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社论)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10-01 07:44:16 | 浏览:15303次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六周年

2025年10月01日05: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潮涌东方,气象焕新。在洋溢着丰收喜悦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示,是历史昭示的真理,是团结奋进的强音。脚踏人间正道,走向伟大复兴,亿万人民踔厉奋发,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

  岁月镌刻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奋斗足迹。今年以来,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凝聚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在风雨洗礼中成长,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新向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东方超环”“祖冲之三号”等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世界见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的中国担当。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展现大国同邻国相处的正确之道;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达成100多份合作共识,“中国—中亚精神”熠熠生辉;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成功举办,全球治理倡议赢得广泛支持……面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逆流涌动,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做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国际人士感叹:“在日益不可预测的全球环境中,中国是一片确定性的绿洲。”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回望76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懈奋斗,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向着光明灿烂的前景,我们愈加深刻地认识到,“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今天,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决战决胜“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我们既拥有诸多优势和条件,又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复杂环境,尤需胸怀“两个大局”,乘着不可阻挡的复兴大势,朝着既定目标矢志不渝奋斗。

  向前进,我们要增强历史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100多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掌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面向未来,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就一定能够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向前进,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必须认识到,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破除一切障碍,扫除一切拦路虎,才能推动事业行稳致远。面向未来,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看吧,光荣和梦想就在前方!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1日 02 版)

(责编:卫嘉、白宇)




跑出创新“加速度”(和音)

2025年10月01日05: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稳居36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之首,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是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基础研究的厚积薄发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突破,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并跑领跑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创新力量积聚成势,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结出的硕果,也为全球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跻身全球前十,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高度评价。近年来,“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不断标注中国科技的新高度。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脑机接口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从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到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中国科技强国根基更加夯实,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日益成为高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者。

  中国创新的“加速度”,离不开坚实的政策支持和丰沃的培育土壤。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2497亿元,为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厚蓄动能。从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到持续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向企业开放政府应用场景,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超50万家,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创新主体的茁壮成长,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必将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中国创新的“磁吸力”,离不开开放合作的鲜明底色。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始终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迄今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通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全面布局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加快铺就合作创新之路,中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德国《经济周刊》文章指出,中国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外国投资的多样化需求,鼓舞着外国投资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将以创新跑出的“加速度”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携手各国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创新网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1日 04 版)

(责编:卫嘉、白宇)




9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经济总体产出扩张略有加快

本报记者 王俊岭

2025年10月01日05: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9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扩张略有加快。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说,9月份,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景气水平继续改善。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升至近6个月高点,制造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新订单指数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

  从行业看,三大重点行业较快扩张。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9%、51.6%和50.6%,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同时上述重点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企业供需两端较为活跃;高耗能行业PMI为47.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预期向好。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相关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较强。”霍丽慧说。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非制造业业务总量总体稳定。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从行业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受暑期效应消退影响,与居民出行消费密切相关的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落至临界点以下。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说,年末的“年底效应”与“节日效应”将带动投资和消费相关需求集中释放,建筑业和服务消费景气度均将有所回升。同时,一系列系统性政策举措将逐步显效,市场预期有望稳步改善,内需潜力将继续释放,为四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巩固提供支撑。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认为,总体来看,9月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多个积极因素累积,市场活力趋于上升,较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展望四季度,宏观经济将继续向好回升。在冲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目标的带动下,四季度宏观政策有望加码推出和落实,为市场注入新的动能和信心。

(责编:卫嘉、白宇)



福建:开展首批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  打造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性成果

2025年09月30日14:2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福州9月30日电 (江苇杭)近期,福建省林业局组织开展首批福建省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遴选工作,南平市等24个单位被确定为首批福建省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并要求试点单位将试点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紧扣《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明确的“五个五”,集中力量、迅速行动,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努力将试点区建设打造成继“三多”改革后,又一项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性成果。

据介绍,首批福建省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将积极探索森林“四库”功能相互促进、协同增益的模式路径,加强政策创设、工作创新,在推动“远近联动”“左右联动”“上下联动”“前后联动”“内外联动”等“五个联”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对接争取国家、省市部门支持,策划并实施一批森林提质增效添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联动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效益。

同时,福建省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有力推动“林”的科学经营和“业”的融合发展,高水平开展试点区建设,打造森林“四库”联动建设的福建样板。福建省林业局建立二级巡视员挂钩联系设区市试点、一级调研员挂钩联系试点县(市、区)、国有林场的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挂钩联系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督导服务,确保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成效。对建设成效不理想的,将取消试点区资格。

首批福建省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名单:

一、设区市(4个)

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宁德市

二、县(市、区)(18个)

南平: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

三明:永安市、沙县区、宁化县

龙岩:武平县、长汀县

漳州:云霄县、南靖县

泉州:永春县、南安市

莆田:仙游县

福州:闽清县、永泰县

宁德:周宁县、福安市、寿宁县

三、省属国有林场(2个)

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安溪丰田国有林场

(责编:陈楚楚、吴舟)



福建省第35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启动  厦门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同期揭牌

2025年09月30日10:5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厦门9月30日电 (记者张萌)29日,以“守护飞羽精灵,共赴自然之约”为主题的福建省第35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厦门举行。

活动在生态主题开场舞《百鸟朝凤》中拉开序幕,通过合唱《白海豚-换我来守护你》、现代诗朗诵《守护山海精灵》等一个个精彩节目,生动展现了厦门市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现场精心设置了“守护飞羽精灵 共赴自然之约”科普图片展,围绕厦门白鹭、栗喉蜂虎等各类野生动物情况进行科普;同步举行的“厦门实践 生态守护”互动市集则通过派发宣传资料等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林长制”“野生动物保护与救护”“涉林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

活动现场。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活动现场。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活动期间,厦门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正式揭牌。记者了解到,救护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设立了动物室外野化场20亩,并配备X光机、超声机、手术台、孵化器、血液分析仪、恒温培育箱等多台野生动物专用的医疗设备仪器,业务涵盖了野生动物收容、医疗救护、野化康复训练等。目前,救护中心已收容画眉、八哥、鹩哥、蟒蛇、眼镜蛇、陆龟等野生动物,有效提升了厦门乃至闽西南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

活动现场。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活动现场。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据悉,2024年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全省首例市域级生物多样性调查;全市中华白海豚、栗喉蜂虎等旗舰物种数量稳步增长,多项珍稀物种影像数据被成功记录描绘;杏林湾省重要湿地累计清淤超290万立方米,同时构筑75公顷鸟类专属浅水栖息地;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面积173.9公顷,多措并举提升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质量,以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福建是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省份,接下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号召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以高水平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绿水青山优势、厚植金山银山潜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责编:江苇杭、吴舟)



支持约50个城市

两部门开展试点工作促进“新”消费

2025年10月01日05: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本报北京9月30日电(记者汪文正)记者30日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商务部将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两部门将支持5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政策实施期为两年。

  为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相关要求,增加优质消费供给,进一步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两部门当日对外发布了通知。

  通知明确,试点城市申报范围为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各省、自治区省会或首府城市,地级市、州、盟)。试点工作主要向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超大特大城市倾斜。

  财政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试点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供给侧集中发力,聚焦创新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着力扩大优质消费供给,激发消费潜能。主要支持试点城市在三个方面开展创新探索: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

  根据通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资金补助。

(责编:卫嘉、白宇)



外交部——

全球治理倡议反映国际社会共同心声 得到广泛支持

2025年10月01日05: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陈熙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月30日表示,全球治理倡议核心理念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展现了中国对联合国的坚定支持,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得到广泛支持。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近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第80届联大主席贝尔伯克等均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内涵丰富,核心理念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相契合。本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多国领导人发言赞赏全球治理倡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各国都在思考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是坚持多边主义还是纵容丛林法则回归,是重振国际合作还是任由单边霸凌横行。”郭嘉昆说,从今年联大一般性辩论来看,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联合国地位必须维护,全球治理需要加强。

  郭嘉昆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破解世界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倡议核心理念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展现了中国对联合国的坚定支持,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得到广泛支持。

  郭嘉昆表示,全球治理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各有侧重、相互促进,是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提供的系统性国际公共产品,从四个维度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作为。中方期待同各方一道努力,落实四大全球倡议,让《联合国宪章》承载的和平愿景与发展梦想成为现实,惠及各国人民。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1日 04 版)

(责编:卫嘉、白宇)



从北京再出发:共创全球妇女发展新未来

郑宗文

2025年10月01日05: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1995年,中国成功承办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89个国家和地区一致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里程碑。值此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之际,中国将于不久后在北京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为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30年来,中国积极践行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精神,坚定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始终是全球妇女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为增进包括中国妇女在内的世界各国妇女福祉作出重要贡献。

  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破解妇女发展难题的中国主张。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面对全球妇女事业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高度,以大党大国领袖的博大胸怀,高瞻远瞩提出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国主张,为各国携手推进妇女发展指明方向。在2015年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四点主张,号召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面对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妇女群体首当其冲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复苏进程中,尤其要关注妇女特殊需要,呼吁“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为全球妇女事业擘画出更加光明的前景、更加灿烂的未来。

  促进男女平等,分享实现妇女全面发展的中国经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中国积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把妇女事业发展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展现蓬勃生机,妇女生存发展状况持续改善,在脱贫、科教、卫生等领域成就全球领先。6.9亿中国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2024年高校在校生女性占比超过一半,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四成,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在今天的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已经成为现实。从筑梦太空的女航天员到扎根土地的脱贫带头人,从精益求精的大国女工匠到驰骋赛场的运动健儿,妇女发展始终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无数中国女性用坚韧、智慧和担当书写奋斗华章,为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深化交流合作,彰显推动全球妇女事业进步的中国担当。全球妇女命运与共,中国妇女事业与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紧密相连。作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中国积极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妇女减贫和发展。菌草帮助100多个国家妇女就业,成为造福全球南方国家的“幸福草”。“妇幼健康工程”“快乐校园工程”“春蕾计划”“母亲水窖”等公益项目在全球落地开花,改善了数以亿计女性的生活。重视妇女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20多万名女性人才,在20多个国家实施总额超4000万美元的赋能项目,开展100余期面向全球南方国家妇女儿童的专题培训,创建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支持和帮助各国妇女享有出彩的人生。密切妇女人文交流,仅全国妇联就与140多个国家,420多个妇女组织、机构及联合国相关机构保持友好交往,架起全球女性相知相亲的桥梁。

  践行多边主义,贡献引领妇女领域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妇女事业发展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发挥联合国的重要协调作用。中国始终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认真履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各项国际公约,2015年以来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2000万美元,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推动提高妇女在联合国系统中的代表性,努力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2012年以来,在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框架下,举办近30场妇女会议,搭建赋能妇女合作的交流平台。有力引领妇女发展议程,支持妇女在维护和平与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人道主义灾难等挑战中积极作为,推动弥合性别数字鸿沟,让所有人充分享受人工智能的惠益,共建性别平等数字未来。

  三十载光阴流转,北京世界妇女大会所宣示的精神,深刻影响并推动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全球193个国家通过立法反对家庭暴力,112个国家制定了妇女、和平与安全国家行动计划,全球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追求男女平等共识日益强化。同时也要看到,仍有超6亿女性生活在战乱之中,近20亿妇女和女童缺乏社会保障,对妇女的暴力、歧视和经济不平等依然存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此次全球妇女峰会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必将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推动各国携手共进、加速行动、久久为功,为全球妇女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愿以此次妇女峰会为契机,同各国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加快落实《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作者为国际问题观察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1日 04 版)

(责编:卫嘉、白宇)



今年以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已发放超四千张——

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供给水平(锐财经)

本报记者 孔德晨

2025年10月01日05: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今年以来,已开展164类产品、1.6万余批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累计帮扶企业10.3万家,增加工业产值118.8亿元;平台商品售卖类接诉即办诉求量同比下降1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情况。聚焦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问题、重点区域,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守稳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供给水平。

  严把源头准入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司长王胜利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加快修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通则》和建筑用钢筋等24个产品实施细则,研究建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目录动态调整评估机制,并严格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管理和证后监管,对获证企业生产能力进行监督检查,严把源头准入。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严格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加强强制性认证目录产品的证后监督。今年以来,共对4071家企业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4216张,不予许可216张;共撤销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CCC证书3.3万张,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在重点产品方面,围绕儿童学生用品、燃气用具、移动电源、农资产品、车辆相关产品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164类产品、1.6万余批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目前已完成抽样工作。

  强化充电宝质量安全监管

  今年以来,充电宝CCC认证问题广受关注。“市场监管总局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不断完善CCC认证制度体系,全面强化充电宝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李春江说。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印发《关于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的公告》,在认证模式中增加获证前初始工厂检查和获证后“不预先通知”飞行检查频次,型式试验样品由企业送样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进一步加大CCC认证把关力度。

  二是开展认证“回头看”。组织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对已获得CCC认证的充电宝、锂电池产品深入排查。“回头看”期间,有关认证机构已暂停充电宝、锂电池企业CCC认证证书近9000张,撤销证书600余张。

  三是强化机构监管。将充电宝等领域纳入CCC认证从业机构2025年“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范围,目前已基本完成相关CCC认证机构和实验室全覆盖检查。

  四是加强信息共享。通过CCC认证联网核查机制向主要电商平台定期通报被撤销、暂停CCC认证证书的产品和企业信息,督促其立即下架涉事充电宝产品,并严禁售卖带有CCC认证字样的标志标识和贴纸。

  五是进行技术帮扶。组织有关认证检测、标准化机构在广东、江西等充电宝、锂电池产业聚集地开展认证政策和标准要求的宣贯解读工作,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推进质量技术帮扶

  随着网络消费快速发展,网售产品质量安全成为监管重点。今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以电动自行车、移动电源等10种重点产品为突破口,构建生产源头赋码、平台验码亮码、消费者识码用码的全链条监管机制,为强化线上线下穿透式监管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淘天、快手、拼多多等10家平台企业已联合发起倡议,带头强化赋码产品入驻核验,自觉售卖赋码产品,并在商品界面持续亮码,共同推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落实。

  赋码核验不仅提升监管效能,也增强消费者信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商品售卖类接诉即办诉求量同比下降15%,产品质量监管线上发力、惠及民生的成效初显。

  严格监管的同时,也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王胜利介绍,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你点我帮”活动,按照企业“点单”、市场监管部门“派单”、技术专家“接单”、企业“评单”的模式,扎实推进质量技术帮扶工作。

  今年以来,全国累计帮扶企业10.3万家,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工业产值118.8亿元。在浙江台州,市场监管部门助力雪地靴产业提质升级,产品一次性过检合格率从60%升至95%,订单量增长30%;在福建厦门,储能电池产业通过技术帮扶,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5%,制造成本降低8%。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严查风险隐患、压实各方责任、严格监管执法,持续保持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态势。”王胜利说。

(责编:卫嘉、白宇)


上一篇:“龙头”何以聚昆山?
下一篇: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