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浅析清善庄追远堂族谱传承中的断代问题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3-04-19 05:00:59 | 浏览:1279次 ]
分享到:

  文:山杨树

清善庄追远堂,据陕西合阳县清善庄康熙三十八年《颜氏合族家谱》记载(公元1699年),原郡山东曲阜县,颜渊之后,成化年洪军作乱,次子譲(读音rang,又名襲)居于此。是年岁次乙卯仲春,西安府郃阳县受安里清善庄颜门阖户議以后,恐失遗宗派,撰族谱为记,户长颜正色,乡总颜愉、颜云腾。

续谱历来为中国人的大事,中国的家谱文化尤其以孔颜曾孟为典范。家谱文化也与历史的车辙一样,七拐八拐,走了很多弯路,这不奇怪,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时代进步的必然。

当然,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先进文化的定位也不一样,尤其在封建王朝,甚至出现“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三星堆文化灭失等怪现象。给我们后世子孙在文化继承和传承上人为制造了很多误区、盲区,家谱文化同样经受了这种历史考验。

再回到华夏民族人文历史的姓氏演变中。自炎黄二帝以来,姓氏文化本身就与血缘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

部落、氏族在历史的交融中,逐渐演变为城邦、国家,异族的战俘可能被杀,也可能成为胜利者的一份子而改姓;部落领袖也可能给同一部族的人赐姓。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姓氏的改变和传承同样也与封建时代的制度有关,或受其影响。不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姓氏的实质是为了管理的方便、为了思想的统一,为了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和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姓氏的本质,就是一个符号,一个统一的文化、统一的思想符号。

颜氏家族的历史变迁,在各种文化研究刊物、书籍如《陋巷志》、《大悟通谱》等书籍谱牒当中多有记载,在此不赘述。在这里着重想说的是古本《陋巷志》,始修于明朝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全书八卷。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先后两次增订刊行于世。此后多次重刊,除对宗子世表作了续录,增补了少量名人颂赞及墓志铭外,悉如旧本,对明代以后的历史基本无载。

追远堂颜氏开基祖迁入陕西为明代成化年(公元1464-1482年)期间,也就是说颜譲公带着家人迁入陕西郃阳清善庄定居,比《陋巷志》的修订早了42年左右。按照20年续谱和子孙繁衍的大致规律,已经有至少两代人在陕西出生。换个说法就是,后人在记载和修谱的时候,一些宗亲早已不在山东,而在其它地方生活,准确性就值得商榷和探讨。遗失、错误、别字、年代不准、记事不详、不准确等等现象都是可能发生的。这一点,在长江以南颜氏家族的续谱过程中类似问题比比皆是。

“洪军作乱”是指当时历史环境,处于战乱期间,并非“大槐树移民”。如果是大槐树移民,我们在很多家谱资料中都可看到类似的记载。更何况当时追远堂修谱的户长颜正色,乡总颜愉、颜云腾,绝对不可能是没有文化的人,不可能在家谱记事上犯下低级的错误。而这一时期明代的农民起义有1420年的山东青州白莲教叛乱、明英宗宪宗时的浙江矿工、福建佃农以及荆襄山区流民动乱。因此,最有可能的是,追远堂开基祖颜譲是因为白莲教起义而离开了山东曲阜,远徙他乡谋生。另外极有一种可能就是,开基祖颜譲追随父辈当官而迁徙他乡,并最终留在他乡生活。

这一历史场景,我们不得不考虑元末明初的时代变迁。明太祖1368年南京即位,年号洪武,随即北伐,在中原一带大战元军。朱元璋不喜儒生,要全国废除祭孔。元朝对曲阜孔、颜多有封赐。也就导致了颜之美在为官期间对时局的考虑,以及时局对颜氏家族的影响。正如上述推断,56代孙颜之美在元末明初对家族的事务有了长远的考虑。同样,清善庄族谱中的记载,在那个历史时期,为了避讳和避难,加之自身的发展,迟迟不肯或不敢续谱。直到清朝初期康熙年间,根据先辈口口相传的叙述和只言片语的记载,才可在家谱中提及明朝中晚期家族历史所遭遇的历史变迁或“政治避难”。家谱中 “洪军作乱”按照逻辑推理,应当是指朱元璋北伐!

说到这里,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开基祖颜譲公原郡山东曲阜没有错,颜回之后没有错,并且是次子没有错。能不记错的可能性只有如下可能性,即父辈的文化传承,或者父辈本身就是文化人。即便古代很多东西是口口相传,但传述的准确性一定基于一种文化基础、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应该就是家里长辈及家风。

新版及旧版《陋巷志》显示:

十六代:

颜之才,字宗艺。卫辉学正。无传。

颜之美字宗德。天成县教谕,益都路学正,庐州路教授,山阳县主簿,文林郎,东明县尹,继嗣为宗,主奉祀事。生子:颜涣,颜瀼,颜池。

五十七代:

颜涣无传。顏瀼无传。

颜池字德裕。历山阳县主薄,宣德府教授,孔颜盂三氏学教授,继嗣为宗

从上述家谱资料明确显示,56代颜之美、57代颜池都有在山阳县(明代成化12年地名,位于今天陕西商洛山阳县)为官做主薄的历史,也可以说对陕西的人文地理环境有深刻的了解。后来因为回到今山东东明、河北宣德一带为官,并继嗣为宗,不难看出颜氏家族在这个历史时期发生的变迁。

56代颜之美先祖为官的经历、营造的家庭氛围和对陕西的了解,加之他当时为官时所适逢的历史动乱,很有可能就把次子颜瀼留在了陕西谋生,因为历史上的关中毕竟是富饶之地,更有汉唐遗风,真卿公的后人还有在同州为官的历史。56代孙颜之美后来回到山东老家继嗣为宗,对颜子文化的传承也应有更长远之计。因此,同样在陕西山阳当过主薄的第三个儿子颜池,有文化、有学识,必然就成了颜氏家族的首选继承人。长子颜涣、次子颜瀼在族谱中的“无传”记载,就显得是别有用心,或者说是故意遗忘、误传,免得以后为长次之争埋下隐患。

这种情况在封建王朝的权利之争中、在很多家谱的历史变迁中很常见,当不以为怪。最重要的应当是,谁能把这个家族的文化、家风和美好传统真正能够传承下去。这也许就是当时56代孙颜之美的选择,从历史的角度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没有错。可能我们的先祖颜瀼,还有他的长兄颜涣不足以担负起这个家族的历史使命,或者说因为他们文化少、读书少,安于农事、不参政不议政,偏安于交通不便的渭北高原腹地,反而更有利于子孙的繁衍。

再说到名字的差别,57代次子颜瀼和清善庄追远堂开基祖、原郡山东曲阜的次子颜譲本就同音。在方言中可能声调不同,在记录中有些许微弱差别,尤其在口口相传的历史文献、家谱整理过程中都是正常的。在书写方法上,很多古代文献记载经常会把三滴水的偏旁简写或误写为言字旁,这也是很正常的。就算是现代的人,有几个能记得清楚他曾祖父准确名字的书写方法。所以,续谱是大事,这个大主要体现在对良好家风和文化的传承上。

图:清善庄守谱人追远堂19世孙颜均虎。

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续谱过程当中,始终坚持血缘为第一位的续谱原则,这是极其不科学的。而且由此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姓氏就是符号,不是血缘的绝对必然。如果单纯用血缘关系衡量一切,那这个世界早都乱成一锅粥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是因为一群黄皮肤的人共同坚守着一种文化、传承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基因,也可以说是价值观才是我们真正的“血缘关系”。

如果用血缘来推理,就从我们这一代往上推,单从父系开始计算,我们只占了父亲的二分之一的血统,占了爷爷的四分之一血统,占了曾祖父八分之一血统,到高祖父的时候,最多占到了十六分之一血统…,以此类推,每往上一代人,血统的占比越小。假如我们按照通常的血缘关系论亲疏,你是颜家的80代传人,计算一下,就算你是嫡传,往上走八代就是1/256,再往上72代你可能只有1/280次方的血统,计算器都显示不了那么多分母的数值。试问:当我们续谱的时候,还有必要计较嫡庶亲疏吗?还有必要拿基因测序这种低能的智商来谈论、考量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当然,基因科学的准确性是不容否认的,它对亲子鉴定及文化朔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们主要强调的是,没有统一的家风和价值观,即便是颜氏子孙,也有可能因为不学习、不思考、不继承优秀家风,而干出违反人伦、违背民族的大坏事。这种现象历史上有、今天也有,每个家族都有。因此,姓氏作为符号有它的特殊含义,而续谱续的是文化基因、价值观基因,不仅仅是 “封建血统”的一致。

时代在进步,续谱续的是文化、是家风、是美德,是打拼奋斗的精神、团结的精神,续的是优秀的文化基因,是文化的认同。不可以在简单的“血缘”关系中自成帮派,那又与封建时代的帮派、黑社会有什么区别。姓氏符号只是为了区别、为了更好地传承和生生不息,不是为了沆瀣一气违背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潮流。颜子文化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包容的文化,不仅仅是教条在封建时代的“仁义礼智信”上。当然“仁义礼智信”仍然是我们社会秩序、家庭和睦的基础,这一点不可否认。

图:癸卯清明雨夜,追远堂20代孙、21代孙共议续谱之事

综上所述,清善庄追远堂的颜子后人,在取得如上共识之后,认为续谱是大事,但也不必局限于某些历史遗留的纰漏和错误中,更不需要迷信封建社会的某些糟粕一样的伦理道德,不会为了一个嫡庶问题而烦恼,更不会因为历史原因女子不能上谱而忧虑。我姓颜,我骄傲,骄傲的是我们可以自豪的传承颜子文化,这才是时代的潮流、人类的方向,是华夏子孙应当接续的大谱。

基于以上历史文献与推断,因此清善庄追远堂在清明节动议,准备启动续谱事宜。在此,不得不补充说明,在清善庄族谱存续保管的这325年间,基本没出现过大的失误。据族谱保管人追远堂十九世孙颜均虎说:族谱目前基本完整,唯一不足的是在前多年遗失了其中最早的一张纸,纸稿上记录了开基祖颜譲公前面的八代先祖,其中就有 “之”字辈的先祖,这张纸就是口口相传的记录,是康熙三十八年前最早的记录。因为先辈们在开辟新的居住地并扎根陕西郃阳,家族兴旺、繁衍生息还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时间段大约在220年左右。这张纸虽然不见了,据族谱传承人讲,在前几年陕西颜氏宗亲颜学联、四川宗亲颜晓亚(已去世)、颜真卿书画院张书记等四人在清善庄走访时,曾经见过这张纸。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让我们对谱系的完整性有了信心。

在很多年前,有好多宗亲用我们不知道颜氏多少代而取笑我们的时候,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对续谱及姓氏文化并不了解。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研究,多次与山东颜锡扬、颜景刚宗长,陕西颜学联老师的探讨,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家族文化中的续谱的真正涵义。别人的取笑不无道理,但又显得是那么无知,难道知道多少代就表明你是正宗的颜氏子孙?

因此,今天我可以自信的、充满自豪的告诉他们,我是颜子76代孙,虽然我的血缘里可能就没有多少血脉,可能就只有几十万分之一!但我们的始祖颜譲他爹就是颜子56代孙颜之美!

                                                        陕西颜子文化研究会  

陕西郃阳县清善庄追远堂之五福堂二十世孙:颜汝毅

                                                             

                                                              2023417日星期一四稿

上一篇:广西钦廉颜氏三修族谱
下一篇:顏氏家谱4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