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20:56:30央广网
0:22/1:10自动播放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春节和元宵节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祝美好生活的日子,承载着天人相合、团圆和谐、国泰民安的文化认知与美好祈愿。每当重要节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都会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和大家共享祥和、共祝美好。
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在乙巳蛇年元宵佳节到来之际,《一习话》栏目邀请您重温总书记家国同祝的问候与叮嘱,在团聚、团圆中体会喜悦和幸福,在团结、交融中凝聚共识和力量。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姜葳
视频:郑平平 孙晓钰(实习)
2025-02-12 20:58:01央视网
火树银花不夜天,人间灯火又一年。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新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
正月里来是新春,意味着新的开始,万象更新。
俯瞰神州大地,从北国雪原到南国海岛,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震天的锣鼓敲响新一年的序曲,火红的灯笼点亮红火的日子。醒狮欢腾舞动,群众赏灯游园,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折射出一个活力澎湃的中国。
新年新气象,迎来“开门红”。
蛇年新春,文化自信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新玩法”带给群众新体验。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1月7日至31日,全国网上年货节非遗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8.3%。
“冰雪热”持续升温。大数据观察全国100个热门滑雪场发现,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过395.3万,比去年同期增长31.9%。
坐着邮轮去海上过年成为新风尚。上海边检部门统计春节期间选择乘坐邮轮出入境的旅客接近7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3倍多。
新年新气象,更多“创新力”“开花结果”。
DeepSeek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私人助理”、国产机器人登上春晚组团献艺;湖南长沙西服务区布设的超级充电桩使新能源车基本可以实现充一秒增加续航一公里;湖北“荆楚”“神农”等10款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武汉,与游客现场互动,送来祝福。
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正如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家家户户幸福生活、老老少少开心快乐,就是人间美景。”他还鼓励大家“要一起努力,让这美景越来越靓丽”。
新年新目标,实干正当时。
放眼全国,各地都在围绕全年发展新目标全力以赴,真抓实干。
贵州计划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500公里,高铁通车里程突破19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
江苏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实施约4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陕西将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部署100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00家;
…………
天津港至中东的运营航线春节后首次开通,几百辆新车装船发往波斯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电力迁改项目圆满完成,全力朝着竣工目标进发……各地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纷纷向着既定目标奋进。
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展望新的一年,鼓励大家:“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当自贡灯会的“喜气盈门”灯组照亮沱江,当潮汕英歌舞的铿锵鼓点击穿夜幕,当2025台无人机拼出“坚韧、忠勇、开放、争先”字样亮相重庆……以元宵佳节为新起点,中国正以“开年就开跑”的锐气,铺展出一幅奔腾澎湃的奋进画卷。
信心满满、活力满满……亿万绚烂梦想,正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扎根绽放,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正如总书记所说:“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宋春燕 梁雅琴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2025-02-12 20:59:20人民网
0:16/0:23自动播放
元宵佳节既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爱国爱家同频、家国情怀共融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家庭与社会、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总书记的温暖话语中,一起感受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
制作:彭静
设计:王潇潇
2025-02-12 19:37:40人民网
二月的广州,花满全城,春意盎然。正月十五一早,袁先生与老伴悠然漫步于广州文化公园,细细游览年花与佛山彩灯结合的元宵灯会。
百“福”门灯组、年桔版“小蛮腰”广州塔、矮牵牛花扎作的虹桥景组……“白天赏花,晚上观灯”成为岭南人欢度元宵的独特仪式,非遗与国潮碰撞出别样火花。
这正是全国“闹元宵”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各地元宵活动持续“上新”,首个“非遗版”春节的文化韵味与红火年味持久“续航”,展现出浓厚的“中国味道”。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又称“灯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挂花灯的习俗已传承千年。
“因为以前没有电灯,晚上黑暗的时候,有一盏灯照亮人们的路,是给大家一种光明和向往。”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李璐说。
近日,浙江杭州鼓楼景区张灯结彩,喜庆元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走马灯、莲花灯、自贡花灯……为欢庆元宵佳节,全国各地纷纷举办非遗灯会,如繁星点亮山河,让传统节庆“潮”起来。
在四川自贡,现代科技为传统彩灯点亮“智能芯”,一组高达15米的川剧戏服云肩彩灯,在机械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其装饰与花纹缓缓转动,流光溢彩间尽显梦幻浪漫。
江南水乡则展现出另一番韵味:杭州西湖畔,“水墨江南”主题灯会以山水为幕,勾勒出诗情画意的东方意境;乌镇推出的“水乡夜宴”,让市民在摇曳的舟楫中赏灯,品味别具一格的风情。
元宵花灯,不仅点亮了夜的序幕,更照亮了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在“冰城”哈尔滨,冰雕艺术与花灯技艺创新结合,打造出“冰雪花灯大世界”,吸引了众多南方游客慕名而来。“这里的灯会充满烟火气,冰雕花灯更是在南方难得一见的景色!”来自福州的游客叶女士裹着厚厚的羽绒服,难掩兴奋之情。
在海南海口,府城灯会璀璨亮灯,绚烂灯彩交相辉映。与此同时,府城元宵换花节也提前与市民游客见面,今年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还引入更多互动文化体验。国风换装、花神起舞、丁面手工坊等活动轮番上演,让游客在体验搓元宵、拓印福字、折青祈福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直呼“比去年更好玩了”。
各地喜迎元宵的多彩活动中,传统非遗鲜活地融入市井烟火,让人们在欢庆中体会到深厚的文化自信。
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文化民俗踩街活动热闹非凡,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踏着欢快的节拍,穿梭于老街巷弄;在江苏省盱眙县,13支队伍巡游城市,舞龙舞狮、秧歌舞、渔鼓舞等民俗表演精彩纷呈;在湖南邵阳市,“非遗贺新春赶个年味集”活动如火如荼,宝庆竹刻、滩头木版年画、木雕、剪纸等非遗文创琳琅满目,手艺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体验,共享非遗魅力。
日前,外国青年在山东青岛某社区体验制作元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元宵佳节,舌尖上的文化共鸣同样动人。
北京王府井的小吃店内,师傅手持笸箩“滚”出雪白元宵;广州老字号茶楼里,厨师揉搓糯米团“包”出香甜汤圆。
“尽管因为饮食习惯、传统物产不同,南北方在馅料上有不少不同之处,但基本形态、吃法是差不多的。”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表示,这背后的原因,与大江南北的人们对元宵节的文化情愫高度一致有关。无论汤圆还是元宵,都代表团圆、圆满、甜蜜、热气腾腾。
人们常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的是节日的喜庆与活动的多彩,更深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时光荏苒,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愈发丰富,锣鼓喧天中,激励着人们以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元宵节不仅是年节的收尾,更是未来的启程。灯火流转间,既照见过往,更照亮未来,深刻映照出中华民族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创新。且看万家灯火映山河,共庆这文化浸润的中国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5-02-12 19:40:03央视新闻
0:14/1:15自动播放
为了迎接传统佳节,全国各地举行舞龙舞狮、社火巡游、非遗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北京,多地举办民俗表演和赏灯夜游活动,喜迎元宵节的到来。
在冶仙塔景区,舞龙舞狮、五彩戏法等传统民间艺术一一登台,市民游客均可参与互动。美食区香气四溢,冰糖葫芦、小吊梨汤、爆肚等老北京特色美食应有尽有。
在黄松峪乡京东大溶洞,游客们在五彩缤纷的彩灯世界赏花灯、猜灯谜。打铁花的表演给游客们带来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震撼。
游客 李艾:一进来就被震撼到了,每一组花灯主题都设计得非常精致。逛灯会的同时还能看打铁花、风火轮、非遗火壶这些演出,非常有特色。
在北京自然少不了戏曲专场演出,在这里汇聚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贵妃醉酒》《花为媒》《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唱段陪伴居民过节。
另外在爱心驿站,社区居民和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欢聚一堂,一起摇元宵、玩游戏,在欢声笑语中喜迎元宵佳节。
广东佛山百万游人“行通济” 祈福一年皆顺利
0:00/1:27自动播放
在粤港澳大湾区,元宵节最热闹的传统活动,要数岭南佛山的元宵“行通济”。短短的两三百米长的通济桥,元宵节期间将会有近百万游客前来行通济、闹元宵。
元宵节一直都是佛山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当地有着流传400多年的元宵“行通济”习俗。元宵节前夕,佛山人会把通济桥和古镇街区打扮一新,上万个花灯高高挂起,沿途风车金光闪闪,转动起一年的七彩好运。
元宵节当天,当地的许多群众都会先走过通济桥一起祈福,然后开启新一年的生意和外出打工,所以通济桥就变成了广府人家聚合乡情、彼此友爱祝福、共同谋划新年拼搏目标的精神桥梁。
佛山市民 刘含笑:右手拿风车,寓意是顺风顺水;左手拿生菜,就是大家希望生财。
现在许多大湾区的青年人不仅热爱着这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广泛邀请海内外的朋友一起来行通济、闹元宵,展示大湾区的活力,表达最温暖的祝福。
游客 黄致伟:借着佛山“行通济”这个传统民俗活动,希望我们国家繁荣强大,越来越富强,也希望我们这个小家,越来越人财兴旺,身体健康,一帆风顺。
2025-02-12 19:44:43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2月10日电 题:犹记弦歌盛,复睹衣冠鲜——大部头《岭南文化辞典》缘何受欢迎
新华社记者陈凯星、叶前
何以岭南?
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悲苦,是“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坦然,是“马上风烟连百粤,岭南文化格三苗”的融合。
是美食的鲜靓,方言的婉转,建筑的精巧,画派的灵动,音乐的悠扬。
是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非遗集市,是粤东小公园广场的英歌战舞。
文化岭南,繁盛在兹。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蛇年新春,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打开方式:皇皇五百万言,《岭南文化辞典》,一书阅尽千年,纸上遍览南粤。
集大成者
近日,《岭南文化辞典》入选2024年度“南方好书”。
古往今来,凡辞典者,必为某一领域之基本知识典范,古有《尔雅》《说文解字》,今有各式百科全书。这部《岭南文化辞典》便是岭南文化的集大成。
粤人修文典,巨制乃空前。这是目前规模最大、反映岭南文化最全面的一部工具书,自远古至今,内容基本涉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展现了古代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发展的辉煌,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新貌。
全书分地理、历史、民族·民系、宗教、民俗、学术·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科技、建筑、饮食、中医药、武术、对外贸易、华侨·侨乡、海洋文化、人物等19卷,共计13379个词条、510万字。
这是对岭南文化的一次深情告白,也是对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次珍贵“补仓”。
广东美术领军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林墉说,《岭南文化辞典》很好地呈现了“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的特点,也展现了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秉性。
探赜斟五岭,包罗跨千年,犹记弦歌盛,复睹衣冠鲜。
在这里,你可以读懂日常语言、自然地理、建置区划和文化认同四个层面的岭南,解锁岭南文化传承不息的千古密码。
在这里,你可以读懂城址从未改变的千年商都和至今保持着宋代“外曲内方,四横三纵”格局的潮州古城,一座座城的经络气象、沧海桑田,成就了岭南文脉的延续,留下了城市的记忆,记住了人们的乡愁。
在这里,你可以读懂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彭湃,以及无数侨民向海而生、纸短情长,虽千辛万苦却心忧家国,一代代人的敢闯敢试、务实拼搏,打开了近代中国进步的大门,蹚出来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广东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肖林说,作为一部集大成之作,辞典遵循“贯古通今”“古为今用”的原则,选取了具有岭南特色、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的岭南事物、名词术语、概念范畴设置条目,以反映岭南地域文化及其渊源、演变、发展过程,与读者共同探索岭南文化的斑斓画卷。
盛世修典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从凤凰山麓的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到珠江之畔的美术、非遗、文学“三馆合一”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粤菜”到行销世界的东莞潮玩,从岭南画派的融合东西、兼工带写到咏春的时代接力、创新表达……
岭南文化,浸润着这片大地的每个角落,散发出如工夫茶般历久弥新的滋味。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着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通过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致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资源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修典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旨在通过政府组织大规模整理文献,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这一传统可追溯至孔子整理“六艺”。
《岭南文化辞典》应运而生,是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成果,也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项目。
壮哉诸儒力,斯文在兹焉。2019年,备受期待的《岭南文化辞典》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正式立项。编纂工作当年启动,汇集了广东省内文化、历史等众多领域的“天团级”专家学者,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
2024年12月,历时5年,《岭南文化辞典》正式发布。
辞典编纂广泛吸收《辞海》《广东百科全书》《广东通史》等经典工具书,是对岭南文化的一次大规模积累,也是一次集中展示,致敬过去,启迪未来。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认为,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本土和海外文化交融交汇的产物,形成“不拘一格,不守一隅”的鲜明特色,正是这种特点赋予了《岭南文化辞典》的独创意义。编纂出版这一辞典,归纳、总结、吸取历代岭南文化精神,对推动文化继续向前发展有很大意义。
踵事增华
新春少不了美食,每道菜里都藏着岁月记忆和文化传承。热心的读者从《岭南文化辞典》中整理出一份美食菜单,让天南地北的游客透过文字,来一场舌尖与心灵的盛筵。
岭南之地,山川秀丽,人物风流。经典的传世,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
无疑,《岭南文化辞典》的出版,将有助于岭南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传承与发展,推动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辞典主编黄天骥说,历经传承发展,岭南文化形成了求实、包容、开拓、创新等特质,从100多年前大革命策源地打开中国近现代进步的大门,到40多年前改革开放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再到当前生机勃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岭南之地努力发挥着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在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岭南文化辞典》也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未来,本书编纂者将加强岭南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充分展现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气象。
一代有一代之岭南。接过千年接力棒的新一代广东人,正成为岭南文脉的创新者、发扬者。
新竹高于旧竹枝。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正在守正创新中焕发青春的活力。
“潮龙出墟”展示非遗与潮流碰撞的精彩,广府达人秀演绎大湾区经典的流行,越来越年轻态、潮流化的方式,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却看木棉风骨,怒放迸涌朱焰,光射九重云霄。披襟向海立,春信在弓梢。”
这是DeepSeek以岭南为题所作的东坡体诗词。从创始人角度看,这一备受关注的新型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带着岭南文化基因。顷刻间“四韵俱成”似乎在诉说,无论代际如何发扬光大却不忘根和本。
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于此时,历史脉络与新兴创意相得益彰。(参与采写:邓瑞璇)
撰文丨 余晖
当地时间2月10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巴黎出席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并致辞。
此次人工智能行动峰会是继2023年在英国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和2024年在韩国召开的“人工智能首尔峰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峰会。
本次峰会由法国和印度共同主办,法国总统马克龙、印度总理莫迪、美国副总统万斯等多国政要出席。
在峰会上,张国清提到,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特别身份
与此前的会议相比,这次中国代表团的规格更高——张国清是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的身份出席峰会的。
国家主席特别代表、国家主席特使、中国政府代表都是“特使”,是为临时执行某项使命而派遣的外交代表,又称临时外交代表。我国的特使是指由国家主席或者政府派出、赴他国履行特定礼仪性或者政治性任务的正式代表。
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中法发表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提到中国愿参加法国将于2025年举办的人工智能峰会。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此前表示,“张国清副总理作为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出席峰会,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彰显中国作为人工智能大国,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开发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
重要驱动力
在峰会现场,张国清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其意义已经超出单一一项技术本身,开始对国家整体科技发展、国际秩序塑造产生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欧盟等纷纷投身AI全球竞争,争夺未来AI领域的监管主导权与话语权。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5800亿元。
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次峰会现场,深度求索(DeepSeek)成为热点,其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型因其低成本、低能耗及开源设计,被誉为激发人工智能创新的优秀案例。有受访者表示,DeepSeek模型表明,中国是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正在推动全球创新发展,欧洲人工智能创新也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式。
中国态度
机遇之外,还有挑战。
AI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赋能千行百业的同时,其“狂飙突进”式的发展也带来了难以忽视的挑战,比如数据安全、伦理和就业的挑战,再比如部分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推行技术霸凌、技术霸权等。
要应对挑战,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就要有规则、有秩序。
不过目前现有治理系统的演进速度难以追上技术的步伐,全球AI治理格局分散,各国在AI治理方面仍然存在分歧,难以形成有效的全球规则。这次峰会上,法国、中国、印度、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美国和英国未签署该声明。
我国是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张国清表示,“中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怎样发展与治理”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核心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引导人工智能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或构建排他性集团,恶意阻挠他国人工智能发展等。
其中,“以人为本”,意在警示技术发展不能偏离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智能向善”,则意在规范人工智能在法律、伦理和人道主义层面的价值取向,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可控。
在此次峰会上,张国清提到,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携起手来,倡导智能向善,深化创新合作,强化包容普惠,完善全球治理。
他重申中国态度——
“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据《大河报》报道,近日,一份上市公司的处罚文件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显示,381位员工因撰写董事长讲话心得超出或不足规定字数被罚款,处罚标准为5元/字,超出200元的统一按200元标准处罚,直接从当月工资中扣除。文件盖有该公司总裁办公室的公章。对此,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复称,今年是公司强化员工制度的管理年,要求全员遵守制度、守规矩,按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如此“严格”的处罚通报,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众所周知,心得体会是员工对工作的思考和感悟,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同,有的人可能寥寥数语就能切中要害,有的人则需要更长篇幅才能表达清楚。将字数作为硬性要求,无疑是对员工个性和创造力的扼杀,因此作出经济处罚更是荒谬。截图显示,有的员工因超3字被罚15元,这未免过于不近人情。企业此举不仅让员工寒了心,也是对公司形象的自我贬低,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公司方面或许认为,对不遵守规定的员工进行惩罚,是维护企业秩序的必要手段。殊不知,企业行使用工自主权是有边界的,不能随心所欲、任性妄为。这个案例中,企业所谓的“罚款”,实质上是一种克扣工资的行为。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显然,心得体会字数不合规不属于这种情形,该公司的做法是对员工权益的漠视和践踏。
在这件事中,企业的初衷是督促“全员遵守制度、守规矩”。但这里的“制度”和“规矩”,必须合法、合理、人性化,不能是公司管理层“拍大腿”的产物,更不能以牺牲员工权益为代价。如果企业真的想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妨通过正面的激励措施来引导,而不是通过罚款来威慑员工。
对于此类事件,劳动监察部门应及时介入,杜绝以“规矩”之名侵害劳动者权益。这一案例也为企业管理敲响了警钟,用人单位应摒弃“家长式思维”,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当天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次长时间且非常富有成效的电话交流。双方讨论了乌克兰问题、中东、能源、人工智能、美元的力量以及其他多个话题。
特朗普表示,双方希望结束俄乌冲突并同意紧密合作,包括互访对方的国家。双方还同意让各自的团队立即开始谈判,并将首先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联系,告知他此次通话内容。
特朗普称,已请求美国国务卿、中央情报局局长、国家安全顾问和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领导谈判,特朗普坚信这些谈判将会成功。
另据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2日晚公布的消息,俄总统普京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通话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普京和特朗普就中东和平进程以及俄美双边关系进行了讨论。普京还邀请特朗普到访莫斯科。(央视记者 曹健 程谟)
2025年05月10日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5月9日,国家..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