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炳强宗长号召学习:南朝宋文坛领袖颜廷之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19-10-15 16:06:39 | 浏览:4113次 ]
分享到:

南朝宋文坛领袖颜延之

本期主题:南朝宋文坛领袖颜延之

下期主题:平民思想家颜钧

欢迎广大宗亲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18973546108@qq.com

电      话:19907355108(颜家显)

(审核:颜炳强    编辑:颜家显)


(本图来源于网络)


宏扬祖德  吾辈之责

               〔文〕颜树华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浩瀚时光长河中,留存千古后世的乃传统文化。氏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氏文化更是氏族文化中的杰出代表。我们研究探讨前辈的优良传统文化就是承继优良祖德,学习先辈的处世哲学。解读先贤,以励后人之志;传承家风,以承颜门之贤;弘扬祖德,以担吾辈之责。    

 本期颜子文化学习园地分享南朝文学家、思想家颜廷之的治家、治学、育人的传统美德。

   颜延之(384 - 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思想家。官至右光禄大夫,故称颜光禄。留于后世的警世名篇《庭诰》是立德修身、为人处世作了很好的经典论述,谆谆教诲、警句迭出,历来视为家教的经典之作。后来五世族孙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多有借鉴,一脉相承!

   《庭诰》中关于德义提出:“寻尺之身,而以天地为心;数纪之寿,常以金石寿,常以金石为量。观夫古先贤垂戒,长老余论,虽用细制,每以不朽见铭,缮筑末迹,咸以可久承志。况树德立义,收族长家,而不思经远乎。”颜延之强调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建设是社会完善的重要措施。

  《庭诰》中对孝悌的立场是:“日身行不足,遗之后人。欲求子孝必先慈,将责弟悌务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百善孝为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庭诰》中关于如何掌控个人情绪问题也有很多建言:“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识。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者,则为美矣者,则为美矣。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即歇。故动无愆容,举无失度,则物将自悬,人将自止。”生活在社会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因此心态平和最重要。

  《庭诰》中关于为人处世问题也有颇好的立言,延之公在《庭诰》中谆谆告诫子弟,必须收敛锋芒甚至谨小慎微。他说:“言高一世, 处之逾默”、“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的,是“士之上也”;“敬慕谦通, 畏避矜踞”、“文理精出, 而言未称达”的,“此其亚也” ;如果“言不出于户牖,自以为道义久立;才未信于仆妾而曰我有以过人”,这就是“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之流,最不足取。做人做事要低调。

  学习先贤的处世方略,可为我辈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指明方向。继承祖辈的传统文化,方能立颜门于百姓万世之中。

愿颜氏文化光耀千秋,颜门后裔万代昌盛。

(作者系颜子后裔第八十一代孙、原某杂志社社长、总编)


全国(世界)颜子文化研究交流联合会筹委会

     

            2019年10月11日


(本图片由广西颜子文化促进会提供)


桂林文教事业之先行者一颜延之

         张艺兵  石琳

桂林地处岭南,到秦代才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因此,先秦时期的灿烂文化并没有给桂林留下什么影响。自秦始皇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使汉字在岭南成为通行文字,通晓汉字的官吏在岭南任职,政府文书的往来和大量北方移民的迁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士颜延之来桂林为始安郡太守,他的到来,推动了广西北部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原文化在桂林的进一步传播,提高了桂林的文明程度。


(本图来源于网络)

一、颜延之生平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1、家道中落的士人

颜延之(384- -456) ,字延年,因仕至金紫光禄大夫,故又称颜光禄,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历史上,琅琊颜氏是名门望族,颜延之曾祖颜含官至侍中,位列三品。祖父颜约官至零陵太守,父亲颜显官至护军司马。其族叔、族伯等都曾为官。世代冠冕,家世也比较殷实。不仅奠定了两晋时期颜氏家族文化世族的地位,东晋时期间仕宦不断,又使其成为士族。尽管有着辉煌的家世背景,但在南朝刘宋初建时颜氏家道中落,势单力薄。《宋书 ●颜延之传》记载:“延之少孤贫, 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其父颜显虽曾官至护军司马,为第六品官,但去世较早。虽然延之文章冠盖当时却因父早卒、家境贫寒,在讲究门阀的晋代,他并无跻身仕途的机会。可见,颜氏在东晋虽为士族却已非望族。

2、久负盛名的诗人

颜延之所处的时代政权更迭频繁,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得这一-时期的思 想异常活跃,精神生活空间开阔,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创作正进入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出现了推崇数典用事和辞藻华丽、对偶的文坛风气,也带来了诗歌的变化,特别是南朝刘宋时期,山水诗逐渐从东晋的玄言诗中独立出来,并蔚然成风。因此,诗风以典雅密丽庄重为特征的颜延之,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流派人物和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他与谢灵运并称为“颜谢”, “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自潘岳,陡机之后,文士真及也。江左称颜、谢焉。”地位至高。文和鲍照、谢灵运果足为元嘉三大家,号为元嘉体“元嘉体, 宋年号,鲍、颜、谢请公之诗。”可见其诗歌是南朝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朝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颜延之对文学的贡献首先是革除玄言诗的流弊。他注重文章结构的布置、讲求对偶和用事、留意字词的罐炼,力求突出文学本身的内在美、形式美。如《始安郡还都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二十句中便有八句对偶,“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室圈。”“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二十二句中就含十六句对句:“虞风载帝狩, 夏谚颂王游。”“山抵桦娇路, 水若警沧流。神御出瑶轮,天仪降藻舟。万轴溉行卫,千翼沉飞浮。形云丽漩盖,祥鹰被彩旅。江南进《荆艳》,《河激》 献赵讴。”“藐晒靚青崖, 行漾观绿畴。民灵赛都野,鳞翰声渊丘。”范文澜《中国通史》评延之诗“专在对偶上用功夫,因而有人称他为‘后世对偶之祖’。”

其次在于对近体诗的开拓。颜延之对诗歌篇幅、风格、声律及典故语言结构进行改造,积极探索诗歌艺术形式,形成了独树帜的诗歌风格: 藻丽、典密、清壮。如《应诏宴曲水作诗》第一-“道隐未形,治彰既乱。帝迹悬衡,皇流共贯。惟王创物,永锡洪算。仁固开周,义高登汉。”全节八句,据《文选》李善注,用到《老子》《太玄经》《春秋》《申子》《长杨赋》《尚书传》《周礼》《毛诗》《汉书》共九处典故。可以说,颜延之是近体诗的开拓者之一。

3、不甚得志的官人

虽然在诗坛上名噪一时, 文学成就非同一般, 但在政坛上颜延之却极为不顺,一生宙海浮沉几十年,“历四主陪两王”,屡遣貶黜。

公元420年, 刘宋王朝建立,颜延之补为太子會人,与武帝次子庐陵王刘义真十分交好,<宋书》卷六十一《武三王.庐陵孝献王义真传》载:“义真聪明爱文义,而轻动无德业。与陈郡谢灵运、琅邪颜延之、慧琳道人并周旋异常。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案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致使徐羡之等权主认为他们结党赏私, 并因为延之觉附义真面对其产生了不满与嫉恨。且那时尚书令情亮博涉经史,于文词,自认为其文章博亮头章义理美妙,当世没有人比得上。延之凭言辞精美而自负,并不认为自己在他之下,傅亮为此对他也十分痛很。翠平元年(423年),颜延之被外放为始安郡(郡治今桂林市)太守。

二、颜延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琅琊颜氏为世传家业的士族,是一个从学术到政治、从生活到社会行为都履行儒家传统的家族,“世以儒雅为业”,“世善《周官》 《左氏》”,世代相传。颜氏祖孙恪守儒家之道,到了颜延之这一代,这种谨奉儒家之道的观念更是得以彰显。其《庭诰》一文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一,重视伦理道德。在颜延之的教育思想里,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伦理规范。首先,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依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培养人才。延之云:“道德者识之公, 情者德之私。公通,可以使神明加相;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是以昔之善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这是欲为士者的基本原则,以重道为善士的标准。颜延之诗文中广泛涉猎儒家经典。

第二,重视个人修身。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普遍重视子弟的修身问题,修身是士大夫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儒家思想来教育士大夫是与当时门阀地主的益及教育思想相致的。儒家主张“自天子以至正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受传统儒家修身观念的影响,颜氏家族都很重视子弟的修身问题,颜氏家族子弟也都很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南北朝时期,文学才能的高低成为衡量个人才学的标准,很多人因为文采过人而得到提拔和重用,颜延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重视言传身教。在教育方法上,颜延之强调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南史》 本传记载:“延之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延之日:“庭诰者, 施于闺庭之内,谓不远也。吾年居秋方,虑先草木,故邃以未闻,诰尔在庭。若立履之方,归鉴之明,已列通人之规,不复续论。今所载咸其素蓄,本乎性灵,而致之心用。”首先解释作此诰的目的与意图、方法,又申之以道、情之别,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与人交往要求相互敬重:“游道虽广, 交义为长。秉承了颜氏家族的优良家学传统。虽然史书中对颜延之推行的教育措施并无过多记载,但他以切身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艺兵(1965-),男,广西象州人。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教授。

兼广西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广西颜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石琳(1986-),广西巴马人。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本图片由广西颜子文化促进会提供)



          根植儒学  兼容佛道

            颜延之文化思想扫描

                  冯仲平            

  颜延之(384 - 456年),南朝宋文学家、思想家。其文章之大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颜延之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主簿,刘裕世子参率:刘格代晋建宋后官大子食人:宋少帝时以正员郎兼中书郎,出为始安(今桂林)太守;宋文帝后历任中书侍郎、子中庶子、步兵校尉、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后世称“颜光禄”。耿直廉洁,肆意直言,七十三岁去世,溢日宪子。

颜延之生平坎坷,仕途跌宕,。中年陷入一场官司:有人揭发他“启买人田不肯还直”,也就是以买的名义行霸占之实。尚书左丞有赤松向文帝奏本说颜延之“昧利苟得,无所顾忌”,“私恃顾眄,成强梁之心”,又说他“沉迷曲蘖,横兴讥谤,诋毁朝士”,并申论“求田问舍,前贤所鄙”,“唯利是视”,“骄放不节”,“岂可复弼五教,增耀台阶”建议“免所居官”。强霸田产之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  史书上没有记载颜延之的辩解,然而宋文帝下诏日“可” ,颜延之被罢官。奇怪的是随即又用之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再过三年颜延之因病逝世年七十三。朝廷给予抚奖,“赠特进道日宪子”。

颜延之直率无讳,真实不欺,洞先机的性格使他在后来的又一-次重大政局变乱中转危为安。宋文帝在位时立长子刘劭为太子,太子与潘妃所生的始兴王刘浚相好此异母兄弟二人品行不端,常受文帝训诫,因恨生恶,合谋作蛊,琢玉为像,埋于含章殿前。事发文帝大怒谋废劭杀浚却未最后决断。潘妃探悉。  

真实直爽性格在颜延之生活中的体现也是无处不在的。好饮酒是他的个性,而官场和社会大都不以为然,常有指责。他却我行我素并不在意,终其一生与酒为伴。说明他个性稳定,人格独立。东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皇后褚灵媛,及刘裕篡政后,降为零陵妃,于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死,下葬。按规定颜延之要参加葬礼。通知书递到时他正酣醉,投札于地,大声嚷嚷:“颜延之连活人的事都没办好,哪管她死人的事?!"率直无讳。

颜延之的率真,很得庄子《养生主》的真谛,也符合反对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再正一下义,颜延之个性张扬,适自所适,但不损害社会,是守法的。史书上记录的关于强占他人田产的事乃一段公案我认为是诬告。因为在他的传记中确有评语说他“居身俭约,不营财利,布衣蔬食,独酌郊野”,是很清廉的。

如果从大时代的角度看,颜延之生长在中国第一个大一统之后的分裂而复归统一的时代。据《吕氏春秋》和《史记》,三代之前中华大地部落小国数以万计,到周武王代纣时还有八百诸侯周初分封的诸候国还有-百四五十个。尔后经过差不多一-千年 争斗,期间兼并最为快速的是春秋时期,到战国晚季秦灭六国,华夏才头一回实现天下一 统。这是第一一次由分到合的过程。而后经过两汉四百的合,到东汉末年又是分。

颜延之外放始安的几年,必定会遇到土地过度兼问题,而史书没关于他解决这方面问题鳞半爪记叙述。想来他尚无此觉悟,不能不说是他的历史局限。颜延之的建树,主要在文学方面。《南史》 说他辞采与大才子、大诗人谢灵运齐名,而为文的敏捷远胜谢灵运。宋文帝曾限以乐府体例,以“北上”为题命二人各作诗篇结果颜延之信手便成而谢灵运属思良久乃就。《南史:谢灵运传》称,谢灵运从小就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也就是说颜延之的诗文,不仅比与之齐名的谢灵运来得快而且更有深度和条理。文豪鲍照也曾说,颜延之的诗“若铺锦列绣”,评价很高。当时文坛的评论,“以延之、灵运自酒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江右称潘、陆江左称颜、谢焉。”可见文名之盛。著有《颜光禄集〉。颜延之在桂林期间,常到独秀峰下岩洞读书,有读书岩遗址后人多所题咏。在独秀峰石壁上留有“末若独秀者,峨郛邑间”的诗句,是他自况的比拟。颜延之留在桂林的诗文不多但他的文名和勤学精神对广西乃东岭南文化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本文所据史料标明而外告据《南史.列传.颜延之神更宋本纪.文帝》、陈致平《中华通史.两晋南北朝史》等)


冯仲平,广西日报社 理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



(本图来源于网络)


颜延之《庭诰》的意义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李寅生

  颜延之(384- -546), 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南朝宋文学家,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曾经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世称颜光禄。

刘裕代晋自立后,颜延之被荐为博士;又因为诘难周续之,而徙为尚书义曹郎、太子舍人。刘裕死后围绕着立嗣问题,颜延之与谢灵运结成一派,反对徐羡之等谋立刘义颜延之贬谪始安郡,在任期间他积极推介桂林山水,是真正推介桂林的第一人。桂林市中心有一座石山拔地而起,孤峰矗立,陡峭高峻,气势雄伟,这坐有“南天一柱”之称的擎天巨峰就是独秀峰,亦称独秀山,起名独秀者,始于南朝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的诗句。

据唐代监察御史郑叔齐作《独秀的新开石室记》载:“城之 西北维有的,曰独秀。宋颜延之尝守兹郡,赋诗云:‘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嘉名之得,盖肇于此。”颜延之只用短短十个字,就既写出了独秀峰的形,又写出了独秀峰的神,堪称形神兼备,独秀峰挺拔的风姿和内在的人格力量都得以体现了。这既是桂林山水诗的滥觞之作,又开创了桂林山水诗的风格传统,蕴含了深厚的中国诗学魅力,引得古今中外览胜觅奇之客络绎不绝。所敬重的长辈作家陶渊明谢世。颜延之在初仕刘柳参军时,就与陶渊明有所交游。元嘉元年,颜延之初贬为始安太守路过浔阳,又在陶渊明处作过短期逗留,每天在陶渊明家中饮酒。颜延之还在离去的时候,留下两万钱给贫病交加的陶渊明权作酒资。

如果颜、陶之间仅仅止于酒,也没有多少使颜延之可回顾的,然而颜、陶之间却有更深厚的情谊:“念昔宴私,举觞相诲;独正者危至方则阂。哲人舒卷,布在前载。取鉴不远,吾规子佩。尔实愀然,中言而发。违众速尤,迕风先蹶。身才非实,荣声有歇。睿音永矣,谁箴余阙?”文章感人至深,令颜延之难以忘怀。

颜延之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庭诰》。

《庭诰》意即家戒、家训。中国古代这方面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李白《手敕太子文》、郑玄《戒子益恩书》、诸葛亮《戒子》,一直到明、清之际,朱伯庐《治家格言》,两千年来,形成了一种文体。这一类文章的目的都在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子弟,通常都平易坦率,于朴素中见出作者的真性情。

颜延之撰《庭诰》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他性情疏狂、率真,每遇不平,辞意激扬,常犯权要;自负才学,面折廷争,直吐胸臆,遭人疾恨,故而为官三起三落,历尽坎坷。

此外,颜延之的长子颜竣辅佐宋孝武帝刘骏夺得帝位,成了皇帝的宠臣,少年得志,不可一世。外出时每次都让仪仗队浩浩荡荡开路,威风凛凛。颜延之十分讨厌,料定其以后下场必定很修,就很少与他来往,也从不接受他的资助和礼物,仍常年身穿粗陋的布衣,住在茅草房里,一如往昔,清贫地生活。平时,颜延之经常乘坐由赢弱老牛拉着的破车,有时,在街上碰见颜竣的开路卫队仪仗,就马上躲藏在路边。

根据个人的宦 海沉浮和家庭变故情况,颜延之对后代的教育极为重视,撰《庭诰》的目的在于培养家族的子弟。故而颜延之说:“《庭诰》 者,施于闺庭之内,谓不远也。吾年居秋方,虑先草木,故遽以未闻,诰尔在庭。若立履之方,规鉴之明,已列通人之规,不复续论。今所载咸其素蓄,本乎性灵,而致之心用。夫选言务,不尚烦密,而至于备议者,盖以纲诸性非。古语日得鸟者罗之一目,而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此其积意之方。

研讨《庭诰》的意义及对现代的启示

一、 关于公私问题。

 “道者识之公,情者德之私。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响;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是以昔之善为土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为政者要有公心,有公心才有凝聚力。同时要严于律己,自身带头做出表率。

二、关于德义问题。

 “寻尺之身,而以天地为心;数纪之寿,常以金石为量。观夫古先贤垂戒,长老余论,虽用细制,每以不朽见铭,缮筑末迹,咸以可久承志。况树德立义,收族长家,而不思经远乎。”颜延之强调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建设是社会完善的一一个重要措施。

  三、关于孝悌问题。

 “日身行不足,遗之后人。欲求子孝必先慈,将责弟悌务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固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百善孝为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四、关于个人情绪问题。

 “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识。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者,则为美矣。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小忍即歇。故动无愆容,举无失度,则物将自悬,人将自止。”生活在社会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因此心态平和最重要。

  五、关于为人处世问题。

  颜延之在《庭诰》中谆谆告诫子弟,必须收敛锋芒甚至谨小慎微。他说:“言高一世, 处之逾默”、“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的,是“士之上也”;“敬慕谦通, 畏避矜踞”、“文理精出, 而言未称达”的,“此其亚也” ;如果“言不出于户牖,自以为道义久立;才未信于仆妾而曰我有以过人”,这就是“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之流,最不足取。

做人做事要低调。

  六、对诗歌的看法问题。

颜延之认为古诗中不见九言,是“声度阐诞,不协金石”,即不符合语言音节的自然规律;传为李陵的五言诗出于伪作,今天已成定论,最早提出怀疑的就是《庭诰》:“李陵众作, 声杂不类,原是假托,非尽陵制。至其善写,有足悲者。”可见这些诗在晋、宋之际已经流传,尽管出于后人假托,但并非出于“齐、梁间小儿”之手。

  七、关于其它生活方面问题。

生活以恬淡为主,不大喜大怒。饮酒要有节度,“可乐而不可嗜” 。不要轻侮苛待仆役,应当“服温厚而知穿弊之苦”。一定要提前交税, 勿待官吏催讨。不佩浮华怪饰,不穿奇装异服,注意从饮食上养生,“称体而食” ,“量腹而饮” 等等。颜延之告诫子弟要做的,与他自己的行为正好相反,由此可见颜延之并不是真的放纵自己,他醉酒只不过是在现实面前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解脱方式。《庭诰》对颜氏子弟影响颇大,其五世孙颜之推作《颜氏家训》,便借鉴了《庭诰》的内容,尤其是《教子》《兄弟》《治家》《慕贤》等篇,几乎是《庭诰》的翻版。:《庭诰》文长辞繁,仅录数则于上,亦可见斑。《庭诰》是颜延之最优秀的散文,通体骈丽,文风整饬,体现了他注重形式美的文学是应该有所裨益的。


李寅生,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院院长



(本图来源于网络)


魏晋风度,江左颜郎——颜延之

海南 颜帆

颜延之生于公元384年,卒于456年,寿年七十三。山东琅琊人,是孔子大弟子颜回的第30世孙,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颜氏家族的杰出代人物。本文撷取其二三事,以飨读者。

品行高洁

颜延之生逢乱世,但生于污泥而不染,一生都是洁身自好、心慕高远。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早亡而少孤贫。少年丧父,人生三大苦之一,延之可谓早早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但其居陋巷而好读书,颇有远祖颜回之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不是颜氏家风的最好传承吗?颜延之为官一世,“居身清约,不营财利,真乃举世皆浊唯我独清啊!当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那可是个遗世独立、振聋发聩的人物,寻常人等不入其法眼,却偏偏与颜延之私交甚笃,不就是志趣相投吗?陶渊明死后,颜延之写了《陶征士诔并序》,极尽哀思之情,现在已成为研究陶渊明的珍贵文献。

刚正不阿

刘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刘湛、殷景仁权焰熏天,百官莫不侧目,唯独颜延之常说: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之!另有,东晋最后的一位皇后恭思皇后死后,主政的权臣徐羡之要求在东晋朝当过官的官员都去吊唁。通知书送到颜延之的手上时,他当时正在醉酒,顺手就把通知书扔地上说:“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现在想来,此话说的掷地有声!哪像是酒后乱言,分明是肺腑之言。

家教甚严

颜延之不仅自己持身以正,对家人的管教也是相当严格,特别是对大儿子颜峻。颜峻原先是孝武帝刘骏的宠臣,官当得很大,生活奢侈讲排场,颜延之很不以为然,总是远远就避开儿子的车仗,有一回实在躲不开了,就说:“吾生平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颜峻盖新房子,颜延之对他说: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还有一天早上,颜延之去找颜峻,看到客人已经来了满屋子,而儿子还没起床,气得延之大骂: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遽骄傲如此,岂能久乎?(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颜峻果真被孝武帝刘骏杀害,也算是颜门不幸。)颜延之为了更好地教育家人子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庭诰》,谆谆教诲、警句迭出,历来视为家教的经典之作。后来五世族孙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多有借鉴,一脉相承!

文学成就

颜延之生前在文学创作方面造诣很高,取得很大的成就,是“元嘉三大家之一,与谢灵运并称颜、谢,一时间江左文坛无出其右者。代表作品有《五君咏》、《北使洛》、《白马赋》等,传诵至今的名句有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旦刷幽燕,昼秣荆越。晋、南北朝时期,文字趋于靡丽。受时代的限制,颜延之的诗歌作品铺陈辞藻、罗列典故,刻意追求形式美。同时代的汤惠休曾经评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颇为精到!颜延之很不认同这个评价,一辈子都讨厌汤惠休,贬斥汤的诗如同里巷歌谣,看多了会误人子弟。不过平心而论,颜延之的诗作里面的确找不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样清新自然的句子。


(本图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颜真卿后裔定居政和赤溪
下一篇:颜炳强宗长号召----颜子文化第五期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