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4月21日—4月27日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4-29 06:36:14 | 浏览:4238次 ]
分享到:

2025-04-28 20:58:39央视新闻

59人参与29评论

Loaded76.08%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39/Duration 1:37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大国工匠·向新而行丨张霁明:0.1秒的追光者

2025-04-28 21:56:46央视新闻

0人参与0评论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用电量最大的国家,持续稳定的电力供给,保障着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这背后,是科技工作者智慧和创新的支撑。大国工匠张霁明就是其中之一。

Loaded16.76%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36/Duration 7:02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在宁波市鄞州区,今年二季度的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张霁明来到一家生产航空航天产品零部件的企业,检查这里的配电网故障隔离自愈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确保工程建设中万一突发电压电流波动,自愈设备能及时响应,快速恢复供电。

宁波永新光学公司总经理助理 肖博志:如果加工过程中电停掉了,那我产品就报废了。我们说是几万块、几十万、上百万,有时候这种损失还不能够用经济上面这种来衡量的。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班长 张霁明:通过储能保护,再通过这个分布式毫秒级系统,对你们生产会不会更好一点?

张霁明说话有些口齿不清,因为三岁那年,一次药物过敏导致双耳失聪,日常交流只能靠助听器和看口型,而他依靠勤学苦练,硬是把17本设备说明书的10多万条装置参数牢牢记在脑子里,从一名普通电力检修工,逐渐成长为国网浙江电力首席专家。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班长 张霁明:过去故障全靠人工去修复,差不多需要50分钟到一个小时,我们人去现场已经是争分夺秒了,但是那些高新企业他们还是等不起的,所以这个问题在当时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痛点。

2008年,国家电网提出建设FA系统,也就是配电网故障隔离自愈技术,它就像医生用的CT,当电网线路出现问题,系统能通过扫描立即发现“病灶”,并迅速做出最优的“诊断治疗”方案,故障能在100秒左右自动修复。

张霁明所在的宁波电网是全国首批试点之一,他和团队拿着一张设计图纸开始了摸索。

线路怎么布局最合理?开关柜装在哪里最合适?到各个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测量后,他们按比例制作沙盘反复推演,系统终于初步搭建起来。然而,一场大雨过后,系统全部瘫痪了。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班长 张霁明:都是打坏的电源模块,一场雷雨,可能会打坏十几块,一万块钱一个。

张霁明找来设备厂家的技术员,在风雨天反复测试,发现风雨中树枝碰到电线或者电线落地产生短路,瞬间产生高压就将电源模块击穿。

张霁明没日没夜地摆弄电源模块,请教编程专家反复推算模块数据。两个月里,设计了100多稿图纸,模拟制作了10多块电路板。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班长 张霁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自己脑子也快烧煳了。

又经过一年的摸索、测试,终于成功研制出能承受高压冲击的电源模块,并且把设计理论中的100秒缩短到了50秒。这项科技创新获得了被称为“质量奥林匹克”的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铂金奖。

故障恢复时长从“小时级”缩短到“秒级”,而张霁明和团队并没有停下“追光”的脚步。

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压电流稳定性的要求也愈加苛刻。如何把故障恢复时间再缩短呢?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周宏辉:当时国家电网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最新的设计方案。原来那个50秒的FA是集中式控制系统,相当于一个“大脑”处理近百个开关信息。这次的方案是分布式的,每个开关都有一个能独立思考的“小脑”,这样一旦故障发生,处理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说起来容易,但系统搭建起来后,总会报警。张霁明凭经验判断,是开关里的智能模块出了问题。

系统运行时,一个智能开关模块会产生215个不同类型的信号,延伸出上万条数据。密密麻麻的模块上,问题究竟在哪个电子元件里呢?

那段时间,张霁明像着了魔,抱着技术资料翻来覆去地比对400多条报警信息,找设备厂方请教各种物联网知识,萌发了灵感就立刻找同事们商量。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鄞城供电所技术员 杨继辉:每天晚上10点、11点、12点都会给你打电话。你如果晚上这个电话不接的话,他可能晚上一直会打下去。问题一定要解决掉,不然这个事情就像过不了夜一样。

8月酷暑,配电房里40多摄氏度高温,张霁明坐在地板上,先后模拟了70多项可能性故障,调试了20多万个电气信号。一个多月后,最终从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模块中,比对出一组设置不合理的参数。

一年后,供电故障恢复速度从50秒压减到了0.1秒,在全国电网系统推广,每年为企业减少损失10多亿元。而长期劳累的张霁明,却因腰椎病住进了医院。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运检部自动化专职 钟江腾:到医院那一刻,他连走都走不动了,需要我们好几个人一起把他抬下来。

工业企业在不断迭代升级,虽然复电时间已经达到毫秒级,而张霁明还在向极限发起挑战。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班长 张霁明:无感中的无感,毫秒中的毫秒,这是我们国家电网人一直以来的追求。新的时代,我们要用数字化、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建设好我们的电网,护航中国智造扬帆海内外。

监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李欣 陈钰洁

记者丨赵坤现 李子国 高珧

国家核准10台核电新机组,四大核电央企披露新项目进展

澎湃新闻

2025年04月28日 19:33:28 来自上海

7人参与1评论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澎湃新闻从业内多方了解到,此番获批的是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山东海阳三期工程、广东台山二期工程、广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四大核电央企均有新项目收获,陆续官宣。

中核集团表示,此次获得核准的中核集团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将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1.5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项目建成后,两台机组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对于优化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确保电力供应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核电(601985.SH)4月28日公告,目前工程现场正在稳妥有序推进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

中国广核集团宣布,4台新核电机组获国家核准,公司所属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3、4号机组共4台新机组正式落地,全部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截至目前,中广核在运核电机组28台,在建核电机组20台,核电在运在建总装机规模达5601.8万千瓦。

中国广核(003816.SZ)28日公告,正在有序地开展上述机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在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 《核电厂建造许可证》后,即可开始全面建设。台山3号及4号机组的单台机组容量为1200MW,防城港5号及6号机组的单台机组容量为1208MW。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此次获得核准的海阳核电5、6号机组工程是海阳核电项目扩建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1300MW,并将同步具备单机组不低于900MW的供热能力。两台机组建成投运后,海阳核电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完全采用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的核能基地,年发电量可达609亿千瓦时,约可满足7000万居民全年的用电需求。同时,供热能力将达1.6亿平方米,可满足25个县级市的清洁取暖需求。

华能集团表示,福建霞浦核电项目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长表岛,是华能控股开发的第三个大型压水堆核电项目,项目获得核准标志着华能核电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迈上新征程。该项目规划建设5台核电机组,将分期实施,此次获得核准的为一期工程,拟建设2台“华龙一号”压水堆机组。

截至目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总规模升至世界第一。2024年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2%,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

第一观察|百年新起点,总书记指导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4-29 08:52:39新华社

44人参与19评论

4月28日,人民大会堂见证重要时刻——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中,总书记深刻总结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寄予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10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不愧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不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我国工会不愧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不愧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不愧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100年来,党的工运事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总书记用“六个坚持”概括:“坚持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持以服务职工群众为生命线”“坚持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

“六个坚持”,是百年来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制胜法宝。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工会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谱写了恢弘壮丽的工运篇章。

“六个坚持”,更是对下一步做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提出的长期要求。

不论时代条件和社会群体怎样发展变化,中国工会始终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接续拼搏奋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

(二)“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面对挑战与变局,如何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不懈奋斗提出四点要求——

“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要着眼推进共同富裕,稳步增进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福祉。”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

不论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攻坚克难”“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开拓进取”“在未来产业培育生长中大胆探索”,还是“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都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另一方面,时代在变,精神的传承不变。“边区工人”赵占魁、大庆“铁人”王进喜、“金手天焊”高凤林……历史长河里,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精神的伟力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开拓前进。同时要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创造更加良好的就业和劳动条件,不断增强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此更好激发劳动创造力。

(三)“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百年来,工会始终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始终是职工“娘家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2013年、2018年、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均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此次大会,总书记再次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推动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完善职工维权服务工作体系”……春风化雨的关怀,为广大职工群众创新创造提供奋斗动力。

——“要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改革方向”“建强组织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方法”……旗帜鲜明的讲话,为着力破解制约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指引方向。

百年风雨铸荣光,建功立业正当时。

今天,党领导14亿多人民正意气风发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我们就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策划:张晓松

主编:赵超、朱基钗

主笔:樊曦、严赋憬

视觉:包昱涵、高松龄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奋斗创造美好未来——总书记激励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25-04-29 08:55:00人民日报

18人参与11评论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劳动创造,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汇聚起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厚植劳动情怀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4月3日,北京丰台区永定河畔,春和景明、惠风和畅。习近平总书记拿起铁锹走向植树点,同现场的北京市、国家林草局负责同志和干部群众、少先队员一起忙碌起来。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接连种下油松、金枝槐、美人梅、车梁木、杜仲、元宝枫等多棵树苗。

一边劳动,习近平总书记一边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锻炼情况,勉励他们“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在劳动中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增长知识”。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对于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强调“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这是我们共同给树苗浇水,实际上也在为你们浇水”“从小就给它扶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同孩子们一起劳动时,手把手教给他们怎么拿铁锹、怎么拎水桶、怎样培土围堰。

细细叮嘱、殷殷寄语,言传身教中,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播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个春天,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田间地头,引导孩子们在汗水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耕种体验到食物制作,从清洁卫生到手工活动,各地中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让学生们感知劳动乐趣、体会劳动光荣。

“近年来,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孩子们在接受劳动教育中,不仅能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磨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责任担当,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说。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对劳动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黄河入海口,俯身摘豆荚,一撮一捻,顺手将一颗大豆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中原大地上,托起麦穗看灌浆,对老乡笑言“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北京草厂胡同,和街坊四邻团团围聚包饺子……

岁月悠悠,本色不改。

始终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来到基层一线劳动者中间。农民工待遇好不好,环卫工工间咋歇息……普通劳动者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总书记一直挂在心间。

前不久,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进入轨道精调阶段。为了这一刻,中铁十四局京唐城际铁路项目测量主管李维川已坚守了许多日夜。

“我是从一名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关怀。”李维川说。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施工工地,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当时,李维川就在现场。

“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这些年来,总书记的暖心话语在李维川心中久久回荡。白天,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测量技术,晚上整理数据、学习理论知识……长期坚持钻研,李维川从农民工成长为业内专家。

广西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河北塞罕坝,总书记详细了解护林员工作生活情况,关切询问:“你们还有什么困难?”……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情系人民。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

深情话语,彰显崇尚劳动的情怀;深切厚望,饱含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期待。

新时代的劳动者心怀梦想,砥砺奋进,在广阔天地间挥洒汗水,用双手打拼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爱劳模工匠

“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山东日照港,海天辽阔,碧波荡漾。看着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山东港口集团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十分欣慰:“10多年前,我们到国外的自动化码头参观。国外同行‘连捂带盖’,连下车拍照都不让。”鼓足一口气,他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实现软硬件设备全部国产化。如今,日照港成为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日照港考察。“我们要从大国走向强国,肯定要过这一关,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总书记赞许地说,“你们的贡献很大,体现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总书记的话,鼓舞我们继续坚持自立自强,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贡献力量。”张连钢说。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20多米高、1.5万吨重,这是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车间一台水压机的规格。在副厂长刘伯鸣的操作下,这个庞然大物向下施压,将一个个钢锭塑造成型。

“我们就像是‘挥舞大锤’的铁匠,但打造的锻件要用于核电、石化、冶金等重要领域,必须丝毫不差。”从普通技术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大国工匠,刘伯鸣带领团队独创了50多种锻造方法、40多项锻造技术。

2024年9月,刘伯鸣和工友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苦练内功、提高本领,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份鼓励,让刘伯鸣和工友们干劲十足:“我们会持续磨砺本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在工作中努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不仅自己要做好工作,而且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

引领感召,全国各地以崇高礼遇褒奖、致敬劳模工匠。一个个“大国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各地开花结果,劳模工匠开展传帮带的工作平台和渠道日益完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

2022年10月17日,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坐在对面、身着车间工服的郑志明。

来自广西汽车集团的郑志明答得详细:“咱们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我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

郑志明的一席话,说出了许多产业工人的心声。近年来,一项项行动密集展开,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工匠学院、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评选中的名额比例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产业工人的地位和待遇进一步提高,激励广大劳动者练强精湛本领、尽情施展才干。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高度重视,强调“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

在闽江学院,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

在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对同学们表示:“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贴心的话语,鼓励广大技能劳动者以匠心匠艺拓宽职业发展道路,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从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实施,再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一项项制度安排,一系列有力举措,夯实了职业教育稳健前行的根基,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大国工匠涌现提供了扎实支撑。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这是一个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愈加成为全社会光辉闪耀的群体,广大劳动者见贤思齐、持续淬炼自身技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越来越宽阔。

礼赞劳动创造

“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

春日的江汉平原,广袤田野上生机勃勃。湖北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满目青翠、菜农们在菜畦间穿梭劳作,乡村产业振兴的图景徐徐铺展。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沿田埂走进菜地深处,细问蔬菜生长期、收割存储、销量价格。

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乡亲们的获得感:“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让农民得到实惠。”田里劳作的菜农叶祥松聊起收入打开了话匣子。临走时,总书记微笑着探身向前,伸出手来。叶祥松迈前一步,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

紧紧相握的手,传递奋斗向上的力量。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辛勤耕作,日子一定可以越过越美。”叶祥松说。

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情深意长的寄语,蕴含着总书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深邃思考。

一条邮路,联通着大山与外面的世界,承载着乡亲们的期盼与惦念。天蒙蒙亮,全国劳动模范、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称杆乡邮政所所长桑南才跨上摩托车,开始了新一天的送件工作。

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桑南才37年间骑坏了5辆摩托车,磨破了160多个邮包。“邮路越来越通畅,大家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所里的快递量也在不断增加,沿途的风景怎么也看不够。”桑南才说。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如何从一名建筑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近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从湖南小山村一路走来,他用韧性和耐心,实现我国砌筑项目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奖牌零的突破,用双手“砌”出人生的精彩。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邹彬惊喜地发现,总书记坐在自己正对面。“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总书记的话让邹彬追梦的信心更足,把工作干到极致的信念更加强烈。

“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劳动者。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梦想”号探秘大洋,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随着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为新时代的劳动者、追梦人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今天,党领导14亿多人民正意气风发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时代不同,使命任务发生变化,但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

广大劳动者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各自岗位上奋发进取、锐意创新、争创一流,必将汇聚起新时代昂扬奋进的磅礴力量,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央视快评】用创造拥抱新时代 以奋斗铸就新辉煌
下一篇: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