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北京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习近平就朝鲜国庆77周年向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致贺电
[ 编辑:颜建波 | 时间:2025-09-09 15:55:42 | 浏览:15033次 ]

2025年09月09日11:24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朝鲜国庆77周年向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致贺电。

习近平指出,77年来,朝鲜劳动党团结带领朝鲜人民不懈奋进,推动朝鲜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在以总书记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领导下,朝鲜人民为圆满完成朝鲜劳动党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奋力拼搏,取得很多可喜成就。相信朝鲜人民一定能够以昂扬的精神和卓越的成绩迎接朝鲜劳动党九大的召开,开启朝鲜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

习近平强调,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传统友好邻邦。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始终是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日前总书记同志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我同你再次会晤,共同规划了两党两国关系发展蓝图。中方愿同朝方加强战略沟通,密切交往合作,携手推进中朝友好和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朱一丹、胡永秋)




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2025年09月09日12:45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马卓言)9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葡萄牙都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两国人民都拥有开放包容、进取自主的精神特质。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了澳门问题。近年来各领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国家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典范。今年是中葡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方愿同葡方加强战略沟通,把握双边关系正确方向,让中葡关系好上加好,以团结合作为两国和世界繁荣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双方要赓续传统友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深化发展战略对接,拓展创新、绿色、海洋、医药等领域务实合作,发挥澳门独特桥梁作用,用好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机制,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鼓励文化、教育、旅游、科研领域交往,深化人文交流。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中欧越要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希望葡方同中方一道,坚持中欧伙伴关系定位,推动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方愿同葡方密切多边协作,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自由贸易体制,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蒙特内格罗转达德索萨总统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蒙特内格罗表示,葡中关系历史悠久、面向未来,两国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澳门问题。过去25年澳门成功实践,充分证明葡政府当年作出了正确决定。葡方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会忘记中方在葡经济最困难时期给予的宝贵支持帮助。葡方坚定致力于深化葡中友好合作,期待同中方增进政治互信,密切经贸联系,加强双向投资,深化能源、金融、卫生、水利等方面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葡方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蕴含的重要理念,愿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乐见中方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是欧洲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葡方愿为推动欧中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王毅参加会见。

(责编:朱一丹、胡永秋)



总书记的这六天

2025年09月09日11:36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总书记的这六天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

人民日报记者 杜尚泽 王洲

2025年初秋的6天,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日程表,足以看到一个大国的来路与去向。

津门纳百川,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隔7年再在中国举办。8月30日,6场会见;31日,白天8场会见,晚上举行欢迎宴会;到了9月1日,一整天的多边会议,上午主持上合组织成员国理事会会议,下午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两场重要讲话。

9月2日,首都北京。8场会谈会见,1场三方会晤;

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大会、招待会、文艺晚会之外,又在下午增加了1场会见。

4日,8场会谈会见。

以身许国,夙夜在公!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要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生命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领航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亿多人口的大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他的心声。

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这6天。有人看到了中国的今非昔比,有人感悟到了时代的大势所在,有人感慨于中华民族的能量积蓄、爱国情感的涌动迸发,也有人感念这个国家的天下情怀……

怎样看待历史对未来的指引?

海河畔,新朋故友齐聚一堂;长安街上,钢铁洪流、铁甲列阵。熙来攘往的6个日夜,中国的未来、上合组织的未来、人类的未来向何处去?世界关切。

历史烛照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所行所思有着共同的指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对未来的指引。

历史不能忘却,那是无数苦难垒筑的戒鉴。天津峰会上,出炉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记述着战争何以痛、正义何以胜、来路何以成、前路何以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所有团结抵抗共同威胁的国家和人民勠力同心的结果”“我们对过去和未来负有共同责任——让子孙后代免受战争灾难,竭尽全力避免惨痛悲剧重演”……

记住昨天的苦难,避免悲剧的重演,殊为不易。变乱交织的时代,“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世界迫切需要雾霭中的明灯。

当此时刻,世界不约而同望向东方,望向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中国。

中国的态度一以贯之,“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宣告,一再昭示: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本质上是捍卫人类共同的正义与良知。

如何捍卫?

我们从这6天看到了,中国声音的世界影响力。

天津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凝聚起应对百年变局的广泛共识。8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伟大胜利,塑造了全球治理的新秩序。而今天,我们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书写新的历史。

这是中国的第四个全球倡议。继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之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它书写的不仅是上合组织的崭新故事,更引人去感悟、去思索,去从浩浩汤汤的历史里找寻通向未来的路。

我们从这6天看到了,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

历史前进的逻辑有时是静水流深的风平浪静,有时也有炮火隆起的惊涛骇浪。“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9月3日的盛大阅兵仪式,战旗猎猎、铁流滚滚,雄师列阵、气势如虹,战鹰呼啸、振翅长空,军鼓滚奏、号角催征,广场秋点兵!

战争的苦难是一面镜子,能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从列强环伺妄图瓜分中国,到“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再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正是中华民族在刀劈斧斫中获取的道理。

怎样看待民族复兴力量的凝聚?

泱泱中华雄踞亚细亚,但国之大从不在版图。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国难……从封建社会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再到日寇侵华,铁蹄踏碎山河,多少屈辱吞咽!

9月3日早晨,古老的端门外。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纪念大会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拾级登上天安门城楼。百余米的路连接着苦难辉煌,我们走了多少年;广场上的国旗红得庄严,浸透了多少英雄血!

今天,战机不用再像新中国刚成立时那样飞两遍,百岁老兵看得动容:“飞机、导弹,好多先进武器!军种也多了!国家强大了,不被人家欺负了!”

而在广场之外,从神舟家族到C919大飞机,从港珠澳大桥横亘海上到复兴号奔驰沃野……上天入海逐陆,这是几代人筚路蓝缕的艰难跋涉,凝结着无数人爱拼敢赢的心血汗水。海外观察者评析:“这是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实力的最直接呈现。”西方的政要不无感慨:“我现在看到的几乎都是全新的事物,足以证明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

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新时代的中国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一条康庄大道上。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前路并非全然坦途,“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

一个问题引人萦思:从至暗时刻到复兴在望,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翻越高山、蹚过激流,一往无前?

那是使命的召唤、精神的引领。从艰难困苦中淬炼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同改革开放精神等诸多精神一道,汇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谱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豪迈。

从救亡路到复兴路,我们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早已植入血脉。

民族危难时刻,总有熠熠英雄“不惜此头”,“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天安门城楼观礼时,暮年的英雄们颤巍巍起立敬礼,致敬曾经梦想的盛世华章和当年渴盼的钢铁洪流。城楼上,总书记的双手和他们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幕,感动了多少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但是爱国情、报国志未曾改变。新的时代英雄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忠诚里,在“干一行爱一行”的朴实无华里……千千万万双手,共同托举起民族复兴。

从救亡路到复兴路,我们的百折不挠与坚忍不拔愈显坚定。

从积贫积弱,到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需赘言这场民族的跃迁何其壮阔!透视其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韧性无比具象。触底,不是沉沦而是积蓄着崛起,一个民族面对困难的历史作答,也是我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底气所在。道路有险夷,但还有什么困难比民族危亡更大吗?

多少国人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庄严宣告,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势不可挡!因为我们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有亿万人民磅礴之力,因为我们有“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因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间充满辩证思维的笃定:“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这无疑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大课。

怎样看待伙伴的意义和价值?

从天津到北京,6天时间里同伙伴在一起,有友谊的夯实、合作的拓新,也有历史的启迪、未来的瞩望。

两个数据:

26:上合组织发展成为26国参与的世界最大区域组织。此次峰会,对话伙伴再“+1”。媒体披露,“希望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排成了长队”。

61:胜利日的纪念大会,61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有关国家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共同出席。

很多来自周边国家。

中国重视周边外交,提出了“亲诚惠容”理念,更以“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周边国家携手同行。

很多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

昔日烽火中凝成牢不可破的友谊,今日发展时同向同行。这6天,总书记一天要忙上10多个小时,日程紧凑到分钟。即便再晚,也要和来华的政要见一面、谈一谈。

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变局和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如何看待伙伴,考验一个国家察势驭势的胸襟和视野。“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习近平总书记思虑的是历史大势、天下大利。

危难见真情。对伙伴的意义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有深刻判断:“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时携手前行”。这不是单方面的政治宣示,而是实打实的落地实践。对此,伙伴们可知可感、铭记在心。

“在每个困难时刻,都得到中国的坚定支持和帮助”“中国拥有崇高的国际威望及建设性立场”“中国在当前动荡的国际形势下给世界带来稳定性”……这些外国政要的感言,生动展示着何谓历史所归、何谓人心所向。

“执大象,天下往。”有什么样的伙伴观,就有什么样的朋友圈。中国奉行的从来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东方智慧。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是中国对待朋友、伙伴的态度。共促团结、共谋发展、共筑安全、共兴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四个“共”定位理想的伙伴关系,它们实则共同指向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两个词,“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现代化”,从这里便可以洞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让世界正气充盈、乾坤朗朗”,中国不仅是号召者,更是不会缺席的建设者、推动者。

众行致远,今日中国对自身的世界责任有着清晰定位:“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

怎样看待肩头的担子和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密集的6天,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的缩影。

曾记否,国外出访时,多少次都是深夜飞行,清晨一落地就展开访问;国内考察时,多少次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长途跋涉去访民生、察民情。

曾记否,多少次栉风沐雨、宵衣旰食。“有一次完全没有时间吃晚饭。主席的警卫员趁着从一场双边活动到另一场双边活动,就塞了一盒饼干给我,说你待会到车上让主席吃几块垫补一下,别太饿着了。”一位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曾在镜头前回忆。

甚至就在这6天密集行程之前,习近平总书记还去了一趟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青藏高原,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那里,湛蓝苍穹、莽莽群山,雪域儿女将“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记在心里。

那年在欧洲访问,被问及作为如此重要国家的领袖是何种心情,总书记饱含赤诚的话语令人感佩:“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唯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才能有“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胆魄,推进史无前例的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自觉,让山河大地更加多姿多彩;才能有走遍全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执着,最终在中国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才能有领航强军的担当,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而再向前追溯,去溯源水之源、木之根,那种“自讨苦吃”式的选择在岁月洗礼后更显纯粹而珍贵:上世纪80年代,选择从中央机关到河北正定工作时,很多人不理解。他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习近平同志以一以贯之的、纯粹的革命主义精神,躬身向党员干部垂范、向人民群众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深刻命题。

“不私,而天下自公。”

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而后在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中成为人民的选择,并带领这样一个近代蒙尘的民族焕发崭新光彩,答案就植根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无私”的选择之中。

从伟大胜利到伟大复兴,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把人民放在心上。百年前在风雨如晦中诞生,中国共产党就立志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2012年的秋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书记的心里记挂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一切围绕百姓关切。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人们透过一个只有6天的窗口,也能看到一个政党的本色,一个国家的底色。

9月3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有这么一段:“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为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

“以人民之心为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执政的根本;“以天下之利为利”,这是泱泱大国的格局,也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胸怀。

图片:新华社

长图制作:梁昌杰 岳小乔 冯慧文 皇甫凌雨 刘珂君 陈泉伊 王宇峰


(责编:朱一丹、胡永秋)



学习·故事丨繁盛八廓街绽放民族团结花

2025年09月09日08: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Play Video


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八廓街,有着1300多年历史。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

八廓街,在修缮改造中保存着古韵。上世纪80年代起,党和政府多次修缮八廓街。在几次拉萨老城区改造工程中,八廓街的基础设施愈加完善,历史街区风貌得以完好保留和进一步提升。

如今,八廓街店铺林立,游人如织;八廓街周围,有藏、汉、回等各族群众聚居的大院100多个。大家在一起经商、生活,长期以来互帮互助,中华民族大家庭“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

千年八廓街,见证着雪域高原的历史巨变,也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

(责编:彭静、秦华)



弘扬“上海精神” 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吴志成

2025年09月09日05:5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回首来路,尽管乱云飞渡,我们践行‘上海精神’而取得成功。展望未来,世界动荡变革,我们仍须遵循‘上海精神’,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更好发挥组织功能。”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我愿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彰显了中国作为创始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展现了习近平主席的大国领袖胸怀和风范,必将对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也将为弘扬“上海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指明方向。

  “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持久生命力

  人类历史表明,国际社会要维持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繁荣,国家之间必须坚持正确的相处之道,遵循正确的精神引领。上海合作组织深刻总结国际关系实践,创造性提出并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海精神”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倡导的国际关系新理念,超越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成为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的精神纽带。实践表明,“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更是上海合作组织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遵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对“上海精神”作出深入阐述,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中国理念丰富发展“上海精神”的时代内涵,以高远宏阔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

  以互信、互利为合作之基。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互利是国际合作发展的本质特征。国家之间的互信意味着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互不敌视,彼此就各自重大战略行动展开对话和交流,通过接触化解疑虑、增强信任。互利则是互相尊重对方利益和关切,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对方利益和共同利益,使彼此都能从合作中受益。上海合作组织因互信、互利而生,更因互信、互利而发展壮大。正是因为成员国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不断深化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支持彼此为维护安全和发展利益所作的努力,持续扩大利益汇合点,才让各领域互利合作结出累累硕果。随着大国博弈不断加剧,全球信任赤字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上海合作组织更有必要秉持成员国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理念,夯实政治互信、互利合作的基础,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以平等、协商为相处之道。各国应该如何相处,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平等既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题中之义,也是国与国之间发展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协商是化解分歧矛盾的有效之策,也应该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法。上海合作组织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维护者和践行者,对内坚持各成员国平等相待,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对外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建设开放包容的“大家庭”,同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无论提出、讨论和决定什么问题,每个成员国的声音都得到平等倾听,都坚持在相互理解及尊重每一个成员国意见的基础上寻求共识,没有出现过大国强迫小国、多数强迫少数、一方强迫另一方的情况,为探索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宝贵借鉴和启示。

  以尊重多样文明促进和谐包容。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上海精神”契合全球文明倡议,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推动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覆盖亚欧非三大洲,朋友遍布天下,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各不相同,民族和宗教情况复杂多样,制度体制和发展模式差异很大。正是这种多样性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宝贵财富,也孕育着上海合作组织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上海精神”强调各国尊重多样文明,主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谐共处、互学互鉴,倡导文明对话、求同存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各国实现和睦相处、互利共赢、造福人民筑牢文明根基。

  以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繁荣。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繁荣是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上,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各国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彼此实现发展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上海精神”倡导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强化发展战略对接,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为促进本地区经济整体发展,中国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创造更多合作增长点,释放区域发展活力,共同推进成员国现代化进程。

  “上海精神”汇聚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指出:“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上海精神’,巩固团结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成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上海合作组织始终践行“上海精神”,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团结互信日益巩固。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幸福的生命线。上海合作组织诞生之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对周边地区构成严峻的安全威胁,国际社会也面临冷战结束后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加强地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安全挑战成为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地区反恐怖机构,在情报交流、联合反恐演习、打击“三股势力”等方面成果显著,维护了地区安全与稳定,为成员国提供了最直接的公共产品,也奠定了成员国间政治信任的基础。可以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从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信任到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从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到支持彼此核心利益,从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到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团结互信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上海合作组织牢牢把握时代潮流,始终朝着求团结、增互信、谋发展、促合作的正确方向迈进,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发展成果惠及各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大多为邻国,地缘相近、市场互补、资源禀赋突出,构建跨境运输通道便捷有利,投资与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互利合作展现广阔前景。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国际公路运输快速发展,空中丝绸之路畅通连接,地区深度互联互通格局正在形成。近5年来,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接连突破3000亿、4000亿、5000亿美元,2024年达到512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累计贸易额突破2.3万亿美元的目标提前实现。中国已经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也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借力丝路电商,各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成效凸显。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的技术、资金和经验助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本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大大拓展了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人文交流愈加密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处亚欧大陆,历史上丝绸之路贯通域内,既有共同历史记忆,也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各国人民心意相通、互学互鉴,人文交流之路越走越宽,长远发展的民意基础更加巩固。在文明互鉴过程中,上海合作组织秉持“上海精神”,充分尊重成员国的文明多样性,在求同存异中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搭建起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开创了一条文明共存共荣的新路。在机制层面,上海合作组织已形成涵盖不同层次、较为完善的交流机制,既有元首峰会、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等为成员国合作确定方向,也有部长级会议等机制制定和落实行动计划,推动成员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救灾、防治传染病等领域合作越走越深,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鲁班工坊、青年发展论坛等品牌项目越办越红火。在“上海精神”激励下,这些务实行动不断赋能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建设,促进成员国人民“心联通”,为本地区及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国际影响不断提升。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上海精神”的实践伟力日益彰显,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欢迎,越来越多的国家走近、融入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或与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密切合作。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长为26国参与、在5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经济总量接近30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区域组织,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强。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海合作组织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地区安全、经济、人文、发展合作持续提质升级,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团结协作的区域合作新模式,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以“上海精神”为旗帜,上海合作组织率先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同联合国、东盟、欧亚经济联盟、亚信等众多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加强合作,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始终站在国际公平正义一边,倡导文明包容互鉴,反对霸权强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上海精神”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处于这一历史坐标上,上海合作组织遵循“上海精神”,继续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站在多边主义一边,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至关重要。顺应各国人民共同期待,习近平主席在本次天津峰会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更好团结引领全球南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智慧和力量。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更好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为地区和平发展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展现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始终把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将自身发展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联系起来,同各成员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起来,推动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让“上海精神”持续照亮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之路,让上海合作组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为此,习近平主席在本次天津峰会上提出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实施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在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等一系列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更好发展的务实举措。中国还将办好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传统医学论坛,持续实施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各方共享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红利。

  更好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功能。与成立之初相比,上海合作组织自身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弘扬“上海精神”,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组织机构、议事规则、国际合作等各方面改革创新,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动能,增进组织机制的凝聚力,提升组织的行动力,以扎实行动引领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焕发新面貌、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各国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坚持求同存异、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务实高效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改革,加强资源投入和能力建设,让组织机制更完善、决策更科学、行动更高效,依靠制度之力保证上海合作组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携手打造立己达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文明百花园,在彼此成就、共创未来中共同迈向现代化,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

  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治理倡议。面对全球性挑战增加、全球治理赤字加重的严峻形势,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推动力量,必须当好践行全球治理倡议的表率,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明确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符合当今世界的紧迫需求,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各国依托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使之与时俱进,更有效应对时代挑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上海合作组织弘扬“上海精神”,践行全球治理倡议,将进一步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上合力量”,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展现“上合担当”,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上合示范”,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采取“上合行动”。

  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众多成员国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血与火的考验,为战争胜利付出巨大牺牲。成员国领导人在天津峰会后发表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强调:“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胜利成果之一,也是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基石。”上海合作组织要勇担大义、笃行大道,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让“上海精神”在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生动实践中发扬光大,推动“上海精神”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9日 0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上一篇:8组数字详解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下一篇:“还老百姓蓝天白云” 总书记殷之切切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