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20:50:55央视网
0:33/4:51自动播放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强调,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今年以来,各地抢抓产业发展机遇,主动布局高端,推动制造业全面提升。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间,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这几天,中国机械工业迎来了新的海外订单潮。相比较于国外品牌,这些中国制造的价格更高,但仍然供不应求。原因是在同等工况下,产品能耗和寿命周期维护成本都减少了近10%。
与此同时,不少产业也迎来了外商投资热,空客公司将在天津进一步升级扩充生产线。
一“出”一“进”间,是我国制造业不断提质升级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多次指出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今年的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深入生产车间,总书记再次强调,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指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也为全年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把脉定向。
眼下,各地正围绕各自产业特色,铆足干劲推进制造业提质升级。在广东,将围绕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优势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不少于10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试首用;在能源大省山西,盘点了“降碳”的重点任务,从煤炭的深加工到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制造业绿色转型成了重中之重。
今年,传统产业加快焕新升级。记者来到各地的钢铁企业,发现生产出的特种产品越来越多。这个只有0.9毫米的钢板,可以帮助汽车减重10%以上;这台世界首个5600毫米的轧机上,刚刚成功轧制出了全球最宽的厚型钢板,将用于核电站、大型船舶等“国之重器”上。
得益于向高端、向智能、向绿色的升级改造,我国传统产业里的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2024年,我国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在福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地面试验平台不久前正式投运,能够为25兆瓦级的风电机组提供各种各样的模拟试验环境,大幅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试错风险;在江苏,依托200多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让高端制造融合设计服务,企业的创新不仅仅在工厂车间,产品的外形和材料等巧思都可以转化成新市场。
今年,我国将启动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范围,推动制造业不断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不断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2025-03-14 21:04:21中国经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一串串亮眼数字,正是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有力印证。
产业创新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传统行业企业存在短板,如生产方式还不够先进,高污染、高耗能、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与市场需求、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等。只有淘汰落后技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创新,实体经济这一根基才能更加稳固。
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期,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新能源到生物医药,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实体经济始终是产业创新的根基所在。守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既要防止固守传统而错失发展新机遇,也要避免过度追求新兴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应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传统产业可以为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支撑和应用场景,新兴产业能够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两者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方面,经济大省已经有诸多有益探索:广东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起发展,形成了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江苏已经打造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近五分之一;山东将工业经济定为“头号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通过锻造制造业钢筋铁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经济大省的实体经济发展更加稳固。
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要虚实结合、以实为基。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要注意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等重点实体经济领域倾斜,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做优做强,防止金融脱实向虚。此外,还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产业创新中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2025-04-27 13:30:59人民网0人参与0评论不该吃的饭不吃(金台潮声·作风建设系列谈⑤)2025-04-27 10:20..
扫描二维码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