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一见·来到哈尔滨,总书记为何有这份“真切感受”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2-09 16:24:23 | 浏览:3430次 ]
分享到:

2025-02-09 12:31:00人民日报客户端

222人参与21评论

“来到哈尔滨,我们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致辞时,习近平主席有感而发。

真切感受的根源是思想的力量。金山银山不是“飞来峰”,而是在思想指引下垒筑起来的。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2023年9月赴黑龙江考察期间,总书记指出,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思想指引,激发发展动能,催生发展成果。就拿冰雪装备产业来说,哈尔滨近年来已初步形成以冰刀、雪板、冰壶为主的冰雪运动装备体系和以索道、魔毯、造雪制冰设备为主的冰雪场地装备体系,拥有制造、研发、服务等五大类2000多家冰雪企业。

思想指引,蕴含因地制宜的发展思维——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谋发展,总书记历来强调“因地制宜”。

过去,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反向说明东北地区开展冰雪运动、发展冰雪经济的优势得天独厚——冬季漫长,泼水成冰,冰雪期长,雪质优良,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2018年9月,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提出,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

思想指引,蕴含系统观念的塑造牵动——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依托冰天雪地发展冰雪经济,离不开系统观念。

一域之内,围绕冰雪如何聚合力?靠系统观念。哈尔滨将冰雪产业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建立覆盖省内主要滑雪场的冰雪直通车、快速响应游客诉求、高质量办好冰雪赛事和活动,黑龙江省多个地市成立冰雪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增强协同联动、形成发展合力。

地区之间,如何找准各自位置、服务发展大局?靠系统观念。在共享发展优势基础上,黑龙江有冰雕艺术,吉林有粉雪资源,内蒙古有独特冰雪文化,辽宁有地理气候优势,不同地区杜绝盲目模仿,各打各的招牌,因地制宜做好差异化发展,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

思想指引,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冰灯游园会走过60多年历史,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举办41届,冰雪大世界连续举办26届;每年冬天,当地把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开辟为冰场对公众开放……哈尔滨是中国著名的“冰城”,人民群众对冰雪活动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参与热情,这是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的群众基础。

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冰雪文化活动的新期待,也实实在在地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二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让冰雪运动打破气候环境限制开始在南方出现,成为四季皆宜的休闲选择和四季皆火的热门产业。《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游客量有望达到5.2亿人次,收入有望超6300亿元。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冰雪经济,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归根到底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有最深刻的思考,才有最真切的感受,让人从“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领悟到思想的实践伟力。

策划:杜尚泽、崔佳

撰文:王洲、祝大伟

编辑:王嵘

校对:朱利

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浙江安吉青年入乡新观察

2025-02-09 13:15:18新华社

0人参与0评论

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浙江安吉青年入乡新观察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鼓励和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把“招引10万青年大学生”作为县域第一战略目标,不断优化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政策,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一大批青年来到安吉,在这座浙西北山区小城创新创业、出彩圆梦。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安吉调研采访,近距离观察安吉青年入乡实践发展。

Loaded34.26%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26/Duration 2:27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用青山吸引青年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安吉县余村村,绿水青山之外,“青年理想集结地”的新标签格外醒目。

在安吉县余村村拍摄的青来集外的“青年理想集结地”新标签(2025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在安吉县余村村拍摄的青来集外的“青年理想集结地”新标签(2025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2023年,余村村联合周边村集结整合利用3.7万平方米土地、建筑等闲置资源,打造出青年专属的创业空间——青来集。仅仅1年多时间,就集聚了60多个合伙人和新经济项目,涌现50多处新业态、新场景,吸引1200余名青年人才在这里常态化办公。

青来集运营主理人丁文文说:“这里亦城亦乡,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创业生活平台。”

“良好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小波介绍,安吉将吸引青年入乡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好风景里搭建大舞台。

“95后”小伙徐梓铎近年来在安吉创业。在他看来,大城市有的创业硬件设施安吉也有,但安吉有的“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却是大城市所稀缺的。

如今,一大批青年纷至沓来,怀揣梦想,带着新思维,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意与力量,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走进老矿坑,一汪幽深湛蓝的心形湖水,是“深蓝计划”的独特风景。这间由300亩废弃矿坑改造的咖啡店,一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100多人的运营团队,基本都是大学生。

安吉溪龙乡白茶原观景平台及网红咖啡店的游客络绎不绝(2024年5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安吉溪龙乡白茶原观景平台及网红咖啡店的游客络绎不绝(2024年5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走进白茶原,大型创意中心提供各种创意实验室,藏有近一万册图书画册,一群有创意有想法的青年在这里长期生活和工作。

游客在安吉县溪龙乡白茶原休闲观光(2024年10月2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游客在安吉县溪龙乡白茶原休闲观光(2024年10月2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安吉“引育青创”项目617个,引进新经济企业60余家,集聚高校毕业生3000余名,平均每家企业带来近50名青年。

“青年力”已成安吉新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乡村独特的美,看到了乡村大有可为的前景。

靠“诚意”留住青年

“村里卖咖啡,谁来喝?”“偏远落后村想致富,互联网流量能帮多大忙?”……当记者走进安吉青创学院的一间会议室,5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青年学员正在提问。这是青创学院开办的第4期乡村主理人班,主题是“村咖”。

安吉青创学院外景(2025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安吉青创学院外景(2025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2024年8月,安吉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建控集团联合成立青创学院,采取“国企主导+主理人运营+部门协调”的运营模式,系统性打造特色化、专业化青年创业培训体系,提供一站式创业就业服务。

“这一模式发挥国企、部门、乡村主理人等多方优势,解决了乡村主理人培育体系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将分散的资源有机整合,变‘单兵作战’为‘团队协作’。”作为安吉青创学院运营主体,安吉建控集团下属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留住青年人,安吉拿出了自己的“诚意”——

就业有补贴。出台支持青年入乡发展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不同学历层次的青年在安吉就业可享受每月1200元至4500元不等补贴。

创业有支撑。成立“两山梦想基金”,专门用于投资早期人才和青创项目。整合县内银行信贷资源,上线“银行超市”应用,搭建资金供需桥梁,已为23家人才企业、88个青创团队发放贷款近2亿元。

安居有保障。在全省创新实施“土地出让、国企承建、按份共有”模式下的“共有产权住房”新举措,入乡青年根据学历可享受10万元至50万元的房票补贴。目前已有650余名符合条件的入乡青年享受到政策红利。

朱冰倩是安吉县鲁家村人,原计划出国读研的她,最终选择回乡创业。“我仔细研究过县里的政策,发现回来创业的成本不高。”朱冰倩说,“县里给年轻人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什么不试试呢?”

除了回来的“原乡人”,还有留下的“异乡人”。

2023年,在安吉举办的首届“两山杯”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中,来自福建三明学院的董邱华和其他5位同学一起,凭借一个苔藓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获得100万元奖金。

如今,他们在安吉孝丰镇赋石村开展苔藓种植和微景观制作,在小苔藓里寻找更多商机。

据了解,2022年以来,安吉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4亿元,并实现人才按月领取就业、创业、租房三项政策补贴;大力推进10万套职工(人才)公寓建设,创新出台“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目前已累计推出共有产权房近4500套,724名青年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

围绕搭建创业平台,全要素保障青年创业就业,安吉还依托村内的闲置资源资产等,系统构建了“百(百人楼、百人村)、千(千人园)、万(万人城)”的梯度青年创业空间,在全县范围内布局了30个百人楼(村),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广阔天地。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青年有岗位留下来,有信心留下来,有归属留下来。”安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琳说。

让青年改变青山

春节前,记者来到安吉夏阳村,正赶上村里发年货。村民们拎着食用油、坚果礼盒等节日礼品,一个个喜上眉梢。盘点账本,村集体全年经营性收入达320万元,全村旅游收入达800余万元。

安吉夏阳村的生态营地。新华社记者 方思贤 摄

安吉夏阳村的生态营地。新华社记者 方思贤 摄

几年前,夏阳村还是安吉县出了名的落后村,如今的变化离不开一群年轻的村干部。

鲍鑫,夏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0年8月从上海一家企业辞职返乡。和他搭班子的也是年轻人,村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30.8岁。

游客在安吉夏阳村的露营地里休闲游玩(2024年11月30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游客在安吉夏阳村的露营地里休闲游玩(2024年11月30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年轻人能不能干好,村里人心存疑虑。“你要是能给村里装上路灯,我就服你。”一位阿公说。“再难也要办。”鲍鑫通过联系镇政府,申报对接助农项目,村里的路灯亮起来了。村民的看法有了转变:“看来你是真能给村里办点事。”

从环境整治干起,鲍鑫带着村里人肩挑背扛车拉,光垃圾就装了57车,啤酒瓶又捡了7车,村里环境焕然一新。

村里水库边一块天然大草坪的美图在网络平台流传,引来大牌服装、香水、汽车等商家主动上门租“风景”拍广告。

青年治村,青年兴村。

以村级后备干部身份回到大竹园村任职的沈金龙,牵头成立乡旅梦工厂,13家知名民宿落地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上墅村“85后”村支书蔡松鹤,通过改造闲置卫生院、民房来打造大麓书院,衍生出演出+民宿、演出+文创、演出+咖啡等新业态,吸引12个创业团队入驻……

“深蓝计划”打破了传统咖啡馆的经营模式,正契合当下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心理。短短1年,咖啡馆营收超过2000万元。当初,村民和村集体以资金、资源入股,如今正享受着经营分红。

游客在安吉梅溪镇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的矿坑边休闲赏景(2025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游客在安吉梅溪镇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的矿坑边休闲赏景(2025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年轻人的脑筋就是活络”,提起“深蓝计划”,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游客来到安吉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打卡(2025年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思贤 摄

游客来到安吉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打卡(2025年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思贤 摄

“安吉的实践充分证明,乡村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乡村振兴为青年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杨卫东说。近年来,安吉县开展“乡村振兴新青年”行动,选配一批有大学学历、经营经历、干事阅历的青年返乡任职。

“大批青年为乡村带来了新业态、新场景、新风尚,他们带着创意和热爱,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安吉DNA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梭梭说。

安吉数字游民公社管理员夏雨(左)与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数字游民交流(2025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安吉数字游民公社管理员夏雨(左)与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数字游民交流(2025年1月24日摄)。新华社发(潘学康摄)

“青年入乡,不仅给乡村带来物质生活的改善,还有精神上的丰富。”浙江省人大代表何晓红说,“你看那青年人扎堆的地方,村里老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青来万物生。实现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安吉的探索还在继续。

文字记者:王俊禄、方思贤、朱涵、唐弢

视频记者:朱涵、宋立峰

统筹:杜宇、郁琼源、林革、郜新鑫、肖磊涛

新春走基层丨他们是守护万家灯火的雨林“蜘蛛人”

2025-02-09 13:19:53央视新闻

0人参与0评论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西电东送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截至2024年底,云南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突破1.7万亿千瓦时,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2400平方公里‌,部分输电线路就架设在崇山峻岭与热带雨林之间。为了保障这条送电“大动脉”畅通,春节期间,西双版纳供电局和云南送变电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要按计划进行线路巡查。戳视频↓↓↓跟随这群万家灯火的守护者,一起走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Loaded19.35%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53/Duration 6:37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一大早,运维检修班长任军带领三名队员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这趟巡线,他们要完成位于保护区内全长97公里、126基输电铁塔的维护检修任务。为了保证安全,每次巡线,也会有森林消防和亚洲象监测队同行。

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内气候多变、地形复杂、还潜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向深处行走约两公里,我们抵达了第一处作业点,一处500千伏塔。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查看线路否存在异常或隐患。

这座塔上,我们发现了一个足球大小的蜂窝,易引起线路故障,需赶紧拆除。队里42岁的田勇,高空作业经验丰富,立即换上了装备。

这座80米的铁塔相当于26层楼的高度,田勇需要徒手攀爬,再加上身穿一身防蜂服,相当于负重15公斤前行。

这段攀爬中,最危险、最困难的位置是位于高处的“K字铁”部分。

这次要摘除的马蜂窝恰好倒挂在Y字形塔一端的最高处。田勇能借力移动的空间十分狭小,只能小步猫着腰,一点点挪动。幸运的是,冬季的蜂巢内仅有少量马蜂存活,并没有对作业造成严重干扰。

下午两点多,这里的温度达到30摄氏度左右。经过将近2小时的高空作业,田勇安全回到地面。

收拾完装备,已经下午三点。我们跟着巡查班组一起就地吃个午饭。平时都是简单对付,因为是过年,单位特地准备了丰盛的盒饭。

云南送变电公司运检站副站长 王旭:因为选择这份工作,他们更多的还是对我的理解。

南方电网西双版纳供电局检修班班长 任军:家人在催你,但是你又回不去,你要坚守的,而且又不止我一个人在坚守,有很多人都坚守在一线。

饭后,大家继续沿着电网线路挨个铁塔巡查。但在抵达最后两基铁塔之间的山谷时,任军的手机突然收到了提示报警信息。

在地面上同样发现了象群刚刚活动过的踪迹,我们决定改道绕行。

抵达安全位置时,队里同行的亚洲象监测队队员马骏升起无人机,查看附近象群位置。

意外的是,这个象家族正是我们的“老朋友”。四年前(2021年),我们就关注报道过的它们“拖家带口”一路北上的故事。

马俊介绍,2021年,“短鼻家族”仅有16名成员。而这次用无人机监测发现,这个家族“象丁兴旺”,不断壮大。幼象有7头,最小的象宝宝仅有6个月大,还需要“象妈妈”哺乳。

这次因为及时预警,大家避免了和野生亚洲象正面遭遇。但之前有一次,电力工人们在巡线时就偶遇了象群,还被围困在铁塔上,四五个小时才脱险。

南方电网西双版纳供电局检修班班长 任军:破坏力还是较大的,我们自己带的那些设备、工器具,都被它们当作玩具抛掷、踩。尽量能少遇到是最好的,但是遇到了,我们就要避险,爬到塔上去。

这一次巡线,我们远远避开了象群,调整了巡线计划。工人们赶在天黑前走出热带雨林,明天再做打算。

在西双版纳,主干电网长达3800公里。春节期间,每天大约有300多名工作人员依旧在岗、30多人的巡查班组在外巡线,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即便不少人在春节无法回家,但他们的坚守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在这个节日里团圆。

南方电网西双版纳供电局检修班班长 任军:工作就是这样的,总得有人去干,走过了每一基铁塔。我的孩子在城里面,万家灯火,我们自己的家也照亮了,所以我觉得都值得。

云南送变电公司运检站站长 杨玺:每天晚上最大的工作就是跟家人视频。

记者:那女儿会问起你的工作吗?

云南送变电公司运检站站长 杨玺:她们写作文都是电网蜘蛛人爸爸,心里美滋滋的。

云南送变电公司运检站副站长 王旭:新的一年,还是希望家里面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直击四川山体滑坡现场:救援队带搜救犬、生命探测仪搜救,大型挖掘机作业

封面新闻

2025年02月09日 10:03:00

0人参与0评论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黄晓庆 伍忠 刘恪生

2月9日早上9时左右,在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8”山体滑坡灾情核心搜救现场,搜救队伍带着搜救犬、生命探测仪在现场进行搜救。目前,现场气温较低,也有大型挖掘机在进行作业,希望能尽快找到失联人员。

搜救现场

搜救现场

搜救犬正在搜救

搜救犬正在搜救

搜救犬正在搜救

搜救犬正在搜救

生命探测仪

生命探测仪

搜救人员正在搜救

搜救人员正在搜救

搜救人员在被掩埋的房屋旁搜救

搜救人员在被掩埋的房屋旁搜救

搜救工作紧张进行中

搜救工作紧张进行中

挖掘机现场作业

挖掘机现场作业

挖掘机现场作业

挖掘机现场作业

核心区域

核心区域

不放过一个角落

不放过一个角落

被冲击的现场

被冲击的现场

现场雨雾逐渐散去

现场雨雾逐渐散去

被冲击的民房

被冲击的民房

第一观察 | 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2025-02-09 16:51:57新华社

328人参与14评论

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举行。当日中午,在开幕式欢迎宴会致辞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来到哈尔滨,我们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打开观察的时间视角,我们更能体会这番话的深长意味。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丰富内涵与科学指引,为黑龙江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

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来到今日的龙江大地“双亚冬之城”,正是冰雕玉砌、银装素裹的“冰世界”“雪天下”。夜幕下的中央大街游人如织,江上嘉年华一片欢腾……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大年初四单日入园游客数量突破10万人次,创下单日入园历史新高。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热闹烟火气的背后,是产业链的延链强链补链。在黑龙江,冰雪服装填补空白,冰雪装备拔节生长。黑龙冰刀、乾卯雪龙、鸿基索道等装备业品牌取得了创新突破,雪地摩托车等制造业产品已出口多个国家,大兴安岭黑河寒地试车、哈工大智能自动化标准冰砌块生产装备等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正如总书记所要求的,黑龙江“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逐渐形成,冰雪“冷”资源释放经济“热”效应。

随着冰雪经济活力迸发,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人们“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尔滨热”让人打心眼儿里热。

思路一变天地宽,曾经令人足不出户的冰天雪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欢迎宴会致辞中,总书记指出“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

站在一域、谋划全局,立足当下、思谋长远。总书记对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的发展,有着前瞻、清晰、深刻的思考路径。

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习近平主席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交谈时曾谋划道:“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深刻指出,“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闯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

2023年9月考察黑龙江,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方兴未艾的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冰雪文化都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的一个生动缩影。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都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乃至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皆是如此。冰天雪地,在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格局中,逐渐由气候劣势变为资源优势,由竞争短板变为发展跳板。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实景。中国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走进山海关,跨过秦岭淮河,迅速“南展西扩东进”。

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迎来“爆发式”跨越发展,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四季绽放。中国“冰雪热”传遍大江南北,世界冰雪运动版图因此改变,也为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注入不竭的生机活力。

总书记在致辞中充满热情地说:“欢迎大家畅游这片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土地,追寻中国式现代化足迹。”在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冰天雪地之中,人们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实践。

策划:顾钱江、张晓松、鞠鹏

主笔:杨思琪、张研、曹嘉玥

视觉:金小茜、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上一篇:时政新闻眼丨聚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对吉林提出哪些要求
下一篇:第一观察|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寄予厚望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