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北京、中宣部、金融系统、辽宁、安徽、湖北、陕西宣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11-05 07:48:26 | 浏览:15010次 ]

2025年11月05日05: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王昊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11月4日在北京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尹力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建议》,结合北京实际,从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全会关于“十五五”时期的新思想新论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团结奋斗推动“十五五”时期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和宣讲。

  尹力强调,北京作为首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理应一马当先、走在前列。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首善标准,履行首都职责,一步一个脚印把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不断开创首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报告会后,尹力来到通州区潞城镇市民中心,与镇机关干部和来自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的基层一线代表互动交流。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畅谈全会精神学习体会。尹力就大家关心的城市建设发展、民生服务保障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解答。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11月4日在中宣部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李书磊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建议》,阐明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阐释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解读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对把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提出要求。他指出,《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吴雨)11月4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金融系统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王江从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对全会精神作了全面宣讲和深入阐释。

  王江在宣讲中结合金融系统实际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等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十五五”时期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全会部署,深入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金融重点工作,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十五五”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当日下午,王江到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营业部,了解营业网点金融服务情况,围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做好“十五五”时期金融工作与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座谈。

  新华社沈阳11月4日电  (记者丁非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11月4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辽宁省委书记许昆林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许昆林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建议》,深刻阐明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阐释了“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等进行了重点解读。

  许昆林表示,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重大政治成果、最宝贵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辽宁将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团结奋斗,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

  4日下午,许昆林还走进东北大学,向学校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与师生代表开展交流互动。

  本报合肥11月4日电  (记者张志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11月3日至4日在安徽省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雷海潮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建议》,从深刻认识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形势判断,深入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结合安徽实际作了深入宣讲,并进一步阐释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关于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工作要求。

  雷海潮表示,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奋勇争先。

  3日上午、4日上午,雷海潮走进科大讯飞、安徽医科大学开展宣讲,与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师生等进行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本报武汉11月4日电  (记者田豆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11月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作宣讲主题报告。

  报告会上,阴和俊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建议》,从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等方面,对全会精神作了全面宣讲和系统阐释。

  他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4日下午,阴和俊还走进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面向企业职工、科技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宣讲全会精神,并与大家互动交流。

  本报西安11月4日电  (记者高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11月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作宣讲报告。陕西省主、分会场共1.2万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刘伟从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领会和全面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等方面,对全会精神作了全面宣讲和深入阐释。

  刘伟在宣讲中表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深刻领会好把握好贯彻好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会部署,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3日下午和4日上午,刘伟前往高铁西安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现场和长安大学开展宣讲,与企业职工、师生代表互动交流。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5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深刻理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胡 军

2025年11月05日06:0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科学方法。我们要从科学内涵、原创贡献、内在关系等维度深刻理解和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深刻理解科学的理论内涵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注重兼顾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科学性,从要素协同、目标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等维度展现了科学的理论内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引。

  坚持要素协同,把自然要素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并非独立存在的生态单元,而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链网等相互连接,构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律,打破了针对单一自然要素的孤立治理模式,通过对自然要素协同治理,恢复并强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与功能稳定性。只有坚持要素协同,才能保证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性与长效性,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这种以要素协同为特点的治理模式,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的重要路径。

  坚持目标协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对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社会发展的缘木求鱼。生态系统在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提供了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各类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若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终将引发水土流失、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反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经济社会发展终将不可持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并非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让路”,也不是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而是通过系统治理,让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1+1>2”的协同效应。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坚持区域协同,推进跨地域生态保护与协同治理。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任何一个生态单元都无法脱离与周边环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而孤立存在。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如水、大气、生物种群等具有天然的跨域流动特性,这种跨域性决定了分割的、碎片化的、以行政单元为界限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无法有效应对外溢性强的生态环境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注重推进跨地域生态保护与协同治理,通过区域协作解决跨越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局部治理服务全局、全局治理带动局部。以水污染防治为例,河湖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需要全面统筹陆上水上、地表地下系统治理,从而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出“坚持环保为民,全面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区域治理协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加注重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互动协作,体现了推进跨地域生态保护与协同治理的要求。

  坚持政策协同,依靠不同治理主体运用多种治理工具。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这一特点决定了单纯依靠政府难以实现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等以不同形式广泛参与,已经成为生态环境这一公共物品的重要供给者。因此,生态环境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工具多样化等特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这一客观现实出发,以系统观念谋划生态环境治理,破解治理主体的“条块分割”与政策工具的“碎片化应用”问题,通过加强协同、明晰权责,促进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多方治理主体形成强大治理合力,实现法律、政策、标准、规划、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调节机制等不同治理工具优势互补,有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深刻理解丰富的创新贡献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并非简单的治理技术革新,而是从思维方式、理论认识、制度体系到实践路径的全方位创新,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又推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与时俱进,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实现理念引领,深刻转变生态环境治理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贡献了崭新的治理理念,以其整体观、系统观打破了传统生态环境治理中“碎片化”“单打一”的思维定式,推动治理理念从“片面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以往的生态环境治理将山、水、林、田、湖、草、沙视为彼此独立的治理对象,忽视生态系统自然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经常导致治理一处、破坏另一处的恶性循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意味着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统筹考虑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从系统工程和全局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实现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直接推动了工作方法的革新。比如,在治理规划上,以流域(区域)为单元实施系统治理;在工作推进上,加强协同联动,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等等。

  推动理论创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古人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主张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相互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高度契合性,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出发,鲜明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既传承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又推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与时俱进,赋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以鲜活生动的民族形式,在理论上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超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

  促进制度完善,推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系统治理离不开制度支撑。一定意义上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过程,也是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贯穿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要求切实体现到、贯彻到制度之中,有力推进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比如,法律层面,在制定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时,都坚持生态优先,注重整体保护,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的理念贯穿其中,使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策层面,出台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完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体制安排和基础制度,明确系统治理的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推动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走向精细化、精准化,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拓展实践探索,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中国贡献。新时代以来,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我国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不断丰富和拓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实践探索。比如,开展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河口、海湾、滨海湿地、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现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不少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形成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生动地方实践。比如,为调节好水沙关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展“十大孔兑”全流域综合治理,总结出“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治理模式,有效降低入黄泥沙量,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中国实践,打破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立的困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把握若干重要关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必须在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方式、治理对象等方面把握好几个重要关系,才能更好系统修复自然生态,让美丽中国呈现多元之美、系统之美,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在治理理念上,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从生态学理论看,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时滞效应”。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例,物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反应会受到种群年龄结构、季节性变化、生物代谢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物种的生态反应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明显时间间隔,种群结构与功能的恢复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聚焦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关系眼前生态安全与民生福祉的突出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修复与稳定是一个长期过程,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在治理规划上加强顶层设计,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把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更好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做到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在治理目标上,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发展与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可以兼顾兼得、并行不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方面,要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沙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要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过程中培育大量生态产品并推向市场,将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治理方式上,把握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恢复一般指不依靠人工干预,主要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净化或者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措施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人工修复则是指主要依靠人工干预或诱导实现生态恢复。两者都能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获得改善、恢复或重建,进而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确保生态系统继续发挥服务功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必须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同时要看到,自然恢复也有其局限和极限,这为人工修复留下了广阔空间。要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在治理对象上,把握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整体和部分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排列或线性叠加,而是复杂性、多样性的生成和统一,具有各个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特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如果不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全局和整体去考虑治理的内容和对象,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甚至相互掣肘。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的自然要素,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局部的重点治理带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更好以一域服务全局。

  (作者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5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榕举行

2025年11月04日09:35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11月3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福州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作宣讲报告。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主持报告会。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省政协主席滕佳材,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出席。

报告会上,李国英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紧扣宣讲主题,从全会基本情况和《建议》起草过程、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全面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等方面,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了深入宣讲和阐释。他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更加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与会同志认真聆听并记录,大家表示,宣讲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把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会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谋深谋实“十五五”时期福建发展各项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具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周祖翼在主持报告会时强调,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以这次中央宣讲团来福建宣讲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坚定自觉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要全员发动、全面宣传,深入开展集中宣讲,精心组织新闻宣传,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注重创新方式方法,让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推动全会精神家喻户晓。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按照全会部署要求,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思路举措,坚决抓好民生保障和安定稳定,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直有关单位和中直有关单位驻闽机构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直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代表,省委宣讲团成员、全省理论骨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学员,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青年研究人员以及理论工作者代表,高校师生代表,福建省“十五五”规划《建议》和《纲要》起草工作人员等参加。报告会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市、县(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设分会场。 (记者 周琳) 

(责编:陈楚楚、吴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