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5-07 16:18:50 | 浏览:3849次 ]
分享到:

2025年05月07日12:56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莫斯科5月7日电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1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专门会见了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他们曾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场上浴血奋战。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今难忘。在过去几年里,加列耶夫大将、舒德洛少将等老战士先后离世,我深切缅怀他们。从将军到列兵,所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卓越功勋的老战士,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英雄不朽,正气长存!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俄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东方佐尔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烽火岁月,苏联向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也向苏联输送急需战略物资,两国携手在大漠戈壁开辟出一条国际“生命线”,为支援彼此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80年前,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谱写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篇章。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以坚韧意志锻造钢铁洪流,碾碎了纳粹侵略者的野心,解放了被德国法西斯奴役的人民,书写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壮丽史诗。

  历史告诉我们,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对于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行径,不仅中俄两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各国人民也不会答应!

  ——我们要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今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中俄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俄方多次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的一切举措。中方对此高度评价。

  ——我们要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应对全球性挑战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我们坚信,世界各国人民都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中俄关系具有清晰历史逻辑、强大内生动力、深厚文明底蕴,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双方要共同抵制任何干扰破坏中俄友谊和互信的图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以中俄战略协作的确定性和坚韧性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着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家,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是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80年前,我们经过奋起反抗,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责编:牛镛、岳弘彬)

降准又降息!十项货币政策来了

2025年05月07日09:4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表示,为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

潘功胜介绍,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三类举措十项具体政策:

第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第二,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

第三,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第四,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都从目前的1.75%降至1.5%,这些工具利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资金的利率。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抵押补充贷款是由中央银行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的一个工具。

第五,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利率同步调整。

第六,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这项再贷款工具本来就存在,这次额度增加3000亿元,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也就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第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第八,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与调降再贷款利率的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第九,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两个工具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第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责编:罗知之、吕骞)

人民网评:坚持科技兴警,提升警务效能

徐隽

2025年05月07日08:23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一辆黑色小轿车随意加塞,让后方车辆大排长龙。这一幕被空中的警用无人机悄然记录,下一个路口,小轿车被交警精准拦下,驾驶员依法接受处罚。这是上海公安着力提升新质战斗力,坚持科技兴警、提升警务效能的一个缩影。

头顶,警用无人机体系勾勒智慧防线;指尖,数字化平台快速反馈社区隐患;眼前,预警模型“盯牢”重复警情……上海,一座常住人口逾2400万的超大城市,让守护“无声”、让安全“有感”。

2019年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为坚持科技兴警、提升警务效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3年,公安部、科技部联合部署推进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任务具体、路径明确、蓝图清晰。全国公安机关大力构建公安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优化公安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增强公安重大业务需求科技支撑能力,完善公安科技人才梯队培育体系,助力形成科技兴警协同工作格局,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平安中国建设的水平。

如今,许多“黑科技”应用在一线执法执勤中, 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赋能。比如,新民公安利用“无人机+”勤务模式,织密“空地一体防护网”;邵阳公安利用AI预审与区块链存证构筑“数字盾牌”,让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流程都可溯源核实;赤峰公安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无车证明、阳光警务以及亲子关系证明。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方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下好智慧公安“先手棋”,才能推动变革、创新发展。

推进科技兴警,要不断夯实公安机关科技创新基础。要以强化公安实战能力为导向,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推进公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技术研发布局,持续深化高新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创新集成应用,打造公安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科技兴警,要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挖掘人才潜力。再好的智慧公安软件都需要科技人才来开发、来维护。要通过培育公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科技智库等,完善公安高层次人才培育机制,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公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职责,要始终坚持科技兴警、提升警务效能,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从警营内外到百姓身边,推动新技术研发、新成果加速转化,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新功效层出不穷,大数据革命新突破、新应用与日俱增,推动公安事业创新发展,更好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责编:孟哲、曲源)

五位第一书记的乡情笔记(守望·特别策划)

2025年05月07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四川省达州市铁佛村,驻村第一书记周靖涵(右)在帮助村民修理旋耕机。
  邓良奎摄(人民视觉)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那造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士圳(右一)在和村民交流。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福建省泉州市高峰村,在驻村第一书记丰晓飞的协调下,当地组织医务人员为村民义诊。
  丰浩宇摄(影像中国)

  贵州省黔西市协和镇仡仲村,驻村第一书记肖庆仙(左)在了解农户种植情况。
  周训超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一书记制度还是要坚持,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乡村全面振兴要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的携手努力。2015年,《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印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开始在全国层面部署推动。10年来,一批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深入乡村一线,带着先进理念、资金项目、技术服务,在田间地头、村坝院落同乡亲们共话发展、共解难题,努力改变乡村面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日前,本报记者分赴山东、重庆、海南、云南、江西等地,看驻村第一书记如何为农业增效、助农民增收、为农村发展增活力。

  ——编  者  

  

  产业振兴

  红薯怎样才能卖得更好?

  红薯又丰收了,但老乡们却开心不起来,“没销路、卖不出价”,困难重重。我和大伙儿一起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卖红薯,一个月卖出了几万斤。看着乡亲们的笑脸,我心里特别高兴。

  ——山东省东营市史口镇西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贝贝

  今年,是张贝贝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史口镇西高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三个年头。

  初到西高村,还没放下行李,张贝贝就一脚踏进村里的红薯种植基地。驻村之前,她了解到西高村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红薯种植,产业怎么壮大?未来怎么发展?她想听听村民们的心声。

  “个个长得这么‘出息’,咋才能卖个高价?”村红薯种植农业合作社社员王梅玲亲切地拍着张贝贝的肩膀,“都说闺女你是城里来的,帮大伙儿想想办法呗!”

  看着村民们干着急,张贝贝暗暗下定决心,要帮乡亲们把这里的红薯卖得更好。

  周边不少村子都种红薯,要想卖得好,首先得有差异化。2024年春节一过,张贝贝就带着西高村土壤样本和种植规划图来到济南,邀请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的专家团队到村里指导种植。专家团队给出方案:喷洒富硒叶面肥,种植富硒红薯品种。

  进村动员,村民们却摇头摇得像拨浪鼓,“要增加成本,田间管护流程也更复杂,能不能成功?”

  “不干怎么知道。”张贝贝动员王梅玲划出十来亩试验田,播种下两个试种品种,张贝贝自己则当起“田管员”。霜降时节,试验田喜获丰收,价格比普通红薯高出15%,王梅玲喜上眉梢。

  看到成效,不少村民纷纷加入。张贝贝又开始为红薯找销路。她尝试线上直播销售红薯。首场直播当天,3000多斤沾满泥土的红薯,仅用一小时就销售一空。截至目前,村里共开展103场直播,销售10万余斤红薯,销售额超过40万元。

  最近,西高村种植基地里,又一季红薯即将栽种,张贝贝也有了新的期待:“今年,争取把红薯再卖个好价钱!”

  (本报记者  王  者)

  

  人才振兴

  回村创业人才如何留得下?

  村里要找准定位、摸清优势、事业兴旺,才能留得住人才。二渡村有哪些优势?离涪陵城区较近,适宜发展研学等文旅产业;榨菜产业基础不错,可以提升附加值……要想办法盘活这些资源,才能留住回村创业人才。

  ——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振

  白墙黛瓦,土地平旷,重庆涪陵区二渡村的二渡农场游人如织,城里来的小朋友除草、摘果,体验田园生活,欢声笑语不断。

  “来的人很多,周末还得提前预约呢。”农场负责人宁恩东笑道,作为研学基地,二渡农场有水稻、麦子、蔬菜,种类丰富,吸引不少中小学生前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这幅生动的乡村图景背后,凝结着驻村第一书记罗振的人才振兴实践。2022年驻村以来,罗振以乡情纽带吸引人才返乡,内强班子、外兴产业,让这个传统榨菜村焕发出“产强、村美、民富”新气象。

  初到二渡村时,罗振面对的是村干部老龄化、村里没有年轻人等难题。他用3个月遍访全村,决心引进人才,重点是本地出生、在外工作的年轻人。

  大学毕业生练珍金本在外地景区酒店工作,经过罗振多次劝说,回乡担任村党委委员,负责农业公司运营。另外,罗振还从渝东南农科院、涪陵榨菜集团引进人才担任村党委委员,3名大学毕业生担任本土人才和乡村振兴专干,改善班子结构。

  得知宁恩东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中心城区创业,罗振和同事们上门邀请,没想到被“怼”回来:“村里的机会少,怎么赚钱?”

  罗振和同事们“三顾茅庐”,带着乡村文旅产业规划上门:路计划怎么修、项目资金准备怎样争取、怎么吸引客流……终于,宁恩东决定返乡“试一试”,流转土地,打造研学基地。

  像宁恩东这样的年轻创业团队,罗振吸引了12个,共43人,带动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

  “还有啥子问题没得?”得空时,罗振就喜欢到产业项目上走访,帮创业团队排忧解难……

  (本报记者  刘新吾)  

  

  文化振兴

  民族歌舞怎样传得更远?

  今年,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又要去法国参加文化交流,我真替大家感到高兴。作为驻村干部,我要继续努力,为黎苗民歌“搭舞台”“找观众”,让黎苗民歌被更多人听见。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力

  夕阳余晖映照五指山。山脚下,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的共富广场渐渐热闹起来。一群阿哥阿姐身穿民族服饰,跟着节奏挪动竹竿,舞姿轻盈,引来游客围观体验。人群里,高个子、皮肤黑、挂着笑、轻轻打着拍子的,便是驻村第一书记高力。聊起眼前这支“1867”歌舞队,他有说不完的话:“1867米是海南最高峰五指山的海拔,也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2021年5月,高力初到毛纳村,便与村干部下村走访,倾听村民所思所想所盼。

  “毛纳村最大的优势是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要走文旅融合的路子。”走访后,高力有了思路:在村里建企业,经营范围涵盖演出经济、旅游服务、非遗文创等。黎族人能歌善舞,“尽快组建一支村民歌舞队,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增加集体收入,展示民族文化。”这一动员,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

  “唱歌跳舞我们都擅长,还能传承民族文化,这事有意义!”歌舞队组织者之一的王政珠亮明态度。于是,高力着手联系教师,开发节目创排,加入非遗乐器鼻箫演奏。“1867”歌舞队逐渐有了名气,队伍从最初的1支22人扩容到3支40多人。旅游旺季,歌舞队一天最高收入超千元。

  看到歌舞队给村子带来积极变化,高力又想到乡里的孩子们。“再组建一个山里娃合唱团!”这次,他先跑到学校摸底学生情况,又邀请来专业声乐老师。2022年8月,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成立,田埂上、池塘边总有悠扬的童声合唱飘扬;2024年,合唱团赴法国演出,并在多个地标景点上演了十几场“快闪”。

  据统计,2024年,毛纳村全村实现旅游收入851万元。高力说:“要用好民族文化,让村民不断从中受益。”

  (本报记者  曹文轩)

 

  生态振兴

  石漠化治理成果靠啥巩固?

  驻村以来,我一直和乡亲们一起种树,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看着山间土石慢慢披上绿色,心里很是高兴。接下来要种更多经济林木,让大伙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福利。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长岭街村驻村第一书记潘薏珊

  石旮旯里,能长花吗?

  “能!新种的云南樱花苗快两年了,开花肯定漂亮得很。”行走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田边的核桃树、蜜桃树已经挂果,樱花树在道路两旁整齐排列,村寨房前屋后栽种着杨梅、枇杷。长岭街村驻村第一书记潘薏珊看着村里草木葱茏,心里成就感满满。

  维摩乡曾是砚山县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5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对口帮扶维摩乡以来,一批批驻村干部接续发力,通过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让当地生态环境大幅改善。2023年5月,潘薏珊来到长岭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来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带着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种树,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调研,是第一步。隔壁的铳卡村有一条“樱花大道”。每到花开时节,落英点缀,村寨美如画卷,引得附近长岭街村村民羡慕不已。“我们是不是也能种樱花?不仅保水固土,还能发展成观光旅游的一张名片。”提议得到村民们积极响应,于是,潘薏珊决定带着大家挖塘种树。

  树苗运来,全村77户一起栽树,十几岁的孩子也冲在前,帮忙扶树、踩土。2300株绿化苗、1400株经济林果苗木种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上。潘薏珊说:“想带动群众一起干,就要了解大伙需求,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

  不只是种树,潘薏珊还在改善人居环境上想办法。完善排污设施,推动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争取林草行业项目提升森林覆盖率,研究利用特色资源探索生态旅游路径……两年来,通过开展多项生态治理工作,长岭街村石漠化治理成果不断巩固。

  (本报记者  张  驰)

 

  组织振兴

  村里大事小情怎么解决?

  村民的事儿,就是村里最大的事儿,处理得好,大家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要想办法凝聚乡贤能人,组织村民共同探索村庄治理机制,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让文明乡风浸润村庄。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童家村驻村第一书记管仲贵

  “咱村刚申请了和美乡村项目,一家只能保留一处住宅,我们商量一下怎么改建。”日傍西山,江西上饶横峰县童家村的一棵百年香樟树下,20多名村民围坐一起,驻村第一书记管仲贵挑起话头。

  “老管,你说怎么干,咱就怎么干!”村民童冬寿说,其他村民们纷纷附和……

  2021年7月,管仲贵被派驻横峰县童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民对他并不热情,怕他待不长,“镀了金”就走。管仲贵挨家挨户实地走访,他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让村民遇到事能找得到人、能找得到组织。

  “村里的路坑坑洼洼,出行都不便”“啥时候能修条宽敞好用的水渠”……村民聊天时的抱怨,管仲贵一一记下,逐一落实。慢慢地,来找管仲贵反映问题的村民越来越多。2022年9月,管仲贵向全村群众公开自己的手机号,全天候接听群众来电,受理咨询、求助、纠纷调解等事项。此后,正式设立了“老管热线”,包括管仲贵在内的党员和村干部,都是“老管热线”的接线员,一起帮村民解决问题。

  “老管,有人摘我家的李子,咋办?”村民邹云生发现自家李子被摘光了,第一时间想到“老管热线”。管仲贵和村干部商量后,把李子“丢失”的情况发到村民微信群,提醒“拿错”的村民主动去道歉。第二天一早,邹云生告诉管仲贵,偷摘李子的村民不仅道了歉,还赔了李子钱。

  “光有‘老管热线’还不够,要建立一个常态化机制。”2023年5月,管仲贵和村干部探索“香樟树下说家事”治理模式,组织群众座谈,议矛盾纠纷、话村庄发展。“现在村民都有了共识,‘有事就找组织’。”童家村党总支书记陈联升说,“我们要在服务群众中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本报记者  杨颜菲)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7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干在基层 淬炼真金(感言)

刘涓溪

2025年05月07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驻村,是什么体验?

  是迎着晨光走过青石板路,在万亩茶园与茶农一起采新茶;是披着晚霞穿梭在沟壑纵横之间,走村串户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是夜幕降临时与乡亲们围坐一起,共议村寨发展、共话振兴之路。

  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2021年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以来,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奋战在乡村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发展的经纬,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兴村富民,干字为先。第一书记承担着衔接党组织与基层群众的桥梁作用。扎根基层、走家串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他们记下长长的需求清单,写下厚厚的乡情笔记,最了解基层情况,也更能精准地想办法、出实招;思路开阔、敢打敢拼,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他们为乡村引入先进理念、资金项目、技术服务,帮助一个个村子富起来、美起来。

  深入基层,锤炼本领。乡村是锤炼干部的大舞台,肥沃的土壤也为驻村第一书记成长成才提供了不竭养分。不少年轻人主动请缨,到落后地区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参与帮扶工作。从初入村寨听不懂方言,到与乡亲们同吃同住、成为乡村“活地图”,他们在担担子中磨砺了干事创业的能力,交出了一份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乡村全面振兴没有捷径,干在基层,烈火方能炼真金。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在难处蹲苗,在苦中历练,关键时刻挺在前,重要工作抓在手,惠民规划落实处,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带领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7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上一篇:重磅金融政策密集发布 一文梳理这场国新办发布会
下一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今日谈)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