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中国经济新脉动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释放什么信号?|理响中国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3-26 06:51:07 | 浏览:3543次 ]
分享到:

中国经济新脉动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释放什么信号?|理响中国

奋斗在春天里丨“吃住行游”一站式康养 银发族爱上“候鸟式”旅居

2025-03-25 16:28:40央视新闻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6/Duration 0:25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随着老年人开始追求更加新颖、时尚的“候鸟式”养老,旅居养老应运而生。旅居养老不同于传统旅游和机构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指的是老年人在一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真正体验当地的生活,享受健康养生、特色美食以及文化体验,这种慢生活的旅游方式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记者来到河北秦皇岛北戴河,看看这座旅游老城如何在旅居养老产业的带动下焕发新的活力。

Loaded9.1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4:03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旅居养老成潮流

旅游老城焕发新活力

记者来到北戴河一座新建的旅居康养中心,本来以为是旅游淡季,人应该不多。没想到刚一进门,就遇到一队20多人的银发旅游团,他们来自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在北戴河景点游玩后专程来这里考察。看了一圈,叔叔阿姨们表示很心动。

参观时正好赶上社区组织的手工课和合唱团,老人们的社交生活丰富多彩,这种“吃住行游”一站式的康养服务很受欢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断遇到老人和子女前来咨询和签单。

开业不到两年,这家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就翻了一倍。

“医康养”结合 探索旅居养老新模式

旅居养老市场的热度吸引更多机构加入,北戴河全区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康养项目。记者来到隔壁的疗养院,这里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建。

总台央视记者 杨理天:走在院区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施工场景。全院一共有15栋楼都在进行适老化升级改造,房间也都全部翻新了。来到药浴室,原来老旧的浴桶全部改成了时髦的水疗设备,还新建了智能管道系统,熬好的中药汤剂能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房间,方便又卫生。

随着旅居老人数量不断增加,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抢占市场,吸引更多老人长期入住,除了要改15栋楼,这家康养机构还新建了一处口腔门诊。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在诊疗室安装镜子,一批批医疗设备刚刚送到,正准备通电调试。采访进行中,一位提着货物的工作人员匆匆赶来,她是牙科诊所的材料供应商,正准备与机构商量后续耗材供应的事情。

整个北戴河区涉及改革的培疗机构112家,其中76家转型为康养产业,目前已有50家投入运营,可提供各种护理房型6700间,床位14000余张。为促进康养产业发展,当地政府正加大力度提升基础设施。记者采访途中,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工人们在开挖道路、铺设管道。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万强:我们热电联产一期二期工程全力抢工期,想在年底前完成,覆盖全区。北戴河是一个避暑胜地,现在正在向老年人全年旅居的康养胜地转变,真正实现从“一季避暑”到“四季康养”。

2024年,户籍人口仅有9.87万人的小城北戴河,迎来康养人群67.8万人次。

旅居产业遍地开花

“银发一族”老有所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养老观念的转变,“候鸟式”旅居养老逐渐成为老年人的热门选择。

从自然生态优美的广西巴马,到文化底蕴深厚的云南腾冲和顺古镇,再到创新服务的浙江杭州,各地正因地制宜推动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Loaded10.20%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3:31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有着600多年历史。趁着大好春光,许多老年旅居客来到和顺古镇,住上一段时间,感受边陲小镇的文化底蕴和魅力。这两天,当地新开发的野趣风味养生餐吸引了不少老人前来体验。从火山岩缝中生长的蕨芽,到江边的折耳根,老人们亲近自然,享受健康生活。

旅居到定居 “候鸟人”成为“新巴马人”

在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旅居客们更注重“旅”的体验。而在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广西巴马,旅居的老人则更倾向于“居”的生活。来自黑龙江的樊士伟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长居老人的增加,坡月村为了让他们老有所乐,专门成立了老年大学坡月分校,设置了太极、舞蹈、走秀、音乐等19个专业、11个班级。巴马瑶族自治县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和营商环境,为旅居康养产业筑牢基础。

定制服务 让旅居生活更有温度

随着消费升级,老人们旅居康养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也不断增加。春暖花开,浙江杭州的这家旅居养老机构迎来了入住高峰。来自湖北的十几位老人提出,希望帮她们组织一场徒步活动。

“00后”姑娘刘姗姗是这家机构的旅居康养管家,她最近有了新的工作内容,就是旅游定制师。这次的行程就是她来安排,既要满足阿姨们拍美照的需求,又要保证午休时间,还要挑选口味清淡的餐厅,刘姗姗足足踩点了3天。

杭州市不断强化助老员、护理员、志愿者等养老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整合物业服务等资源。

政策赋能创新引领

旅居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旅居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

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旅居养老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Loaded13.91%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2:28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2亿人。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俊武:去年全国的旅游人次是56亿人次,其中四成以上是中老年人。特别是60后、70后逐步进入老年阶段,未来的康养旅游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旅居养老产业的发展。去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开发旅居养老市场,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

针对老年人在选择旅居养老机构时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去年11月15日,北京市“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服务平台正式开通。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上线来自河北、海南、云南等7个省区市的144家旅居养老机构。老年人可通过平台查询机构的地理位置、床位信息、收费标准等,并进行服务咨询和预订。目前,黑龙江、广东等地也先后搭建了旅居养老的联盟或平台。下一步,各地在落实多业态融合发展、提升异地旅居养老便利性、加强跨区域合作等方面积极推进旅居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岳群 朱继华 赵曙光 北戴河融媒)

文化中国行|一南一北两座古城,今天如何保持“顶流”?

2025-03-25 13:41:01人民日报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100.00%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43/Duration 0:58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云南丽江 倾听茶马古道的岁月回响

人民日报记者 李茂颖

游客在丽江古城内游览。漆素群 摄

云南丽江古城,依山傍水,随坡就势、沿水布局,与周边构成了“山、城、田相连,水系遍布”的格局。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行走其间,可以感受农耕文化、茶马古道的历史以及城镇发展留下的脉络。

踏入古城四方街,游人比肩接踵,孩童嬉戏打闹。在这座沉淀了数百年岁月的古城里,厚重的历史、绚丽的文化、美好的生活共同交织出一首悠悠长歌。

民俗文化传承不息

丽江古城四方街上,当地居民和游客一起“打跳”。马登科 摄

沿着巷道从四方街穿过科贡坊的大门,天地院就隐匿在小巷的深处。

这里是典型的纳西族传统院落,采用了“三坊一照壁”的传统建筑结构,迄今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天地院的负责人和学光,正悉心打理着庭院中的花草。

一进入天地院,正房堂屋的房门映入眼帘。房门由六扇可开可合、可装可卸的长条形隔扇构成,又被称作六合门,中间的四扇门雕刻着四季花卉。“门上雕刻着四季。”和学光说。

纳西民居天井的地面,常以鹅卵石与瓦片铺就,纹理间尽显古朴。和学光钟情于用草木花卉来装点院子,从古城周边找来不少盆栽,四季更迭,小院绿意不减。房前屋后,花香馥郁,满是诗意。

丽江古城内的民居,大多是天地院这样的院落式建筑,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的格局。整个古城,从城市布局到民居设计,无不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从高处俯瞰,丽江古城并不追求方正规整,城镇布局随形就势,高低错落的屋顶轮廓勾勒出不拘一格的线条。近年来,丽江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恢复性修缮了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299户、院落236个。

一座“活着”的古城,绝非仅有古老建筑,更在于传承不息的民俗文化。在天地院里,人们可以观看纳西原生态歌舞、书写东巴象形文字。古城中像天地院这样的院落,大大小小有30多处。“一切都与昨天有关,一切更与今天有关。”天地院“茶马记忆”展厅里的这句话,道出了古城的生机。

古老的供水系统沿用至今

在玉龙雪山的一片银白映衬下,丽江古城更显宁静。

冰雪融水化作河流,穿城而过。水,是丽江古城的“血脉”,数百年来静静滋养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丽江古城与玉龙雪山交相辉映。马登科 摄

丽江古城拥有古老而精巧的供水系统,水系为古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动,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漫步古城,百桥横跨、千巷纵横、清溪环流,“小桥流水人家”被具象化为真实的生活场景。“古城的特点,就在于依河布街,家家户户门前有河、屋后临渠,跨河筑楼、引水入院。”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讲解员和茂蝶说。

放水冲街,是四方街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习俗从茶马古道兴盛之时一直沿袭至今。西河水位略高于四方街,岸边开凿引水口,搬开可移动的条石,汩汩流水便顺着地势而下,冲走青石板街道上的尘埃。

丽江也被称为“桥城”。350多座桥梁,宽窄各异,既有石砌的拱桥,也有简易的木桥,很多桥的历史都在数百年以上,桥上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桥不仅沟通起街巷与民居,也是人们歇息乘凉、买卖小吃的场所,由此孕育出丽江独特的“桥市”文化。从四方街市延伸出去的大石桥,曾经是麻布买卖的集中地,见证着几百年里古城的商旅往来、市井烟火。

如今的大石桥,成为往来游客青睐的取景地。古桥、流水,与身着民族服饰的游客一道,构成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延续着丽江古城的浪漫与风情。

文化地标聆听百川汇流

“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木府万卷楼前的这10个字,将边地古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娓娓道来。狮子山拱卫、护城河萦绕,木府的选址与布局十分讲究。作为丽江木氏土司府的衙署,木府始建于明代,后来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形成了现有的建筑群布局,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沿中轴线依次排开。历经400多年风雨的木府,作为丽江古城中的重要文化地标,聆听着各民族百川汇流向前的历史回响。

丽江古城木府万卷楼。张卫国 摄

木府旁的牌坊上写着“天雨流芳”4个大字,汉语取“天降芳雨,润泽百姓”之意,而在纳西语中意为“去读书吧”,由此可见当地各族群众对读书教育的推崇。“斗拱是典型的汉族建筑工艺,门窗上的雕花雕刻又体现了纳西族传统建筑工艺,藏族建筑工艺也融入其中。”站在万卷楼前,和茂蝶说。

丽江古城涵盖了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大研古城、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束河古镇、有着原生态纳西村落的白沙古镇,融汇了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等多民族文化特色。作为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以包容与开放的姿态,历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源源不断地孕育出充满魅力的文化新形态。

古城中,腊排骨火锅等美食独具特色,普洱茶香气四溢,还有不少游客端着一杯云南小粒咖啡。夜幕降临,四方街迎来了它最迷人的时刻。纳西古乐在街巷中回响,袅袅余音吟咏着往昔的岁月。不远处的广场上,民谣悠扬,吉他声与歌声一道,讲述着丽江古城今天的故事。

山西平遥 留住古城的历史记忆

人民日报记者 郑洋洋

平遥古城冀氏老宅的栖凤楼外景。人民日报记者 郑洋洋 摄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山西平遥古城是热闹的。古香古色的南北大街上,到处回荡着叫卖老陈醋、推光漆器、平遥牛肉的吆喝声。许多本地人在此生活,街巷中不时能看到居民从老房子进进出出。还有不少穿着传统服饰的游客,站在精美的老宅雕花装饰下拍照——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在靠近古城西城墙的不远处,有一条站马道街。这里坐落着一座晋商老宅,高大的雕花门楼前,一圈木栏杆围住了下沉的一块地板。“这是历史的见证。”老宅的运营负责人赵渊豪介绍,这是前几年修缮宅院时发现的,经专家论证,是老平遥城的路面。古城以前发过多次大水,导致如今整体地势抬高了至少1米。“我们把它保护起来,留住古城的历史记忆。”赵渊豪说。

踏入大门,迎面是一堵木照壁。壁上雕有一只鹿,脚踏祥云,在莲花丛中回首,寄托着主人的美好期盼。院内的青砖木构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门上,透雕挂落、莲瓣垂花,做工精巧。

老宅最早叫栖凤楼,整座宅院布局严谨、造型简朴,雕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老宅的历史,与这条街道、这座古城,都密不可分。”赵渊豪说,老宅最早兴建于元代,现在的主体是明清建筑,主人是平遥有名的商人冀氏家族。

近年来,平遥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出台保护修缮工程资金补助实施办法,投入补助资金1500余万元,根据传统民居破损程度给予每平方米400元—1400元资金补助。平遥县投入9.8亿元,开展风貌整治,拆除违建57处,整治彩钢瓦等不协调建筑物4000余处,实现了古城历史风貌的恢复与延续。同时,进行雨污分流、电网提升改造,让古城居民取暖、用电等更方便。“再也不怕雨天积水了。冬天,也不用蜂窝煤取暖了,古建安全也多了份保障。”赵渊豪说。

走进老宅的房间,仿佛进入了一座小型博物馆。玻璃展柜里展陈着冀氏家族的族谱,还有平遥本地生活用品:手炉、瓷盘、刺绣、推光漆器……讲解员热情地向游客讲述:“冀氏先祖冀斗龙曾在福建做生意,把福建漆器髹饰技术和推光擦色传统工艺结合,办起了平遥第一个前店后厂的专业漆坊……”

来到老宅最后一进院落,一股浓郁的醋香扑面而来。原来,赵渊豪在这里摆了几口醋缸,缸内盛满陈醋,供游客参观、购买。“这些醋,都是冀家后人酿的,也是冀家从前经商的领域之一。”赵渊豪说。

如今,冀氏老宅已成为平遥古城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的重要范例。目前,平遥已经完成普查、建档、挂牌并公布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工业遗产共计506处。平遥县住建局局长吴旭海表示,平遥将继续以绣花功夫保护古城历史建筑,培育一批类型多样、影响广泛的活化利用成果。

快评: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

曹雪盟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坚持保护第一,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是文化遗产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

参观博物馆、逛古城、游览历史文化街区……当下,许多地方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放利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规定“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商业化”,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云南丽江古城自2007年起开始打造文化院落,逐渐形成资源特色鲜明的文化院落集群;山西平遥通过拆除违建、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延续古城历史风貌;云冈石窟、莫高窟等文化遗产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满足保护与参观需求……有效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保护,有助于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但所有的利用,都要坚持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筑牢安全底线,文化遗产方能熠熠生辉,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图片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3.24 第7版

博鳌亚洲论坛|海南博鳌:为全球“零碳标准”提供“中国答案”

2025-03-25 17:35:37新华社 来自北京市

0人参与0评论

Loaded86.87%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24/Duration 0:55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2024年3月18日,“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经过一年的努力,示范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正式宣告完成从“近零碳”到“零碳”的关键跨越。据悉,示范区通过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绿色化改造、交通绿色化改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物资循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园林景观生态化改造、运营智慧化相结合的“八位一体”区域降碳布局,实现零碳运行,在国内首次获得德国能源署颁发的“零碳运营区域”的认证,达到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中“零碳区域、零碳建筑和低碳建筑”的指标要求,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下一步,示范区还将继续探索零碳城市运行管理经验,努力将示范区的创建经验向广大热带地区推广应用,为全球“零碳标准”提供“中国答案”。

3月25日,参会人员在博鳌零碳示范区饮用常温直饮水。

这是3月25日拍摄的博鳌零碳示范区内的椰林聚落。

博鳌零碳示范区所在地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3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3月25日,参会人员在博鳌东屿岛文化公园内体验减碳骑行活动。

这是3月25日拍摄的博鳌零碳示范区内的光伏地砖。

这是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零碳休息区展示的使用废弃塑料制作的钥匙扣。

这是3月25日拍摄的博鳌零碳示范区循环花园内的景观。

这是在博鳌零碳示范区内的塑料再生流程科普展台上,工作人员演示塑料再生流程(3月25日摄)。

这是3月25日拍摄的博鳌零碳示范区内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这是在博鳌零碳示范区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及配楼屋顶的光伏设备(无人机照片,3月16日摄)。

在博鳌零碳示范区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和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屋顶的光伏设备(无人机照片,3月16日摄)。

在博鳌零碳示范区拍摄的建有光伏发电设备的停车场(无人机照片,3月16日摄)。

这是博鳌零碳示范区内的“零碳Bar”(3月25日摄)。

这是3月25日拍摄的博鳌零碳示范区运行管理中心。

这是3月25日拍摄的博鳌零碳示范区循环花园内的景观。

记者:杨冠宇、王存福、张丽芸、谢子艺、蒲晓旭

国家卫健委:研究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加强中长期政策储备

财联社

2025年03月25日 11:20:05 来自北京

45人参与1评论

财联社3月25日电,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人口高质量发展研究揭榜攻关活动。其中,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系统梳理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及实践成果,进一步完善人口高质量发展理论体系。开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定量研究。研究梳理与人口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对政策环境进行思考与设计;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方面,基于多源数据和国内外比较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生育医疗服务、生育假期、生育保险、育儿补贴、托育服务、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展政策效果评估,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加强中长期政策储备的建议;在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方面,研究提出加强人口高质量发展宣传教育、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救人外卖小哥婉拒888元感谢费:救人不是为了钱

极目新闻

2025年03月25日 21:11:28 来自湖北

0人参与0评论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杨怡琴 柳琛琛

武汉闹市街头,老人被撞昏迷。危急时刻,随身携带AED和急救箱的外卖小哥紧急出手了。

3月25日上午9时45分许,武汉市江汉区常青五路远洋心里小区附近发生暖心一幕,一名七旬老人被撞倒地不起后,路过的外卖小哥张宝剑立即施救,并跟随120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

当日上午,张宝剑骑车送外卖,路过事发现场时,他看见有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周围有很多人围观,看起来是发生了交通事故。

630F80FA4F39462B183AF4B045E97A29.jpg

张宝剑讲述救援经过

“我学过急救,随车携带有急救包和AED,所以立即上前实施急救。”张宝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时,老人是面部朝地,他赶紧拍打老人的肩膀,并用手在老人的鼻子下方试探,发现呼吸微弱。

“老人流了很多血,因为害怕她窒息,我用手指掰开老人的嘴,清理白沫。”张宝剑介绍,他随后从外卖箱中取出随身携带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准备为老人除颤。在贴上了电极片后,AED的智能语音提示,老人有呼吸,无需除颤。他这才收起AED,和随后赶到的120急救人员一起,将老人抬上担架,送往附近的医院急救。

“当时,老人的手机和钱包都掉在地下,我就一起拿着,跟着救护车去了医院。”张宝剑告诉记者,到了医院,因为老人伤情严重,医生让通知病人家属。“此时,老人一直没有清醒,随身电话也无法解锁。我从老人的钱包里,找到了身份证,通过社区联系了家属。”

“我看着医院离老人家比较近,担心家里人一时联系不上,于是骑着电动车就往老人家中赶,希望通知家属尽快到医院。”张宝剑告诉记者,他敲门敲了好久才有人开门。原来,老人的女儿梁女士上夜班后正在休息。

得知母亲出事,梁女士当场泪崩,有些慌张失措。张宝剑当即决定,用自己的电动车将她送到医院,一路上边开边安慰说:“别哭,别哭,马上就到医院了。”

0077E24FE178B8BE9CB0C13FF78C11A7.jpg

婉拒888元感谢费

在医院,梁女士非要让他留下联系方式,他们就互相加了微信。“然后我就问了一下,奶奶醒了没,她说,她妈还在ICU抢救,今天多亏了我。”

接着,对方突然给他转了888元,说:“这是我感谢你救我妈妈。”张宝剑坚决拒绝,“我救人不是为了钱,于是把钱退了回去。结果对方又转了回来,最后我还是坚持退了回去。”

“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伸出援手,我只是做了该做的。”张宝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来源:极目新闻)

湖南耒水流域铊污染源头确定:水泥厂含铊灰尘泄漏

央视新闻2025年03月25日 15:44:12 来自北京市

70人参与9评论

近日,湖南耒水监测出铊浓度异常引发关注。今天(25日)凌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耒水流域郴州-耒阳段铊浓度异常应急处置情况,并确定了污染源。

湖南郴州衡阳跨市铊浓度异常事件污染源确定:水泥厂含铊灰尘泄漏所致

Loaded39.83%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5/Duration 1:30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3月16日20点,湖南耒水郴州-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水质数据显示铊浓度异常。铊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为无色无味的结晶。事件发生后,郴州市、耒阳市相继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组织对耒水全流域进行采样监测、溯源排查。经核实,确定污染源为郴州市苏仙区良田水泥厂,主要原因为该企业近日在拆除旧生产线的窑炉的过程中,窑内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后,经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环境水体导致。

郴州市已重点开展污染源控制,组织将涉事企业废水转运至重金属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采取了场地防渗处理、修建应急池、砌砖围堰、厂区主水沟加铺混凝土等措施,清除污染源头隐患。对该企业下游坳上河、郴江及耒水受影响的河段,郴州、衡阳两市已在技术专家指导下开展控源截流、投放除铊剂、强化水量调度、监控沿线水质指标等措施,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应急投药处置 耒阳各水厂出水质量达标

Loaded23.88%Picture-in-PicturePlay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1:44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部应急专家已赶赴当地指导郴州、衡阳两地开展应急处置。目前监测结果显示,耒阳市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处于达标状况。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已制定并实施应急监测方案,沿途共设置19个环境质量点位,21个配合处置点位,在郴江河、耒水共布设40个地表水断面点位,其中手工监测点37个、自动监测站3个,同时两市应急处置部门在各断面已设置8个应急投药点。

目前,耒水流经的郴州市、耒阳市均已成立耒水流域水质异常应急指挥部,一方面是向被污染的水域投放药剂,降低铊浓度,另一方面,对沿线供水企业增加净化措施,保障出水达标。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应急中心专家 高丽:现在采用的方法是用高锰酸钾和氢氧化钠,对铊进行氧化,将铊从一价氧化到三价,然后生成氢氧化铊,它溶解不了,就会沉淀下去,降低水中铊的含量,保证我们出厂水质100%是合格的。

根据耒阳市疾控部门提供的信息,目前各自来水厂出水水质均达标。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王俊能:从这个江段断面往下,涉及到大概有三个区县。下游的水厂也做好了供水保障的准备,对治水工艺进行了改造,并配备了充足的处理药剂。然后从耒阳水厂到进入湘江,大概有140多公里,湘江的流量,大概是耒水流量的6倍左右,即便是以现在的浓度进入湘江,也不会对湘江造成影响。

记者从当地的应急处置部门了解到,针对附近农田、植物以及水生生物等也在进行密切监测和应急处置。有关事件的进展情况,总台央视记者将继续追踪了解。

(总台央视记者 陈允涛 蒋晓平 石熠龙 乐林峰 湖南台)


上一篇:擦亮新时代党的建设“金色名片”
下一篇:清风正气满乾坤——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党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