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会展中心出席“金砖+”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汇聚“全球南方”磅礴力量 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我们要展现集体智慧和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全球南方”振兴注入重要信心和动力,为汇聚“全球南方”磅礴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加强全球安全治理,探索标本兼治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具有引领性作用。”俄罗斯喀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埃尔米拉·哈比布利娜表示,中方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关系急需的正能量。
巴西外交部副部长、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萨博亚表示,当前形势下,金砖国家与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话交流、团结协作,有助于共同探寻全球性挑战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伊朗学者哈米德·侯赛尼表示,金砖合作机制及“金砖+”合作模式已成为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凝聚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的力量。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欧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卜杜加尼·马马达齐莫夫认为,中国和巴西联合发表了“六点共识”,会同有关“全球南方”国家发起了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六点共识”得到110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今年7月,巴勒斯坦各派别在北京实现内部和解,迈出了实现中东和平的重要一步。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达贾表示:“中国主张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展现了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伊拉克巴格达大学教授塔里克·佐巴迪说,加强金砖合作有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进一步推动“全球南方”加强团结协作,助力各方发展繁荣,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做共同发展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把发展置于国际经贸议程中心地位。”
“习近平主席宣布多项合作计划,对于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表示,中国积极推动金砖合作提质升级,为世界和平、创新、绿色、公平发展注入重要稳定力量。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布萨尼·恩格卡维尼表示:“全球发展倡议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有助于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共赢,携手迈向现代化。”
印度索梅亚大学中国学副教授沙海丽表示,金砖国家应携手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南方”积极发声,促进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
阿尔及利亚提济乌祖大学经济学教授穆罕默德·阿西拉表示,中国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投资来源国与贸易伙伴,为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泰国期待把握“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机会,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增进沟通对话,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纳迪娅·埃尔米表示:“全球文明倡议不仅有助于促进‘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人文合作,增进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表示,在金砖合作框架下,中国积极共享创新技术、推动绿色发展,推动治国理政经验及科教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促进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埃万德罗·卡瓦略表示,金砖国家持续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表明不同文明之间完全可以架起相互理解的桥梁,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世界注入发展信心和合作动力。
“中国倡导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展现了弥合文明分歧、化解文明冲突的广阔胸襟。”阿联酋《联合报》政治评论员艾哈迈德·哈马迪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推动金砖国家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巴卢·德米西强调,中方提出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责任担当,落实这些倡议有助于金砖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埃及前总理沙拉夫表示,当前,“全球南方”国家普遍追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提出三大全球倡议,致力于实现共同安全、共同繁荣,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其他“全球南方”国家高度赞赏三大全球倡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报喀山、墨西哥城、迪拜、阿斯塔纳、阿尔及尔、雅加达、开罗、里约热内卢10月24日电 记者曲颂、谢亚宏、张矜若、林子涵、谢佳宁、管克江、李强、邹松、郝瑞敏、李培松、黄培昭、陈一鸣)
尺素金声 | 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可绕赤道115圈,一场驰而不息的跋涉——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⑧
2024-10-25 20:10:01人民日报客户端
内蒙古赤峰,乌白公路穿沙而过,以路治沙撬动治理约70万亩沙地,“八百里瀚海变绿洲”。
浙江丽水,西独线串联起多个旅游景点,带动沿线火龙果观光园等农旅融合基地快速发展。
新疆温宿,托峰天路连接荒漠绿洲,成为自驾游打卡新选择,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截至去年底,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15圈;农村公路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5%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
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纤陌纵横,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村公路从“走得了”快步转向“走得好”。

百万公里农村路,是农民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
“要想富,先修路”。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中,这一朴素的真理得到反复印证——
2014年4月,云南怒江州。全长6.6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行的独龙江公路,把县乡距离缩短至2小时车程。从此,独龙江乡告别大雪封山,种草果、搞养殖、开民宿……“农村路”打开“致富门”,村民人均年收入十年翻8倍。
2019年12月,四川凉山州。三面悬崖、一面临崖的阿布洛哈建成通村路。至此,村民再不用翻山攀崖,10多分钟出村、两小时到县城成为现实。公路修到家门口,让“孤岛”变“热土”,“悬崖村”迈向“幸福村”。
乡村要振兴,交通是基础。农村公路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承载起人流、物流,带动了信息流、资金流,为农村带去人气、财气。十年多来,中国农村交通运输与乡村产业不断交融,每天有超1亿件快递在农村流转,农村地区日均客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在更多乡村成为现实,公路“便车道”逐渐变成发展“快车道”。
百万公里农村路,是建设者的创新路、奋进路。
1949年,8万公里;1978年,59.6万公里;2014年,378.5万公里,2023年,460万公里……回顾历史,一条指数型上升曲线,勾勒出农村公路建设的“中国速度”。
提速的不只是总里程数,还有服务能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近40%的公路是简易的等外公路,没有路面、基本是土路;经过多年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国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例近97%,沥青或水泥路面比例约92%,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进一步消除。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农村公路量增质升的背后,是一场驰而不息的跋涉。
在西藏墨脱,设计者爬雪山、跨冰河、过溜索,历经数年完成前期规划,又花8年时间建设才实现通车,结束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在四川阿布洛哈村,直升机吊运机械入村,三段隧道贯穿悬崖,3.8公里的公路历时20个月建设……十年来,中国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61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4.26万亿元,助力“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关山内外、大江南北,纵横于高山峡谷,也穿行过平原溪流,千万条农村公路默默诠释着:超级工程并不总是肉眼可见的雄伟、壮观,也可以波澜不惊、润物无声。正是它们打破区域隔绝、破除地理屏障,连接起日新月异的城市和生机勃勃的乡村,为千家万户带来富足希望。
百万公里农村路,更是新时代的振兴路、希望路。
新线不断延伸。今年前8个月,新改建农村公路7.7万公里,更多线路进村入户,助力农村基础路网更完善、骨干路网更有力。
作用更加突出。今年以来,更多农村公路化身旅游路、治沙路、资源路、产业路,盘活了农村市场、改变了山乡风貌、留住了乡愁记忆,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
技术持续升级。公路建起“智慧档案”,“指尖养护”成为常态;客车装上巡检系统,行驶轨迹全程可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农村公路管养效能大幅提升。
路,是出行的希望、发展的底座。我们有46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网,也有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的发达铁路网。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港口集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6轴7廊8通道”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成型,稳稳托举起一个活力满满的流动中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越织越密、越建越好的交通网,必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有约】走进巴克图口岸、体验特色民族音乐、品尝多民族糕点 外籍博主在塔城感受民族团结力量
2024-10-25 20:34:34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10月25日电 (记者 许聃)“这是一块来自清代的茯砖茶,用羊皮包裹是为了达到防潮保鲜的效果。”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文化展示馆讲解员向记者介绍。走进文化展示馆,可以更深入了解百年商埠巴克图口岸的“前世今生”。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巴克图口岸,是我国连接哈萨克斯坦最便捷的口岸,被誉为“中亚商贸走廊”。

加拿大籍博主Kirk在巴克图口岸文化展示馆门前拍摄。

外籍媒体人在聆听讲解。

2024年“中国有约A Date With China”国际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国门前打卡留念。
在塔城,每逢重大节日、朋友聚会,大家都以手风琴为纽带,载歌载舞,手风琴已成为各类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乐器,塔城也被亲切地称为“手风琴之城”。塔城手风琴博物馆收藏了俄罗斯、意大利、德国、乌克兰等十多个国家1000余架手风琴,这其中包括1852年产的古董琴和2015年的国礼琴,这些珍贵的手风琴无声诉说着一个个优美动人的音乐故事。

墨西哥博主Laura在拍摄她喜欢的手风琴。

外籍博主们在拍摄各式各样的手风琴。

博物馆内的手风琴特色歌舞表演。

2024年“中国有约A Date With China”国际媒体采访团一行在手风琴博物馆内与歌舞表演者合影留念。
在塔城,多民族相互交融、共同生活的家庭比比皆是。玫瑰庄园餐厅女主人哈力旦一家就是民族团结典范。50人的大家庭融合了维吾尔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每逢节日,一大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2024年“中国有约A Date With China”国际媒体采访团一行在这里,品尝到了汉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的甜点美食,感受到了多民族融合的幸福生活。

玫瑰庄园门口,当地人用热情的歌舞欢迎采访团一行。

庄园内的民族特色内饰。

外籍博主在品尝特色美食。

外籍博主们融入当地特色歌舞。
产业旺了 农民富了 乡村美了
2024-10-25 20:28:55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峰
近年来,新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动农业强区建设,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乡村特色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

10月22日,沙湾市西戈壁镇十三户村村民在学习刺绣技艺。近年来,该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农牧民成立民族服饰手工坊、刺绣合作社等经营实体,拓宽增收渠道。兰玲 摄
发展骆驼养殖,让“沙漠之舟”驮起群众的幸福生活;建设日光大棚,让戈壁荒漠变身田园……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传统产业,新疆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引导乡村产业在“特”字上做文章,生产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全国。

10月22日,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江阿布拉克村村民在为骆驼添加草料。近年来,该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骆驼养殖业助农增收。杨化光 摄
小麦加工成拉条子粉、饺子粉,核桃加工成核桃粉、核桃油……新疆推进农产品生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农副产品摘掉了“原”字帽,向价值链下游延伸。

10月20日,奇台县老奇台镇福禄手工挂面厂工人在生产手工挂面。该镇目前已有挂面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手工挂面120余吨,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何龙 摄

10月22日,村民在泽普县赛力乡古勒巴格村“园林夜市”上卖烤肉。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驻古勒巴格村工作队积极推进综合文化夜市项目建设,丰富群众的夜生活。张昀 摄
电商直播进了村,特色刺绣出了“圈”……新疆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天山南北遍地开花。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新疆强化龙头企业牵引,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乡村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确保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

10月23日,新源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直播间推介当地农特产品。目前,新源县各乡镇村(社区)电商服务站点已达94个,乡镇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100%,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在90%以上。张文庭 摄

10月23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良种繁育场蔬菜种植基地,工人在采摘西红柿。该蔬菜种植基地现有温室大棚417座,棚均收入1万元左右。华岩明 摄

10月22日,工人在核桃交易市场分装核桃。近年来,新和县持续打造农特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依托“一带一路”建设,该县将农特产品销往俄罗斯及中亚各国,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魏浩东 摄
16人参与13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