此置东垣邑;秦时,在此置东垣县……千百年来,多民族在此交流融合,文脉在炊烟里绵延生长。
今天,人们漫步正定古城,文庙、城隍庙、佛教寺院、天主教堂、清真寺等交融错落,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相得益彰。
《正定县志》记载,自唐至明代前期,正定丝织技术发达,产量和质量均较高,成为丝绸之路的货品集散地之一,“孔雀罗、瓜籽罗曾为贡品”。
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于坪兰介绍,开元寺唐代石柱上,刻有唐代时粟特人从中亚到正定做生意的记载。北宋时,正定是茶马互市、丝马互市集散地。元代时,商贾云集,阳和楼一带是繁华商业区,异域客商接踵而至,马可·波罗曾夸赞此地是一座“贵城”。

人们在正定小商品夜市品尝美食。武志伟 摄
“打开围墙,八面来风”,改革开放之初,正定开河北“大包干”先河,推出“人才九条”广招天下英才,主动跨区域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把买卖做到全国。
开放,依然是新时代正定鲜明的城市气质。
自古“九省通衢”的正定,如今,国际机场、高铁站、地铁站、高速枢纽齐聚,高新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叠加组合,成为开放前沿、创业沃土。
一系列改革措施,彰显正定务实政风:9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不动产交易、过户等实行“一门办理、一章通用、一张表格、一次办理、一天出证”;开放机关单位大门提供卫生间和热水,全城大部分景点免票,4万多个停车位免费;古城之东,正定新区拔节生长,已聚集数字经济相关企业1000多家……
从古而来、向新而生,锐意改革,开放创新,正是古城正定自信自在、生长“蝶变”的“文化密码”。
正定,有一个值得自豪的历史;正定,将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记者:李凤双、王文华、闫起磊
改革·印记丨总书记关切的这个“港”蓬勃兴起
2024-08-24 14:56:19人民网
8月的海南,骄阳似火。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热闹非凡。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洋浦是先行区。码头边,外贸货轮“新兰州”号已满载货物,即将驶往中东;不远处的海面上,半潜式驳船载着3600吨重的预制沉箱前往指定区域,为码头二期扩建“打地基”……
一面生产,一面扩建,洋浦的繁忙场景,已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兴起的生动写照。

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项目现场。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
2022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深情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在厦门牵头研究自由贸易港问题并将部分政策付诸实施的往事。他饱含期待地说,“由海南来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的一个战略安排,不断摸索、大胆试验,现在蹚出来一条路子”。
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小铲滩港区,习近平强调,振兴港口、发展运输业,要把握好定位,增强适配性,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推动港口发展同洋浦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得益彰、互促共进,更好服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

2022年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这是12日上午,习近平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小铲滩港区,同现场作业人员、挂职干部代表等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这个项目于2023年1月开工,但真正‘动土’已是7月,中间5个多月,我们都在‘移珊瑚’。”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项目主管欧哲望说,“花大力气‘移珊瑚’,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实践。”
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项目计划新建4个20万吨级、1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550万标准箱,其中2025年(一阶段)工程建成后将新增300万标准箱吞吐能力。
“我们移植的7万多株珊瑚,存活率达88%,远超生态部门‘存活率不低于75%’的要求。”欧哲望表示,最近珊瑚移植存活率的专家评审会刚结束,现在码头扩建正在抓紧施工,洋浦港未来将能满足世界上最大2.4万箱位集装箱船通航靠泊需求,进一步增强海南在泛北部湾区域的辐射能力和竞争力。
洋浦地区毗邻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10多个主要港口城市直线距离不超过500海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外贸货轮“新兰州”号将从海南洋浦港驶往中东。人民网记者 毛雷摄
“‘新兰州’号即将前往中东,这是我们今年新开通的一条外贸航线。”洋浦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工作人员孟泽指着停靠在码头边的万吨巨轮说道。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诸多利好政策加持下,洋浦港航产业加速发展,目前共开通内外贸航线47条,其中外贸航线24条,内贸航线23条,基本覆盖国内和东南亚主要沿海港口,通达西亚、印度洋、大洋洲、西非和南美。
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彰显。
“原料进口,海南加工,增值超30%,内销免关税——仅此一项就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洋浦首批享受这项政策的企业——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公司的财务部经理周健香说道。
“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这项备受经营主体关注的政策,正让海南自由贸易港越来越多的企业降本增效。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已有27家企业开展加工增值业务,内销货值52.5亿元,减免关税4.3亿元。
日前,“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蓬勃兴起的洋浦,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光明前景。
全面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2024-08-24 19:31:09求是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起全局性、引领性作用的文件,必须更加突出重点,把重心放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改革举措上。《决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解决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提出一大批战略性、全局性的改革举措,既有鲜明的改革特色,也有足够的改革成色。领会贯彻好《决定》部署的重大举措,要注重突出五个方面。

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图为2024年6月28日,直升机在深圳北站旁的停机坪等待起飞。当日,由深铁集团和东部通航合作共建的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枢纽东广场正式开航,将为旅客提供深圳空铁交通一站式接驳服务。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一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决定》在结构布局上,安排6个部分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分量最重,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基本涵盖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大问题。落实《决定》部署,要牢牢抓住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抓好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重点改革任务。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同解决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二是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总的要求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相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这次全会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各方面制度优势,加快推动全面创新。落实有关改革部署,要把准目标导向,抓住关键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重点是抓好高校这个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通过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通过改革加强国家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完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重点是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要强化三方面改革协同联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三是注重全面改革。《决定》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协同配套,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抓好《决定》部署贯彻落实,要增强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下力气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解决近年来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强烈的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人口发展、网络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决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在总目标和原则部分,专门强调安全领域改革。在改革举措部分,除第十三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和第十四部分“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专门部署外,《决定》其他各部分都注重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的要求。推进《决定》部署贯彻落实,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抓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点改革举措,又要注重国家安全领域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改革的协同性,注重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五是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涉及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统筹谋划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篇布局,奋力攻坚克难,广泛凝心聚力,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决定》在第十五部分对“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作出部署,目的就是营造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环境,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重要保证。落实全会精神和《决定》部署,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着力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等,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党在改革上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0人参与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