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第一观察丨从这些故事,体悟“徙木立信”的坚定决心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4-03 14:59:31 | 浏览:3243次 ]
分享到:

2025年04月03日07:53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全国两会一结束,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今年党建工作重点任务。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全面从严治党由此开局破题,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

  “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考察轻车简从、调研躬身为民、讲话振聋发聩……透过许多细节和故事,我们深切体悟这份徙木立信、久久为功的决心。

近观“两山”丨绿水青山我的家

2025年04月03日12:20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小字号

<video id="_v_p_737" class="video-js vjs-default-skin" playsinline="playsinline" webkit-playsinline="true" x5-playsinline="true" x5-video-player-type="h5" x5-video-player-fullscreen="false" controls="" width="640" height="360" poster="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5/0403/c1001-40453153.html" data-setup="{"example_option":true}"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家园的深切期许,也是20年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现实。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在这个当时污染严重的矿山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这一前瞻性的思想引领下,余村人努力修复生态,恢复了绿水青山,敲开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大门,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20年来,千万个余村在涌现。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今年是“两山论”提出20周年。从余村出发,在秦岭深处、高原之巅、长江之畔、黄河之滨……人们在绿色发展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这个朴素的道理,已经深深植根在人们心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大地生机盎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山水间的幸福画卷,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制片人|兴来 宁黎黎 彭裔然

编导丨余腾龙 董萌萌

撰稿|杨彩云

配音丨苏扬

编辑丨毛佳玉 梁玮升 张亚楠 翟锦羽 李南星 马思遥 王萧宇 毛卉 刘霄

(责编:赵光霞、卫嘉)

青山埋忠骨 史册载功勋

——中国驻朝鲜使领馆清明祭扫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侧记

人民网记者 刘 融

2025年04月03日09:27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冰血长津湖,铭记冰雕连之壮烈;雪火小高岭,永存杨根思之英名!”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3月30日,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率中国驻朝鲜使馆、驻清津总领馆全体馆员、在朝中资机构和媒体代表、旅朝华侨代表等近60人赶赴咸镜南道长津郡,祭扫长津邑、新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向长津郡下碣隅里杨根思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祭奠缅怀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

从平壤出发,途径元山、咸兴,中方一行人在朝方人员的陪同下,翻山越岭奔波10余个小时最终抵达长津郡。一路上3次陡降大雪,漫天的雪花将我们思绪拉回到75年前的那场战争,赴战岭山谷里厚厚的积雪好似也在讲述那段凝结着冰与血的历史。

长津湖位于盖马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1950年11月2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长津湖战役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下辖12个师在长津湖地区包围了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为主的“联合国军”东线先头部队,对取得朝鲜战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扭转朝鲜战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共牺牲9800余人,其中4000余人因严寒冰冻牺牲。

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长津湖地区依然寒风凛冽,白雪覆盖,祭扫当天的最低气温在零下12摄氏度。有朝鲜老人回忆,长津湖战役进行时,当地遭遇50年不遇的酷寒,夜里气温近零下40摄氏度,体感温度可能已达零下50摄氏度。难以想象,志愿军在如此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下,昼夜爬冰卧雪,创造了寒区作战的奇迹。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英雄虽逝,浩气永存。祭扫仪式在长津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启。陵园位于长津湖南侧的一片开阔高地上,13座直径近4米的合葬墓安葬着长津湖战役牺牲的5762名志愿军烈士,墓群最前方树立着一块纪念碑,碑上用朝文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血红色字样,碑身背面镌刻着部分烈士姓名。

祭扫仪式在长津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启。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祭扫仪式在长津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启。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图为朝鲜长津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图为朝鲜长津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怀着沉重的心情,王亚军大使带领中方一行在志愿军烈士墓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深情鞠躬默哀、献花祭酒,向英烈们带来了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思念和问候。“正义之师,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于一体,铸就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丰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德被四方。”王亚军大使眼含热泪,代表全体人员诵读祭文,深切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传承颂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图为王大使代表全体人员诵读祭文。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图为王大使代表全体人员诵读祭文。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电影《长津湖》中,一位连指导员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使馆青年外交官代表满怀对志愿军英烈的崇敬之情,深情诵读祭诗:“最可爱的人啊,我多想对你讲,如今山河无恙,如你所想。最可爱的人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那坚定的模样,傲然不屈的脊梁!”

朝方陪同人员动情地表示,此次长津湖祭扫,我穿着加绒衬衫和大衣都感觉寒风刺骨。75年前的冬天,志愿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夏装同美军殊死战斗,那是何等的毅力和精神!朝鲜人民永远铭记志愿军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树立的丰功伟绩。

图为中国住朝鲜大使馆青年外交官代表诵读祭诗。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图为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青年外交官代表诵读祭诗。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图为朝鲜长津郡下碣隅里杨根思烈士纪念碑。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图为朝鲜长津郡下碣隅里杨根思烈士纪念碑。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随后,我们一行抵达长津郡下碣隅里,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获得者——杨根思烈士就长眠于此。1950年11月,在坚守下碣隅里外围的制高点1071.1高地屏障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战友连续击退敌人8次猛烈进攻,战至只剩下他一人时,他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朝方陵园管理员表示,杨根思烈士事迹在朝鲜家喻户晓,朝鲜人民每逢重要纪念日都会来此祭扫致哀。

祭扫中方人员在新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墓碑前,向鞠躬默哀。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祭扫中方人员在新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墓碑前,向鞠躬默哀。人民网记者 刘融摄

祭扫的最后,我们来到了新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长津湖畔的一座小山坡上,共建有7座合葬墓,安葬着在长津湖战役新兴里战斗中牺牲的3089名志愿军烈士,山下湖两岸就是志愿军奋勇杀敌的战场。新兴里战斗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美军1个加强团的典范战例,“北极熊团”团旗被缴获。

眼前是冰封的湖水,寒风在耳边呼啸,我们仿佛听见了志愿军鏖战长津湖的枪炮声和嘶吼声。

如果时间有记忆,它定能记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

如果时间有记忆,它定能记得,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用鲜血凝结成了伟大战斗友谊。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据了解,目前在朝鲜安葬的志愿军烈士有10万余名。为缅怀告慰先烈,中朝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在朝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工作。自2011年以来,两国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先后修缮了桧仓、开城、安州、江东、顺安等5处在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祭扫活动结束,我们依依不舍地辞别英烈,踏上归途时已近黄昏。风雪散去,再望一望长津湖的方向,英烈们早已化作天空中点点繁星,照亮我们回程的路,也照亮了新中国未来发展之路。

(责编:苏缨翔、杨牧)

  策划:张晓松

  主编:朱基钗

  主笔:胡梦雪

  视觉:金小茜、张桢、高松龄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赵欣悦、卫嘉)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共植新绿 建设美丽中国

2025年04月03日07:55 | 来源:央视网

小字号

<video id="_v_p_380" class="video-js vjs-default-skin" playsinline="playsinline" webkit-playsinline="true" x5-playsinline="true" x5-video-player-type="h5" x5-video-player-fullscreen="false" controls="" width="640" height="360" poster="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5/0403/c1001-40452731.html" data-setup="{"example_option":true}"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位于北京朝阳区将台乡的这片绿化带是北京第一道绿化隔离带的核心区域。十年前,这里通过腾退低效产业,开始实施留白增绿工程,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这里种下白皮松、西府海棠等树苗,如今已郁郁葱葱。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已连续12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如今,我国正以年均超1亿亩的速度推进国土绿化。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已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

  如今,我国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开工建设“口袋公园”6200余个,建设城市绿道7300余公里。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

  如今,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17万亿元,森林食物产量超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今年,各地积极探索林地经营、资源利用、林权融资等创新机制,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福建南平,当地创新推出“森林生态银行”模式,通过整合碎片化林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下经济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而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园改造提升工程”已启动,未来园区内将建设游客体验区、林下露营基地等特色功能区,着力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今年,我国将编制印发国土绿化空间规划,明确未来绿化空间,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林草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进入3月以来,三北大地已经陆续进入了新的施工季节,各地不断加大“光伏治沙”“机械治沙”等新模式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的应用。在位于黄河“几字弯”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治沙现场,通过创新采用“机器人打坑+人工精植”的模式已种植近3万株苗木。截至目前,今年“三北”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350万亩,开局态势良好。

  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绿色版图正不断扩大,这不仅筑牢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更让亿万群众真切感受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幸福生活。

(责编:赵欣悦、卫嘉)

《追光》特别策划——

缅怀英雄 致敬英烈丨皆因有你 山河无恙

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

2025年04月03日08:5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video id="_v_p_985" class="video-js vjs-default-skin" playsinline="playsinline" webkit-playsinline="true" x5-playsinline="true" x5-video-player-type="h5" x5-video-player-fullscreen="false" controls="" autoplay="autoplay" width="360" height="640" poster="http://flvimage.people.com.cn/videofile7/pvmsimage/2025/4/2/DangWang-WangZiFeng_edeba536ff12c01517034f4159f916b5.jpg" data-setup="{"example_option":true}"

清明思故人,鲜花敬烈士。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今日告慰英烈,以一个更好的中国!

愿遗骸已归的十一批981位抗美援朝烈士在祖国的土地上安息。

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法治头条工作室、一本政经工作室、人民网)

部分素材来源:央视网

(责编:马昌、邓志慧)

福建省不断拓展林票功能,激活林业发展潜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投资林票——

让“票”激活万重山

2025年04月03日11:16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票”激活万重山

沙县夏茂镇梨树村村民洪集体拿到林票。 黄海 摄

沙县夏茂镇梨树村村民洪集体拿到林票。 黄海 摄

三明林票 (资料图片)

三明林票 (资料图片)

沙县生态票(资料图片)

沙县生态票(资料图片)

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林下种植中草药基地 黄海 摄

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林下种植中草药基地 黄海 摄

2024年6月,武平林票首发。(资料图片)

2024年6月,武平林票首发。(资料图片)

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场村合作造林示范片 黄海 摄

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场村合作造林示范片 黄海 摄

“福林票”统一样式 (资料图片)

“福林票”统一样式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手中有票,不用上山劳作,也能获得稳健收益;小小一张票,可以贷来真金白银……近年来,林票、绿票、生态票等各种“票”已成为福建林农眼中的最新“时尚单品”。

这些票虽然名称与形式不尽相同,但都属于林业收益权凭证,有着共同的底层逻辑:在合作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折资量化,将林业资源转化成证券化的票据资产。它被认为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破解“单家独户怎么办”“钱从哪里来”等林业发展难题。有了它,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林农变股东,资源增长、林权增益、林农增收。

小小一张票,有怎样神奇的魔力?

 

一张票聚合万千林农

靠自己,或许可以种好一棵树,但未必能够种好一片林。这是三明市沙县区高桥镇上里村林农卢盛垅的切身感受。

“种树,挖个坑、填上土,就能坐等成材吗?”卢盛垅说,他种树的方法原始、粗放,植苗后,前三年除草,之后就看天吃饭。这样的杉木林,到主伐时每亩出材量只有六七立方米。当地省属国有林场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因科学管护、集约化管理,出材量是独户经营的2倍以上。

卢盛垅也想效仿。但,一是没技术缺资金;二是他家里只分到了3亩林地,形不成规模效应,投入产出比不高。这碎片化的林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放眼沙县,当地小吃业发达,全区每年外出经营小吃的人数近2.5万人,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4%和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部分山林因此失管。

沙县的困扰,正是林改新题。

21世纪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福建发端,走向全国。这场“从山下到山上的改革”,以分山到户破题,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从此,靠山吃山的林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珍视自家山林。但随着时代变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其中,“单家独户怎么办”难题尤为棘手,因为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上涨,独户经营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必由之路。

推动林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有很多方式,沙县鼓励场村合作。

“一方是国有林场,有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另一方是村集体,有资源条件。”谢汝根曾在三明多个国有林场担任场长,是场村合作最早实践者。他说,双方合作经营,最后按约定比例分配收益。

但场村合作,不是人人都欢迎。

“村集体和国有林场合作经营的这片林子,我知道自己有份,但是到底值多少钱、利润什么时候才能分到手,心里没有数啊。”卢盛垅说,更何况,林业投资变现难问题依然存在,“只有等到十几二十年后,林木采伐了,才能拿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有感于此,沙县在场村合作的基础上,借鉴资本市场的经验,提出了发行林票的构想。林票可以类比为股票,是一种未来收益权凭证。

以官庄林场在夏茂镇梨树村发行的首批林票为例,村里有一片643亩的杉木幼林,评估后确定现有价值130万元。2019年,村里将这片林子委托给官庄林场经营,按照约定,林场占股15%,村集体占股85%。官庄林场将这85%权益量化成林票,其中30%归村集体、70%归村民。每个村民可以领到面值400元的林票。

官庄林场承诺,到主伐时,每亩保底出材量13立方米。要知道,上一轮采伐时,这片林子的亩均出材量才5立方米。按照林票发行时的行情,届时村民手中的400元林票,至少将升值到2000元。

不过,林票持有人不一定要等那么久。这张票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具备金融属性。比如,可以在市场上交易流转,也就是说,林农不用等到林木成材,随时都可以变现。林票还可以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一张票带来真金白银

在场村合作中,国有林场通常扮演着直接出资人的角色。但现状是:相当一部分国有林场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些甚至入不敷出。经营好自有林地尚且举步维艰,遑论合作经营、联农带农。

解决之策是引导多元资本参与林业投资。这也是深化林改面临的另一个难题:钱从哪里来?林票在制度设计上,为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提供了新的入口。

去年,武平县万安镇贤溪村林农池志昌,找到了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有限公司经理钟天明,有意转让自家一片691亩的山场。由于木材行情日渐低迷,山场上一轮采伐后,池志昌迟迟未造新林,就索性将山场转给国有林场。

拿下这片采伐迹地后,天源林场计划营造杉木林。经过测算,造林总成本要181万元,包括山场收储价款、造育林投资、保险费、林地使用费等。一时间要拿出这么多钱,天源林场也犯难。过去的做法,是向银行借贷。但这一次,钟天明选择通过发行林票融资。

融资目标是181万元。社会公众可通过认购一定面值的林票,参与投资。天源林场则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经营管理费,获得收入。每年,天源林场按照林票面值的5%,向林票持有人预分红。到了林木采伐时,卖木材的总收入扣除预分红、投资成本、经营管理费和相应税费后,算出净利润,再按照股比分红。如果项目出现经营亏损,天源林场则需兜底。

这种模式,正是武平主推的股金型林票。顾名思义,它强调资金入股,而非资源入股。

去年6月,基于这691亩山场的武平1号林票发行。池志昌作为原林权所有者,优先参与了投资,认购了面值20万元的林票。

“过去,社会资本参与林业投资,需要直接参与林业经营管理,而林业的专业性与复杂性,无形中抬高了投资门槛。”钟天明说,股金型林票有效畅通了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的渠道,降低了投资门槛,同时也是更为稳健的投资方式。“由于需要承担兜底责任,国有林场被倒逼着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林业增产增效,林票增资增益。”

实际上,引资入林本就是林票的应有之义,它为林业投融资开辟新路径。同时,各地也在不断优化林票产品设计,进一步畅通引资渠道。

3月25日,三明市三元区城东林场利用地方专项债资金,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购得4张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总面值1951万元,总成交价2007万元,溢价率2.8%。

所谓的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是三明推出的林票升级版,当地习惯称为“林票2.0”。

“最初的林票属于非标准化金融产品,虽然具备交易流转功能,但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流通性差、交易难,一般只限于村集体内部交易。”三明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谢锦斌说,“林票2.0”则依托标准的开发流程与多重权威背书,变身电子化资产凭证。作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林票2.0”可从场外转向场内,在产权交易所畅通流转,吸引更多资本的目光。

此次城东林场买票所用的资金,源自当地建设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所获批的地方专项债。2023年“林票2.0”上市以来,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已累计完成9宗交易,总成交额近3000万元,参与交易的既有社会资本,也有地方专项债。此外,三明还完成了2宗“林票2.0”质押融资,融资金额848.8万元。

眼下,当地还计划推动金融、资产管理等机构,通过信托计划或资管计划认购“林票2.0”,引导更多资本类型参与投资林票。

一张票创造更多想象

林票制度层面与时俱进的创新,不断扫清资本进山入林的障碍。但想象中的投资盛况并未如期出现。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有的地方,林票发行后市场流动性差,交易量少,溢价程度有限。换言之,社会投资林业热情有待提高。

在业者看来,林票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票面,而在其锚定的林业资源资产。如果林业发展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自然不缺投资者。

目前,各地发行的林票,大多以林木资源为标的物,其增值空间取决于木材行情。近年来,国内木材行情持续低迷。以福建主产的杉木材为例,最近5年收购价大幅下跌,每立方米收购价从上千元下跌至目前的七八百元,许多人工商品林经营者艰难保本。对未来缺少信心与正向预期,投资积极性自然不足。

“与其说要如何增强林票流通性,不如说要如何推动传统林业转型升级,通过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全程参与林票开发过程的三明市林业局原副局长潘子凡说。

永春县林业局局长林荣福持相同观点。当地的思路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减少对杉木等针叶纯林的依赖,通过对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培育珍稀大径材、套种珍贵阔叶树等方式,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多元化林木产品;另一方面,跳出林木看林业,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碳汇、森林旅游等多元业态,实现林木资源非木质化利用,有效延伸林业产业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当地林票开发思路,集中体现了这些林业产业发展新理念。永春于去年推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绿票。绿票分林地林木合作经营类、林下经济类、林业碳汇类等3种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林下经济类绿票。

近年来,永春县决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了林药、林菌、林蜂等十大模式。林下经济要想实现集约化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不可少。整地、修路、建设水肥设施等,每亩光前期投入就要几万元,不少有意从事林下经济的经营者因此心存顾虑。永春的策略是,借鉴工业领域“三通一平”的招商引资策略,提升林下空间基础条件,吸引投资者。

林下空间哪里来?谁来提升林下空间?林下经济类绿票,应运而生。和常见的林票一样,此类绿票也基于合作经营生成,只不过,它的标的物是林下空间。

去年,永春县湖洋镇办林场——六八林场拿出130亩阔叶林的林下空间,与县国企永春县永绿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双方约定,林场提供林下空间经营权,占股30%;永绿公司负责完善林下空间基础配套设施,占股70%。改造提升后的林下空间,租赁流转给市场经营主体,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由此产生的租金收益,便是双方合作经营的收益,按各自所占股比分配。收益权制发成同样具有交易、流转、质押等权能的绿票。永绿公司通过每年预分红等方式予以兜底。

这张绿票激活了广阔的林下空间资源。眼下,当地正致力于培育引进林下产品加工企业、搭建林下产品电商平台,全产业链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推动林下空间价值的提升,绿票将成为优质投资产品。未来,永春绿票将改革成“福林票”,并与花卉产业、养蜂业等林业产业深度结合。

多元化经营模式将拓展林票的更多功能,激活林业发展潜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投资林票,真正激活万重山。(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宋家健)

(责编:江苇杭、刘卿)


上一篇:【福建】儒家四圣嫡裔聚首孔子故里:共话传统家学现代转型
下一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议政)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