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立德树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4-09-09 15:16:36 | 浏览:1855次 ]
分享到:

2024-09-09 14:54:13央视网

Loaded: 100.00%
Current Time 0:39
Duration 1:04
自动播放

“你给我们带来了幸福。”

“是你们培养了我们。”

这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与一位老教师的对话。

那是教师节前一天,总书记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见到当年教过自己的老师们,总书记激动不已:“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

当天的交谈中,有一个细节令担任过习近平副班主任的陈仲韩十分动容。“那天见面,我说,希望你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各方面取得更大发展。他说,谢谢你的嘱托,我记在心里。听了‘嘱托’两个字,我很感动。”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诸多场合表达对教师的赞誉和关怀。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称赞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

在北京大学同汤一介教授促膝交谈时,他赞扬了汤老“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

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他将全国广大教师比作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号召大家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时,他嘱咐大家“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在总书记心中,“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丹

视 频丨吕媛媛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蔡纯琳 毛长志 梁雅琴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立德树人|听总书记说“教育”

2024-09-08 17:00 来源:南方网


  统筹:李琳 杨格

  策划:李婷

  设计:陈伟红

  校对:陈学德

  素材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杨格  

学习卡丨教师要成为大先生

2024-09-09 14:54:59央视新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话语,一起学习↓↓↓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柴婧

编辑&制图丨谭瑶 潘杨

校对丨高少卓

习言道|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2024-09-09 14:56:37中国新闻网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网络安全,强调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以科技硬实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二〇二四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侧记

2024-09-09 14:08:19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叶 青 龙跃梅

今年正值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十周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载的重要时间节点。9月8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将于9月9日至15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本次活动特别突出了湾区特色,以广州作为主场,联动深圳等湾区内地8个城市,共同构建网络安全防线。

自主可控成关键词

这是一次国内网络安全前沿技术、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会。众多自主可控的技术与装备大放异彩,如国内首款专注安全垂直领域的大模型、星河AI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及全自研电力工业控制“智脑”——“伏羲”主控芯片等明星展品。

在南方电网公司展台前,众人被一块电表所吸引。只见现场工作人员轻松挥动工作手机,对准电表轻轻一扫一碰,电表的运行数据、档案信息等便瞬间传送至手机端。这块电表之所以如此特殊,得益于其背后的电鸿系统所蕴含的万物互联特性。该系统从底层芯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创新,确保关键数据不泄露、终端不被控,对保障能源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针对电网的网络攻击高度专业、手段多样、破坏力强,因此,电力系统仿真推演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检验和提升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手段。”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副总经理禤亮介绍,他们自主研发设计的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电力网络安全靶场平台,成为支撑能源网络安全的“大科学装置”。

人工智能技术正广泛赋能各行各业。然而,其生成式技术也被不法分子应用于网络攻击。面对这一挑战,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安全产品领域副总裁高金锁表示:“我们推出的星河AI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采用云端、网络、边缘和终端四层架构,具备云端威胁秒级处置、网侧超大规模组网、边界领先检测性能以及终端精准勒索防护等多重安全能力。”据介绍,该方案的所有核心器件均实现自研,从源头上保障了供应链的安全,确保端到端的全面安全与可信。

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持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为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网络安全是数字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以广东为例,该省积极出台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为网络信息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广州拥有数字经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6100家,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4627家,3000多家互联网企业中,涌现出唯品会、网易、希音等一批巨头。广州全市网络安全高校数量和人才培养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广州数字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容量非常大,为网络安全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广州安恒智慧城市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清华说,未来公司将在人工智能、智能车联网、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安全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

传统制造企业也积极转型,成为网络安全的积极探索者与贡献者。“随着车辆越来越多,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怎么去保护和转化这些数据,并且合规地使用起来,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广汽埃安数字部部长孔繁健表示,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网络安全部门,同时与广州多家网络安全厂商进行协同合作,推动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本届宣传周还注重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促进湾区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推动网络安全宣传延伸到千家万户。”广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杜新山说。

以“四有”标准涵养“大国良师”——探寻教育强国建设的北师大方案

2024-09-09 14:14:17新华社

来源:9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9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涂铭 赵旭

“热烈庆祝第40个教师节”“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木铎金声传教育薪火,励教弘文谱强国新篇”……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乐育路、京师路上横幅飘扬,洋溢着喜迎第40个教师节的浓厚氛围。

这是北师大校园。(北师大供图)

这是北师大校园。(北师大供图)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0年来,北师大牢记总书记嘱托,承担高等教育“龙头”和基础教育“基点”的双重使命,大力培养“四有”好老师,服务乡村振兴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强有力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这是北师大的标志性建筑木铎。(亓玉光摄)

这是北师大的标志性建筑木铎。(亓玉光摄)

牢记嘱托:大力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新学期启程,北师大校园的校训碑前,拍照打卡的师生络绎不绝。我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先生的墨宝“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与一张张笑脸定格于手机相册,镌刻下百廿木铎情深。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师范教育高等学府,北师大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励耘弘教、代代不辍。近十载岁月轮转,“四有”好老师的殷殷嘱托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著名教育学家、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与学生交流。(北师大供图)

著名教育学家、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与学生交流。(北师大供图)

2018年教师节前夕,北师大英东学术会堂里掌声雷动。该校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获得首届“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并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北师大教育基金会。如今,年逾九旬的顾先生仍活跃于教坛,身体力行传播教育家精神。

全面对标对表“四有”好老师标准,北师大设立“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构建由终身成就奖、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等组成的教师奖励体系,激励广大教师立足岗位、长期奉献、追求卓越。其中,终身成就奖授予长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学校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模范践行教育家精神,道德品质高尚、立德树人业绩卓越的教职员工。

立典型,学典范。“四有”航标灯引领一批批“筑梦人”躬耕杏坛,不断淬炼育人本领,为培养大国良师甘当铺路石。

刚画上句号的暑假,于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任雅才而言,更像“第三学期”。翻日历、查文献、改方案,她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深入分析学生就业市场,反复推敲打磨“节气+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节气蕴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以节气作节点,开展顺应学生求职各阶段特点的主题辅导、招聘单位接洽工作,引导学生们渐入佳境,在就业季更好适应求职环境。”

担任10余年辅导员,手写15万字“学生画像”资料,为学生们制定个性化成长规划……2019年,任雅才获评全国首批“最美高校辅导员”荣誉称号,当年全国范围仅10人获此殊荣。“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本领没有止境”。获奖后,任雅才边带学生,边用三年时间攻下思政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才能更好支撑学生工作实践”。

近年来,北师大教师还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最美教师”等奖项。学校建立校院两级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牵头研制全国高校师德综合评价指标;以“四有”标准统领人才“引育留用评”全过程,建成岗位导向、分类评价、动态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发展体系。

大学之大,在乎育人。“四有”好老师标准、教育家精神,引领着北师大学子成长成才。

生命科学学院2020届公费师范生如先古丽·吐尔孙,毕业后放弃乌鲁木齐就业机会,毅然返回故乡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从教。读大学时,她曾跟随我国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郑光美做科研。“郑先生年近九旬,依然全程参与学生们的动物学野外实习,带着我们凌晨4点爬山。”如先古丽回忆,“上学时有一次给郑先生送材料,看到他在办公室用放大镜看书,我要走的时候,他从椅子上站起来给我鞠了个躬表达谢意。这种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

“四有”好老师标准贯穿这所学校的学生培养主线。面向包括非师范生在内的全校学生,北师大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四门教师素养通识必修课。“无论未来当不当老师,从北师大走出去的学子都能打上鲜明的‘四有’烙印,不仅懂教育、爱教育,更能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武装自身,在各岗位尽心尽责、发光发热。”相关通识课建设牵头人、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说。

北师大校长于吉红说,作为师范院校标杆,学校肩负着联结高等教育“龙头”和基础教育“基点”的天然使命,作为“双一流”建设大学,学校又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北师大将继续以排头兵的责任担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全面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情系乡土:培养新时代教育报国的“逆行者”

四川凉山州越西中学校长孙双祥怎么都没想到,这座大山里的县城中学,今年一下子来了10名北师大应届毕业生。

越西县位于凉山州北部,山地占比超90%,经济发展以种植烟叶、油菜、苹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孙双祥说,在政府支持下,近年来越西中学硬件条件大幅提升,但优质师资相对不足。学校承接了全县过半高中生源,297名专任教师中,超100人为近三年新聘,且基本来自四川省内相较普通的院校。

四川凉山州越西中学教师、北师大“志远计划”毕业生王佳为学生上课。(越西中学供图)

四川凉山州越西中学教师、北师大“志远计划”毕业生王佳为学生上课。(越西中学供图)

今年夏天,10名北师大“志远计划”四川籍毕业生签约越西中学,未来至少6年将于这里从教,有效补充当地基础教育教师力量。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北师大认识到,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基础教育教师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其中最大的短板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资问题。

“师范院校要担当强师新使命,补齐基础教育师资短板。”强师工程办公室主任隋璐璐说,北师大布局“强师工程”,探索了从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基础教育生态优化的全流程改革举措,从源头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和基础教育生态。2020年,“强师工程”下设“志远计划”,面向当时最后52个未摘帽贫困县所在省份,按照“省来县去”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

4年前,来自四川泸州的王佳考入北师大珠海校区,成为“志远计划”师范生。新学期,她正式入职越西中学任高一语文老师,并主动请缨担纲班主任。“我爸在老家的镇上教学,我也是从县城的高中毕业的,选择‘志远计划’就是为了读完大学后返回家乡帮助更多孩子。”王佳说。

9月1日早晨的上课铃响起,正式拉开她的教学帷幕。然而这里的现实,远比想象艰难。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薄弱,简单的知识点需反复“掰开揉碎”讲。在王佳看来,尽管在校学的一些教学方法暂派不上用场,“但早已对这个挑战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多摸索请教,逐步适应学生学情,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目前,首届137名“志远计划”毕业生已正式到岗,在家乡脱贫县的基础教育一线开始任教。除10人入职越西中学外,还有12人到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11人到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9人到甘肃通渭县第一中学……

基于试点探索,2021年,“志远计划”升格为教育部“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培养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师范生。

2022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勉励他们“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殷殷嘱托,化为北师大学子立志扎根乡土三尺讲台的强大动力。

“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回到大山!”去年高考前夕,贵州黔东南岑巩县第一中学的米雪、杨月、邱逦、吴林、苏航,立志考入北师大,学成后返回家乡从教。如今,她们中的4人已是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另一人是北师大特殊教育专业的公费师范生。由于5人高中时就是密友,她们成为高中老师眼里的“五朵金花”。

这样的抉择,源于高三时听到的一场讲座。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熊国锦回到母校岑巩县第一中学,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里的谆谆嘱托,“五朵金花”深受触动。“这些年家乡新修了路、新建了楼房,但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决心,指引我们未来回县里教书,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邱逦说。

心系乡村教育,是北师大的办学底色;扎根基层乡土,是北师大学子的理想成色。近10年来,该校向基础教育领域输送1.5万名高素质人才,其中约8000名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从教。2020年起,北师大还实施“启航计划”,自筹经费奖励赴中西部中小学从教的毕业生每人最高10万元,以实打实的资助守护扎根乡土的情怀。

这是北师大珠海校区校名石。(北师大供图)

这是北师大珠海校区校名石。(北师大供图)

向新求变:推动教师教育改革驶入“快车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型生产要素高质量集成,这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我国人口长远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人口增长放缓带来的教育规模紧缩趋势、人口流动带来的教育资源配置新问题、人口发展转向高质量的迫切需要,凸显教师供给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的紧迫性。

近10年来,北师大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驶入“快车道”。

针对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模式和机制改革,北师大推出卓越本科生教育行动计划、卓越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推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例如,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开设“协和医班”和“协和药班”,联合培养新医科和药学领军人才;推动“英语+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还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构建“长贯通”人才培养新格局……

学校设立师范专业建设专项,创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职业教育”育人模式,首创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的“双实践”制度;打造“学院+书院+研究院”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引领时代的未来教育家;在珠海校区筹建工程教育训练中心,强化师范生的工程素养、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补齐未来教师的创新能力短板。

治学修身,兼济天下。

走进北师大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采集学龄儿童脑影像数据。该团队将对我国两万余名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状况持续追踪,绘制脑发育图谱,阐释脑智发育机制,建立脑智发育中国标准,研制国内自主的脑智发育综合测评系统,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近年来,北师大实施“全民素养教育工程”,系统研究儿童青少年学习规律、脑智发育规律,构建大中小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探索建立老年科学研究中心,开展老龄问题综合性研究;开发国民通识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完善辐射未来各层次教育的学习资源体系。

“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各学龄段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以及老年人认知障碍与认知老化的神经机制等,将有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心理学部部长罗良说。

教育数字化战略示范工程、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在改革创新实践中,一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规划蓝图应运而生,又在学校求实奋进的发展中落子成势。

北师大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踏上新征程,北师大将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以更强的历史主动服务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香港故事|为贫困家庭教育“补天”的香港义工校长

2024-09-09 14:27:29新华网

Loaded: 33.55%
Current Time 0:19
Duration 2:06
自动播放

新华社香港9月8日电 题:为贫困家庭教育“补天”的香港义工校长

新华社记者王昕怡

“要用钱才能换取学习机会,这将是社会可悲的倒退。”谈及15年前投身教育义工的初心,陈荭神情颇为激动。他自嘲对教育有种莫名的“洁癖”,虽年过半百,但身上还保留着几分年轻文人的纯粹气质。

2009年,陈荭毅然辞去直资中学校长的百万年薪工作,白手起家筹办了香港首家一对一义务补习机构,服务困难阶层的学生和家长,也悄然托举起一个个贫困家庭的梦想。

 “给孩子一个机会”

在位于九龙长沙湾大南西街的一幢写字楼里,有一处狭小而朴素的办公区,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陈校长免费补习天地”的标语,几位年轻的干事正在埋头排课和汇编教材。

这间被学生和家长们亲切地简称为“补天”的慈善义教机构总部,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成功配对近2.2万对师生,并设立两所才艺中心,每年帮扶近200名贫困学童升读大学,走出落后的社区,去向更广阔的天地。

“比起名利,总还是要有一些精神追求和情怀的。”陈荭说,教育公平便是他的情怀和执念所在。看到教育起点落后的贫困家庭小孩越学越吃力,自信心被一点点蚕食,当时还任校长的陈荭心神长久不宁。

“不能眼睁睁看着教育鸿沟变宽变深,贫困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陈荭说,“我想拉他们一把。”

他开始借助香港青年协会义工平台,每周五深夜在社区体育馆附近摆摊,竖个牌子“自报家门”,跟打完球的“夜青”“边青”混到一起,从了解他们为什么辍学,到跟他们交朋友,渐渐过渡到亲自教他们说普通话。

摆摊的日子铺就了陈荭通向孩子们叛逆和自卑内心的“心路”。“一对一的补习方式,让义工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孩子们的心理和情绪,帮助他们排解焦虑。这是学校大班课堂做不到,而我们能做的。”他说。

为更好了解这些学生的具体需求,陈荭还在观塘、大屿山等地开展了大量调研。提起这段经历时,他感触颇深:家庭经济条件框住的不仅仅是教育资源,更是家长们的认知。

于是,除了免费提供英语、数学等中小学生基础课程补习之外,“补天”又在社会资助下开设了才艺中心,为孩子们的未来打开更多出路,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孩子们充满潜能,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每人都可以发展出独特才能。”陈荭说。

  “鼓励他们勇敢追梦”

家长们说,“补天”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填补了他们求学生涯中很多的空白。

自小在香港生活的巴基斯坦籍学生林家励,还记得自己初三时由于中文跟不上,一度被学校劝退。2018年至2021年间,“补天”的义工教师安东尼教他汉语、经济科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林家励进步神速,获得“补天”年度进步奖学金及黄锦权医生少数族裔学生奖学金,之后顺利入读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士(金融学)课程。

“学生们的天赋、反应力、专注力各不相同,有的艺术方面有造诣,有的体育方面很强。施教切记‘一刀切’或填鸭式。”陈荭说,看到才艺班学员的无限可能,他甚感欣慰,“孩子们有的从未摸过小提琴,现在却达到了演奏级;有的从未接触过跆拳道,后来却打入了香港队。”

“我们做的有时候是弥补家长的角色,帮助开发孩子的无限可能,鼓励他们勇敢追梦。”陈荭说。

目前在台北艺术大学进修电影的聪仔是陈荭的“得意门生”。陈荭初见他时,曾是优异生的聪仔因沉迷电脑游戏叛逆逃学,把父母愁得焦头烂额。

在补习之外,陈荭引荐他接触一些课外知识和活动,如心理学、水上探险、戏剧电影等,摸索出了他的兴趣点和特长,引导培养他报考电影艺术类高中,重拾他的学习热情。高中毕业时,聪仔一举夺得一个影像比赛的青少年组金奖,随后经资助顺利进入台北艺术大学读电影专业。

记者看到,在“补天”办公总部墙壁的小树展板上,贴满了树叶状的便签纸。学生们用稚嫩的字体在上面写满了对陈荭校长和义工教师们的深深感激,还有写给自己的未来期许。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创校之初,筚路蓝缕。刚开始的一两年,褪去直资学校校长光环的陈荭靠着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双脚,单枪匹马走遍港九新界,发传单宣讲,一点点打消学生家长们的顾虑。幸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一路发展到如今有上万名兼职义工教师加入。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机构的善心捐款积沙成塔,汇成一股暖流注入“补天”大家庭。陈荭的教学运营团队也从最初零星几人兼职,发展到现在有多位干事专职带薪工作。据悉,目前尚有将近3000名学生在候补名单中等待配对。

谈及办学过程中的困难,这位2024年香港救助儿童奖得主坦言:“我们一方面很欣慰这个机构的壮大,被更多学生和家庭所了解;另一方面又头疼义工师资不够,筹不够捐款增添设备和教材,助他们圆梦。”

义工教师中有的已坚持十年,更有20%的义工教师是经“补天”辅导后成功升读大学的毕业生,包括陈荭亲自带过的和初期“结缘”的学生。他们在这里接受哺育,又反哺社会。

颜绮敏便是其中一位。去年她以优秀的香港中学文凭试成绩入读香港大学的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她曾一度把英文视作“洪水猛兽”,直到在义工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下,战胜了心魔,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如今,她周六抽空做义工教师回馈社会。看到自己辅导的学生慢慢对数学建立自信,她表示很有成就感。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陈荭说,“我深知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很感动有这么多各行各业素昧平生的香港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我们在做的事情,认同我们、自发加入。”






上一篇:“看到你们来,感觉有希望了!”
下一篇:立德树人|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