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 |
![]() |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庆典结束后,习近平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从红场来到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并肃立默哀。 |
![]() |
当地时间五月九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庆典结束后,各国领导人集体合影留念。 |
本报莫斯科5月9日电 (记者杜尚泽、于宏建)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
5月的莫斯科,绿意盎然,鲜花盛开,胜利日旗帜迎风招展,恢宏的红场一片庄严的盛典气氛。
习近平来到克里姆林宫,同在那里迎候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亲切握手。随后,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一道步行前往红场,登上主观礼台就座。
10时整,随着克里姆林宫悠扬的钟声敲响,庆典开始。军乐队奏响《神圣的战争》乐曲,仪仗队护卫俄罗斯国旗、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旗入场。
普京发表致辞,表示苏联以数以千万的牺牲捍卫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自由。我们将永远铭记胜利的时刻,继承父辈遗志,团结一心,永远维护神圣的荣光。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我们高度赞赏中国人民为开辟人类共同未来作出的贡献。我们牢记二战历史,以史为鉴。胜利是神圣的,历史不容篡改,胜利者不容侮辱。历史和公正永远在我们一边。
随后,军乐队奏俄罗斯国歌,红场上鸣响礼炮,盛大的阅兵式开始,受阅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依次从红场走过。在阅兵式“历史”部分,俄罗斯官兵身着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军装,高举当年的军旗,紧握当时的武器,精神抖擞接受检阅,把人们带回抗击法西斯的峥嵘岁月。在阅兵式“现代”部分,俄罗斯各军兵种方队、现代武器装备方队整齐列阵接受检阅。空天军飞行编队呼啸着飞越红场上空,《胜利日》乐曲经久不息。中国等10多个国家的武装力量方队也受邀参加了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方队军容严整、士气高昂,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过红场。
庆典结束后,习近平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从红场来到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并肃立默哀。随后,各国领导人集体合影留念。
当天中午,习近平出席普京总统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宴会。
蔡奇、王毅等参加上述活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0日 0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2025年05月10日03:16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题: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何梦舒 汤洁峰 安晓萌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俄罗斯媒体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强调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多国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重温历史、直面现实,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在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的今天,世界各国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为了守护历史真相,人们仍需不懈努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署名文章引用《喀秋莎》这首广为传唱的经典苏联歌曲的歌词‘梨花开遍了天涯’,不仅唤起了两国人民对二战时期并肩奋战的共同历史记忆,也寓意俄中友谊历经风雨、愈发坚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说。
“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防空警报仍在悲鸣,奥斯威辛集中营前的铁轨还寒光凛冽。”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说,正如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强调的,“历史的记忆和真相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二战胜利是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捍卫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当今世界公平正义的守护。
“任何试图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行径都不会成功,世界各国人民也不会容忍有人试图开历史倒车。”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高度认同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说:“为了守护历史真相,人们仍需不懈努力,从而防止未来悲剧重演。”
波兰格但斯克二战博物馆创始馆长帕维尔·马赫采维奇说:“二战是全人类的悲剧。我们要全面、真实叙述历史,深刻反思战争暴行,加强和平教育。”
“对塞尔维亚来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传递了重要信息:对真相的守护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俄罗斯,正是在做出这样的努力。”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员亚历山大·米蒂奇说,“遗憾的是,当前我们仍看到西方某些势力试图淡化中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在历史上为打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所作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但这些企图注定会失败。”
法国企业家、时评人阿诺·贝特朗说,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中有很多深刻洞见,特别是通过对比今昔,指出“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指明“要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维护联合国权威”。贝特朗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是了解当前中国战略思维的窗口。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中国致力于反对霸权势力,是支持多边体系和国际法的重要大国。”
“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伟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各国人士普遍认为,东方主战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野心,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胜利是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努力的成果,苏联和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俄罗斯胜利博物馆学术秘书鲍里斯·切利佐夫说,苏联和中国两国人民在抗击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并肩奋战、相互支持。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中国承受了巨大牺牲,为最终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位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古泽尔·迈特金诺娃说,中国始终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绝大部分日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伟大贡献”。
“如果没有中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恐怕不会在1945年结束。”波黑波中友好协会主席法鲁克·博里奇说,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本侵略者,为欧洲战场胜利赢得宝贵时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博里奇说,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积极维护多边秩序,始终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对历史的尊重和铭记,使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力量。”
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就此表示,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之一, 也受到战后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倘若否定二战成果,将严重干扰破坏现有国际秩序。埃及开罗大学国际法副教授穆哈卜·纳赛尔说,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是合法且公认的事实。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再次表达坚定明确的立场:事关核心利益,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退让。
“实现世界共同发展繁荣需要的是公道,而非霸道”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表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土耳其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阿克坎·苏威尔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是公正、公平、真正维护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方案”。“在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秩序,这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面对各种冲突,我们需要对话与合作,而非分裂;全球发展需要理性与良知,而非强权。”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说,他完全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的论述。“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给变乱交织的国际格局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马哈茂德说,“实现世界共同发展繁荣需要的是公道,而非霸道。唯有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才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尽快构建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多边格局,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中东长期动荡不安,从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危机、也门冲突,再到巴以问题,和平赤字越来越大。”科威特《阿拉伯人报》总编阿卜杜拉·多塞利阅读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后感慨道:“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这对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启示。”
“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中国的全球秩序观,强调要加强对话、共同发展和尊重多样性,呼吁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全球治理体系。”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主席凯泽·纳瓦布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有力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不仅是对二战史实的高度概括,更包含着对当今国际形势的深刻思考——和平与公平不会自动到来,必须用坚定的意志去捍卫。”马来西亚槟城阅书报社孙中山纪念馆馆长庄耿康说,“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以史为鉴,坚守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参与记者:高博、李子越、陈颖、张继业、段敏夫、尹炣)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2025年05月10日05:02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小字号
为了240米的亮相,每天训练10个半小时,值得吗?“值!”,这是102名中国仪仗兵共同的回答。
5月9日,红场沸腾了,中国军人以每分钟120步的频率,踢出世界惊叹的“中国精度”。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军人,了解铿锵步伐背后的动人故事。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桂从路
2025年05月10日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80年前的伟大胜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带给世人恒久的启迪: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正确认识历史,是以史为鉴的前提。纪念这场伟大胜利,首先就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作为亚洲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中流砥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较量。在这殊死战斗中,中国同各国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汇聚起抗击侵略的强大力量。纪念这场胜利,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走向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
“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向着未来前行,我们要做历史记忆的坚定守护者,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的必然选择。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0日 0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本报记者 曲 颂
2025年05月10日05: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习近平主席5月7日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引发广泛共鸣。
中俄两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国在文学领域的交流源远流长,生动诠释文明互鉴理念。中俄加强人文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赓续两国人民友谊,助力双边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穿越历史,经典作品永不褪色
“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习近平主席2014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
中俄文学交流的长河中,19世纪诗人、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是重要源头之一。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是第一部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中译俄罗斯文学作品,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译介和传播的起点。普希金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在一首诗中,他写道:“哪怕去遥远的中国的长城脚下”。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与中国经典相遇。1884年2月,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在读儒家著作,这已是第二天了。难以想象,它们达到了不同寻常的精神高度。”1909年11月,《中国圣人老子语录》俄文本出版,81岁的托尔斯泰撰写前言《老子学说的实质》。
100多年来,大量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被翻译、引进中国。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文学巨匠对中国文学界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以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的苏联文学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书中反映的苏联人民斗争经历启发了中国进步青年的革命意志。
中国文学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和传播始于19世纪,早期以介绍古典诗词歌赋、戏曲和章回小说等为主。1917年—1918年间,俄罗斯诗人古米廖夫翻译并出版了中国诗选《瓷亭》。苏联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成为译介重点,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著名作家的作品被介绍到苏联。
直到今天,两国经典作品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仍在中国图书市场畅销,作品不断被重译。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助理教授、青年翻译家李春雨对本报记者表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让人手不释卷、回味无穷;其对人性的探索和对时代命题的预见,对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俄2023年年度最佳图书奖评选结果显示,由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社出版的俄语版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系列丛书《诗歌的元素——七至十世纪的中国诗歌》《星星的客人——李白:诗歌和散文》《诗鬼李贺》获得“最佳经典文学”类最佳图书奖。
深化合作,文学交流硕果累累
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等合作机制推动两国新生代作家直接交流;两国高水平举办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框架下各项活动,为两国文学互动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中俄务实合作不断深入,人文交流机制不断完善,两国文学交流互鉴硕果累累。
2024年6月,俄罗斯著名当代作家、女性文学领军人物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作品首次在中国结集出版。其作品最早译介者之一、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认为,俄罗斯当代文学植根于俄罗斯经典文学的深厚土壤,融合了各种新文学流派,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鲜明特点。
中俄政府间经典互译项目以及中国多省作协在俄罗斯推动的“中国地域文学”专题译介工作等为中国文学出海俄罗斯起到了推动作用。刘慈欣、余华、刘震云、周梅森、紫金陈、周浩晖等作家的作品在俄罗斯广受欢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副系主任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认为:“当代中国文学呈现出三重魅力:既承载千年文明的传统基因,又展现经济奇迹下的当代精神图谱,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迥异于欧洲的文化审美体系。”
俄罗斯青年诗人伊莉莎维塔·阿布杜什诺娃在中国生活、学习7年,全情投入到俄中诗歌翻译中。她不但作为编辑和翻译出版书籍,还与中国诗人、作家广泛交流,开设网络播客介绍两国诗歌。“诗歌为两国年轻人沟通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阿布杜什诺娃说。
“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独特价值不容忽视。”李春雨认为,对中国读者而言,它们是理解当代俄罗斯的窗口。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猛告诉本报记者,俄罗斯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科幻作家卢基扬年科等的作品在中国畅销,完全是靠作品魅力吸引大众读者。
融合创新,推进人民相知相亲
5月7日,习近平主席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强人文交流,对增进相互理解、弘扬睦邻友好、夯实双边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优秀文学作品如一方沃土,为戏剧、影视等其他文艺形式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内容,并通过视听语言的转化,给受众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中俄两国艺术家一直从两国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创作新的作品,推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罗季奥诺夫介绍,2023年普斯科夫普希金模范话剧院演出了莫言的《蛙》,2024年廖一梅的《恋爱的犀牛》、曹禺的《雷雨》等在俄罗斯剧院上演并受到广泛欢迎。2025年1月,实验京剧《狂人日记》在北京首演,剧作大胆地将果戈理和鲁迅两位作家创作的《狂人日记》小说融为一体。编剧、导演梧桐选取了两部作品的核心元素,以京剧的表演程式呈现了一场跨国文学对话。
1962年,中央歌剧舞剧院(现中央歌剧院)在国内首度以中文上演普希金长诗改编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今年4月,中央歌剧院又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州文化部、费奥多尔·沃尔科夫俄罗斯国家学术戏剧院、俄罗斯和平基金共同打造了新一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指挥执棒中国乐队,两国歌唱家同台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场新的艺术盛宴。
去年9月以来,根据中国当代作家刘震云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改编的同名话剧在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演出,创造了场场爆满的成绩,至今仍然热度不减。剧院官网显示,未来两个月的票皆已售罄。中式妆造和舞台布景,搭配俄罗斯演员的俄式演绎,让该剧深受观众喜爱。
“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中俄两国在文学领域交流互鉴的更多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为两国不断深化人文交流、人民相亲,树立新型国家间关系典范提供肥沃的土壤。
(本报莫斯科5月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0日 0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2025年05月09日20:47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梨花开遍天涯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俄方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80年前,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一段段用血肉铸就的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这是抗日战争前夕,阎宝航夫妇与子女在南京合影。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苏飞行员在汉口机场的合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谱写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篇章。这是1943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秋季“扫荡”时,民兵埋设地雷,打击敌人。
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以坚韧意志锻造钢铁洪流,碾碎了纳粹侵略者的野心,解放了被德国法西斯奴役的人民,书写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壮丽史诗。这是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解放斯大林格勒。
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1945年,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同年10月24日,中、苏、法、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是首届联合国会议的资料照片。
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
1945年11月20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对22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高层战犯进行审判。这是1945年11月21日拍摄的法庭现场。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
两场大审判,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台湾地区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1971年11月23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代表第一次出席了安理会会议,受到了各理事国代表的欢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长期以来,中俄两国人民通过不同形式
讲述相互支持、共同战斗的感人故事
书写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2005年9月5日,在武汉解放公园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一位苏联援华飞行员遗属为烈士墓献花,向为中国抗战牺牲的苏联英雄们致敬。
2007年5月7日,中国和俄罗斯老战士分别在北京和莫斯科通过视频举行见面会,追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的经历。
2015年5月5日,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凭吊苏联援华抗日航空烈士活动,追思为中国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的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行员。这是中国大学生和俄罗斯留学生代表在刻有苏联援华抗日航空烈士英名的纪念碑前合影。
2015年8月26日,“胜利:1945-2015!——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共展出俄罗斯12家重要艺术机构的反法西斯题材经典藏品76件。这是观众在中国美术馆欣赏展出作品。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平颂》音乐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音乐厅举行。
2020年8月30日,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主办的《纪念伟大卫国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图片展在上海举行。由俄通社—塔斯社、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和俄罗斯联邦档案署提供的80余幅拍摄于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时期的图片在展览上展出。这是中俄小朋友手拉手走进图片展现场。
2025年4月18日,“百炼成钢的真心朋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行。这是嘉宾参观图片展。
历史昭示未来
站在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
中俄要一道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
发展振兴的同行者
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摄影:石少华 姚大伟 鲁鹏 方喆 孙参 曹阳 何俊昌 周国强 莫京娜
制作:毕晓洋 许睿
新华社摄影部、亚欧总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白宇、卫嘉)
本报记者 林子涵
2025年05月10日04: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 |
在第七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俄罗斯出口中心展位,客商进行交流。 |
![]() |
在陕西西安举办的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现场,观众选购俄罗斯产品。 |
“俄罗斯味道”来到中国餐桌,智能手机“中国造”在俄罗斯市场热销,中国品牌汽车穿行于俄罗斯街头,俄罗斯电商平台扩大在华业务……当前,中俄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蓬勃活力。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作为“好邻居”“真朋友”,中俄务实合作根基深厚,互补优势正在持续释放。
经贸往来量质齐升
“这是俄罗斯原装进口的椴树蜂蜜,入口清甜,有独特的花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93号链接……”走进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俄罗斯商品城,不少商家正在直播。一旁的货架上,饼干、坚果、果汁等各类俄罗斯进口商品琳琅满目。记者看到,一家商铺直播销售的一款俄罗斯传统点心,在电商平台成交量已超过2万单。
绥芬河位于中俄边境,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口岸,也是重要的俄罗斯商品集散地。直播间里的一单单交易,折射出中俄经贸往来的生动图景。
“目前,俄罗斯商品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近日报道称,俄罗斯冰激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较快增长。俄罗斯巧克力、婴儿配方奶粉等产品也深受欢迎。2024年,有900多家专门从事俄罗斯商品贸易的企业和机构在中国成立,这一数字是两年前的2倍多。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中国海关总署近期发布的进口商品类章金额表显示,中国从俄罗斯采购的商品不仅包括能源、矿产以及肉类、谷物等传统大宗商品,还涵盖了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等工业制成品。此外,还包括珠宝、贵金属及制品、机电设备、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等高附加值商品。
多种俄罗斯商品走进中国的同时,“中国造”也受到俄罗斯市场青睐。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的一家智能手机品牌门店,不少俄罗斯游客正在柜台前试用样机、与店员确认参数。俄罗斯游客德米特里展示了他的中国品牌智能手机:“我已经买了两部中国手机,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很好。家里的智能家居产品我用的也是中国品牌。”
一部智能手机,折射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近期援引俄罗斯标准银行的研究报告称,中国智能手机对俄出口呈现增长态势,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在俄罗斯市场所占份额逐年上升。2022年,中国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为50%;2023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3%;到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已进一步增长至86%。报道称,该银行的统计数据再次证实了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在俄罗斯市场广受青睐。
从家具用品到服装鞋帽,从电子产品到新能源汽车,不少中国商品当下在俄罗斯市场热销。据俄罗斯汽车行业分析机构“Autostat”公司的数据,11个中国汽车品牌已跻身2024年俄罗斯市场乘用车新车销量排行榜前15名。
中俄务实合作硕果累累,彰显双边关系“含金量”。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双边贸易本币结算超过95%。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徐坡岭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呈现“基础牢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双边贸易规模在过去5年内从千亿美元跃升至2448亿美元,翻了超过一番。中俄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也显著提升,双方在巩固最终品贸易的基础上,逐渐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在投资合作、货币金融协作以及基于双边本币直接结算机制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双方也取得了新的合作进展。从合作主体来看,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活力。这些成果均为中俄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体现。
合作有稳定推动力
凌晨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国际陆港,天还没亮,一列装有55箱建材的中欧班列已经发车启程。列车上是墙板、铝合金配件、横梁、方钢、立柱、槽钢吊挂件、五金件、彩钢板等多种产品,这批货物将驶向俄罗斯谢利亚季诺,进入俄罗斯市场销售。
中俄经贸合作马力十足,背后既有双方坚实的政治合作意愿,也得益于双方互利共赢的互补优势。
近年来,中俄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丰硕成果。一系列大型项目推动了中俄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中俄两国高层密切沟通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已发展成为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更加紧密、务实合作持续深化的稳定伙伴关系。经贸、科技等领域合作持续拓展。”伊朗迈赫尔通讯社称。
徐坡岭表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新时代以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双方政治互信持续加深,务实合作成果显著,世代友好深入人心,国际战略协作持续巩固和深化。双方携手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政治互信为两国务实合作开辟了空间。
“无论国际格局如何演变,中俄两国增进友谊的意愿始终坚定,双方合作充满活力。”《俄罗斯报》报道称,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国,中国是俄罗斯机电产品、汽车等商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两国在经贸、投资、能源、航天等多个领域持续深化合作。
徐坡岭表示,互补性优势是中俄务实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商品结构有一定互补性,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双方形成了能源—制成品的结构性互补格局。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在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中俄两国的互补型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益处。俄罗斯受益于中国企业和银行对俄能源和电信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也受益于俄罗斯能源出口。双方的贸易依存度、贸易额在过去10多年间有所增长。
面对外部挑战与地缘政治因素冲击,中俄贸易互补性优势仍在持续深化。“中国庞大的能源市场为俄罗斯能源产品出口提供了空间。同时,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汽车出口也展现出强劲需求,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双方的互补优势从传统的商品结构互补进一步拓展到市场规模互补。”徐坡岭说。
长期向好,前景广阔
徐坡岭表示,2025年,中俄务实合作进入新阶段,双边贸易额增长趋于平稳。新阶段,中俄务实合作的重点内容是稳定和巩固两国在商品贸易、产业链合作、基础设施对接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创新和扩大在电商、服务贸易、本币结算及双边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探索扩大投资、科技和北极航道开发建设等合作新领域。
“中俄务实合作基础牢固,前景广阔,不惧挑战,今后还有很多合作空间。”徐坡岭说。
不久前,俄罗斯本土电商平台“野莓”宣布开放中国市场招商,强化在中国的跨境电商业务布局,引发多家俄罗斯媒体关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表示,数字贸易将成为2025年两国发展最活跃的合作领域之一。“我们目前已经观察到了良好势头,一些俄罗斯公司在2024年与中国积极开展工作,还开设了较多的俄中联合公司,开展2C、2B的数字贸易。”他表示,2025年,俄中还将拓宽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开展更多科技领域联合研究,并拓宽农业、林业工业领域的合作。
克里姆林宫网站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俄中两国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全面合作正在不断推进。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汽车全球最大进口国。俄罗斯方面欢迎中国在俄设立生产基地,进行产能合作。2024年,经俄中两国边境口岸和海港的双边货运量增长了9%,达到近1.76亿吨。俄罗斯计划进一步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并将边境检查站改为24小时通关。此外,在中国各省举办的“俄罗斯制造”展销会卓有成效,持续激发中国消费者对俄产品的兴趣。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正在进行新一轮重塑。面对外部冲击,分析表示,高水平中俄合作对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将产生积极影响。
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院院长维多利亚·佩尔斯卡娅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中经济合作建立在遵守现行世界贸易监管规范及各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监管原则的基础之上,是可持续的、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俄罗斯与中国共同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
“中俄务实合作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双赢和共同发展原则,在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有着高度共识。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稳步推进,将为世界经济秩序和全球经济治理注入稳定、积极、向上的力量。”徐坡岭说。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2025年05月10日05: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5月9日,国家..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