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指引中华传统文明革故鼎新的重大理论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把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体推进,提出要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意蕴
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的实现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从文化发展特别是中西文化对比来看,中华文明展现出磅礴的生机活力。也要看到,国际上还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必须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智慧,体现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史传统,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赓续中华文化根脉的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自古至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以文明的进步为基础与表征。在中华民族从自在、自觉走向自强、自新的进程中,只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本质要求
科学把握文化建设主体性要求。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是由不同主体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不是千篇一律,更不是同一个模板的简单复制。必须坚持文化建设领导力量的主体性原则,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必须坚持文化建设内容的主体性,既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也“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坚持文化建设路径的主体性,从“两个结合”的理论之维和实践之维旗帜鲜明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科学把握社会存在决定性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和精神层面的理论表达,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须立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同时,高度重视意识特别是先进文化对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动作用,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创新活力。
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统一性要求。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族人民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命运共同体,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必须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的原则,正确理解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共同性是根本、主流和方向,具有统领地位,没有共同性就谈不上共同体。差异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二者的地位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随意颠倒。总体方向是增进共同性,但不是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反映在文化建设层面,关键就在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科学把握中华文化融合性要求。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合”是主流,“交”是过程,“融”是关键。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观,深刻认识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共同缔造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五个共同”的历史实践蕴含着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规律。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时代化的过程中都不能泥古不化、食洋不化,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一个选择性适应的过程,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在坚定文化主体性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成就新的文明形态。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路径
发挥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引领地位。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切实将这一思想纳入主题教育、集中培训、学习研讨中,推动党员干部强化理论素养、夯实思想根基。重点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实践要求等的阐释工作,教育启发党员干部群众深刻理解我国文化建设新的历史方位和前进方向,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融入学校教育、公民教育、干部教育全过程,构建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各族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自觉体认。
坚守人民立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遵循,尊重、保障各民族文化利益,将满足各民族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的重要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人民智慧转化为共同奋斗发展的丰厚源泉和现实基础,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人民伟力。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国家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共识、汇聚力量。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点,推动传承优秀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贯通、相融合,用时代精神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作更多体现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弘扬时代新风、涵养道德情操、培育心灵家园,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新风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离不开薪火相传、世代守护,也离不开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梳理各民族共同培育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文明因素,让陈列在祖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记录在文化典籍中的文化故事焕发生机,强化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弘扬起来,服务党的治国理政,服务增进文化认同,服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动力源泉、成为提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秉持开放包容胸怀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唯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深刻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和绵延不断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的规律,必须在继承发展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创造新时代新文化。坚持尊重、平等、包容,用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与隔阂,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吸收引进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进外来优秀文化本土化,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添色彩,为解决人类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原产地好物直达!“可可大国、香草王国”:我家好物来进博→
2024-11-06 21:03:49央视财经
小豆子大经济
中企助力“可可大国”转型
无花果干、葡萄干
进博会里的“甜蜜”商机
花香+果香
“香草王国”马达加斯加
首次参加进博会
进博会进口好物多多!
原产地探访来啦→
科特迪瓦可可
小豆子里的大经济
可可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等行业。全球可可年产量为500万吨左右,市场价值数百亿美元。作为世界第一大可可生产和出口国,科特迪瓦今年把本国的王牌农产品——可可,带到了上海进博会,并在中国合作伙伴的帮助下,积极探索科特迪瓦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位于非洲西部的科特迪瓦因其特有的热带气候、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湿度,形成了种植优质可可的有利条件。这里的可可年均产量200万吨至250万吨左右,达到世界产量的约40%。

近年来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对可可的需求在持续增长。然而可可种植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在2023至2024产季,科特迪瓦可可因气候等原因减产了25%。为此,科特迪瓦咖啡可可委员会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生产、保障质量。

与此同时,科特迪瓦也希望改变传统上以出口可可生豆为主的经济模式,提高本土可可加工能力,实现产业升级,从“可可大国”向“可可强国”转型。

科特迪瓦咖啡可可委员会总经理 康尼·布拉希马·伊夫:我们在PK24工业园与中国合作,建设了科特迪瓦规模最大的国有可可仓储区和加工厂,希望提高可可加工能力,增加可可产业的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

今年年底,中企承建的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将交付科方。工厂投产后,科特迪瓦的可可自主加工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科特迪瓦阿比让可可加工厂项目经理 唐冲:我们预计可以提升科特迪瓦的加工能力14%左右。通过延长产业链、设立加工厂,提升效益大概36%。
探访土耳其果干之乡
解锁进博会上的“甜蜜”商机
土耳其爱琴海地区因充足的日照和肥沃的土壤成为全球果干的重要产地。今年是土耳其果干生产商第五次参加进博会,近日记者探访了土耳其果干原产地,看美味的果干是如何生产的。

爱琴海地区是土耳其最具代表性的果干产地,这里夏季干燥、冬季温暖,加上富含矿物质的土壤和显著的昼夜温差,让水果在成熟时达到最佳甜度和香气。从鲜果变成果干,过程一点也不简单。

土耳其无花果种植者 埃克雷姆·辛金:我们把精挑细选的无花果收集好,再用帐篷遮盖,防止雨水、湿气和露水影响品质。帐篷内部温度比外面高5摄氏度到6摄氏度,干燥得更快,也让果干的品质更好。

在阳光照射下,无花果逐渐失去水分,表面形成淡金色的果皮。在这个过程中,果农们还要定期翻动果实,确保每一面都均匀晒干。

晾晒好的无花果会被送到工厂进行进一步加工,其中低温控温技术,最为关键。

土耳其的葡萄干和杏干生产工艺也独具特色。葡萄干会经天然溶液浸泡,以尽量保留色泽和甜度,随后被放入干燥室均匀脱水。杏干则经过多道清洗、分拣和杀菌工序,以确保果实符合国际市场的安全标准。连续四年参展的土耳其爱琴海果干协会今年第五次赴进博会,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

土耳其爱琴海果干协会董事会主席 穆罕默德·阿里·伊希克:通过举办进博会,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这对我们来说是绝佳的机会。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还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技术和食品业发展新趋势。
“香草王国”马达加斯加
首次参加进博会国家展
今年,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首次参加进博会国家展,带来了香草、精油等特色产品。马达加斯加香草生产和出口量约占世界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二,所以马达加斯加是世界公认的“香草王国”。记者走进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的萨瓦地区,实地探访当地的香草种植产业。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降水充沛的热带雨林气候,位于马达加斯加东北角海岸线上的萨瓦地区,不仅拥有马达加斯加最茂密、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同时也是天然香料植物——香草的重要产地。在该地区首府桑巴瓦附近就有多个香草种植园。

每年9月至12月,是马达加斯加香草花开进行授粉的时间,花在一年之中只开一次,而且相当的脆弱,必须在早上凉爽的时间进行人工授粉。如果错过这个时间,花就会凋谢,也就意味着无法收获香草豆荚。

到了收获季节,香草豆荚会被人工采摘,并迅速送去加工。经过杀青、晾晒、干燥等程序,工人们还要根据香草的水分含量、颜色和质量进行分类。有品鉴师评价,马达加斯加的香草有一种甜美的奶油味,带着微妙的花香和果香,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味道,让马达加斯加香草久负盛名。

本届进博会,马达加斯加首次参加国家展,展示其综合形象和特色优势产业,期待中国广阔的市场为马达加斯加的香草等特色产品带来新机遇。

马达加斯加外交部官员 罗德里格·布雷查德:这是我们首次参加进博会国家展,中国市场空间广阔,马中两国关系良好,我们希望到中国开拓市场。
习言道|做好社会工作是全党共同责任
2024-11-07 15:55:54中国新闻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23人参与6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