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市场运行平稳 消费活力释放(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10-06 07:56:03 | 浏览:15078次 ]

本报记者 王 珂 刘军国 齐志明

2025年10月06日05: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

  国庆、中秋假期,各地区各部门通过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激发消费潜力,全国消费市场供给丰富、运行平稳,居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消费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良好态势。

  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10月2日,江西芦溪县仙凤三宝园内,呦呦欢乐剧场座无虚席,儿童剧《莱杰的愿望》赢得阵阵掌声;潮玩市集与法治文化广场上,特色小吃与手工艺品摊位前人头攒动。当地发放100万元消费券,以“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双向发力,有效激发消费潜力。

  10月2日,湖南株洲天泽华丽服装市场,数百家商户推出双节特惠、直播展演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前来打卡购物。“场景焕新带来消费增量。”活动主办方湖南天泽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假期首日,市场客流量同比上升35%,采购订单量环比增长28%,省外采购商占比达16%。

  10月3日,新疆喀什古城景区游客如织。“古丽的家”民宿经营者沙拉麦提介绍,这段时间民宿每日接待的游客都很多,房间提前一个月就订满了。喀什市推出音乐剧、非遗展演、月饼制作等活动,假期前两日共接待游客39.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亿元。

  在浙江绍兴市越城区,精心设置的“全城追月”主题打卡点将古城地标串珠成链。游客穿行在古街巷弄,流连于非遗市集,品尝地道小吃,观看无人机表演,沉浸式体验宋韵巡游等特色活动。当地通过发放消费券、开设免费旅游专线等举措,带动消费升温。

  县域旅游凭借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了更多游客,不少县城迎来客流高峰。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其中江苏东台、浙江海宁、广西靖西等县域目的地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提升超100%。

  国庆、中秋假期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5年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活动现场,四川发布全省文旅消费活动和惠民措施,推出“秋景揽胜、秋味寻鲜、秋趣赛事、秋影打卡、秋韵徒步、秋俗体验”6大主题1300场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2025年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期间,各地围绕观演赏剧、游历山河、中秋团圆、文化体验、红色旅游、大国重器、时代风采等热点,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活动,文旅与餐饮、住宿、零售、体育、健康等联动互促,为人们带来更全面、更实惠、更省心的出游体验。

  新场景新业态涌现,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国庆、中秋假期,人们的出游意愿强烈。滴滴出行数据显示,从9月26日起,打车需求持续保持高位,假期期间打车需求环比增长20%,异地打车环比上涨51%。

  出游有力带动相关商品销售。京东数据显示,假期之前,旅游出行装备消费市场涨势明显。具体来看,“箱包”品类中,智能行李箱表现尤为亮眼,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倍,手提行李箱成交量同比增长达到8.8倍,登山包、成人行李箱、旅行包成交量分别同比增长4倍、4倍、139%。

  线下生活服务消费火热。高德扫街榜数据显示,假期首日,烟火小店流量环比增长300%,高德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折射出城市商业“毛细单元”的活跃度。

  绿色智能产品受青睐。10月3日,在追觅扫地机器人陕西西安沣西吾悦店,工作人员介绍,假期客流量是平时的几倍,具有新颖外观和双机械臂的产品受欢迎,某款高性价比产品的销量环比增长5倍。

  体验经济为假期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在河南郑州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不少游客刚下高铁就拖着行李箱前来,购买文创、限定款冰淇淋等产品。假期期间,该店创下单日客流量超6.5万人次、营业额突破77万元的亮眼成绩。

  10月2日,北京友谊商店三楼的“超级转转”店,3000余平方米空间内密集陈列3万多个SKU(最小存货单位)的商品,覆盖箱包、数码、鞋服等200多个品类。门店负责人介绍,10月1日当天,门店客流量比前一周日均客流量增长270%。

  入境旅游持续火热。去哪儿旅行大数据显示,“China Travel”热度持续走高,假期首日在国内乘坐飞机的外国旅客同比增长四成以上,飞往国内70个城市。浙江义乌离境退税商店增至37家,其中26家实现“即买即退”。从“中国游”到“中国购”,义乌以文化体验与商贸往来双轮驱动,推动入境旅游市场蓬勃发展。

  服务保障优化提升,消费环境安心舒心

  10月3日晚,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舒心夜市人潮涌动,人们品美食、买特产。“假期人流量、车流量激增,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以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迎接八方来客。”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家庭生活服务平台天鹅到家对钟点工、育儿、住家保姆等需求推出“家庭补贴”优惠,对月嫂等母婴照护类需求推出“生育补贴”优惠。

  租车自驾游需求快速增长。神州租车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租车预订量持续攀升,用户出行需求从“短途周边游”向“深度跨城游”延伸,平均租期延长至5.2天,8天以上的长租订单同比增长超30%。神州租车在机场、高铁站等网点加强值班力量,提供信用免押、24小时自助取还等便捷服务,保障假期自驾出游体验。

  10月1日晚,浙江杭州萧山东巢艺术公园内灯火璀璨,一场露天音乐会精彩上演。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提前制定专项保电方案,组织员工驻守现场,对艺术街区配电箱、舞台灯光专用线路进行巡视,全方位保障园区假期用电安全。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推出“科研+科普+文旅”多元体验,朝阳市龙城区一方面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增加优质供给,激活假日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持续优化旅游服务,保障文旅市场平稳有序,让广大游客放心游、舒心游。

  (本报记者李亚楠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6日 0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国庆中秋假期市场繁荣活跃

家电换新 生活焕新

杨文明 双春天

2025年10月06日05: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趁着有补贴,正好给家里老人添台洗衣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的赵天华说。赵天华夫妇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托付给了老人。

  过去,孩子的衣服都靠老人手洗,这次回来,他们特意给家里添置了洗衣机。国庆、中秋假期,不少外出就业经商的凤庆人返乡,给当地家电消费带来一波小高潮:有的更新电器,有的添置家电孝敬父母。

  “有了国家补贴和厂家优惠,实际花费省了不少。”赵天华本来想买一台半自动洗衣机,比选后买了全自动洗衣机。“老人省事,我们省心。”赵天华还打算,借着政策东风,给家里的老电器来一轮“换新”:换掉使用多年的电饭煲、电磁炉,顺带再选台净水器。

  记者看到,滇红国际海尔专卖店里人头攒动,负责人杨志军忙着给顾客介绍扫地机器人、净水器等新产品。为了吸引顾客,店内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家电均标注了以旧换新的优惠力度。“不管是新买电器,还是老旧电器要更换,都能享受补贴。”从事家电销售行业近20年的杨志军介绍,“国补”政策大大拉动了家电消费。

  “今年前9月,专卖店已销售2000多台电器,销售额达600多万元。”杨志军介绍,专卖店经营着10多类家用电器产品,根据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一级能效产品补20%,二级能效产品补15%,单个产品最高可享受补贴2000元。“顾客以前更在乎价格,现在家电品牌、产品性能、耗电量等都是考量因素。”杨志军说。

  杨志军介绍,这几年,县城家电消费习惯悄然升级。以前,大家购买较多的是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这几年,不少家庭添置扫地机器人、净水器等产品。

  由于“国补”数额跟产品能效挂钩,直接带动了一级能效产品销售占比。杨志军统计发现,去年一级能效产品销售占比仅50%,今年超98%。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低碳环保产品,这也会传导至生产端,带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凤庆县聚焦家电、家装、汽车等多个领域,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等多种优惠方式,切实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凤庆县结合消费者需求与市场供给特点,进一步细化补贴目录,将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高频消费产品纳入补贴范畴。延续汽车、电动自行车换新支持政策,形成汽车+日常消费(家电、数码、家装)全覆盖的补贴格局,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触达不同消费群体。

  凤庆县皇都家居负责人文静说,平常2万元左右的家具优惠后只需1.6万元,销量明显增长。除了家电、家装领域,优惠同样受到汽车消费者的青睐。原计划明年换车的居民钟新翔决定提前油车换电车,不仅买车省了钱,用车成本也大大降低。

  凤庆县商务局副局长李新华介绍,今年前8月,凤庆县1.12万人次申领相关补贴,直接带动消费品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6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以旧换新,激活县域消费市场(编辑手记)

徐 阳

2025年10月06日05: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力度。这一政策春风吹到广大县城和农村,不仅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也激发了县域经济活力,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民生提质,焕新生活方式。县域消费者对绿色、智能、高品质家电的需求日益旺盛。一些使用时间长、能耗较高的老旧家电,既存在安全隐患,也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旧换新的政策引导,让更多高效节能、功能先进的智能家电加速进入百姓家。

  模式创新,激发经济活力。县域市场连接城乡,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以旧换新能够有效打通老旧家电回收处理、新品销售配送安装等环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将产品研发、市场布局向广袤农村延伸,各地创新服务模式,打通以旧换新“最后一公里”,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期待各地抓住政策机遇,优化补贴流程、加强市场监管,让好政策更多惠及消费者。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6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村里的‘黄泥路’变成了‘黄金路’”(从一线看高质量发展这五年)

本报记者 李增辉 王欣悦

2025年10月06日05: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10月5日,沿517省道驶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一路上道路平整,河水奔流、青山连绵,不时有旅游大巴和货运车辆迎面驶来。

  这里属武陵山区,曾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换乘3种交通工具,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华溪村。当年交通之不便,可想而知。

  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曾经,不少像华溪村一样风景宜人、物产丰饶的山区村落,却因交通不畅,影响了发展的脚步。

  要想富,先修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过的华溪村,如今又有了新变化——一条条柏油路,将村里的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与外界相连,带动产业发展提速。

  “以前大货车到了弯道就得掉头,现在重卡能直接开进基地。”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黄精在当地老百姓的读音里很像“黄金”,随着路网不断完善,华溪村黄精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现在已达1500余亩,黄精正逐步变真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近5年来,华溪村开发出黄精果脯、黄精面条、黄精茶等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四五”时期,我国大力加强交通建设,一条条公路穿高山、越峡谷,为山乡百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前卖盐渍竹笋要用竹筐挑近两小时到集镇,如今货车直接到基地,卖好价还不误事。”村民马世富的笋子更好卖了。

  公路直达家门口,村民熊培兰骑着电动自行车在田间地头穿梭,“在家里养蜜蜂、种黄连,还在村集体干零活,现在家庭年收入约15万元”。

  “我们这里到处都是研学课堂。”老党员马培清忙着给大家讲述村子的发展故事。道路畅通,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到村里研学的游客纷至沓来。

  近5年,中益乡新建通组公路129公里,受益群众近万人;中益乡全乡有约1300万斤盐渍笋、40万斤蜂蜜顺利外销,还建起多个研学、团建基地,年均旅游收入超500万元。

  去年,华溪村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超2.5万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约86.6%。“村里的‘黄泥路’变成了‘黄金路’,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王祥生说。

  一路通、百业兴,“十四五”时期,无数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一个个山乡巨变的故事正在续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6日 0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在中国式浪漫中续写新传奇(今日谈)

盛玉雷

2025年10月06日05: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月圆中秋,会让人不禁联想到圆梦飞天的征程。

  骄傲中带着牵挂。2016年,“玉兔号”完成使命,长留月球。直到今天,网友还在发帖关注:“总有一天会接你回家”……这一中国式浪漫的表达,是对中国航天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征程的信心。

  今年,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月面着陆器“揽月”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取得成功,朝着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又跨进一步。中国探月工程步履不停,续写着科技史诗,更揭示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创新创造的文明基因。

  揽月传奇一页页书写,现代化事业一程程前进。天堑间的桥梁,从“争气桥”到“‘横竖’都是第一”;关键核心技术,从“卡脖子”到“掰手腕”……积跬步以至千里,正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坚实笃行,赢得了“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主动。

  日前,中国嫦娥六号任务团队获颁2025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团体组奖项,激励各行各业再攀高峰。望月赏月之余,让我们满载光荣和梦想,跑好历史的接力棒,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传奇。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6日 0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湖南岳阳楼赓续千年文脉——

烟波浩渺处 “忧乐”谱新篇(文化中国行·唐诗宋词里的古建筑)

本报记者 孙 超

2025年10月06日05: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朝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定格了洞庭湖的浩渺,也道出岳阳楼的雄伟。

  一次“约稿”,让岳阳楼的名字更深地刻进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北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主持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记。

  这便是《岳阳楼记》,它让这座建筑超越了时空。千百年来,人们登楼临风,依然能感受其中意蕴。

  岳阳楼初为三国时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唐开元年间,名相张说扩建,并常与文人登楼赋诗;诗仙李白登临岳阳楼,也曾留下“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名句。

  岳阳楼距今最近的落架大修,是在1982年至1984年。当年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岳阳市文物管理所的龚延武是亲历者。

  何为“落架”?“就是将整栋楼拆解分类,保存完好的拆件继续留用,朽坏的就换新。”龚延武说。

  楼基上的4根“金柱”,当时几乎被白蚁蛀空。工作人员先做好白蚁防治措施,再注入树脂和石英粉的混合物,使之更加坚固。

  岳阳楼拆下的4.2万多个木构件,最终保留使用20500余件,整修20400余件,复制的仅有1820件。龚延武说:“如今人们看到的琉璃宝顶和龙凤脊饰,传自清代;花岗柱石,则源自宋朝。”

  从多次保养性修缮与维修加固,到启动配套工程建设,岳阳楼在精心呵护中延续着千年文脉。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楼中楹联,耐人寻味。其中“两字关情”何解?记者在岳阳楼景区采访,不少人脱口而出——“忧乐”。

  三闾大夫屈原有忧乐——在放逐中,仍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沉忧愤。

  杜甫有忧乐——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时,仍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家国忧思。

  范仲淹有忧乐——在人生逆境中,仍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何长工,牺牲在防汛一线的基层干部李东……古往今来,岳阳的土地上,对“忧乐”的诠释未曾止息。

  现在,岳阳楼的“忧乐”二字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华灯初上,《今上岳阳楼》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一场夜游渐入佳境。

  山西学生王子栋提灯夜游,洞庭夜色在光影间流淌。当“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时,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历史的深邃与文明的博大,就在我身边。”王子栋说。

  2023年,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将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定为“岳阳楼日”。

  守护好一江碧水,正是“忧乐”二字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之一。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曾让岳阳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之“忧”。取缔非法砂石码头,整治长江岸线,修复湿地生态……如今,“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和“江豚的微笑”,正成为岳阳文旅之“乐”的新名片。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6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福建泰宁县推动古城修缮和活化利用——

古厝新生,下足“绣花”功夫(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施 钰

2025年10月06日05:3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涂声福正在教小朋友制作鱼子灯。
  李少兰摄

  游客用手机记录古城生活。
  李少兰摄

  左上图:古城内正在进行的梅林戏演出。
  李少兰摄
  右下图:航拍泰宁古城。
  郑和兴摄

  青砖,灰瓦,马头墙。

  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中心城区,依山环水而筑的泰宁古城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对游客张馨悦来说,泰宁古城是新晋“网红打卡地”,“逛古城、尝美食、体验非遗项目,趣味十足”。

  对鱻鱼馆店主黄辉来说,泰宁古城是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人气足、生意旺,店铺面积在扩张”。

  对89岁的古城原住民梁光葵来说,泰宁古城则是离不开的乡愁,“在这里长大、生活,还记得一栋栋老宅子里原来都住着谁”。

  泰宁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境内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特别是在泰宁古城内,保留着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群落。2021年起,泰宁县持续健全完善古城“建管用”机制,全面推进古城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

  “我弟弟还在父亲留下的祖厝里做拓印装裱,有时间我就去看看。”迈着蹒跚的脚步,梁光葵常在古城里转悠,“经过这几年修缮,古城舒适起来,也热闹起来了。”

  修  复

  尊重历史,保护为先,条件成熟一栋修缮一栋

  古城没修前是啥样?“老宅里没有卫生间,街巷到了晚上也是黑漆漆的,缺乏现代基础设施,好多人都不爱住了。”古城原住民江灿娥在古城老宅里一直住到上高中,“一栋房子住着四家人,越来越挤,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家陆续搬出去盖房。”久而久之,人少失管,不少古建筑遭到损伤。

  “修缮前,泰宁古城危房率已达40%,环境‘脏乱差’与房屋‘老旧破’问题凸显。”泰宁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主任戴先安介绍,虽然之前也陆续修缮利用了一些古建筑,但古城整体仍较封闭,还有大量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亟须保护修缮。

  “泰宁古城保留着大量有明确纪年和文字记载的明清府第类建筑,可以说是闽西北古建筑年代判断的‘标准器’。”泰宁县博物馆副馆长朱俊杰介绍,泰宁古城整体街巷分布、建筑格局、艺术审美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在江南古城中都是不可多得的。

  2021年起,泰宁县下定决心,开始系统性梳理、修缮、保护古城,特别是抢救修缮危旧古建筑。

  古建筑保护迫在眉睫,但不少屋宅产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就说九举巷8号,产权人里有居民、国企、民企等,还有部分被强制执行的资产。”泰宁古城资产处置专班负责人肖友和道出其中两难,“修,房屋产权不明,短期内无法收储;不修,房屋已是危旧建筑,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难题如何破解?但求所在,不求所有。“我们联合文旅、住建、法院等,召集产权人和债权人协商,明确搁置争议,保护为先。”肖友和介绍,负责收储修缮的福建泰宁明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城公司”)引入第三方机构,在修缮前后分别评估建筑价值,投用后按增值部分占建筑价值比例分配收益。目前,涉及被执行资产的21栋古建筑已全部修缮完毕,并完成业态入驻。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修缮,按居民自愿原则收储一部分开展修缮;利用历史建筑‘以奖代补’政策,鼓励群众在县里编制的房屋修缮技术导则要求范围内自己修缮一部分,条件成熟一栋修缮一栋。”戴先安说,目前已完成古建筑修缮130余栋,仍有260多户原住民居住在古城内。

  “我们家想留一份念想,就没有接受收储。”江灿娥说,在政府帮助下,自家老宅于今年4月完成修缮,保护了建筑的整体风貌。

  九举巷16号的明代别驾第谢氏祖厝内,一场全落架修缮正在进行。“从今年4月开始,预计到12月完工,确保承重梁柱、板壁、栏杆、排水系统等各处维修到位。”朱俊杰正查看施工现场。

  “修缮前,房子屋顶瓦片霉变开裂,木构件遭到暴雨侵蚀与白蚁蛀蚀,坍塌风险已经较高。”朱俊杰介绍。

  为恢复建筑原貌,施工单位必须在细致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拆除改建部分后,我们通过地质勘测了解建筑原有的柱网结构分布,以此推断过去建筑的样式,再进行复建。”朱俊杰说,修缮还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制作的原则,“木构件用的是杉木,都由传统木匠师傅一根根精细打磨、雕琢,展现手工技艺独特的纹理。”

  为修旧如旧,工人们在施工前还会充分判断梁柱安全性结构,尽量保留原始构件,使其继续发挥作用,并清楚体现古代构件与现代替换构件的区别,让后人看清维修历程。“在修缮后的古建筑内,我们能看到传统建筑设计中蕴含的古人智慧,也能看到一段保护古建筑的故事。”朱俊杰说。

  一栋栋古建筑修缮完成,江灿娥儿时的记忆又还原在眼前。“我还记得小时候和伙伴们互相串门,在街巷里到处跑。”在老宅里,江灿娥想起儿时围观传统婚礼的景象,“厅堂里摆起四方桌,两侧柱子上还贴着红色的对联,可热闹了!”

  还是这座古城,还是这些邻居,还是这份烟火气。

  共  享

  多元参与,丰富业态,推进古建筑合理利用

  走进九举巷一栋古建筑,沿着木阶拾级而上,长木桌前,茶香氤氲,一家茶企的董事长陆耀全正招呼客人。

  “2003年,我就来古城开茶叶店,当年在尚书巷,四间店面月租金300元,街上一到晚上就静悄悄,现在晚上9点多还是人来人往,同一地段的店铺月租金已经快9000元了。”这些年,陆耀全兜兜转转搬了3次店址,但都在古城里,“我们从卖茶叶,到发展民宿、研学等茶文旅产品,店铺的选址和装修也越来越讲究,要给客人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休闲体验。”

  明城公司副总经理陈丹晖介绍,在古城修缮同时,公司就制定了招商规划,根据古城各街区的格局与建筑特点,设计鼓励引进的业态,如进士巷建议引进非遗展示、阅读空间、工艺工作室等,九举巷建议引进茶舍、咖啡屋、民宿、传统手工体验馆等。

  “为扩大招商渠道,泰宁还鼓励乡镇和县直单位‘认养’修缮后的历史建筑,根据规划要求,负责引入合适的业态,也展示各乡镇特色文化。”陈丹晖说,装修方案均经过专业部门审核,严格按照可恢复性原则,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现代基础设施。

  在梅口乡政府的牵线下,九举巷8号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共享茶室。“游客扫码下单,就能进入茶室泡茶休息。茶室自助售卖机内的茶叶都是梅口乡茶企的产品。”共享茶室店长邹爱莲介绍,茶室于2023年3月正式营业,现在每逢节假日,茶室都有不少客人光临。

  茶馆、书吧、地方特产店、小吃店、古玩铺、民宿……华灯初上,人来人往,行走在泰宁古城,丰富多样的业态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

  看中日益增长的人气,2022年,黄辉在古城里开起了餐馆。“餐馆主打泰宁大金湖的全鱼宴,周末订桌都要提前三四天!”黄辉介绍,餐馆的包间从最初的3个增加到7个,旅游旺季日营业额达1万元以上。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泰宁古城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4.56%。

  互  动

  非遗传承,常态展演,让文化融入建筑肌理

  活起来的不只是建筑,还有古城内蕴藏的文化。

  “做人就像做秤,一定要公平公正。”福建(泰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以下简称“非遗博览苑”)内,64岁的“泰宁传统杆秤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勇庆正在向前来研学的孩子们介绍传统杆秤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杆秤文化等内容。展柜里摆着的,就是他祖传或亲手制作的秤杆与秤砣。

  “从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秤,到在泰宁扎根、开店,做了一辈子手艺人,没想到还当上了老师。”2020年,进士巷内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世德堂被打造成非遗博览苑,王勇庆捐出了祖传的秤杆、秤砣、扁担,“只要孩子们有需要,我就过来,给孩子们讲讲做秤的故事。”

  传统杆秤、梅林戏、棕编、鱼子灯、擂茶、泰宁山歌……非遗博览苑里,49项非遗通过文字、图片、影音、实物等形式向游客呈现文化的魅力。“除了静态展示,我们还常态化进行现场展演。”泰宁县文化馆馆长肖秋红介绍,每晚,非遗博览苑门口的摊位前,都有人唱着泰宁山歌卖擂茶;每周六下午,非遗博览苑内都会开设免费的棕编课堂。此外,在节假日期间,还会邀请梅林戏、上青古乐等非遗表演团队前来展演。“目前,我们正联合古城内各个非遗展示馆打造非遗共同体,把各项非遗体验开发成研学课程,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研学团队进行分享、互动。”肖秋红说,截至8月,今年非遗博览苑已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逛古城、吃美食、玩非遗,好看、好吃、好玩,体验感很强!”张馨悦说。

  古城之外,非遗传承工作也在进行。肖秋红介绍,泰宁县于去年全面启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一方面,发动中小学教师学习、传承本地非遗,打造年轻传承队伍,也为非遗进校园培养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走进老年大学,面向老年人开班授课,组建非遗展示队伍,扩大非遗展示覆盖面。

  “我们在传承好优秀传统剧目、开展常态化公益演出的同时,也在探索将梅林戏与舞蹈、流行音乐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创作更新鲜的节目,努力让更多人爱上梅林戏。”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毛清标说。

  “古城的文化味回来了,人气也回来了。”这两年,梁光葵的弟弟、“梁氏拓印装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光葆在自家祖厝里,接待了许多参观的游客。

  一间拓印装裱馆,房间内一方对着天井的木桌,坐在屋里,就能望见天上的云,听见街上熙攘的声音。

  古城正新生。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6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上一篇:把法庭设在田间地头 最高法案例展现涉农纠纷多元化解新举措
下一篇:天天学习丨习近平与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故事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