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重温联合国创立初心,携手完善全球治理(寰宇平)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10-15 07:22:09 | 浏览:15038次 ]

2025年10月15日05: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我们要共同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重温联合国初心使命,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联合国在新形势下重振权威与活力,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来,联合国这一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为维护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重温联合国创立初心,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推动联合国在新形势下重振权威和活力,对于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

  1945年,“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国际社会共商成立联合国,制定并签署《联合国宪章》,开启了构建战后国际秩序、追求和平发展的不凡征程。

  这是守护和平的80年。从冲突地区的维和行动到国际争端的政治斡旋,从核不扩散体系的构建到国际反恐合作的深化,联合国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遏制战争、化解矛盾不可替代的平台,为维护全球总体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这是播撒希望的80年。《发展权利宣言》明确规定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千年发展目标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绘制了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宏伟蓝图。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削减,儿童入学率显著提高,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这些提高人民福祉、促进国家发展的成就,标注着联合国事业的进程,开创着全人类更美好、更和平、更可持续的未来。

  这是凝聚共识的80年。联合国搭建了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框架,是全球治理的中流砥柱。数百项国际公约的签署,构建起从外交到贸易、从海洋到太空的规则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达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行动、描绘世界未来发展蓝图的《未来契约》等,彰显联合国在引领各国携手应对共同挑战的独特价值。

  和平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联合国的力量之源和目标所系。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雕塑“铸剑为犁”和“打结的手枪”时刻提醒世人,要终结战争、禁止杀戮,呵护我们共同且唯一的家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联合国已经走过80个年头,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二)

  世界正遭遇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卷土重来,国际规则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平之路任重道远,发展事业遭遇逆风,曾经行之有效的国际体系屡遭破坏,引发的种种乱象令人痛心忧虑——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2025年全球和平指数”显示,59场国家间冲突正在发生,创下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纪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期限仅剩5年,却仅有35%的具体目标按计划推进,近2/3的具体目标进展不足甚至出现倒退,全球8亿多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约8.2%人口面临饥饿;多边主义根基遭到侵蚀,一些国家将多边机制视为纯粹的地缘政治工具,令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权威性遭到质疑;恐怖主义、难民危机、跨国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挑战层出不穷,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更趋复杂多元……有观点认为,当前国际秩序正处在二战以来最危险的时刻:联合国“失效”、国际法“失灵”、多边主义“失能”,让全球治理体系的“旧船票”难登当今时代的“巨轮”。

  校准当下的方向,才能避免步入歧途。当今世界发生种种乱象,并不是因为联合国过时了,恰恰是因为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不断地遭到歪曲破坏。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危机挑战一再警示世人,要想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联合国的地位必须维护,不能取代。“失败的不是《联合国宪章》,失败的不是联合国。真正决定其力量的,是会员国是否有决心捍卫它、追究违约者责任。”今年9月,在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会场,有识之士的声音清晰有力。

  历史启示我们,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才是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正确答案。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依然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以协调合作为基石的多边主义理念更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最佳方案。联合国要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大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精神,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摆在最前面,切实遵守宪章宗旨和原则,按照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出客观公正判断,发挥积极正面作用。

  (三)

  “80年后,我们再次面临联合国创始时曾面临的问题,只是今天的任务更为紧迫、更为复杂、更为无情:我们要共同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在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面对当前多重危机,联合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各方更应重温联合国初心使命,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联合国在新形势下重振权威与活力。

  要筑牢公平正义的基石。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这是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国际事务不应再由少数国家垄断,全球南方国家有权提出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要坚持民主协商,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切实纠正历史不公。

  要高擎多边主义的火炬。第八十届联合国大会将“携手共进”作为主题,正是为了重申对多边主义以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个别大国“退群毁约”“撤资断供”,阻挠安理会决议通过,联合国的集体行动能力必然受挫。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是搞“小圈子”政治,而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

  要凝聚团结协作的力量。促进国际合作是联合国宪章重要宗旨,也是完善全球治理的必由之路。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应加强团结协作,坚定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安理会更应超越狭隘的地缘政治考量,秉持团结合作的精神,履行好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发挥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要做破解难题的行动派。完善全球治理,重在各国起而行之。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信心力量。发达国家要切实履行责任,兑现发展援助和气候融资承诺。全球南方要坚持守望相助、联合自强,携手捍卫共同利益。

  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追求和平安全的全球治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推动热点问题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推进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导开放包容的全球治理,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多边合作的全球治理,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领域工作,自觉承担自身国际义务,迄今已加入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永远是联合国可以信赖的伙伴,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繁荣挺膺担当。

  近期,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阐明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倡议内涵丰富,其核心理念与联合国坚守的信念高度契合,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对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强烈呼声。

  鉴往知来,以启新程。联合国承载了各国人民对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向往,见证了国际社会团结合作、追求进步的光辉历程,也将继续为人类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各方应加强团结合作,顺应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冲破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的逆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5日 02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2025年10月15日05: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4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徐奇渊、陈斌开、杨赫、张瑜、李洪凤、江鑫、周宇翔、叶国富等先后发言。大家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有不少新的亮点。虽然仍面临一些困难,但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大家还就更好地实施宏观政策、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发言后,李强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当前经济形势,要以更宽的视野准确把握,特别是从五年规划的实施来看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支撑来看经营主体的活力,从国际局势的变化来看我国经济的韧性,进一步坚定信心、直面问题,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李强强调,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关系“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加优质供给,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李强希望广大企业家秉持长期主义,持续开拓创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希望专家学者发挥专业优势,为做好经济工作和推动“十五五”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吴政隆参加座谈会。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5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赵乐际会见柬埔寨国会主席昆索达莉

2025年10月15日05: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14日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柬埔寨国会主席昆索达莉。

  赵乐际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成功对柬进行国事访问,中柬关系定位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中方愿同柬方一道,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充实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巩固政治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加强执法合作和多边协作。中国全国人大愿同柬国会深化立法、监督等经验交流,为务实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在妇女减贫、疾病防治等方面交流合作,为全球妇女事业作出贡献。

  昆索达莉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柬方高度赞赏。柬国会愿为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5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王沪宁会见多米尼克总统伯顿

2025年10月15日05: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14日在京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多米尼克总统伯顿。

  王沪宁表示,多米尼克是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好朋友、好伙伴。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同总统女士举行会见,就中多关系发展达成重要共识。中方愿同多方一道,以总统女士此次访问为契机,继续拓展各领域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多友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

  伯顿表示,多方高度赞赏和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全球倡议,坚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多发展提供的宝贵支持和帮助,愿同中方深化战略沟通与各领域合作,共同书写多中友好关系新篇章。

  王东峰等参加会见。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5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丁薛祥会见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2025年10月15日05: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14日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丁薛祥表示,中国同莫桑比克传统友好,是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好伙伴。今年是中莫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查波总统互致贺电,为深化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方愿同莫方一道,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持续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莱维表示,莫方珍视同中方兄弟般的友好情谊,衷心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莫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宝贵支持,愿同中方进一步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5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韩正会见老挝国家副主席巴妮

2025年10月15日05: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10月14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老挝国家副主席巴妮。

  韩正表示,中老两国是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在北京会见通伦总书记、国家主席,共同擘画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蓝图。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中老关系,愿同老方共同落实好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重要共识,以明年两国建交65周年为契机,扎实推进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巴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讲话具有深远意义。老挝党和政府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愿同中方深化全方位合作,推动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5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相约艺术盛会 奏响时代强音

——写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郑海鸥

2025年10月15日05:5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174个群众文艺作品……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庆市和四川省举办,旨在集中展现我国文艺新高度、新气象及文艺工作者新作为、新风貌,办成一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贺信精神,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新时代中国文艺百花园气象万千,展现出昂扬自信的时代风貌。

  出精品、出人才,舞台艺术硕果累累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将有包括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舞蹈诗剧《蜀道》、歌曲《世界赠予我的》等在内的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亮相,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此外,作为本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之一,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三大作品展览将为观众献上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我国舞台艺术佳作频出,人才辈出。

  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感悟时代激情,从人民群众火热生活中挖掘题材,一批艺术作品受到好评:反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彩调剧《新刘三姐》;反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话剧《塞罕长歌》《情系贺兰》;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歌剧《红船》;反映英模人物精神品质的河北梆子《李保国》、话剧《柳青》《谷文昌》……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中,80后艺术家任总导演,90后编导参与创作,演员中00后比例超过50%。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不负韶华,担当重任。

  开展新时代艺术领军人才培养,实施编剧、戏曲表演、声乐、魔术、文艺院团管理、美术展览策划等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举办新时代舞台艺术创作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年轻一代的文艺人才迅速成长。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是乌兰牧骑对人民的承诺。“数十年如一日,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感人至深。”90后乌兰牧骑队员吴佳说,“我们将继续为人民歌唱。”

  在山间行走、林边搭台、河畔歌唱,写山乡巨变、时代发展、人民面貌……放眼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激荡欢声笑语,凝聚奋进力量。

  本届中国艺术节将推出10场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拉近艺术与群众的距离,还特别策划了“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积极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

  接地气、有活力,群众文艺热气腾腾

  不久前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秋季“村晚”火热开展。大合唱《我的大西北》、舞蹈《香约庆阳》、戏曲联唱《陇塬秦声》……广大村民站上舞台、当上主角。村民贺红艳说:“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展示农民风采,真的很高兴。咱农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一年四季,各地“村晚”热气腾腾,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

  本届中国艺术节上,群众文艺爱好者、群众文化工作者将带来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群众合唱、广场舞等六大门类的精彩作品,参评第二十届群星奖。

  “共有5039个作品(团队)参选,参与创作、演出及辅导人员约29.5万人,174个作品(团队)入围终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深刻描绘现实生活。”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闫晓东说,“部分参评团队将组成小分队,深入川渝基层,进景区、进街区、进社区,开展惠民演出。”

  在湖北多地,总能看到广场舞《雕花剪纸》的身影——男女老少齐上阵,舞步里有剪刀、刻刀般的顿挫转折,也有“喜鹊叫、鸡鸭闹”等生活化的场景,传承了非遗,跳出了健康,滋养了心灵。

  近年来,我国群众文艺团队遍地开花、不断壮大,大量优秀作品有意思又有意义,让人喜闻乐见、启智润心。

  群众创,群众演。程序员表演传统曲艺,科研院所工程师创演情景剧,饺子馆经营者唱起新编民歌……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参与到创作、演出中,群众文艺人气高涨。

  接地气,有生气。邻里温情、乡村振兴、人工智能、基层治理、反腐倡廉、非遗传承……高手在民间,广大群众擅长在平凡小事中挖掘真善美,从生活点滴中传递正能量,吹拉弹唱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人间情、烟火气。网友留言点赞:“有艺术水准,有生活气息。”

  善创新、巧跨界,传统文化持续圈粉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本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备受瞩目,舞蹈诗剧《蜀道》将从五丁开道传说追溯蜀道起源,展现“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

  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舞剧《杜甫》、川剧《梦回东坡》、扬剧《郑板桥》、婺剧《三打白骨精》等优秀作品迭出。国潮音乐伴奏、少数民族舞蹈改编的广场舞,融合传统与现代,迅速圈粉。

  一刷、二刷、三刷……中国美,看不够。基于国宝文物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和舞剧《五星出东方》等,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让文物活起来,成为爆款;越剧《新龙门客栈》进行了环境式的剧场探索,越剧新景观吸引更多观众入园林、看春色。

  科技赋能,让文艺创作的叙事方式、表现形式、传播渠道等不断丰富。

  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赋予传统艺术、历史传说以崭新的视听感受;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苏堤春晓》推出第二现场,各地观众千里共赏;中央民族乐团联合抖音直播发起“DOU有国乐”计划,百余名艺术家入驻开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出新出彩、破壁出圈,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山水阻隔,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看戏、听曲、学艺。

  “本届中国艺术节将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让创新赋能艺术,让艺术创新出彩,拓展艺术表现空间,提升审美体验。”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5日 0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习言道|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20余次提到这个词

2025-10-14 20:54:13中国新闻网

91人参与24评论

中新网10月14日电 题: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20余次提到这个词

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之际,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召开。

在这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20余次提及“发展”一词,有何深意?

纵观人类文明进程,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充分肯定妇女的开创性与推动性作用,深刻揭示妇女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相统一的内在联系。

“发展离不开妇女,发展要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

从中共一大代表们讨论妇女解放问题,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第一份妇女刊物……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3年10月,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回顾宋庆龄、何香凝、蔡畅等为国家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大姐”们,称赞她们“都是一代楷模,都是在时代洪流中产生的巾帼英雄”。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说得何等豪迈啊!”他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建设,涌现出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第一个女航天员……

现如今,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超过一半,过去4届夏季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中女性占比超过60%。中国实践证明,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也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

在此次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

人类发展至今,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实现妇女全面发展仍然面临复杂挑战。

据统计,全球尚有超过6亿妇女和女童深陷战乱冲突,约10%的妇女和女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同时,暴力和歧视痼疾难消,性别数字鸿沟加大,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在这一关键节点,此次峰会以“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为主题,契合时代发展需求与关切。

在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4点建议,从“加强对战乱冲突、贫困灾害地区妇女和女童的保护”到“健全和完善反暴力机制”,从“以科技创新赋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到“拓宽妇女参政议政渠道”,从多个维度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

此外,中方还提出如“邀请5万名妇女来华交流研修”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支持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如今的中国,正积极以自身发展为全球妇女事业提供机遇和保障。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高萌

|视觉:司方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十四五”时期 我国粮食应急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2025-10-14 21:04:23央视新闻

0人参与0评论

Picture-in-PicturePauseCurrent Time 0:14/Duration 1:54FullscreenMute自动播放

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粮食应急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强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同时,加强粮食应急协作体系建设。组织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华中、西北、东北等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区域、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架构逐步成形,层级响应、逐级保障、小灾省域内自救、大灾区域协同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此外,选定一批大型粮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业作为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省级也确定相应企业,推动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做到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总的看,“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持续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其他城市也保有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除了成品粮以外,原粮库存非常充足,还可以现加工来保障。

“十四五”时期,各级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由5448家增加到6872家,增长了26%;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加到178万吨,增长48%,一天加工量够两天吃。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由4.3万家增加到5.9万家,增长37%;依托这些网点,成品粮油应急日供应能力由106万吨增加到167万吨,增长57%。

(总台央视记者 陈博 田琪永)


上一篇:【马来西亚】参加第十七届世界颜子文化联谊盛会各地代表:陆续抵达大马
下一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英文版推介会在法兰克福举行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