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唐代中国学术思想大家----颜师古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0-04-28 20:58:43 | 浏览:4510次 ]
分享到:

唐代中国学术思想大家颜师古(本文颜炳强提供)

宣传部 中颜会

本期主题:唐代中国学术思想大家颜师古

下期主题:琅琊颜氏始祖颜盛

欢迎广大宗亲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18973546108@qq.com

电      话:19907355108(颜家显)

(审核:颜炳强    编辑:颜家显




中国训诂学和史学界大家颜师古

(代为序)

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文化委员会团体会员陕西研究会会长  颜承纪

颜师古(公元581-645年)名籀,字师古,隋唐以字行。子爵。祖籍琅琊临沂,出生于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历隋、唐两朝,在唐高祖、太宗年间任秘书监,以文学入选崇贤、弘文两馆学士。父亲颜思鲁。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特别在训诂学方面成就卓著,对中国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贞观十九年(645),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65岁,谥曰“戴”。

祖父颜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著作《颜氏家训》重视对后人的行为规范化教育,撰有《正俗字音》,对其长孙师古在文字、训诂、校雠方面取得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颜师古具有忠于职守,高度敬业,实亊求是的高贵品格。如《汉书叙例》将历代注家的姓名、官爵、乡里,均一一列出,做到不没其真。孔子说:“君子子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他严格地遵守这一原则,汉书注》中,对不明白的事物或词句,采取存疑的办法。严谨科学的做学问态度,是后世值得学习的。对有异文和歧解的,不断然取舍,重视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

颜师古于贞观年间考定《五经》儒家经典。经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思想典范。由于年代久远,文字谬讹甚多,不便授读。唐太宗诏令颜师古考定,合称《五经定本》成为历代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参与《隋书》撰写;修订《五礼》,书成晋升为子爵。

为《汉书》作注,在音韵研究方面,颜师古在书中使用反切、直音、合韵、读曰等多种方式与字注音给后人对于研究汉代历史及汉代的文字、声韵作出巨大贡献。《汉书注》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曰:“师古注条理精密,实为独到,……要其疏通证明,究不愧班固功臣之目。清末学者王先谦也说:“自颜监注行,而班书义显,卓然号为功臣。”古来学者们认为颜师古为《汉书》功臣,并非谀美之词,受到世人的高度赞扬晚著《匡谬正俗》八卷(子颜扬庭上表),对诸子百家的错误与六典迂讹加以匡正,还指出因音读的差别,推出同音假借之说,四库全书:“与沈重之音《毛诗》,同开后来叶音之说。为训诂史家所推崇。

颜师古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如今,我们颜子文化研究当以师古公和先祖们的谆谆教诲为宗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要有车胤囊萤; 孙康映雪。”的读书刻苦精神,孩时记住真卿公的《劝学》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若要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多方面的知识,必须博学,广泛地学习各方面知识,增益见闻,才能有所成就。体会之推公《颜氏家训·勉学》之训诫:“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古为今用,后人在建设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应当以先祖先贤们的宝贵精神为动力。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上以师古公敬业乐群、努力求是作为座右铭; 职业岗位上钦佩学习他老人家克尽厥职。将“骄傲”化为实际行动,弘扬传承好家风,团结和谐,做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目前,全球、全国抗阻新冠疫情,奉献于社会工作的家人没有忘记颜家先辈们的忠贞不渝,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颜子文化学习第八期专刋,颂扬颜师古先祖之宝贵精神。应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委员会之委派,团体会员陕西研究会作序及组织文稿,于此谨代表全体三秦大地上的颜家宗亲诚表感激!

西安(古称长安) 为隋、唐首都,自南北朝暨公元578年颜之推因国难迁徙雍州万年(西安东南) ,后遂居敦化坊。从此,贯穿隋唐约300余年沧桑历史,十代颜氏族人于黄土地上演绎着:喜怒哀乐,虑叹变絷,姚佚启态。”的家人故事。今日,陕西家人仍不忘祖宗荫庇之恩,始终关注着自之推开始形成的万年凤栖原上祖茔,尽心维系。之推公《颜氏家训》隋朝始撰地; 思鲁公武德年间率亲人举义旗于长春宫;师古公定《五经》《汉书》于含元殿; 勤礼公仁义维护大唐王朝遭贬; 元孙公撰《干祿字书》; 真卿公于祖宅改建长安城颜氏家庙;杲卿、真卿公忠贞守职献身诸等未尽之可歌可泣历史均发生于此。

陕西颜家人深知敬恭桑梓,恋爱东鲁故土。复圣祖公儒家之学乃颜氏文化血脉,世人继续发扬。从山东召开第七届世界颜氏宗亲联谊大会之始,每届都有积极参加并捐义款及祀礼。宗亲联谊文化及寻亲往来交流活动,陕西颜真卿书法艺术研究院多次热情接待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各省、市宗亲会代表团体和个人。在颜子文化研究及工作亊业上,省内各行业族人于本职岗位上表现出不负出于颜氏名门望族,多有贡献,名显誉世。

陕西颜氏参与到宗亲联谊活动后,学习到世界及全国颜氏名人和各地颜子文化的研究成果及先进事迹,我们表示,努力再向宗亲们学习!陕西定当负重致远,永葆长安。



唐代中国学术思想大家颜师古

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文化委员会团体会员陕西研究会秘书长

 颜学联  

关键词  颜师古  颜氏家谱  五经  唐书  汉书  

摘要 《颜氏家谱》记载颜师古,字籀,京兆万年人。琅邪县开国子。曲阜复圣公世系第三十七世。祖父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父亲霸记室颜思鲁,公长子。师古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性敏,笃学不倦,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初唐王朝拜赐为敦煌公府文学,公学识渊博,博通古今,大唐誊称海内宏儒硕学之士,对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影响巨大。本文结合唐代历史文献,以及引入近期陕西省西安考古学界隋唐历史的学术成果,弥补了颜师古及其唐代颜氏家族的文化研究资料。诚敬贤哲及颜子文化研究者究正。

《颜氏家谱》记载颜师古,字籀,京兆万年人。琅邪县开国子。曲阜复圣公世系第三十七世。初唐时拜赐为敦煌公府文学,公学识渊博,博通古今,大唐誉称为海内宏儒硕学之士,尤其对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敦、煌乃忠实厚道,光明直信,坦气修通之。

一、颜师古生平简述

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贞观十九(645)年,享寿六十四岁。祖父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父亲霸记室颜思鲁,公为长子。师古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性敏,笃学不倦,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

二弟崇贤弘文两馆学士,礼部侍郎颜相时、三弟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颜勤礼、四弟司经校定颜育德。

隋文帝杨坚在位时,高风亮节之名臣,尚书右丞李纲于仁寿(601-604)年间举荐二十一岁的颜师古担任安养(今湖北襄樊)县尉,职责为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后以干练而有治才尚书左仆射杨素与李纲有隙,厌恶李纲。时异势殊,面对官场如戏,争逐权势,升迁贬谪,变化无常的朝廷。年青时代的颜师古毅然退官去职,谨记祖训于家办学授徒,并接济家庭以及继续深造学业。卜居长安城东南敦化坊祖居,十余年未再调任,事以授学为业。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篇》中曰:“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遍在书记。”[1]; “儒雅”语出《<书>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可见《颜氏家训》中关于家族立业的论述,直接影响着子孙们的立身处世,学业与志向。

隋大业十三(617)李渊太原入关建立唐朝,父亲颜思鲁“率子弟奉迎义旗于长春宫”[2],颜师古等均被赐授官爵,初唐颜家进入朝廷士大夫阶层。

武德元(618)年,三十七岁时,唐王朝拜颜师古为敦煌公府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掌机密,专典皇帝诏。他办事机敏,谙熟国家政事,初唐时正逢军国事务繁多,诏令均由他撰文,所写册奏命辞遣意,言约指明,尽人皆知无有伦比

武德九(626)年,四十五岁被擢为正三品中书侍郎,封琅琊县男。兼任通直郎散骑常侍

贞观三(629)年,秘书监魏徴举荐,预修隋史,贞观十(636)年修成,其纪,传部分出自颜师古、孔颖达二人。

贞观四(630)年,李纲又续任太子少师,教导太子李承乾。李世民任用李纲,每临朝时常令与房玄龄等陪同听政。此年颜师古校定五经,《五经定本》审议中,解答疑义。贞观七(633)年十一月,向天下颁发由他考定的《五经》,作为天下学子的标准读本,影响极大。并拜为秘书少监,专管校定古书的奇书难字工作。唐代正字学是整理和研究异体字,确定文字的标准形体,促进文字统一。颜师古于此学术领域作出了显著成绩,累积的《颜氏字样》对于后世侄孙颜元孙撰成《干禄字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字书为章表、书判而作,故曰干禄”。其例以四声隶字,又以二百六部排比字之后先每字分俗、通、正三体。收录唐代俗文字的一部字书,对于研究近代汉字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历九(774)年,六十六岁真卿湖州(今浙江吴兴)刺史时,书写刻石刺史院东厅。开成四(839)年,杨汉公复摹刻於蜀中。湖本已铭刻缺字,蜀本存。干禄字书序:“元孙伯祖故秘书监,贞观中刊正经籍,因录字体数纸,以示雠校楷书,当代共传,号为《颜氏字样》。[3]伯祖指颜师古。元孙,真卿之父。先出为润州长史,迁滁州、濠州刺史,终朝散大夫,上柱国赠秘书监。唐玄宗二十年壬申(732)年殁,享寿六十五岁。卒于长子春卿翼城县丞任上”[4]

贞观十一(637)年,五十七岁奉诏与博士撰写成《五礼》,进封琅邪县开国子爵。

贞观十四(640)年,参与《五经义疏》,修撰《周易正义》。

后奉太子李承乾之命注《汉书》。《汉书注》为晚年力作,在审定音读、诠释字义,深为学者所重。贞观十七(643)年,六十三岁时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

贞观十九(645)年,颜师古随从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六十五岁,谥曰“戴

颜师古墓的位置,方志文献记录,如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山陵冢墓》[5]记载:“颜师古墓在咸宁县南二十里。”《咸宁县志·陵墓志》[6]引《太平寰宇记》[7]曰:“秘书监颜师古墓在县南二十里三赵村。

叧说,颜师古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镇前芦柞村,原墓林坟座40座,林外祭田八十亩,文革中遭破坏,2005年8月颜氏后裔在原墓址修葺,座北朝南,后代祭祀


二、两唐书文献勘误

阅读《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的颜师古列传部分,考据文献传记,这两唐书是主要传世历史版本。经过对比和分析,知晓存在着与历史悖异。历代史学家及读者针对传记评论观点不一,并且多数提出质疑,由此使得新唐书的史学价值大有降低。

如《新唐书》相比《旧唐书》,在思想上更具‘暴恶以动人耳目 ’‘扬善以垂劝戒 ’‘尊奉《春秋》’‘推崇韩愈’‘力排佛老,以明王道’”等特点[8] 。另有学者评论:“《新唐书》是北宋中叶官方修史的重要成果既有不屑五代衰世而借重修唐史以争正统的政治色彩,又有取法后王、以唐为鉴而巩固当朝统治的现实诉求故其在述往之余更着眼于思来;不沾沾于史料保存更注重历史思想层面的思索……”。[9] 这是《新唐书》编修时的主要指导思想。

涉及到颜师古的传记,《旧唐书》言: “师古抑素流,先贵势,虽富商大贾亦引进之,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 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但事亲居官,未为清论所许。今之此授,卿自取之。朕以卿曩日任使,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10]“物论 众人的议论,舆论。“纳贿受贿赂或行贿。唐初选官用人,已经打破了魏晋以来森严的门第制度,多引后进之士。而颜师古在秘书省任职期间‘抑素流,先贵势,虽富商大贾亦引进之’,故而引起社会舆论的不满。说他‘纳贿’,按师古为人‘纳贿’未必有之。而汲引贵势,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11]颜师古出身于琅琊郡士大夫高门大族家庭,祖先颜含西晋末东晋初时携族人随元帝“衣冠南渡 后继名流辈出。“颜氏二十七世祖颜含南迁为迁移江左第一代,渡江后累迁丞相、东阁祭酒。《晋书·颜含传》曰:‘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迁黄门侍郎,历散骑常侍、大司农。’从此颜氏进入东晋朝廷中央集权统治圈。”[12] 所谓优待贵族,则是情理之中。

另,《新唐书》: 抑素流,先贵势,虽商贾富室子,亦窜选中,由是素议薄之,斥为郴州刺史。未行,帝惜其才,让曰:卿之学,信可称者,而事亲居官,朕无闻焉。今日之行,自谁取之?念卿曩经任使,朕不忍弃,后宜自戒。师古谢罪,复留为故官。[13] 书版本修改“物论称其纳贿”为“素议薄之” 看出,编修者已经觉察到“纳贿” 之事,的确与颜师古的社会名望不符,且无史据?措辞修改,主要数说“先贵势”

《新唐书》: “师古性简峭,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宋祁的补充在《旧唐书》中査无依据,不知此评论从何本得来?以个人观点记录入史,使历史更加迷离扑朔

《新唐书》是北宋中叶官方修史的重要成果,既有不屑五代衰世而借重修唐史以争正统的政治色彩,又有取法后王、以唐为鉴而巩固当朝统治的现实诉求,故其在‘述往’之余,更着眼于‘思来’;不沾沾于史料保存,更注重历史思想层面的思索。[14] 可见《新唐书》编者,不注重考证和依据旧唐史料来修纂新本。

《新唐书》言:“初,思鲁与妻不相宜,师古苦谏,父不听,情有所隔,故帝及之”一事,在《旧唐书》中未记载。不仅唐书中未见,事实上事例在唐书之前均无任何记载。有学者分析《颜氏家庙碑》阴额记思鲁与殷夫人未居住一处,因此臆想感情不和睦,其实不然。碑阴额文:高祖记室君(颜思鲁)国初居此宅,虢州君(颜勤礼)、舍人君(颜育德)侍焉,堂今置庙地。高祖妣殷夫人居十字街西北壁第一宅,秘书监君(颜师古)、礼部侍郎君(颜相时)侍焉。虢州君(颜勤礼)居后堂,华州君(颜昭甫)于堂中生焉,今充神厨。少保君(颜惟贞)堂今充斋堂,厅屋充亚献、终献斋室。”笔者考证,唐代长安城颜家与姻亲殷家有两处住址,万年县敦化坊和长安县通化坊。敦化坊为颜氏祖宅,思鲁隋初随父颜之推迁徙,敦化坊通化坊为殷氏祖宅所在。颜师古女儿颜颀嫁与殷仲容为妻确实是住在通化坊。据目前考古发现,“通化坊在皇城之南,无十字街,只有东西大街。故《长安志》关于净影寺的记述也可以看应在没有十字街的通化坊。[15] 敦化坊有十字街,也就说明思鲁与殷夫人同住敦化坊。碑文注明长次子侍奉母亲,三四子侍奉父亲。

另,新唐书删去《旧唐书》末尾一段邑人对师古叔父游秦的歌颂之辞:“廉州颜有道,性行同庄、老。爱人如赤子,不杀非时草。”显而易见编辑者的随意性并帶偏向。

《四库提要分纂稿》中邵晋涵指出《新唐书》有“增不必增之事、省不当省之事”[16] 之处。司马光编纂《通鉴》时,写唐代部分全用《旧唐书》的材料,未采用《新唐书》。《新唐书》于北宋时期公元1045-1060年间撰写,《旧唐书》书成后晋时公元941-945年间,两者与其相距百余年。当以《旧唐书》历史更加靠近事实。

我们当代对师古公的正确历史评价,应参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4年考古简报,关于出土的《大唐相王府谘议殷府君故妻颜夫人墓志铭并序可作为考证依据:“父师古,秘书监,琅邪县开国子。并弈叶文雅,蝉联缨绂。行实人师,言为时范。详诸史牒,无俟具谈。”[17] 墓志铭中颜夫人为颜师古女儿颜颀。另外,长安(703)年间,颜师古暨盛誉称号,如大周故通仪大夫行麟台丞上柱国建安县开国子殷府君墓志铭并序曰:“唐秘书大监颜师古,海内羽仪,人物宗匠。”[18]“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宗匠 谓在学术上有重大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三、学术研究著作篇

唐代贞观年间颜师古接受钦命,参与《隋书》与《五经正义》的主要编纂工作。《五经正义》在学术上统一南北经学,在思想上认定《周易》讲求效用,《书》追求“诫慎言行”,《诗》“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礼》既尊自然之道,又体人情之欲,《春秋》教霸王“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等,从而造就了励精图治的中华人文精神。唐太宗时,师古赐封爵“琅邪县男”

五礼,大唐新礼》魏征、颜师古、孔颖达等纂修。因隋之礼,增以天子上陵、朝庙、养老、大射、讲武、读时令、纳皇后、皇太子、入学、太常、行陵、合朔、陈兵、太社等,中国古代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是哀悯吊研忧患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凶礼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恤礼哀寇乱。军旅之事为军礼,是师旅操滨、征伐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宾客之事为宾礼是接待宾客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宾礼亲邦国”交际之礼。冠婚之事为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周礼》说,嘉礼是用以“亲万民”的,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社稷祭肉)膰(宗庙祭肉)之礼,庆贺之礼。上述合称五礼。撰成《五礼》后,颜师古进爵为琅邪县子。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它在历史学及文献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颜师古《汉书注》的学术贡献影响极大,堪称集大成的典范之作,注“因声求义”之法,对前注或存是,或伸意,或匡谬,或删芜,或补阙;而于校勘,则在校正讹误、校正诸表之错乱、恢复旧本之古字故语方面取得突出成就。颜注在史注范例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集前代史注成就之大成,后世史注正是以颜注为典范发展和完善的。中囯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言:“作为初唐史注的代表,颜注也同样是唐代典籍注释发展高峰中的杰出之作,在史学史和典籍注释发展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汉书》颜师古注的文献学价值及其在《汉书》流传和研究史上,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借鉴意义。”[19] 并为后人对《汉书》的解读和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王会图》因为各国朝贡使节众多,各种服装离奇,中书侍郎颜师古即于贞观三(629)年以阎立本所绘作“四夷朝会图”纪念盛况。《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 “贞观三年,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而着履。中书侍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后泛指朝会。据《新唐书》《旧唐书》的记述列表分析和唐朝接触的“诸族”,共有四十八“国”。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达旦人、西藏人、朝鲜人、日本人、安南人和其他种族与信仰不同的人都能在唐朝时期和衷共处,堪称为命运共同体之雏形。

“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 旋律在低、中、高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古琴曲《梅花三弄》相传《梅花三弄》原是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此说源于《晋书》。作为笛曲的《梅花落》或《梅花三弄》,何时被移植为古琴曲,不得而知。明代有记认为是颜师古把它改编成琴曲,流传至今。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明代琴谱《神奇秘谱》中载有这首琴曲的曲谱。《梅花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并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颜师古:“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俪嘉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冠庶卉而超绝,历终古而弥传。”清词丽曲与《幽兰赋》芙蓉并蒂

颜师古《匡谬正俗》八卷,永徽二(651)年由其子颜扬庭表上于朝,其表说颜师古尝撰《匡谬正俗》未完稿,颜扬庭“谨遵先范,分为八卷,勒成一部”的。朝廷颇为赞赏,高宗令来济宣其敕旨,“师古业综书林,誉高词苑,讨论经史,多所匡正,前件书发明故事,谅为博治”[20]《匡谬正俗》在唐朝已广为流传。

颜师古撰《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是目前仅存的书法遗迹。碑最后一行末,颜师古奉敕,敕字下泐一字,摩灭无迹,是奉敕“书”,还是奉敕“撰”不明。据赵明诚《金石录》:“等慈寺碑、颜师古撰”


四、结束语

颜师古受到祖辈们的言传身教及优良家风熏陶,为唐代学术修养之佼者。一生著述很多,当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是历史语言文字等诸学科文化之杰出代表,不愧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名家。参与修编撰《五经正义》百余篇;《隋书》八十五卷;《大唐礼仪》一百卷;《令》三十一卷。自撰的《急就章注》一卷;《汉书注》一百二十卷;《匡谬正俗》八卷;《颜师古集》六十卷。此外还有《安兴贵家传》和《大业拾遗》、《正会图》、《吴兴集》、《庐陵集》等。惜多佚失,存世有《匡谬正俗》和《汉书注》等。在著述《匡谬正俗》、《急就章注》和《颜氏字样》中,颜师古承祖先之余绪,启三唐之门户作为唐代正字学的先驱者而永垂史册。《匡谬正俗》、《急就章注》,皆为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专著,训释与考据都颇为精当。


参考文献:

[1] 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五.诫兵篇[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249

[2] 黄洋考订补正.颜真卿书颜氏家庙碑.[M]北京:中国书店,199352

[3] 董诰等全唐文03卷二百三颜元孙《干禄字书》[M]中华书局1983,

[4] 颜氏通谱[M]二集克复堂湖南怀化版2006

[5] 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山陵冢墓[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37

[6] 陆耀遹等.咸宁县志(.卷十四.陵墓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36,685

[7]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2008

[8] 谢宝成关于《新唐书》思想倾向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J]1994(4)

[9] 内藤中国史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2

[10] 后晋刘晌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1] 申屠炉明,匡亚明孔颖达颜师古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2] 颜学联,颜万全.句容历史文化新探[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172

[13] 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M]. 北京:中华书局2000

[14] 屈宁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求是学刊[J]2017(02)

[15] 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卷之四[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168

[16] 翁方纲.四库提要分纂稿邵晋涵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7]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唐相王府谘议殷府君故妻颜夫人墓志铭并序.考古[J]2004

[18]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周故通仪大夫行麟台丞上柱国建安县开国子殷府君墓志铭并序.考古[J]2004

[19] 孙显斌《汉书》颜师古注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1

[20] 崔文印《匡谬正俗》解题史学史研究[J]1991(01)


  颜师古书法欣赏初唐名碑《旧拓等慈寺碑》


  唐太宗诏命七碑之一的初唐之名碑《等慈寺碑》,全称《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此碑原立河南省汜水县(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乡),碑文为正书兼魏体字,共三十二行,每行六十五字。此碑为唐颜师古之书法,颜师古是颜真卿的伯曾祖父,学问深厚,且擅长书法,书迹流传至今仅此等慈寺碑文。此碑书法传承北魏隋朝遗风,间有飘逸潇洒的情致,是初唐碑刻中较为独特的一种。令人扼腕痛心的是,此碑惨遭厄运已经被毁,因而传世拓本弥足珍贵。

此碑书法主要取法北魏,但有经隋入唐以来的尚法要求。用笔明净雄健,起收舒锋见神,行笔便捷,提按不显,而折角清朗。结体横平扁宽,笔画排列,突出平行映衬的艺术效果。因而既有茂密雄健之精神,又有匀净精劲之风采,为唐楷中之另一风格。以长期被“馆阁”要求所掩,未得弘扬。实际上,习楷从此入手,既可上溯隋、陈、北魏之雅隽,又可下寻中,晚唐之婉丽。质言之,即使作硬笔书法,以此为范本亦甚得体。





          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文化委员会
  2020年4月28日



上一篇:颜永平演讲---颜回故事之二、三、四、五
下一篇:颜永平演讲----颜回简介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