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颜永平演讲----颜回简介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0-04-24 10:55:15 | 浏览:3697次 ]
分享到:

  颜  回,(前521~前481年)颜氏,字子渊,名回,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汉族,春秋末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

   颜  回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  回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孔子对颜  回的称赞也是最多的,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是孔子对颜  回的最高赞赏。
  颜  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他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  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颜回对于“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诲,深得孔子的赞赏,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
 《孔子家语》中有颜  回一篇。说颜  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在孔教中颜  回得到特别的尊重。    
  颜  回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  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  回推尊有加,尊他为儒家思想的典范,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  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无不尊奉颜子,封赠有加,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建有气势宏大的“复圣庙”。



嘉庆十九年袭  

第75代 颜承裔,字波仙,系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估嗣子  
第76代 颜景育,字养斋,光绪十三年袭  
第77代 颜世镛,字冠声,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  
第78代 颜廷汉,颜世镛长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第79代 颜秉刚(现任宗主),颜廷汉之子,1965年生,  

第80代:培字辈;
第81代:克字辈;
第82代:建字辈;
第83代:永字辈;
第84代:沛字辈;
第85代:昭字辈;
第86代:启字辈;
第87代:裕字辈;
第88代:显字辈;
第89代:兆字辈;
第90代:守字辈;(同第二套90世“肇”字套入)

颜氏家谱第二套:
 清代72世祖颜星篆修《颜氏通谱》康熙恩赐的74-105世共32字。
74-崇、75-怀、76-宗、77-邦、
78-其、79-泽、80-允、81-昌、
82-家、83-学、84-克、85-复、
86-道、87-德、88-昭、89-扬、
90-肇、91-庆、92-宏、93-祚、
94-应、95-毓、96-国、97-良、
98-惟、99-思、100-一、101-本、
102-继、103-起、104-有、105-常。

颜氏家谱第三套:
 甘肃颜氏派字言66-89世共25字。
65-如、66-凤、67-秉、68-文、
69-祖、70-学、71-永、72-宗、
73-东、74-鲁、75-伟、76-仁、
77-仰、78-大、79-贤、80-寻、
81-中、82-须、83-择、84-善、
85-克、86-复、87-广、88-心、

89-傅。








《孔子收徒》

        颜回的故事之一


   

    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

    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

    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 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

   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港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港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上一篇:唐代中国学术思想大家----颜师古
下一篇:颜回后裔:颜子曾为"亚圣" "文革"时颜府被拆(图)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